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投身革命
王承登,祖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城岗乡,1915年7月出生, 1930年参加革命,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过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7岁那年,王承登成了孤儿。“每天捡柴、放牛、打猪草、喂猪,还要和大人一起下田干活。吃的是红薯,睡的是稻草。遇到饥荒年,连红薯都没得吃,饿得走不动了,就喝凉水充饥。”年幼的王承登饱经生活磨难。
“1928年,村里有了地下党,经常在我家前面那个磨坊里开秘密会议。有时候三四个人,有时候四五个人,有时候白天关了门开会,有时候晚上开会。”这是14岁的王承登对革命工作的最初印象。
最终促成王承登参加革命的是“地主老财的压迫”。“租地主一亩田,收了10担谷子,要交7担给地主,自己只有3担。那个时候我就想,只有参加革命才有自身的解放,才有前途。”王承登说。
1930年春节,同村一位姓康的红军战士回来,并动员王承登去当红军。就这样,王承登跟随他来到了吉安县城,正式加入红二十军,成为一名红军小战士。
这是1930年的春天,同时也是王承登人生的春天。“在部队,不受人欺负,不饿肚子。虽然要打仗,但是加入了革命大家庭,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很开心。”王承登说。
抗战经历
无数次置身枪林弹雨,无数次直面生死考验,王承登从一名小小的通信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重机枪手。多次负伤所带来的伤痛至今仍折磨着王承登,但回忆起往事时,他总是保持着乐观与豁达。
令王承登印象最深刻的负伤经历共有3次:1934年,在湖南与广西交界处突遇敌军,为掩护部队撤离左腿负伤;1936年,在瓦窑堡战役中,子弹从他左眼射进、右耳射出,差点丧命;1939年,在鲁西的反扫荡中,右腿负伤。
“1936年那次最凶险,子弹从这里射进,从这里射出,血流了不少,脸肿得这么大。”王承登向记者比划着。
那是1936年5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王承登被调到红军学校学习,敌军向瓦窑堡大举进攻。“我所在的分队负责阻击敌军进攻。当时,我猫着腰站在高坎上观察敌情,一颗子弹打中了我。”王承登说,“中弹后,我扑倒在地不能动弹。第二天下午,部队侦察员在侦察敌情时才发现我。抬到连队卫生院后,由于医疗条件非常差,部队又安排几个老乡把我抬去野战医院,没吃没喝走了3天3夜,到医院时已奄奄一息。后来,因嘴巴张不开,差不多一个月吃不了东西,只能喝点小米汤。”
回忆起自己负伤的经历,最令王承登感慨的,是群众对红军的支持和帮助。
据王承登介绍,红军战士受伤后,常常穿着便衣分散在群众家中养伤,特别是重伤员,吃饭、睡觉等都由群众照护。现在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怎么理解群众路线?什么叫群众路线?我们能取得革命胜利,全靠人民群众。群众是水,军队是鱼,鱼如果离开了水,一天都活不下去。
回到赣州
在野战医院休养了半年,康复之后的王承登回到部队,与战友们转战大江南北,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多次负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承登先后任贵州民航站股长、副站长,贵州省交通厅科长,贵州省五金公司科长,1972年从贵州省商业厅离休后回到赣州居住。
尽管戎马一生,但王承登秉持红军本色,在自身待遇、子女工作安排等问题上,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
现在孙子王侃作为“三送”干部正在大余县河洞乡长岭村服务基层。王承登再三叮嘱他,要心系群众,为群众谋利,尽最大努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一名80后,我从小听着爷爷讲述的革命传统故事长大,对群众的感情天然而深厚,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辜负u2018红军后代u2019这一称呼。”王侃说。
风雨沧桑。离休后的王承登依然关心国家大事,每天收看《新闻联播》,时常翻阅报刊书籍,始终保持着衣食简朴的好习惯。
人物事迹
写给习总书记的信
2015年3月6日上午,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国家主席习近平拿出赣南百岁老红军王承登写给他的一封信。总书记说,王承登同志在来信中,对党的政策表示支持拥护,认为中央出台的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扶持措施使百姓得到了实惠。
送茶油被婉拒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赣县五云镇镇长明经华在来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之前,特意拜访兴国百岁老红军王承登。王老十分高兴,特地写了一封信,还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两瓶兴国产的山茶油,委托她转呈习总书记,表达赣南苏区老红军和老表对党中央和习总书记的感激之情。王承登的信,她顺利地转交习总书记;但是两瓶茶油,却没有送出。
原来,中央办公厅的同志告诉明经华,中央有明确规定,不能收任何礼物。习总书记也特别告诫,参会人员不能给他带任何礼物和土特产。老红军的心意领了,但是礼物不能收。
最后编辑:2022年0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