沧州画院一级美术师
人物简介
承周思聪先生,擅长中国人物画。代表作有《赶海》、《月落天晓》、《乡情》。作品曾获第二届海内外书画大展银奖;加拿大枫叶杯国际绘画大展佳作奖;全国第三届工笔画大展三等奖;澳大利亚水墨画大展二等奖。曾应邀赴澳大利亚进行学术交流。1991年在北京当代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美术》、《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等等新闻单位于专栏介绍了画家的艺术。出版有《赵凤迁画集》。入名多部大型辞书。艺术家经历丰富,追求执着,视野广博,研究精当,其所出笔墨的风格、技法、功力,均给人颇深的印象。作品《山风》荣获全国三届工笔画展三等奖,《山情》获澳洲水墨画大展银奖,《月落天晓》获1998年金彩奖。荣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画三百家"称号。传略辑入《中国美术家名人录》、《世界现代美术家辞典》等多部典集。出版有《赵凤迁画集》。作品辑入1949-2000《中国美术选集》,荣获国家人事部《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是中国画家梦寐以求的心愿,91年,赵凤迁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赵凤迁画展”,一时惊动了京城画界,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实况,《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美术》等报刊杂志发表了他的画作及评介文章,并由香港印刷,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中国美术家丛书赵凤迁画集》。
社会评说
赵凤迁是河北青县人,他体形消瘦,却精神十足,不苟言笑,却透着一身的书卷气。画如其人,他的画作个性鲜明,富有灵气,有气势又有情趣,有新意又有功力。凤迁的画品从生命中流出,将艺术的根须扎在生他养他的土地和劳动人民之中,因而他的艺术脚步向来是沉稳而踏实,有力而矫健,形成了区别于“别一个”的艺术个性和画作风格。
近年来,赵凤迁在艺术上苦苦追求,结出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他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曾获第二届,第四届海内外中国书画大展银奖,加拿大“枫叶杯”绘画国际大展佳作奖,当代中国工笔画大展优秀作品奖,尤其是96年他的国画作品《山情》获澳洲水墨画大展银奖并应邀赴澳大利亚进行文化交流及参加颁奖典礼,受到了澳联邦政府官员接见,移民部长亲自为其颁奖。此外,赵凤迁的作品还被辑入《中国当代工笔画集》、《当代扇面书画集》、《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书画邀请展作品集》、《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集》、《中国当代工笔画作品精选》、《世界美术作品集》、《中国诗书画大观》等画集,国内外不少大型报刊,杂志均发表了他的作品及评介文章,传略被收入《世界现代美术家大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世界华人美术家年鉴》、《世界现代美术家辞典》、《中华人物辞海》等辞书。
凤迁的画作多以当代人物为主,尤其以云、贵、川、藏等边远地区的人物为题,辅以流泉飞瀑、悬崖老树、疏林红叶、修竹古藤、毡房竹楼、明月清风等,淋漓酣畅地艺术地再现了边疆人民的清新、恬淡、宁静的生活。凤迁作画,追求冷隽的情味和意境,不事张扬外露,笔墨跃宕雄健,超然冷寂,使人入静,着色用墨多以靛蓝辅衬,间或以淡黄,赭石点缀,给人以清远、爽朗的视觉感受。
凤迁的画作多为写意,偶有工笔。他的写意画经常以大墨块的挥洒出现,既有夺人的气势壮魄,又有多变的墨色及优美的格局。一幅大写意《牦牛图》用墨如泼,画面浓墨如滚,雄浑奔放,不乏粗犷豪迈之气,一帧《养鸡女》则惜墨如金,轻妆淡抹,点点缀缀,充溢性灵田原之美。作品《情思》却脱出常规,选影套形,若云若雾,竟把硝烟与悄夜,边关与罗帐,战神与娇妻联缀得天衣无缝。赏《月落天晓》构图新颖,视野开阔,朦胧的夜,月亮如银盘悬挂在天幕上将落西鼓,身背竹篓的彝家女披粗布斗蓬系艳红长裙耀眼夺目呈现朴实自然之美,身前寻路的猎狗和偎依身后的山羊更显得月落东晓的山路寂静人稀,赵凤迁师从著名画家周思聪先生,师古人而不死守古法,写意虽粗放而探精微,施墨虽浓,但有清韵。他性喜并倾心以简为贵,以静为归,以白为黑,种思凝于毫端,灵气发于渲染。清赏其画,初感糙乱,再瞅则细微,越看情境愈雅,意境越深,常勾起观者诸多联想,一目绝难了然,概属笔虽尽而意无穷之妙,他的工笔画虽艺品不多,但造诣颇深,设色典雅,构图新奇,画意以静为主,静中含动;以细为要,不泥古法,详略有致;以雅为重,古今和谐,以彩墨为策,墨白相间;以主题为君,布局错落得当,杂绚的调色板写出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完美,融汇了古雅和新奇的工笔法光。凡观赏过凤迁工笔画的人无不叹为观止,以为珍品而推崇备至。
凤迁的画品坦露了一种高境界的文人画风。他师古造化,博釆精研,除周思聪画艺的影子外,陈老莲用线,“森森然如斫铁文”的金石味,“八大”的阔笔深朴酣畅,石涛的清朗淋漓洒脱,任伯年的挥洒巧妙自如,吴昌硕的诗书画印自然结合,特别是元代和明末的“文人画”的精粹,都在他的画品中似影似形,或隐或现,遂至凤迁画作灿然而雅,清新俊逸,书卷之气盎然。 审视凤迁画作,冷逸之中却又不乏鲜美活力,墨放色奔,却意境温柔。他的人物画多以少女为主,或农女,或渔女,或牧女,或山女。涉及到壮、维、藏、布、蒙、苗、彝,傣等十几个民族,虽衣着不同,但神色莫不秀美宁静,充满昂扬向上的激情和活力。他的佳作《月朦胧》、《月落天晓》以三分之二的尺幅画了如水月色,疏林枯枝,在画面中央位置突出了一农家女肩荷的筢子,情境不谓不“冷”,然而少女的神色却是那样圣洁脱俗,双眸之中透出坚毅,微昂的头显现出了深沉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一个特写,就这样巧妙地将“冷”与“热”、“晨”与“晚”融为一体,既深刻寄寓了画家对劳动人民热爱赞美的真挚之情,又使作品达到了一种超尘脱俗的艺术境界。
凤迁写画注意题跋,以使佳制之题与画品相得益彰,增强作品的艺术价值。为此他精学诗文,兼攻书法,并探求一种与画风相配的消瘦奇础书体,他的题句,有的三言两字,画龙点睛,意到为止;有的竟长达二百余字,变形补画,可诵可读,端的是一篇清闲高雅的小散文。他的画作题句,有的像一具拖拽的渔网,有的像湍急的山泉,有的像挺拔的树干,有的像稚拙的道具,画借字神,字补画气,实为画品增色不少。
凤迁学养浓厚,他深知,绘画要长进,功夫在画外。他既钻研画及画论,又广为涉猎文史诗词,每年都要抽时间到外地写生,感受生活。名山大川留有他的身影,雄关荒漠印有他的足迹,超人的跋涉,虔诚的追求,为凤迁了解和把握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提供了“金钥匙”,陶冶升华了凤迁的艺术情橾,也为凤迁在继承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铺下一条坎坷但坚实的艺术之路。
最后编辑:2022年0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