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柱,男,1964年10月出生,研究员。
屈良鹄,教授,男,1953年生,湖南衡阳市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 ,1823年1月8日-1913年11月7日)英国博物学家、探险家、地理学家、人类学家与生物学家。
色萨·米尔斯坦(César Milstein,1927年10月8日-2002年3月24日)是一位出生于阿根廷的英国生物化学家。于1984年与尼尔斯·杰尼及乔治斯·克勒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鲁先平,广东省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科技部“863”专家,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任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首席科学官。他具有全球药物研发及管理经验,被称为“新药研发斗士”,先后参与创建了美国Maxia药物公司、Galderma Research生物技术公司。
木村资生(Kimura Motoo,1924年11月13日—1994)是日本群体遗传学家、进化生物学家。在数学、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方面做出杰出贡献。他的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是自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以后出现的一个最有创造性、最重要的理论,在进化生物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中性学说的创始人。
牛雪梅,1972年6月生,广西桂林人,研究员,云南大学学术学科带头人。1989年9月-1993年7月,?广西师范大学化学系, 获理学学士。1993年9月-1996年7月,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系, 获理学硕士,?有机化学(药物合成)。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和植物中的天然产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捕食线虫真菌的化学防御机制、应用酶和微生物的生物转化。
奥温是英国的动物学家,他第一个探索了恐龙并将它们命名,这一成就使他名列当时最著名的动物学家之列。
奚元龄(1911-1988),江苏武进人,中国棉花遗传生理学家。193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950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细胞遗传学博士学位,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历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所长,中国遗传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中国棉花学会第一届理事长,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三届学务理事,江苏省科协第一届副主席。
大卫·巴尔的摩(1938-),是一名美国微生物学家。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原主席。他是他那个时代最具影响也是最具争议的生物学家。巴尔的摩还是脱氧核糖核酸重组技术(DNA recombinant techniques)的先驱。1975年,他与其他科学家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又在1999年凭借他对病毒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免疫学的研究获得国家科学奖章。他还帮助制定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联邦指导方针,并积极推动对艾滋病的研究。
勒内·杜博斯(Dubos,René Jules) 法国-美国微生物学家。1901年2月21日生于上维埃纳圣布里斯。 杜博斯的早期教育(农业科学)是在法国接受的。
杰拉尔德·埃德尔曼(GeraldMauriceEdelman,1929年7月1日-),美国生物学家。他曾因关于免疫系统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邓启云,1962年3月生,湖南省浏阳市人,著名水稻育种专家,Y两优系列广适性超级杂交稻发明人,农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学科出站博士后,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曾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顾问、湖南省第十届政协委员等。2012年由深圳市政府作为国家级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现任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水稻首席育种家暨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南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恩斯特·麦尔(Ernst Walter Mayr,1904年7月5日-2005年2月3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肯普滕,演化生物学家之一,分类学家、热带探险家、鸟类学家、博物学家与科学史家,曾任哈佛大学动物学教授。他曾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获国家科学奖章,被誉为“进化生物学中最耀眼的人物之一”和“20世纪的达尔文”。
朱顺义,男,1966年12月出生于湖北荆州。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物天然免疫研究组负责人,中国昆虫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埃尔文·查戈夫(1905年8月11日-2002年6月20日)是一位奥地利犹太生物学家,他以发现查戈夫法则而闻名,也导致DNA双螺旋形结构的发现,曾经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查戈夫在1940年成为美国公民。
费迪南德·科恩 , Ferdinand (Julius)Cohn(1828年1月24日- 1898年6月25日)德国博物学家和植物学家,以研究藻类、细菌和蕈类著称,被视为细菌学的创始者之一。
迪雅尔丹(Dujardin, Felix),法国动物学家。1801年4月5日生于安德尔-卢瓦尔的图尔;1860年4月8日卒于伊尔-维兰的雷恩。
谢业琪(1944年1月-),男,汉族,安徽省芜湖市人,教授,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运动生理学专业。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今人类学专业,理学硕士。1993年5月晋升为教授。九三学社社员,辽宁省第八届政协委员。发表过《人体某些遗传性状与身体素质间关系》《高山红景天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及疲劳试验结果》《针灸对血清T、HGH、FSH、LH和PRL影响》等论文20余篇。目前担任辽宁省生理学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体育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体委(运动生理学)教材组成员。
日本分子生物学家。出生于广岛市白岛人(现中区白岛)。日本分子生物学的先驱者之一,最大贡献是与其夫人冈崎恒子共同发现并命名了冈崎片段,被认为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很可能会获得诺贝尔奖。
傅嫈惠,生物学家,台湾中兴大学食品科学系毕业,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内科系教授。2018年5月,2018年度美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傅嫈惠当选2018年美国科学院新科院士。
威廉·杰克逊·胡克(英语:William Jackson Hooker,1785年7月6日-1865年8月12日),出生于诺里奇,英国植物学家,曾任格拉斯哥大学的植物学教授和皇家植物园首任园长。他的主要作品有《值得种植的外来植物》《英国植物》《蕨类植物分属》等。
鲁道夫·路德维希·卡尔·菲尔绍( Rudolf Ludwig Karl Virchow)简称Rudolf Virchow,中文译微尔啸,魏尔啸,菲尔绍等。生于:1821年10月13日,死于:1902年9月5日,德国医学家、人类学家、公共卫生学家、病理学家、古生物学家和政治家。
特罗菲姆·邓尼索维奇·李森科(1898.9.29-1976.11.20)苏联生物学家,农学家,乌克兰人。1925年毕业于基辅农学院后,在一个育种站工作。他坚持生物的获得性遗传,否定孟德尔的基于基因的遗传学。他得到斯大林的支持,使用政治迫害的手段打击学术上的反对者,使他的学说成了苏联生物遗传学的主流。1935年,李森科获得乌克兰科学院院士、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院士的称号,任敖德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1953年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的路线,但继续支持李森科。1964.10赫鲁晓夫下台,苏联的生物界得以清除李森科的学说。
林绍文(1907年-1990年7月19日)出生于福建漳州,生物学家,海洋学家,中国水产学奠基人之一。1924~1930年就读于北平燕京大学生物系及研究院,获生物学硕士学位。被公认为暖水鱼类养殖的世界权威,誉为“淡水虾养殖之父”。
詹裕农,出生于中国江西,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1967年詹裕农毕业于台湾大学物理系;1968年进入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理论物理,1970年转到戴尔布鲁克门下学习生物;1974年获得博士学位;1977年到哈佛大学医学院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1979年进入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执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84年被霍华德·休斯医学院聘为研究员;199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4年获得生物物理学会颁发的Cole奖。詹裕农的主要是研究人类神经系统如何形成及工作。
郇和(RobertSwinhoe),或译史温侯、斯文侯、斯文豪(台译),英国外交官,博物学家。郇和生于印度加尔各答,18岁便进入英国外交部担任外交官,曾长期担任英国驻厦门、打狗(今高雄)等地领事。在任内调查了中国南方和台湾的自然生态,他曾经发布了世界上最早的系统的中国鸟类名录和台湾鸟类名录。现在台湾记录的鸟种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是郇和首先报道的。郇和1877年在伦敦逝世,死后他作为外交官的工作逐渐不为人知,而他在中国自然考察方面,尤其是鸟类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却使他成为东方鸟类学研究的重量级人物。
另译大卫`爱登堡。1926年5月8日于伦敦出生,英国生物学家、博物学家、英国广播公司电视节目主持人及制作人。
艾莫·卡扬德(Aimo Kaarlo Cajander,1879年4月4日-1943年1月21日),全名艾莫·卡罗·卡扬德,毕业于赫尔辛基大学,芬兰林业科学创始人,曾任芬兰总理。他著有《造林学》《树木学》等,有6种植物以他的名字命名。
罗宾斯(Robbins,Frederich Chapman) 美国微生物学家。1916年8月25日生于亚拉巴马州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