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琼 - 简介
杜琼(約180年-250年),字伯瑜。蜀郡成都人,蜀漢官員,占星家。他从小就跟随任安学习,精心钻研任安的术艺。刘璋任州牧时征任他做从事.刘备平定益州,兼任州牧,任命杜琼做议曹从事。后主刘禅即皇帝位,拜授杜琼做谏议大夫,升任左中郎将、大鸿胪、太常。
杜琼 - 性格
杜琼为人沉默寡言,闭门白守,不参与世间事务。蒋琬、费帏等人都很器重他。他虽然学问术业进入很高深的境界,但是从开始就不观察天象而进行评论解说。后辈学识渊博的儒者谯周常常询问他的看法,杜琼回答说: “想要明白这种术艺很难,必须要亲自观察,辨识天象的形貌颜色,不能够轻信别人。清晨深夜非常艰苦地工作,然后才能熟知天象,却又要担忧泄漏出去,不如不知道,因此我不再观察天象。”
杜琼 - 学问
谯周问道: “从前周征桔认为‘当涂高’就是‘魏’,它的喻义是什么”杜琼回答说:“魏,是观阙的名称,正对着道路而很高大,圣人取其相类同而进行论说罢了。”又问谯周说:“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吗?”谯周说: “我还没有完全明白。” 杜琼又说:“古时候命名宫职不称‘曹,,始从汉代以来,命名官职都称‘曹’,低级官员称作‘属曹,,吏卒称作‘侍曹,,这大概是天意吧!”
杜琼八十多岁,延熙十三年死。杜琼撰写有《韩诗章句》十多万字,他不传授学业给子女,他的谶纬之学也就没有了传承学业的人。谯周依据杜琼的说法,并触类旁通加以发挥说:“《春秋传》记载晋穆侯给太子起名叫仇,弟弟叫成师。师服说:‘真奇怪啊,国君这样为儿子取名!和睦的夫妻叫作妃,不和睦的夫妻叫作仇,如今国君给太子取名叫仇,弟弟叫成师,已经预兆着祸乱了,哥哥恐怕要被废弃吧’后来事情果然像师服所预言的那样。还有汉灵帝给他的两个儿子取名叫史侯、董侯,他们被立为皇帝,后来又都被免为诸侯,这和师服所说的很相似,先主的名讳是备,它的释义是‘具’,后主的名讳是禅,它的释义是‘授’,就像是说刘氏国运已经完备,应该传授给别人了;其寓意远远超过了穆侯、灵帝给儿子取的名字。”后来太监黄皓在宫廷中玩弄权柄,景耀五年,宫中的大树无缘无故地自己折断了,谯周为此深感忧虑,又没有人可以交谈,他就在柱子上写道: “众多而且高大,如期会集,完备了就该传授给别人,怎么能再立呢”就是说“曹”是“众”义, “魏”是“大”义,众而且大,天下恐怕应该会集在曹氏手中了。完备了就该授予别人,怎么能再有人立为皇帝呢
蜀国灭亡,人们都认为谯周的预言灵验。谯周说:“这些虽然是我自己推寻出来的,但是有所依循,是依照杜君的话加以推广罢了,我实在没有什么神奇独到的特殊才能。”
杜琼 - 资料
杜琼传
杜琼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也。少受学於任安,精究安术。刘璋时辟为从事。先主定益州,领牧,以琼为议曹从事。后主践阼,拜谏议大夫,迁左中郎将、大鸿胪、太常。为人静默少言,阖门自守,不与世事。蒋琬、费祎等皆器重之。虽学业入深,初不视天文有所论说。后进通儒谯周常问其意,琼答曰:“欲明此术甚难,须当身视,识其形色,不可信人也。晨夜苦剧,然后知之,复忧漏泄,不如不知,是以不复视也。”周因问曰:“昔周徵君以为当涂高者魏也,其义何也?”琼答曰:“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又问周曰:“宁复有所怪邪?”周曰:“未达也。”琼又曰:“古者名官职不言曹;始自汉已来,名官尽言曹,使言属曹,卒言侍曹,此殆天意也。”琼年八十馀,延熙十三年卒。著韩诗章句十馀万言,不教诸子,内学无传业者。周缘琼言,乃触类而长之曰:“春秋传著晋穆侯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师。师服曰:‘异哉君之名子也!嘉耦曰妃,怨偶曰仇,今君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其后果如服言。及汉灵帝名二子曰史侯、董侯,既立为帝,后皆免为诸侯,与师服言相似也。先主讳备,其训具也,后主讳禅,其训授也,如言刘已具矣,当授与人也;意者甚於穆侯、灵帝之名子。”后宦人黄皓弄权於内,景耀五年,宫中大树无故自折,周深忧之,无所与言,乃书柱曰:“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言曹者众也,魏者大也,众而大,天下其当会也。具而授,如何复有立者乎?蜀既亡,咸以周言为验。周曰:“此虽己所推寻,然有所因,由杜君之辞而广之耳,殊无神思独至之异也。”(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十二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第十二》)
杜琼 - 评价
陈寿:杜琼沈默慎密,诸生之纯也。
杜琼也是大学问家,而且是谯周的前辈,谯周经常向他讨教。有一次,谯周向杜琼请教了“代汉者,当途高”的问题。所谓“代汉者,当途高”,是东汉末年的政治民谣。意思是说,必将取代大汉的,一定是正当大路又高大魁伟的。这话早就在流传了,而且被袁术利用过,因为袁术字“公路”。公路,在袁术看来就是“当途高”了。但是袁术并没有得逞。这样一来,什么是“当途高”,就必须重新解释;而益州学术界的解释,则认为“当途高”就是魏。
最早提出这种新解释的,是益州的大学问家周舒。他的这种说法在蜀地流传甚广,《三国志周群传》就说“乡党学者私传其语”。但周舒只说“当途高者魏也”,没有解释它为什么就是魏。于是谯周就去问杜琼。杜琼说,这道理还不简单?魏,就是阙的名字呀(魏,阙名也)!这里我们要解释一下,就是古代天子、诸侯的宫门外、路两边,有一对高大的建筑物,叫做“阙”或者“观”(音贯)。因为它们高大魁伟、巍然而立,所以又叫“魏”或者“魏阙”。魏阙下面两边,是悬挂政令的地方,所以又叫“象魏”。也因此,魏阙或者象魏,就成了朝廷的代名词。比如《庄子》的《让王》篇,就说那些身在民间却不忘朝廷的人,是“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魏阙或者象魏,既正当大路又高大魁伟,岂非不折不扣地“当途高”?杜琼对谯周解释就正是这样(魏,阙名也,当途而高)。他还说,前贤们这样讲,乃是一种隐喻呀(圣人取类而言耳)!
杜琼这么说,谯周似乎还很犹豫。杜琼又问,难道还有什么奇怪的吗?谯周说,学生还是不太明白。杜琼说,这有什么不明白的!你想想,古时候的官府、官员,有叫“曹”的吗?汉以后呢?都叫“曹”了。这里也要解释一下,就是汉代的制度,是皇帝所在曰宫,所属曰尚(比如尚书);宰相所在曰府,所属曰曹(比如东曹、西曹)。这叫皇宫相府、宫尚府曹。府,其实就是政府。政府的办事机构叫“曹”,曹的长官叫“曹掾”,吏员叫“属曹”,勤务兵叫“侍曹”。用杜琼的话说,就是“名官尽言曹,吏言属曹,卒言侍曹”。这个“曹”,当然不是曹操的“曹”。但为什么这么巧呢?杜琼认为,这就是天意了(此殆天意也)!也就是说,在杜琼看来,属曹、侍曹,就是属于曹氏、侍奉曹氏。又是“属曹”、“侍曹”,又是“当途而高”,这下子谯周明白了:上天是要由曹魏来统一天下呀!
于是谯周也开始散布诸如此类的言论,还拿刘备父子的名字做文章。他说,咱们的先帝叫什么名字?备。备是什么意思?具备。说得白一点,就是“足够了”。当今圣上叫什么名字?禅。禅是什么意思?禅让。说得白一点,就是“让出去”嘛!
这还不算,景耀五年(公元262年),也就是蜀国灭亡的前一年,刘禅宫中的大树无故而折,谯周又在柱子上写了一条“反动标语”,说是“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这话陈寿做了解释。他说,众,就是曹,因为“曹”有群的意思,众的意思(《广韵豪韵》曰:“曹,众也,群也”)。大,就是魏,因为“魏”通“巍”,有高大的意思。具,就是具备,也就是刘备。授,就是禅让,也就是刘禅。因此,所谓“众而大,期之会”,就是说,曹魏啊曹魏,你又众多,又高大,天下人都盼望着汇集到你那里。所谓“具而授,若何复”,则是说,蜀汉啊蜀汉,你们一个已经足够,一个准备禅让,还有什么“后来人”吗?
这就是谯周的思想和言论,也是他后来要“出卖”蜀国、主张投降的原因。显然,谯周的“卖国”,不是道德品质问题,而是政治立场问题。说白了,他就是要拥护曹魏,反对蜀汉。毫无疑问,周舒也好,杜琼也好,谯周也好,他们的言论都是牵强附会、强词夺理、装神弄鬼。但是第一,当时兴这一套;第二,人们也吃这一套。《三国志杜琼传》说,蜀汉灭亡后,大家都说谯周算得真准(咸以周言为验)。其实哪里是算得准,是那些人都盼望着曹魏胜利,蜀汉灭亡。
杜琼 - 演义
80回提及杜瓊和其他官員一起勸劉備登基。85回提及曹丕五路軍隊攻蜀,後主派杜瓊董允去找諸葛亮,但諸葛亮託病不出,杜瓊於是請後主親自去問計。91回諸葛亮任命杜瓊為諫議大夫。
先主刘备定益州,杜琼为刘备手下,以议曹身份劝进当时的汉中王刘备称帝。刘备驾崩,魏国起五路大军伐蜀,诸葛亮称病不出,杜琼以谏议大夫的身份与董允一块奉后主之命告请诸葛亮,吃了闭门羹,然后上言请后主亲自去请教。诸葛亮北伐,杜琼以谏议大夫的身份与蜀汉众臣同领后方事务。
另:演义一百回言诸葛亮出祁山,令魏延、陈式、张嶷、杜琼四将出箕谷。
杜琼 - 年表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领益州牧,以杜琼为议曹;
蜀汉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后主刘禅即皇帝位,以琼为谏议大夫;
蜀汉延熙十三年,(公元250年),杜琼卒,卒年八十余岁。
最后编辑:2022年0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