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介绍
出生
纳赫特韦于1948年3月14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锡拉丘兹市,而后在麻塞诸塞州长大,就读于莱姆斯特高中。
求学
1966年至1970年在美国达特茅斯大学研读艺术史学和社会科学。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商船船员,在航海的日子里,深受越战和一系列美国政治事件中新闻图片影响,壮志与灵感使他决心成为一名摄影师。
摄影
青年时代的纳赫特韦自学摄影,阅读书籍并租用暗房以便掌握扎实的冲印技术,几年里孜孜不倦地向前辈学习积累。随着个人画廊的建立和摄影专题论文的发表,他对摄影的兴趣与日俱增。最初他以学徒图片编辑为业,而后成为一名卡车司机。每一项工作都潜移默化地增长着他的阅历。
到1976年,纳赫特韦已有能力承担他的第一份摄影工作。在新墨西哥州一家报纸的摄影师。在这家报纸的第四年,纳赫特韦离开新墨西哥州,前往纽约寻找属于他的自由摄影师之路。
这是一份沉默的决定,贯穿了纳赫特韦的摄影梦想“去远方工作”,学习知识技术、领略人文现实,进而从地方报纸的学徒工到大型媒体的摄影师。回看纳赫特韦的摄影之路,与大学的艺术史和社会科学课程相比,实践无疑给予他更多。多样化的工作为他带来更多与寻常人接触的机会,更提高了它的图片编辑技能。
学习的最好方法是教会自己。纳赫特韦以其固有的天分与汗水,为当代报道摄影立了下新的标杆。
作品风格
对平常人来讲,战地摄影师充满了太多戏剧性的元素,纳赫特韦的平实与简约超出人们的想象。白衬衫、牛仔裤加双肩摄影包这就是纳赫特韦的全部装备,没有头盔,也没有防弹衣。他更不会钻进装甲车之类,而是静静伏进战壕,听流弹从耳边飞过,等待快门时机,仿佛天佑其命。他从不说话,也从不轻易按下快门,其它记者飞快地拍摄时,纳赫特韦往往只是等待,因为他明白需要的影像何时到来。
纳赫特韦多年使用佳能胶片单反相机,大多搭配广角变焦镜头,主机备机各一台,近年开始使用佳能数码单反相机。胶片主要以彩色反转片和Tri-X等黑白胶片为主,拍摄完成的胶卷被直接寄至《时代》杂志或带回他在纽约的工作室冲印。纳赫特韦的彩色摄影以夸张而又不失真的色彩对比来表达战争的惨烈、环境的萧条或人的精神状态。他善于在复杂的光线下迅速按经验和心算确定曝光,使反转片曝光精准,明暗独到,具有极强的视觉张力与场景纵深,使影像主体与背景环境紧密融合。黑白片则不拘于前辈的套路,各种夸张视角和独特构图,再如阴影和景深等元素极大地充实和活跃了画面,使信息量扩大,感染力增强。而这一切正是报道图片的制胜所在。
对于图片而言,完美的思与路结构都不因其本身的存在而愈显重要,更大的优势在于这些帮助表现了图片的主题。想要放弃精心设计的预想构图转而抓住一个直白表达的瞬间,对每一个摄影师而言,恐怕都是一场心理的恶战。然而纳赫特韦清楚,观者更关心图片的主人公,而不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夸耀拍摄者的技巧与构思。因此他定位于明朗的信息表达,以至于我们常为他的拍摄对象所吸引,而忽略他精湛的技术积淀其中。
纳赫特韦的作品风格,成型于他对待人与事物的独特观点与方式。如他所述,他在拍摄中安静而缓慢,以敬意对待他人,以尊重接触他人。他以语言和手势与人交流,人们因而参与到拍摄中来。他的作品不应被归类于所谓“抓拍”,而是并非突如其来的,充满关注与精确判断的具有预见性的人性化拍摄。纳赫特韦的大多数作品,正如他自己所说,“都拍摄于被摄人最熟悉的居住场所“。他的拍摄接近被摄人,同样把这种近距离的感受传递给观看者。用广角镜头近距离拍摄,以此营造身临其境并与环境互动的感觉,从而打破长焦镜头产生的距离感和带给观看人的冷漠态度。这种透视效果截取并再现了真实的感受,以独特的视角让人不仅是简单的知晓画面信息,而是进一步深入领会拍摄者与被摄者的所处环境。
摄影师大卫图尔恩里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了工作中的纳赫特韦。三位摄影记者在拍摄一位手持机枪的民兵,其中两位卧在二十英尺外的地面上,以长焦镜头拍摄;而纳赫特韦的举动如其所言:“我离他只有枪托长短的距离,直立坐着,他的手指几乎指到我的快门。”
成就及荣誉
凭借超人的勇气、不凡的预见力和精湛的技术,纳赫特韦踏遍了世界的各大战场,报道或各类冲突与社会问题。他所到国家和地区包括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危地马拉、黎巴嫩、加沙、约旦河西岸、以色列、印度、斯里兰卡、阿富汗、菲律宾、韩国、索马里、苏丹、卢旺达、南非、俄罗斯、波斯尼亚、车臣、罗马尼亚、巴西,直至911后的美国。
当纳赫特韦去拍摄某些图片故事时,并不总有杂志社感兴趣,这时他只能自费出行拍摄诸如罗马尼亚孤儿和索马里饥荒之类。但此类图片一经面世,各大媒体总是争相解囊。从此全球各大图片机构都为纳赫特韦的作品而折服。
纳赫特韦1984年成为《时代(杂志)》签约摄影师,1989年被吸纳为马格南正式成员。2001年,他成为第七图片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大画廊和展览馆展出,由德国黑星和美国考比斯图片社代理。如今他已赢得了报道摄影界几乎全部大奖,马格南为他列出的荣誉包括:
五次“罗伯特.卡帕金奖“
两次“世界新闻摄影大赛“
两次“国际摄影中心最高奖“
六次“年度杂志摄影师“
两次“徕卡奖“
“佳能摄影师奖“
“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纪实摄影基金“
2009年,纳赫特韦随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一起前往阿富汗和冲突肆虐的菲律宾中棉兰老地区执行拍摄任务。他此次拍摄的战地照片与其它四位知名战地摄影师的作品一起构成了名为“战争中的世界”摄影展。自2009年5月8日起,该展览在纽约、日内瓦以及全球40多个国家巡回展出。
社会评价
“这项工作需要有人来做……来阐述正确的事实。来唤醒人们!“詹姆斯纳赫特韦无数次用图片向人们这样阐述着他摄影的最终意图,并感化着人们付之于行动。通过他的工作,纳赫特韦正在创建一种公众透明度和舆论压力,以求改变世界上那些让人振聋发聩的血腥事实。凭借他对真相的执着追求,鲜明正义的观点充实了他的每一幅影像。
今天的纳赫特韦,已经习惯了媒体的采访,脸上偶尔也会流露出疲惫的神情。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喜欢把自己推向极限。或许那样一个时刻应该来到,结束纳赫特韦那极限的战火生活,在经历了二十年的危险与冲突、痛苦与绝望、暴力与混乱之后,大多数人都已声嘶力竭。但纳赫特韦不是,至少现在不是。
诚然,摄影是叙事的手段,就像词句与观点被人们用来讲述不同的故事。詹姆斯.纳赫特韦工作在世界上每一片战火纷飞的土地,年复一年,就如一个坚持与承诺的故事,延续不断。他为世人展示那些应为人知的事实并以此震撼着每一个心灵,让人类感动着,耻辱着。烟消云散,光影尤在,面对着影像中的残垣断壁,战争之眼纳赫特韦,二十年浮光掠影,让人难以轻易翻过。
世界粮食计划署公益广告
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摄影师之一,詹姆斯·纳赫特韦通常让他的照片来说话。2004年,一向很少露面的他出现在世界粮食计划署公益广告中,展示了他在达尔富尔拍摄的八张富有感召力的黑白照片。“我是一位记者,我是一位旁观者。但是,我的确希望帮助世界粮食计划署为了让达尔富尔的人们获得粮食所进行的不懈努力,”他说。
最后编辑:2022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