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魏列夏庚

简介: 魏列夏庚,В.В. 1842年生于切列波维茨,1904年卒于阿尔杜尔港。军事画家,他在彼得堡海军军官学校读书(1853-1860)的同时,自1858年开始在艺术鼓励社的绘画学校学习。
[展开]

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魏列夏庚的个人经历

基本内容

 1860-1863年在美术学院的历史画班学习绘画。

  1864-1867年在巴黎装饰美术学院的热罗姆画室学画。

  1867-1879年被调到土耳其斯坦的军队担任画师,参加过军事行动,同时致力于创作描绘土耳其斯坦风光的作品(1871-1873)。

  1874年被彼得堡美术学院评为教授,但遭到他的拒绝,因为他认为头衔和名号对艺术家来说不值一文。

  1874-1876年周游印度,归来后完成了两个印度风光的系列。

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魏列夏庚

  1877-1878年俄罗斯-土耳其战争期间加入作战部队,参与了多个军事行动,受了重伤。

  1878-1880年在巴黎完成了关于这场战争的系列画(巴尔干系列)。

  1882-1884年游览了印度、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完成了巴勒斯坦和喜马拉雅山系列。战争题材与画家对民族学的兴趣结合在一起,集中反映在他的创作中。

  1891年起定居住在莫斯科,游历俄罗斯北方,完成了木结构教堂草图,并收集日常用品和民族服装,出版了有关这次考察的书籍。

  1901-1903年去了菲律宾、古巴、美国和日本。

  1901年被提名第一届诺贝尔和平奖。

  1904年在俄日战争期间,由于彼得保罗要塞装甲舰爆炸而牺牲。

  魏列夏庚是维也纳1873年全球画展的参加者,1873-1904年在俄罗斯、欧洲和美国组织了近70场个人画展。

  “我有理由认为自己是现实主义的代表,所谓现实主义,指的是对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最严格要求……”魏列夏庚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方法。

  魏列夏庚是当时最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之一。其作品的公开性和对战争的态度使他的作品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他生命的意义就是做一名启蒙战士。选择战争作为表现对象正是为了与之斗争,与它的惨无人性、违背自然和邪恶作斗争。

  19世纪七十年代末,魏列夏庚创作了一系列反映1877-1878年俄土战争的作品。该系列中的草图《通过巴德斯卡文》赠给了比尔姆国立特列恰科夫画廊(现称为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根据特列恰科夫本人的记录,画家将草图与其它作品一起赠给了自己,1931年起则被收藏在比尔姆国家画廊。魏列夏庚不只表现战斗场面、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他喜欢描绘伟大的大自然,喜欢生活中鲜亮的色彩和阳光。谈到创作,维列夏金称自己为“基于观察、基于直接的感受、基于事实的……”“理智的现实主义者”。在《通过巴德斯卡文》这幅画中似乎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想起战争的悲剧,只有雄伟壮丽的山峰、充沛的阳光和蜿蜒曲折的小路,大自然吐露着安详迷人的魅力。

  关于魏列夏庚,现代人评价他是“出色的才华”与“出色的人品”的结合。克拉姆斯科依写道:“魏列夏庚不仅仅是一个画家,他还不至于此。”他在俄罗斯画坛中独树一帜,没参加过任何艺术团体,没有导师前辈,也没有继承者。他一生都信奉自己的原则,即“只做那些自己认为好的事,那些自己认为必要的事”。

  魏列夏庚赋予艺术巨大的社会意义。他是绘画作品思想性和道德性的坚定表现者和支持者。“我的每幅画都应该说出点什么,至少,我是为了这一点才画画”,画家这样承认。他认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是消除人们的偏见和误解。作为军官,他参加了俄军在中亚、巴尔干、日本的所有军事行动,并且在自己的作品中激烈地揭露和抨击了战争行为。

  1873-1874年在图尔盖斯坦创作的油画、草图、素描的第一个系列给魏列夏庚带来了巨大的名誉。他被编入省长高夫曼将军的麾下。画家收集民族学和动物学的集锦,画了许多素描和写生图。1868年六月,魏列夏庚参加了在萨玛甘堡垒抵御埃米尔军队的战斗。正是那时他感到自己应当“让别人看看这令人厌恶的战争的细节,这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图尔盖斯坦系列”的真实性给该当时的人们留下非常惊人的印象。

  但在同时,画家也试图在作品中展示中亚。1869-1870年他回到图尔盖斯坦,对这个美丽而独特的地方十分关注,并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他力图描绘出图尔盖斯坦德的各个方面。其每一幅油画和草图都是一个大型作品的一部分。魏列夏庚自己既是战事画家、肖像画家,也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和动物画家。他创作了许多草图,反映的多是地方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在《索伦人》这副画中,他刻画了一个通古斯部落的代表,详细描绘了他的服装、饰物以及整个人物外在面貌的独特性。

  魏列夏庚反对那种只将艺术看作“绝对之美”的观念,深信艺术的教育意义。画家关注生活的不同领域,这在他的创作中也反映了出来。画家的兴趣十分广泛:历史和军事、社会学和民族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美学和旅游。

  魏列夏庚认为:艺术和科学一样,应该传达对世界的准确认识。所以他一直在探索将艺术语言向着忠实反映现实的方向进行彻底的更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创作手法。魏列夏庚深信,应该画那些自己亲眼看到的事物。所以在户外作画对他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他画了很多草图,如同照相一般准确地再现出所有吸引他注意的事物。

  为寻找新的视觉感受,画家去了高加索、图尔盖斯坦、巴勒斯坦、菲律宾、古巴、美国和日本。使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印度,他在那里呆了两年,曾先后在孟买、安卡拉、德里、让布尔居住。1874年底他开始去东喜马拉雅山、山国锡金、与西藏接壤的难以攀登的地区--克什米尔和拉达克旅行,这几乎耗尽了他的一生。就在那里他画了这幅《牦牛》,表现出这个地区严酷的自然环境。在灰色寒冷天空和无生命山峰的背景下,负重的牦牛队在人们的驱赶下缓缓移动。画家力求捕捉最细微的色彩,准确地刻画细节。

  早在旅行开始的时候,魏列夏庚就试图创作两个关于印度的系列,用他的说法就是两部“长诗”。俄土战争爆发打断了他的创作,1877年4月画家参军上了战场。

  1904年在俄日战争期间,魏列夏庚由于彼得保罗要塞装甲舰爆炸而牺牲。

最后编辑:2022年04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