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1927年10月16日-2015年4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家,出生在但泽的一个小商人家庭。1944年应征入伍;1945年受伤被俘;1946年获释;后当过矿工、爵士音乐师和石匠学徒等。1949—1953年,先后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和西柏林造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雕塑和绘画。1955年发表诗歌《睡醒的百合》,获南德电台诗歌比赛三等奖。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4月,格拉斯在德国城市吕贝克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87岁。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杀。
阿图尔·施尼茨勒(Arthur Schnitzler,1862~1931),奥地利剧作家、小说家。维也纳现代派的核心人物。第一个把意识流手法引入到德语文学中的奥地利作家,以表现心灵、下意识和内心情感为宗旨的心理艺术风格使他成为德语现代派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生于犹太医生家庭。早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医学,获博士学位。1886年后行医,同时从事文学创作。作者自认为一生都在探索人的灵魂,作品较少反映重大社会问题。前期创作的主要成就在戏剧,重要剧作有《阿纳托尔》(1893)、《轮舞》(1900)、《贝恩哈迪教授》(1912)等。还著有长篇小说《通向野外的道路》(1908)、《特雷赛》(1928),以及一些中短篇小说。 代表作中篇小说《古斯特少尉》(1900)尖锐讽刺军官的虚荣心和等级优越感,艺术上采用“内心独白”的手法。192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埃尔泽小姐》中,“内心独白”再次成为主要的表现手法。其作品着重性格刻画和心理分析,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施笃姆(Theodor Storm;1817~1888年),德国诗人、小说家。作品有诗歌《夜莺》、《安慰》、《海岸》、《越过荒原》、《阖上我的双眼》等;小说《在大学里》、《淹死的人》、《双影人》、《白马骑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