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早期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培养中医人才,成绩卓著。最早主张伤寒、温病学说统一;于临床,打破常规,经方、时方并用治疗急症热病,开中医学术界伤寒、温病统一论之先河。
沈自尹(1928年-),男,汉族,浙江镇海人。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是年8月广州岭南医学院高师班学习,1953年8月返回上海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山医院)任内科助教,1955年师从著名老中医姜春华教授,因继承和发扬医学遗产卓有成绩,1959年师徒共获卫生部颁发的“发扬医学遗产”金质奖章。
王钰,地质学家、地层古生物学家。对泥盆纪地层和腕足动物化石研究颇有建树,是我国腕足动物化石系统研究的奠基者;精心组织了我国南方泥盆纪地层研究,在国际地质学界有重要影响。为我国腕足动物化石和上古生界地层的系统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他为首的学术著作《辽东太子河流域地层》、《中国的腕足动物化石》、《广西南宁—六景间泥盆纪郁江期腕足动物》等都是这些领域的经典。
张沛霖,男,著名物理冶金学家,1940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创始人之一、原副所长,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核燃料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中国核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中国核材料学会第一至第三届理事长,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研制,核电事业核材料方面研究做出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冶金学家
孙敏(1956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的影视表演艺术家,祖籍河北大城,1956年生于安徽淮北。1977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982年2月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第5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配角奖,第五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奖,第27届金鸡奖和华表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孙浩,1969年1月14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毕业于西安工程技师学院。1994年,参加第六届“通业杯”青年歌手大奖赛,获得通俗唱法专业组铜奖。1995年,参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歌曲《中华民谣》。1998年,参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歌曲《流行风》。2004年,在 电影《秘密》中饰演顾海洋。2011年,参加明星版舞林大会踢馆赛,成功晋级决赛。2012年,山东卫视《纵横四海》挑战“驾驶直升机”“海底救人”。2014年12月,参加江西卫视孝道旅行真人秀《带着爸妈去旅行》点映会。2016年,参演红色革命题材电视剧《红星照耀中国》,饰演反派角色“龟田”。2018年2月,参加综艺节目《天天向上》。
柏连松(1936年—),男,汉族,上海市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早年师从全国著名老中医、上海中医外科名医夏少农教授,跟随夏师临诊,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上海市中医进修班。他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夏氏外科的中医特色,在从事中医外科、肛肠科的40多年中,他长期工作在医、教、研第一线,将中医传统方法与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相结合,并把肛肠病作为自己悉心主攻方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创立了许多有特色的治疗新方法,研制发明了许多新药,使中医肛肠科得到了重大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果,被誉为东方名医。
蔡小香,男,汉,(1862~1912)。蔡氏女科肇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始祖蔡氏杏农,一介儒生,早年在文学上推崇安徽桐城派,专心于词赋诗韵。中年偏爱医道,刻意攻读,苦心孤诣。手抄医书百余本,反复批注,指迷补正。
陈筱宝(1873~1937),字丽生。浙江海盐人,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父陈耀宗原在家乡行医,后因太平军兴,迁居上海,佳南市三牌楼72号,仍操旧业。
陈道隆(1903~1973)字芝宇,浙江杭州人。早年就读于杭州师范学校,14岁考入浙江中医专门学校,19岁毕业考试,荣登榜首。按学校规定,毕业考试第一名者委以学校附属中医院院长,并授予校政监督。民国13年(1924年)在杭州开业,师事名老中医黄香岩,医道大进,声誉日隆,求治者不绝。
单养和(1890~1971年)男,汉,江苏武进芙蓉圩人,著名小儿推拿专家。单氏幼承家学,尽得其传。悬壶沪上后,与江阴名医朱少鸿先生相互切磋,穷究义理,造诣颇深。求诊者踵相接,名著一时。单氏曾著《单氏专传》四卷,既集历代儿科典籍之理论,并将临床经验参与其间,但未及付梓而存稿毁于兵燹,殊为可惜。
董廷瑶,字德斌,号幼幼庐主,(1903~2002)。出生于浙江鄞县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得父祖亲授,勤诵经史子集,唐宋范文,进而能文作赋。15岁起严父亲自督教医经典籍及汉唐方书,精读《素问》、《灵枢》、仲景学说,继而各家学说。又遍访名师,博采众长。弱冠之年,家父病逝,即继祖业,独立应诊,以其家学渊源,医术精湛,名闻江浙。抗战避难迁沪,悬壶上海,专擅幼科,名噪遐迩,享誉海内外。
方慎盦(1893-1962),名墉,安徽合肥人。初从扬州名医宋德宗习内科,后又师事针灸大师黄石屏。20世纪20年代起即在上海开业,行医时间长达30年之久。当时上海名医虽多,但以针灸应诊者甚少,病家遂偏多针灸,方氏以针灸名扬海内外。
费绳甫(1851~1914年)字承祖,禀承家学,和每有独到之处,治病能兼取东垣、丹溪二家之长,治虚劳主清润平稳,养胃阴则主气味甘淡,独树一帜,成为宗派,有“近代一大宗”之称。求诊者日以百计,中年迁沪,以善治危、大、奇、急诸病享誉于时,因忙于业务,无暇著述,仅于诊余之暇,口授经验。费氏子孙辈皆伟其业。
郭子光,1932年12月出生,1956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2015年5月17日去世,享年83岁。
郭柏良别名郭纶,号闲云居士。江苏江阴人。曾任上海粤商医院医务部主任,每天早晨7~9时义务应诊10余年。
顾渭川(1885~1966)字梦熊,号渭庐,浙江嘉善人。得叔父中医名家顾兆麟亲授,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上海开业行医。
顾筱岩(1892-1968年),名鸿贤。上海浦东人。自幼从父云岩、兄筱云习医。父兄早故,年甫弱冠,先后悬壶于浦东和南市城里,仅数载便以活疔疮、愈乳痈、疡科誉满沪上。与当时伤科名医石筱山、妇科名医陈筱宝并称“上海三筱”。1948年去香港,曾悬壶九龙。1956年率先返回上海,任职于上海中医文献研究馆,潜心著作。
何承志(1919年—),字锦文,男,汉族,上海市青浦区人。1940年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后,在青浦县朱家角镇开业行医,1947年参加南京中央考试院国医考试合格,1952年任中国红十字会青浦分会总干事,组织青浦县朱家角联合诊所。
黄鸿舫(1879~1944年),字伊莘。江苏无锡人。早年从师于苏州针灸名家虞觉海先生,学成后1903年行医于上海,并任沪南神州医院针灸科主任,执教于神州医药专门学校针灸科。治学多宗经旨,法从东垣、香岩,并揣摩前贤诸家学术经验予以化裁,在辨证取穴、行针手法、临床治疗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为近代著名针灸学家。
金起凤(1922- ),上海宝山人,早年拜师于嘉定县黄墙名医朱永幽先生(是近代名医张山雷先生的师弟)门下学习中医。
邝安堃(1902年~1992年),广东台山人,著名内科学家,博士生导师,一级教授。
李国衡(1924年—),男,汉族,江苏省扬州市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附属瑞金医院中医骨伤科终身教授,系“魏氏伤科”传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定为上海市名中医。李教授为魏氏伤科学术流派的继承与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在国内甚至海外产生较大的影响。
陆云响(1913~1985年),浙江鄞县人,专治伤科。陆云响为陆氏伤科第七代传人。自幼酷爱祖业,承家传医学,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擅长对跌打损伤以手法、外敷、内服之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