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申,一名石申夫,战国时代魏国天文学、占星学家,是名字在月球背面的环形山被命名的中国人之一。著有《天文》八卷(西汉以后此书被尊为《石氏星经》)、《浑天图》等。石申曾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发现其出没的规律,记录名字,测定一百二十一颗恒星方位,数据被后世天文学家所用。《甘石星经》在中国和世界天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曹士为,曾任大中大夫职位,活动于唐德宗建中年间(公元780~783年)。曹士为创造《符天历》。是唐代中期的历法家。著有《符天历》。
甘德是先秦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他著有《天文星占》8卷、《岁星经》等,这些著作的内容多已失传,仅有部分文字为《唐开元占经》等典籍引录,从中可以窥知他在恒星区划命名、行星观测与研究等方面有所贡献。是世界上最古老星表的编制者和木卫二的最早发现者。
薛凤祚是清初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薛凤祚将其一生研究成果汇集为《天学会通》80卷,刊行于世。他著述甚多,一生以天文历算闻名于世,主张学以致用,集众师之长,学贯中西,著述浩繁,是中国历史上向西方学习的先驱者之一,受到当时学者的高度评价,与天文历算学大师王锡阐被并称为“南王北薛”,《清史稿?畴人传》将其列为畴人之功首,为中国科技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杨忠辅是中国宋代天文学家,约在1185-1206年任职于太史局,于宁宗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作《统天历》。杨忠辅在《统天历》中的三项重要改革,为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所继承。世界通用的公历中的回归年长度值,杨忠辅早在八百年前就得到,这一点是值得纪念的。他的贡献对天文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