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冯子振(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客,怪怪道人,湖南省湘乡山田街人。一说为攸州(今湖南攸县)人。(子振赠朱君壁诗作于是月)以后年在七十一岁。以外仕为承事郎,集贤待制与天台陈孚友善,孚极敬畏之,自以为不可及。 子振于书无所不记,当其篇文时,酒酣耳热,命侍史二三人润笔以俟子振据案疾书,随纸数多寡顷刻辄尽。事料醴郁美如簇锦,尝著居庸赋,首尾几五千言,传诵一时,有海粟诗集存元诗选中。所作散曲至多。今存小合四十余首,以鹦鹉曲篇最著名,大德六年(公元一三零二年)作于大都。
人物生平
《冯氏族谱》又载其生于宝?元年(一二五三)。仕至承事郎、集贤待制。为人博闻强记而才气横溢;文思敏捷,下笔万言,倚马可待;以文章称雄天下。《元史·儒学传》谓:“天台陈孚其为诗文大抵任意即成,不事雕凿。攸州冯子振其豪俊与孚略同,而孚极敬畏之,自以为不可及。子振于天下书无所不记;当其为文也,酒酣耳热,命侍史二三人润笔以俟,子振据案疾书,随纸数多寡顷刻辄尽。”著有《居庸赋》,首尾五千言,雄浑正大,闳衍钜丽。曾与元代中峰禅师唱和,有《梅花百咏》一卷。所作散曲小令,或写个人闲适生活;或叹世、羡仙;或 即景生情、抒怀写志;或登临感兴,吊古伤时;多劲逸而潇爽。今存散曲小令共四十四首,其中四十二首均为〔鹦鹉曲〕。大德六年(一三○二)冬,冯子振留寓京城,听歌女演唱白贲〔鹦鹉曲〕,此曲韵险,无人和韵作新辞。因友索和,一时兴发,按原韵和作四十二首,甚为有名。元·宋景濂称其词“横厉奋发”,“真一世之雄”。贯云石称其词“豪辣灏烂,不断古今”(均见《阳春白雪序》)。冯子振退隐后,贯云石曾写有《寄海粟》,以三国时的陈登喻之,可见冯子振的为人与个性。曾著有《海粟集》,今人王毅辑有《海粟集辑存》。
作品欣赏
小 令
【正宫】鹦鹉曲
序云:白无咎有〔鹦鹉曲〕云:“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觉来时满眼青山,抖擞绿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余壬寅岁留上京,有北京伶妇御园秀之属,相从风雪中,恨此曲无续之者。且谓前后多亲炙士大夫,拘于韵度,如第一个“父”字,便难下语;又“甚也有安排我处”,“甚”字必须去声字,“我”字必须上声字,音律始谐,不然不可歌,此一节又难下语。诸公举酒,索余和之,以汴、吴、上都、天京风景试续之。
山亭逸兴
嵯峨峰顶移家住,是个不唧溜樵父。烂柯时树老无花,叶叶枝枝风雨。【幺】故人曾唤我归来,却道不如休去。指门前万叠云山,是不费青蚨买处。 荣华短梦朱门空宅无人住,村院快活煞耕父。霎时间富贵虚花,落叶西风残雨。【幺】总不如水北相逢,一棹木兰舟去。待霜前雪后梅开,傍几曲寒潭浅处。
愚翁放浪
东家西舍随缘住,是个忒老实愚父。赏花时暖薄寒轻,彻夜无风无雨。【幺】占长红小白园亭,烂醉不教人去。笑长安利锁名缰,定没个身心稳处。
农夫渴雨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幺】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燕南百五
东风留得轻寒住,百五闹蝶母峰父。好花枝半出墙头,几点清明微雨。【幺】绣弯弯湿透罗鞋,踏青回去。约明朝后日重来,靠浅紫深红暖处。
故园归汁
重来京国多时住,恰做了白发伧父。十年枕上家山,负我湘烟潇雨。【幺】断回肠一首阳关,早晚马头南去。对吴山结个茅庵,画不尽西湖巧处。
野渡新晴
孤村三两人家住,终日对野叟田父。说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幺】碧天边云归岩穴,白鹭一行飞去。便芒鞋竹杖行春,问底是青帘舞处。 渔父沙鸥滩鹭衤离依住,镇日坐钓叟纶父。趁斜阳晒网收竿,又是南风催雨。【幺】绿杨堤忘系孤桩,白浪打将船去。想明朝月落潮平,在掩映芦花浅处。
市朝归兴
山林朝市都曾住,忠孝两字报君父。利名场反覆如云,又要商量阴雨。【幺】便天公有眼难开,袖手不如家去。更蛾眉强学时妆,是老子平生懒处。
陆羽风流
儿啼漂向波心住,舍得陆羽唤谁父?杜司空席上从容,点出茶瓯花雨。【幺】散蓬莱两腋清风,未便玉川仙去。待中泠一滴分时,看满注黄金鼎处。
顾渚紫笋
春风阳羡微喧住,顾渚问苕叟吴父。一枪旗紫笋灵芽,摘得和烟和雨。【幺】焙香时碾落云飞,纸上凤鸾衔去。玉皇前宝鼎亲尝,味恰到才情写处。
园父
柴门鸡犬山前住,笑语听伛背园父。辘轳边抱瓮浇畦,点点阳春膏雨。【幺】菜花间蝶也飞来,又趁暖风双去。杏梢红韭嫩泉香,是老瓦盆边饮处。
野客
春归不恋风光住,向老拙问讯槎父。叹匡山李白漂零,寂寞长安花雨。【幺】指沧溟铁网珊瑚,袖卷钓竿西去。锦袍空醉墨淋漓,是万古声名响处。
城南秋思
新凉时节城南住,灯火诵鲁国尼父。到秋来宋玉生悲,不赋高唐云雨。【幺】一声声只在芭蕉,断送别离人去。甚河桥柳树全疏,恨正在长亭短处。
赤壁怀古
茅庐诸葛亲曾住,早赚出抱膝梁父。笑谈间汉鼎三分,不记得南阳耕雨。【幺】叹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东去。彻如今话说渔樵,算也是英雄了处。
处士虚名
高人谁恋朝中住,自古便有个巢父。子陵滩钓得虚名,几度桐江春雨。【幺】睡神仙别有陈抟,拂袖华山归去。漫纷纷少室终南,怎不是神仙隐处?
洞庭钓客
年光流水何曾住,早忘却姓吕岩父。记蓬莱阆苑相逢,一别风流如雨。【幺】算人间碧海桑田,只似燕鸿来去。岳阳楼剑气凌云,度老树神仙此处。
黄阁清风
箕尾傅说商岩住,空桑子伊尹无父。汉萧何昴宿分英,李靖唐时行雨。【幺】出山来济了苍生,却卷白云闲去。一千年黄阁清风,是万古声名响处。
夷门怀古
人生只合梁园住,快活煞几个白头父。指他家五辈风流,睡足胭脂坡雨。【幺】说宣和锦片繁华,辇路看元宵去。马行街直转州桥,相国寺灯楼几处。
都门感旧
都门花月蹉跎住,恰做了白发伧父。酒微醒曲榭回廊,忘却天街酥雨。【幺】晓钟残红被留温,又逐马蹄声去。恨无题亭影楼心,画不就愁城惨处。
磻溪故事
非熊无梦淹留住,吕望八十钓鱼父。白头翁晚遇文王,闲煞?溪蓑雨。【幺】运来时表海封齐,放下一钩丝去。至今人想像筌?,靠藓石苔矶稳处。
泣江妇
曹娥江主婆娑住,五月五水面迎父。蔡中郎幼妇碑阴,古刻荒云深雨。【幺】夏侯瞒智肖杨修,强说不多来去。怕文章泄漏风光,谜语到难开口处。
兰亭手卷
兰亭不肯昭陵住,老逸少是献之父。过江来定武残碑,剥落元刂烟剜雨。【幺】纵新新茧纸临摹,乐事赏心俱去。永和年小草斜行,到野鹜家鸡窘处。
庞隐图
团栾话里禅龛住,灵昭女对老庞父。利名心不挂丝毫,更肯沾风粘雨?【幺】叹黄金散尽还家,逝水看流年去。只寻常卖簟篱休,这眷属今无讨处。
拔宅冲升图
淮南仙客蓬莱住,发漆黑变寻髯父。八公山九转丹成,洗尽腥风咸雨。【幺】想云霄犬吠鸡鸣,拔宅向青霄去。劝长安热客回头,镜影到流年老处。
忆西湖
吴侬生长西湖住,舣画舫听棹歌父。苏堤万柳春残,曲院风荷番雨。【幺】草萋萋一道腰裙,软绿断桥斜去。判兴亡说向林逋,醉梅屋梅梢偃处。
感事
黄金难买朱颜住,驷马客羡跨牛父。石将军百斛明珠,几日欢云娱雨。【幺】趁春归一瞬流莺,万事夕阳西去。旧婵娟落在谁家?个里是高人省处。
赠园父
春光浓艳城南住,一叶价百倍园父。牡丹台国色天香,锦幄无风无雨。【幺】惜花人不惜千金,一任蝶来蜂去。酒醒时月上三竿,是不是鸡声管处。
感事
江湖难比山林住,种果父胜刺船父。看春花又看秋花,不管颠风狂雨。【幺】尽人间白浪滔天,我自醉歌眠去。到中流手脚忙时,则靠着柴扉深处。
买臣负薪手卷
赭肩腰斧登山住,耐得苦是采薪父。乱云升急澍飞来,拗青松遮风雨。【幺】记年时雪断溪桥,脱度前湾归去。买臣妻富贵休休,气焰到寒灰舞处。
燕南八景
芦沟清绝霜晨住,步落月问倚阑父。蓟门东直下金台,仰看楼台飞雨。【幺】道陵前夕照苍茫,叠翠望居庸去。玉泉边一派西山,太液畔秋风紧处。
松林
山围行殿周遭住,万里客看牧羊父。听神榆树北车声,满载松林寒雨。【幺】应昌南旧日长城,带取上京愁去。又秋风落雁归鸿,怎说到无言语处。
至上京
澶河西北征鞍住,古道上不见耕父。白茫茫细草平沙,日日金莲川雨。【幺】李陵台往事休休,万里汉长城去。趁燕南落叶归来,怕迤<辶里>飞狐冷处。
忆鸡鸣山旧游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幺】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妤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南城赠丹砂道伴
长松苍鹤相依住,骨老健称褐衣父。坐烧丹忘记春秋,自在溪风山雨。【幺】有人来不问亲疏,淡饭一杯茶去。要茅檐卧看闲云,梅影转幽窗雅处。
别意
花骢嘶断留侬住,满酌酒劝据鞍父。柳青青万里初程,点染阳关朝雨。【幺】怨春风雁不回头,一个个背人飞去。望河桥敛衽频啼,早蓦到长亭短处。
钱塘初夏
钱塘江上亲曾住,司马??不是村父。缕金衣唱彻流年,几阵纱窗梅雨。【幺】梦回时不见犀梳,燕子又衔春去。便人间月缺花残,是小小香魂断处。
溪山小景
长绳短系虚名住,倾浊酒劝邻父。草亭前矮树当门,画出轻烟疏雨。【幺】看燕南陌上红尘,马耳北风吹去。一年年月夜花朝,自占取溪山好处。
四皓屏
张良更姓圯桥住,夜待旦遇个师父。一编书不为封留,字字咸阳膏雨。【幺】借箸筹灭项兴刘,到底学神仙去。待商山四皓还山,再不恋人间险处。逃吴辞楚无家住,解宝剑赠津父。十年间隶越鞭荆,怒卷秋江潮雨。【幺】想空城组练三千,白马素车回去。又逡巡月上波平,暮色在烟光紫处。青衫司马江州住,月夜笛厌听村父。甚有传旧谱琵琶,切切嘈嘈檐雨。【幺 】薄情郎又泛茶船,近日又浮梁去。说相逢总是天涯,诉不尽柔肠苦处。才郎于祐咸阳住,是个不识字的田父。御沟西绿水东流,乍歇长安秋雨。【幺】恨匆匆一片题情,红叶为谁流去?恰殷勤离得深宫,便得到人间好处。
【中吕】红绣鞋 题小山苏堤渔唱
东里先生酒兴,南州高士文声,玉龙嘶断彩鸾鸣。水空秋月冷,山小暮天青,苏公堤上景。
【双调】沉醉东风
缘结来生净果,从他半世蹉跎。冷淡交,唯三个。除此外更谁插口皮?减着呵少添着呵便觉多, 明月清风
共我。 自从司马迁用那支如椽巨笔在《史记》中将屈原与贾谊的灵魂合葬,湖湘大地上就久驻光昭日月的楚魂,千百年来成为文人学士的孜孜追慕。
出生于南宋的冯子振,应该说深有“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切身体验。七岁那年(1259),蒙古兵自云南至广西长驱到潭州(今长沙市),宋帅请和,划江为界。及至宋德礻右二年(1276)冯子振24岁时,元兵终于破潭州,湖南州府交降。此时,忽必烈已在燕京建都立国5年。
我们无法猜想冯子振是如何在兵荒马乱中读书成材的。然而,在他34岁那年,元世祖忽必烈遣人遍访江南求贤纳士,才华横溢的冯子振就在被推荐之列。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夏日,冯子振应召入大都(今北京),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他的诗、文、曲创作也便一步一步走上巅峰。
在冯子振应召入大都五年后的一天,他到同为集贤院学士的赵孟俯家中作客,二人谈诗论文兴趣盎然。冯子振带着几分醉意,抬头望见赵宅壁间有宋代李纟其的咏梅诗,隐隐约约掩映于碧纱,便触景生情诗兴大发。
此刻,赵宅庭院中正有寒梅数树迎风斗雪,于绿纱窗间疏影横斜。泥炉炭火吐着艳艳火苗,温着的酒壶已换三巡,赵孟兆页正趁酒酣,展纸提笔挥洒丹青。才思敏捷的冯子振心中已是诗海翻腾豪情奔涌。赵孟兆页见子振诗兴蓬勃于胸,便向内高呼:纸笔伺候!俄顷,室内匆匆走出书僮二位,抱来一叠厚厚的纸。冯子振醉眼迷离,脸色酡红,起身,长袖一拂,拈笔,据案疾书《古梅》一首:
天植孤山几百年,
名花分占逋翁先。
只今起草新栽树,
后世相看亦复然。
此刻,冯子振已满脑梅花纷飞、宦海沉浮、人生冷暖……翻江倒海,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老梅、疏梅、孤梅、瘦梅、蟠梅、新梅、早梅、鸳鸯梅千姿百态;寒梅、腊梅、绿萼梅、红梅、粉梅、青梅、黄梅色彩纷呈;半开梅、乍开梅、全开梅、落梅争辉斗艳;忆梅、探梅、寻梅、问梅、索梅、观梅、赏梅、评梅、歌梅激情奔放;友梅、寄梅、惜梅、梦梅浮想联翩;钓矶梅、樵径梅、蔬圃梅、药畦梅……可以肯定,冯子振此刻的思绪定在家乡的田畴山水间跋涉。沙、沙、沙,冯子振笔走龙蛇,风生水起,文思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挥而就写下《矮梅》:
不放冰梢几尺长,
怕分春色过邻墙。
大材未必难为用,
禹殿云深锁栋梁。
梅,在中国古代文人学士中,只是视为孤傲芳洁,谁又知道,梅树还能作栋梁之材呢?博学的冯子振就是这样高明:那高耸云天的大禹庙中不是有梅梁吗!冯子振系集贤院学士,终日为皇宫王室吟唱,由诗索想,冯子振绝对胸怀安邦治国平天下的鸿鸪之志。如今却吟吟唱唱身不由己,即使是栋梁之材也英雄无用武之地,无可奈何徒叹:“怕分春色过邻墙”!
金鸡唱晓,东方发白。冯子振不知喝了多少杯酒,此刻,拈须,拨指,心中细想,这咏梅诗也许快百首了吧。但是豪情未减。此刻,他一定想起了千年前悲悲切切游吟于湘江之滨的屈原。他把兰、蕙、蓉、菊等名花异草谱入《离骚》而传唱千古。现在,我冯子振呢,把梅花吟成百咏是为了什么呢?于是一首《红梅》喷薄而出:
若有人兮湘水滨,
冷香和月浸黄昏。
自怜不入离骚谱,
待把芳心吊楚魂。
冯子振曾自称“楚伧父”,那心早已与屈原贴得很紧很紧!
释明本是元代高僧,姓孙,号中峰,在吴山圣水寺当和尚,道行很高,又擅诗文。有一天,冯子振的朋友赵孟兆页偕同中峰到冯宅拜访。三人喝酒品茗,谈诗论文甚为投机。冯子振便取出《梅花百咏》诗稿展示。
中峰摸摸光溜溜的头先是惊讶,转而略作沉思,便欣然走笔相和。于是便有了《和冯子振“梅花百咏”》。冯子振对中峰的诗才甚为佩服!得意间,中峰放下手中的茶盅,又悄悄从袖中取出一叠《梅花九字歌》以示。本来有几分傲气的冯子振,此刻算是真正服了。于是便拉中峰相对而坐,结为梅花知己,情谊笃深。
冯子振与中峰禅师的双《梅花百咏》一直传为文坛佳话。清人夏洪基为冯子振及中峰禅师校刊了双《梅花百咏》并在附记中大加赞颂:“今其诗裁冰镂雪,摹绘入神,而逸韵藻思,实堪伯仲。”同时还有人作诗称:“海粟俊才应绝世,中峰道韵不婴尘。”冯子振的《梅花百咏》因其规模宏大,前无古人,而产生巨大影响,后来和者有数十人之多。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是位民族思想极为强烈的思想家,尽管由于偏见,对冯子振在元朝为官颇有微词,但是对冯子振的文才极为称颂、仰慕。于是便偕同三位本省诗人亲自来到湘乡,造访子振故里,踏雪寻梅,步其芳踪余韵,三人在摇曳的烛光下,苦苦吟唱两夜,终于“三子税稿,一即相示”。王夫之本人觉得自己还“和”得不够理想,便又“戏作桃花绝句数十首抵之,以示郑重。”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谁不想学而达仕?然而,几经拼搏即使如愿以偿又谁都难免宦海浮沉,去留无定。
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下生长的冯子振经历了忽必烈的元代统一,国家稍有安定。35岁的冯子振好不容易才盼来了入京做官的机会。然而,仅隔五年,冯子振不幸遇上“桑哥事件”。元史载:“桑哥为元世祖时尚书右丞相,权倾朝臣,冯子振尝以诗为誉。”作为词人的冯子振写过一些赞誉桑哥的诗本不奇怪。但是桑哥事败后,立即累及无辜。这就是封建专制下的“株连”。于是便有国史院的陈孚告冯子振的黑状,说他为桑哥撰写碑文时引喻不当。
冯子振此刻才恍然大悟,官场竟如此险恶!那陈孚原本是朋友,而自己还很受他尊敬呢。如今大难临头,朋友尚来落井投石,更何况他人?
正在冯子振这脑袋该不该掉的时候,面南而坐的元世祖忽必烈轻抚龙须细细思忖:实事求是的说,如果凡是赞誉过桑哥的都要杀头,那么……元世祖不再想下去,眉头一皱,痛斥告状者:“冯子振这位写词的人又有什么罪过呢?难道非得像桑哥那样处以重罪?桑哥作为宰相权倾一时,朝廷中谁没赞誉过他?我皇帝老子不也曾夸奖过他嘛?”
皇帝不处冯子振以死罪,其实也是为自己的用人不察而打马虎眼。
冯子振终于保住了脑袋。
至元二十九年(1292),四十岁的冯子振即使才华如何横溢也遭放逐,卷着那铺盖儿憔悴孤寂得如一片飘零的落叶,脚步踏踏,关山重重,跋涉着数千里归程。
次年(1293),冯子振实在太寂寞了,便约了朋友同游金陵(今南京)。
祖国大好河山如此辽阔,为什么独游金陵?此刻的冯子振心有所向,笔有所指——他要去游凤凰台;他要去凭吊李滴仙!想想,此刻的冯子振与当年的李白同是天涯沦落人啊!诗仙李白尽管才华横溢也屡遭放逐。李白死于公元762年,距冯子振这位“后来者”相距530年。李白被谪时43岁,冯子振被谪时41岁;再者二人均为“供奉臣”——为皇室王宫作诗填词写曲之人。
冯子振登上凤凰台,心如李白那样破碎。长空孤雁单鸿,鸣声啾啾;秋水拥扁舟一叶,任江水横流。可惜,我们找不到当时冯子振吊李谪仙的诗篇。只有同去的朋友高启有诗为证:
骑鲸一去五百秋,
花草满径埋春愁。
瀛州老客绿玉杖,
笑领宾客还来游。
“笑领宾客”,冯子振此刻的笑脸后面会深深隐藏着什么呢?冯子振在被贬以后的岁月里,静思反省词稿连篇,在《感事》散曲中说:
江湖难比山林住,
种果父胜刺船父。
看春花又看秋花,
不管颠风狂雨。
尽人间白浪滔天,
我自醉歌眠去。
到中流手脚忙时,
则靠着柴扉深处。
他把当政喻为撑船的人,随时有被风浪覆灭的危险,远不如农夫自在安闲,看似洒脱,实则内心充满着难言的苦痛。险恶的官场,不幸的遭遇,产生复杂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更重要的是冯子振没有畏惧,没有厌世,“不管颠风狂雨”,“尽人间白浪滔天,我自醉歌眠去!”如果“到中流手脚忙时,则靠着柴扉深处”。在诗人眼里,在游子心中,故乡永远是躲避险风恶浪的港湾。在封建专制社会中,普天之下皆皇土,一个知识分子疲惫的灵魂也只能如此安憩!
元贞元年(1295),元世祖去世,元成宗继位。被斥三年后的冯子振满怀喜悦被召,第二次入京,时年43岁。
朝廷中的明争暗斗永远不会休止,“颠风狂雨”随时都会发生。到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61岁的冯子振又被免职,拖着一身疲惫归隐故乡林泉。
漫漫人生之路,昏昏皇室宫廷,冯子振预见到“早晚马头南去”。他在《市朝归兴》中云:
山村朝市都曾住,
忠孝两字报君父。
利名场,
反复如云,
又要商量阴雨。
便天公有眼难开,
袖手不如家去。
更娥眉强学时妆,
是老子平生懒处。
冯子振被朝廷称为“妄人”,的确有些孤傲。他实在厌恶那反复无常的“名利场”;他不愿装笑卖乖迎合朝廷。如果天公都不开眼分个青红皂白,我这样的人也就只有衣袖一拂,罢,罢,罢,归家去也!只不过,冯子振坚定一个做人的原则,在朝廷,忠君;回乡后,孝父!忠孝,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底线。冯子振能做到这点,对于古人来说还有何求?!
在冯子振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旅程中,长期以诗文词曲为伴,与笔墨丹青结缘,“当酒酣气豪,横厉奋发,一挥万余言,少亦不下数千。”以超人的才华、惊人的速度创作了大量文艺作品,堪称“一世之雄”。但由于种种原因,保存留传下来的为数极少。然而,我们洞穿其文,烛照其心,仍然可以看到冯子振无论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作为名声远播的“词臣”,冯子振难免要与那些达官显贵唱和,少不了“奉命之作”。这种官场应酬,本来就是一种对创作天才的扼杀。但是冯子振自有他的清高孤傲,正如他自己诗云:“文焰逼人高万丈,倒提铁笔向空题”。有一天,冯子振面对一幅娇艳的《杨妃病齿图》浮想联翩——江山与美人这一千古难题,曾引来多少民族灾难国家兴亡,枉使几多英雄“折腰”。于是他奋笔疾书:
华清宫,
一齿痛;
马嵬坡,
一身痛;
渔阳鼙鼓动地来,
天下痛。
字字如刀,句句见血,告诫后世为人君者不荒于色,为人臣者不失其节——荒淫无度的帝王们啊,你们能不能少为一己之乐而酿成天下百姓之痛!这是代表着天下老百姓正义的呼唤!
特别是冯子振被斥而“周流四方,涉世路之险平,”他却“乐林泉而栖迟,友渔樵而忘形”,京官又回到了百姓之中。正因如此,冯子振不同于一般的散曲家。他的笔墨不在男欢女爱、离愁别恨,而是火辣辣地描绘着下层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