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芳先 (1914年5月生)字天佐山东即墨人,二次世界大战时,山东省遭日本人攻陷,高副馆长芳先于是率青岛国术馆成员组成大刀队,攻袭日本军,卓效匪浅,因功勋彪榜,一路升至为少将师长,后得国民党征召编为正规军 (青岛保安旅),因功勋彪榜,勋绩昭彰,先生被誉为《崂山之狮》之美誉,成为抗日英雄名噪一时。
常东升(1910-1986),字曼天,河北保定人。回族。出身摔跤世家,九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常兰亭练习摔跤基本功,接受极为严格的身体训练,十二岁时对摔跤的各种基本动作已精通自如,便拜在清廷“布库”出身的摔跤高手张凤岩先生门下,接受张先生的指导和训练。到十六岁时,已练成一幅强健多力而又灵活敏捷的体格,掌握了摔跤基本技巧和许多跤绊,成为保定摔跤场上一位引人瞩目的少年英雄。
陈金宝大师,台湾省台中人,当代研究中国武学之泰斗,高德厚育人之大师。,武术人生际遇之多艰,大海颂大师献身武术和教育之伟绩.
邓时海,师承杨家第五代传人王子和,推广传统杨家老架太极拳。重整唐豪、徐震的著作集成《太极拳考一书》,《太极拳根源研究》亦完整论述了「宋氏太极功源流考」、「张三丰太极拳考」、「陈王廷太极拳考」、「王宗岳太极拳考」等。
范之孝老师的学、经历 1、山东省立师范毕业 2、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教授第四毕业3、第二届国考及格。中央国术馆毕业后,馆方留任范老师做助教。民国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南京军政部金陵兵工厂办公厅 ,艺徒学校中尉课员 ( 国术教官 )。民国二十八年,第五战区青年军团三大队国术少校主任教官。
傅淑云,女,汉族,1915年出生,上海人。自幼喜武,十二岁随父定居天津。初入天津国术馆习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道生,字立本,民国4年生于山东即墨臬虞镇柳河头村。童年时,以父高熊才公于青岛开设铁铺,乃从居青岛,另于当地工厂从业。民初,青岛为全国武术极盛之区,名师硕彦皆汇萃于此,青岛国术馆辖下即有百余练习所。高师生性好武,容有暇时,即至练习所勤习武术,尤以长拳、地功门武技所下苦心最钜。其后更从王松亭师公兼习长拳、螳螂之精要,艺更大进。
韩庆堂(1901—1979年),山东即墨人店集西枣行村人。师承家传,擅长铁砂掌、六路短打及伤科诊疗。其擒拿尤为人重,有“千手擒拿”之称。成名于上世纪30年代,拳脚功夫,刀枪棍棒,样样精通。
五六零年代,「狮王」黄根屘在日本可是家喻戶曉的摔角选手,曾经拿下三次世界摔角冠军,并多次代表台湾拿下过武术奖项,甚至赢得世界健美先生头衔。
刘云樵,字笑尘,河北省沧州北头村人,生于1909年农历2月12日,于1992年元月24日在台湾去世,享年84岁。 师从“神枪”李书文,是李书文所收的关门弟子。擅长八极拳、八卦掌、螳螂拳等。
劉培中(Liu, pei-zhong,1883年10月19日-1975年4月9日),清光緒九年(西元1883年)十月十九日吉時生於山東省臨沂縣,單名「鑫」,字培中,後以字行,師生而靈慧,五月能言,有神童之目,先祖世世封侯,為魯之巨族。父劉炳臣,清廷世襲侯爵。母吳氏。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六歲、幼秉宿慧,迥異常兒,六歲得 道祖度化,重拾道根,道號-妙真子。
李元智(1902-1972)沧州人,职业武师。拜陈玉山为师习燕青拳,后随佟忠义习六合拳,后成为佟忠义之女婿。1968/3 国军网罗国术界菁英李元智、高芳先、孙绍棠、武绍林等人,成立「国军莒拳研究发展小组」,编定国军莒拳主要教材 .
说到台湾武术的开发史,就不得不提到刘明善(阿善师)与西螺七坎!当时在拓荒时期,地方治安尚未上轨道,因此附近乡镇的的居民就在七个地方以犄角之势互相守望,此即为西螺七坎的由来。后来因武术宗师刘明善(阿善师)开馆授艺,训练无数西螺七坎子弟,使得西螺七坎与阿善师声名大噪,歹人闻之丧胆,西螺因而成为台湾武术圣地。如今广兴的振兴宫,即是刘明善(阿善师)庙,奉祀着阿善师,供后人凭吊。
王晋让(1905年-1996年),字逊甫,河南省沁阳徐堡镇人,台湾著名武术家,将赵堡忽雷架传至台湾,是台湾陈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之一。王晋让所传的忽雷架套路,讲究“筋骨要松、皮毛要攻、丹田要转”,因为居住地的关系,主要传播于台湾南部地区。他的弟子有郭冬宝、萧治傅、萧启财、郑国辉等人
王鹤林,台湾陈氏太极拳的主要推广者之一,陈发科弟子。民国76年(公元1987年),在台中创立中华民国太极拳总会直属九支会,推展陈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