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市宁河县人。1948年毕业于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医本科),1951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毕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我国心血管放射影像学主要创建人。自1958年以来,在支气管造影、肺脓肿、食管癌、心血管造影、心肌病、主动脉疾患、先心病、肺心病、冠心病的放射诊断研究,以及近年对数字减影和心脏大血管磁共振成像等新技术应用研究中,业绩卓著,处国内领先地位。在心血管放射-影像学研究领域,获7项科技成果奖,其中大动脉炎的研究属国际先进水平。为推动我国放射学和医学影像学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编著出版放射影像学专著7部。
彭司勋,药物化学家和药学教育家。他从事药学教育和科学研究40多年,编著多种教材和参考书,教书育人,为中国培育了大批药学人才。长期从事新药和药学教育的研究,主张充分发掘中草药资源,利用其有效成分作先导物,研制具有特色的创新药物;倡导建立适合中国“四化”需要的药学教育体系,为中国药学教育事业和新药研究做出了贡献。
黄文虎,力学家、振动工程专家和教育家。长期从事振动、控制及稳定性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结合中国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及其他复杂结构,提出了新的调频理论与算法,将结构故障的振动诊断技术应用于产品开发,取得显著效果。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亚美,女,中共党员。 194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美教授从医多年来在医、教、研、防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带领院血液病专业组攻克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的血癌(即白血病)成绩卓著,五年以上无病存活率达74.4\%,达世界水平,为全国甚至世界所瞩目。2009年8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登门看望了这位为中国卫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学院士。
沈荣显是动物病毒及免疫学专家。他出生于辽宁省辽阳。1944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1967年于罗马尼亚科学院病毒研究所留学。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自1948年40多年一直从事家畜病毒病的免疫学研究,做出了多项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创造性科研成果,是慢病毒病疫苗的开拓者。
艾兴(1927年8月-?),江西东乡人,现任山东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4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48年至1953年任厦门大学机械系助教、讲师,1953年至今,历任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教授。获国家发明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和部级优秀教材奖各1项,专利5项。发表论文350多篇,著书7本。培养硕士生40多名,博士生和博士后30多名。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敬熊电子学专家。浙江镇海(今宁波)人。(1921.10 .16-)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浙江省镇海人。1947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50年上海交通大学电讯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曾任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23所副所长。长期从事电磁波地面波传播、电磁场理论、天线与微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1959年最先提出Maxwell方程的直接求解法,在地空导弹研制中解决了许多工程问题。其中地空导弹制导雷达设计的天线系统误差关键技术的解决,获1985年国家发明奖一等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曹楚生,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工结构专家。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48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结构组。现任天津大学教授和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专家委员会主任。
药理学家,浙江黄岩人。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药学系。1959年获前苏联列宁格拉儿科医学院副博士学位(PHD)。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
翟光明是石油地质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0年参加新中国第一批在大西北开展的石油地质调查,后来参加和制定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以及辽河油田和四川等地区整体勘探部署和组织实施,相继发现一批新油田和扩大已有油气田的地质储量。
冯叔瑜,著名工程爆破专家,1924年6月20日出生于四川邻水,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1年赴前苏联专修工程爆破,并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是铁科院铁建所爆破室的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北京工程爆破学会名誉理事长。他主持和参加了鹰厦、成昆等新线铁路建设的爆破工程,提出我国土石方大量爆破的设计原则、计算参数选择和路堑边坡保持稳定的方法;主持和参加了东川口、南水等大型水利定向爆破筑坝工程,提出定向爆破筑坝的设计计算方法和坝体堆积形态计算方法;主持的建筑物拆除控制爆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七七工程”,该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合著《大量爆破设计与施工》、《爆破工程》、《城市控制爆破》等著作、主编《土岩爆破文集》。
黄旭华(1926.3.12-),中国核潜艇之父,广东汕尾人,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镇,祖籍广东省揭阳县玉湖镇新寮村,交通大学1949届校友,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科协荣誉委员,曾任前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19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以及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职。2014年1月,黄旭华当选中国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7年10月25日,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黄旭华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侯芙生 (Fusheng Hou) ,炼油及石油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恒德,男, 1921年生,河南省洛阳市人。著名的核材料、材料科学专家。1942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47年毕业于美国卡尼基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53年毕业于美国宾夕凡尼亚大学获博士学位。195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核材料和金属离子束材料改性科学技术的先驱者之一。在国际上最早阐明铍的滑移、孪生和断裂机制。回国后创建中国核材料专业。
龙驭球(1926.1.15-)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民盟成员,著名中国土木工程专家和结构力学专家。湖南省安化县梅城镇龙塘乡人。1944年考入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今西南交通大学),1945年转学至西南联合大学,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李玶,中国著名的地震构造专家。1924年3月20日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曾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地震局和地质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李坪先生研究地震构造已经有四五十年,考察了中国很多地震现场。
裴荣富生于1924年8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民盟成员。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历任矿床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和矿产勘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主席(IAGOD)兼协会大构造与矿床专业委员会(CTOD/IAGOD)副主席。他致力矿业工程勘查和科学研究多年,在国内外主持五项重大矿产勘查工程和30余矿床地质勘探与矿山开采工程验证对比研究,创新地提出“双控论”和“合理域”固体矿产勘查模型,为指导地质工作做出充分科学论证,并被国际引证。他专攻特大型矿床成矿背景研究,提出“成矿偏在性”和“异常成矿”等新概念,为在全国开展找矿提供理论基础。其成就,除获国家级、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多项和李四光地质科学最高奖外,以他为首,与多国矿床学家合作执行了国家地质对比计划IGCP-354项目,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因贡献突出,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特授他终身荣誉称号。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正英:女,汉族,1923 年7月生,浙江嘉兴人,194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上海大同大学土木工程系肄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共第十至十四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五大代表;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参与黄河、长江、淮河、珠江、海河等江河流域的整治规划,负责水利水电重大工程的决策性研究。在治理淮河及密云水库、刘家峡水电站、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中,处理了出现的重大技术难题。主编有《中国水利》等。2000年6月获中国工程科技奖。2004年3月获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任继周194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甘肃农业大学副教授、教授、草原系主任、副校长,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所长,中国草原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农学评议组成员。是第五、六届中国政协委员会。对草原学深有研究。六十年代提出“草原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和划原生产能力评定的新单位--畜产品单位。主编有《草原学》、《草原调查与规划》、《草原生态化学》、《英汉农业词典》(草原学分册)、《草原工作手册》。
盛志勇,浙江德清人,从事各类型烧伤救治,创伤外科学家,烧伤学家,中国创、烧伤专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童志鹏,男,(1924年8月12日-2017年12月19日),宁波慈溪(今属江北)人,194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0年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信息工程专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信息产业部科技委顾问、兼任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近半个世纪以来,主持多种通信电台、接力机和机载雷达的研制以及新一代卫星无线电测控系统、数据交换网等研究工作,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获得国家多种奖励。童志鹏院士80年代领导研究与国际开放系统互联标准一致的中国研究网,是我国与国际联网最成功、最早的系统之一。作为我国综合性电子信息系统研制的带头人,国家级重点工程的开拓者之一,为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稳定和培育科研队伍作出重要贡献。获1997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3年国防科技奖一等奖。发表《未来军事电子》等专著。2017年12月19日,我国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电子信息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志鹏病逝,享年93岁。
文伏波,湖南省桃江县人,1925年8月出生。水利学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48年中央大学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毕业。长期从事长江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先后参加了荆江分洪工程设计及施工、汉江杜家台分洪工程的设计、汉口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步设计等工程。先后组织编写《平原地区建闸设计手册》、 《施工详图纲要》 (丹江口水利工程)、 《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等多篇总结报告。他的葛洲坝二、三江工程及其水电机组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葛洲坝大江截流设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葛洲坝大江截流设计获国家优秀工程金质奖和优秀设计奖。曾任葛洲坝丛书编委会委员、长江水利委员会丛书编委会负责人。
王忠诚(1925.12.20~2012.09.30),男,汉族,山东烟台人,中共党员,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原院士,天坛医院原名誉院长,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原所长。王忠诚是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是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他带领中国神经外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步入国际先进行列。王忠诚在脑干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脊髓内肿瘤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和重大贡献,解决了一系列神经外科领域公认的世界难题。2012年9月30日16时08分,王忠诚院士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王澍寰(1924.12.12- )手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人。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名誉院长,是中国手外科专业的奠基人之一。在国内外手外科领域中,最早、最系统地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一系列临床研究,并形成特色。1958年创建中国第一个手外科,设计和改进多种治疗和手术方法。1978年编写出版中国第一部《手外科学》。1963年在国内最早开展直径1.0mm的显微血管外科实验研究,获得临床断指再植初步成功,填补空白。1987年发明大网膜轴型皮瓣。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7部,参编专著12部,参加译著6部。先后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多项。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进步奖。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叶铭汉,实验核物理学家,探测器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参加研制中国最早的两台粒子加速器,并在此加速器上进行了低能核物理实验。开展了高能物理粒子探测器的研制,主持了高能物理大型实验装置——北京谱仪的研制。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主要主持人之一。为中国在高能物理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振岐(1922年-2007年),中国近现代植物病理学家和小麦锈病专家。
崔昆,男,1925年7月20日生,山东济南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材料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荣誉系主任。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是钢的合金化理论、新型模具钢和金属陶瓷。主持研究和开发了多种新型模具钢,其中两种已列入国家工具钢标准GB12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