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惟义(1897年-1972年),昆虫学家。江西上饶人。1921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江西农学院教授、院长。曾在中、法、德等国的博物院专门研究半翅目昆虫的分类和昆虫区系分布;在昆虫分类方面,发现了60余个新种和新属,对中国半翅目昆虫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倡的“三耕治螟”法,红花田留种改革措施,粮食仓库害虫防治法等,都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促进和指导作用;60年代初,曾被派往越南帮助培训农业干部,获得胡志明友谊勋章,为增进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贡献。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陈世骧(1905—1988),昆虫学家、进化分类学家。毕生从事叶甲科系统分类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着力研究进化论与分类学,以其总结的“又变又不变的物种概念”为核心理论,全面论述了物种概念、系统原理和特征分析,综合为进化分类学的一个理论体系,为生物分类学理论发展作出了贡献。主编的《中国动物志:昆虫纲鞘翅目铁甲科》,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
蒲蛰龙,广东钦县(今广西钦州)人,昆虫学家,教育家。长期致力于以虫治虫、以微生物治虫和害虫综合防治的研究;在我国率先将以虫治虫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推广到生产实践中去,对害虫防治的研究保持在学科前沿,并不断开拓昆虫科学的新领域。在教学工作中推广启发式教学,促成有关学科的相互渗透,培养出不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