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熊,1917年10月12日生于江苏南京,祖籍浙江上虞,著名水文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长期在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担任副总工程师职务,主管水文地质科技业务,领导完成全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又致力于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
贾福海,1914年8月23日出生,2004年10月3日逝世于北京,山西原平人。我国杰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高级咨询中心高级顾问、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方面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技术业务的建设有较大的贡献。在三门峡水库工程地质勘测工作中,对该地新生代地层的划分提出了独特的分层原则,对我国当时第四系地层的划分有重要的意义。指导上海地面沉降的研究、长江三峡坝址最终报告的编写和天津城市供水勘察等项重大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积极倡导地表水、地下水的综合利用,在把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方面提出了重要的见解。1960~1963年,在援越期间对越南红河流域的水利规划和地层划分作出了贡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卢耀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1953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同济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岩溶地质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建立了岩溶发育与工程环境效应系统理论,参与实践及指导水利水电、铁道、矿山及城镇工程勘测研究。提出地质生态环境新认识,为西南地区脱贫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研究地质灾害,为防灾兴利提供决策依据。曾为援外大型工程高级专家。曾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发表论文90多篇,出版图书10本及图系一套。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可·波罗,13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沿陆上丝绸之路前来东方,经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帕米尔高原,历时四年,在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今北京)。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并曾担任了元朝官员,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地方,到过云南和东南沿海地区。 1289年波斯国王阿鲁浑的元妃去世,阿鲁浑派出三位专使来元廷求婚。忽必烈选定阔阔真为元室公主,马可波罗趁机向忽必烈大汗请求参与护送任务,在完成使命后,他们可以并顺路归国。 1292年春,马可波罗随三使者护送阔阔真公主从泉州起航出海到波斯成婚。1295年马可波罗一家回到意大利。 回意大利后,马可·波罗在一次海战中被俘,在狱中他口述了大量有关中国的故事,其狱友鲁斯蒂谦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元朝历史和地理的重要史籍。
李慈君(1937-2006),原籍广西苍梧,祖父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济深。1937年10月出生于香港,1960年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先后在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任教,1983年至1985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作访问学者,1991年到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992年回国后晋升为教授,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2年至1998年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科学系主任,曾任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委员,水利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专家组成员等职务。
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1304-1377),全名Abū Abd allāh Muhammad ibn Abd allāh ibn Muhammad ibn Battuta al-Rawātī al-Tanjī,摩洛哥人,大旅行家。 1304年2月24日,白图泰出生于摩洛哥丹吉尔的一个柏柏尔人家庭。20岁左右时,他出发去麦加朝圣,从此开始,他踏上了一条长达75,000英里的旅途,经过了现在44个国家的国土。
奥斯汀·史蒂文斯(英语:Austin Stevens,1950年5月19日-)是一名南非爬虫两栖类学家、摄影师、电影制作人和作家,以拍摄有关蛇的纪录片《奥斯汀·史蒂文斯:最致命的》(Austin Stevens: Most Deadly)而知名。
卡尔·古斯塔夫·曼纳海姆; 中文名:马达汉(CarlGustafEmilMannerheim,1867年6月4日-1951年1月28日), 是芬兰独立运动的民族英雄,瑞典化的荷兰人后裔,芬兰共和国总统,芬兰元帅。
男,藏族,青海果洛人,1943年生于重庆,著名历史学家、人文学家、探险家。四川省科学探险协会副主席,协会创始人之一。中科院研究员,主要致力于人类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宗教与历史方面的考察与研究。著作等身。 邓廷良教授...
世界上最著名的登山家之一。1919年生于新西兰奥克兰。自幼喜欢登山和探险活动,在中学时开始了登山探险的实践。1953年5月29日,和同伴丹增一起,从珠穆朗玛峰南侧攀登,第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巅。除了攀登珠峰以外,还登上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所有11座山峰,全部在海拔6000米以上。在此之后的1958年,他完成了独自穿越南极的壮举。这是他的又一次成功的冒险经历。在1975年,他曾沿着恒河溯源而上,踏上神圣之旅。此举为他在印度赢得了很高的声誉。20世纪90年代,他又完成了为联合国儿童署和联合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筹资的环球旅行。
罗伯特·皮尔里,1909年3月1日他和最信赖的伙伴马瑟·汉森率领考察队前往北极。途中,他们铲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着极其寒冷的天气,遭遇过漫天无际的大雾,最终于4月6日到达北极点,标志着北极最后的制高点被人类征服,也宣告了北极地理发现时代的结束。
贝尔·吉罗斯(Bear Grylls),全名爱德华·迈克尔·吉罗斯(Edward Michael Grylls)年幼时曾跟父亲学习了攀登和扬帆。在还是十几岁的少年时就是空手道二段了。如今他又练习瑜伽和忍术。贝尔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冒险家,他曾于英军的特种部队服役。作为一位求生专家,他曾到过和做过大部分常人都未能应付的地方和事情。目前的贝尔·吉罗斯集登山家、主持人、畅销书家、国际演说家于一身。
李察·柏德:美国海军出身的极地探险家,也是史上第一个以飞行方式到达北极和南极的人。
美国极地探险家。1856年5月6日彼利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克雷森,1920年2月20日卒于华盛顿。1877年毕业于鲍鼻学院。1881年在美国海军任工程师。1884~1888年任尼加拉瓜运河勘测处总工程师首席助理。1911年以海军少将军衔退役。
斯文·赫定(1865年~1952年),是瑞典籍的世界著名探险家,他从16岁开始,从事他终身以之无怨无悔的职业探险生涯,因为探险,他终身未婚,与姐姐相依为命,走完他的人生之路。在中亚的四次探险考察中,他发现了喜马拉雅山脉,雅鲁藏布江、印度河和象泉河的发源地,罗布泊及塔里木盆地沙漠中的楼兰城市遗迹,墓穴和长城。他死后出版的中亚地图集是他毕生工作的结晶。
贝尔·格里尔斯,1974年6月7日出生于英国怀特岛本布里奇城,探险家、主持人、作家、演讲家。2006年,因其在探索频道主持节目《荒野求生》中所食用的东西太过惊人而走红。2007年,为英国四频道做了八个系列节目,节目名为《天生求存者,贝尔格里尔斯》。2008年,继续拍摄《荒野求生》和《天生求生者贝尔格里尔斯》。2009年,成为新一届英国童子军总会的主席。2013年7月,主持冒险竞技系列真人秀节目《求生大作战》。2015年,参加中国东方卫视真人秀节目《跟着贝尔去冒险》。2016年12月,与姚明一起录制《越野千里》第一期。
杨柳松,作家,旅行家,探险家,是首个完整探索世界第二大洞穴系统的中国人,还数次穿越艰险的大羌塘无人区,雨季穿越世界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1945年到1950年,塞西格两度深入阿拉伯半岛南部沙漠空白之地(EmptyQuarter)游历,当时那里大部分的区域未曾有欧洲人涉足,他打扮成阿拉伯人,混迹于当地游牧民族贝都人中,骑骆驼跋涉那片广袤的万里荒地。那是一片干旱不毛的大地,凌厉无情,绝不饶人,即使生于斯长于斯的贝都人,生活也非常艰辛。塞西格突破困苦与危险,忍饥耐渴,并与结伴同行的贝都伙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带着对阿拉伯文化与贝都人的理解,写下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
尼科莱·米哈伊洛维奇·普尔热瓦尔斯基(Nikolai Mikhaylovich Przhevalsky,俄语:Никола?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Пржева?льский )(1839-1888),俄罗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探险家和旅行家。出生于白俄罗斯一个贵族家庭,曾在波兰华沙军事学院教授地理。普尔热瓦尔斯基自从青年时代便立志要前往西藏拉萨探险,故自1867年起,普尔热瓦尔斯基已多次前往西伯利亚进行探险工作,曾一度到达西藏和中国的天山。他于1888年在探险途中逝世。
雷殿生,旅行家,1963年12月11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1987年,中国邮政发行的徐霞客邮票,让他萌生了成为一名徒步旅行家的梦想;1989年,与“当代徒步旅行家”余纯顺的不期而遇,更坚定了他的想法。历时十年,徒步走完55个少数民族集散地及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穿越边境线、沿海线、高原、峡谷、原始森林、草原、沙漠戈壁等。走访民俗、考察生态环境、宣传环保,迎接奥运。2004年在全球华人百名风尚旅行人物榜上雷殿生被评为“休闲旅行家” 。代表作品有《十年徒步中国》等。
胡安·庞塞·德莱昂(西班牙语:JuanPoncedeLeón,1460年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1521年古巴哈瓦那),西班牙征服者,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第二次前往新大陆、参与过征服格拉纳达、首任波多黎各总督,1513年发现佛罗里达等事件。今天波多黎各南岸最大称城市蓬塞就是以他命名的。
阿尔马格罗(Almagro,Diego de 约1475年~1538年),迭戈·德·阿尔马格罗是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征服秘鲁的远征伙伴。但是,阿尔马格罗也进行了他自己的一些探险活动。
赵亚丹,笔名亚凰,男,作家、编剧、图书策划人。
乔治·马洛里(1886年6月18日-1924年6月8日)是一位伟大的英国探险家,在尝试攀登珠穆朗玛峰途中丧生。马洛里曾是英国著名公学查特豪斯(Charterhouse)的教师与书院长(Housemaster).查特豪斯学校为纪念马洛里至今还保留着学校的一个著名登山探险社团──马洛里组织(MalloryGroup) 他在被问及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回答说,“因为它就在那儿。’’ 成为人们至今经常引用的名言。。
Henry Hudson 亨利·哈德逊(1565年9月12日-1611年)是一位英国探险家与航海家,以搜寻西北航道而闻名。亨利前半生只是一名普通船员,直至1607年受聘于英国的莫斯科公司探索西北航道,他两次远行亦未能为英国带来任何实质的经济...
乔治·格雷GeorgeGrey(1812年4月14日-1898年9月19日),英国军人、探险家。南澳大利亚州的州长,两次新西兰总督(1845~1853,1861~1868),开普敦总督。新西兰总理(1877~1879)。
1882年~1958年 道格拉斯·莫森出生于英格兰,但孩提时就移民到澳大利亚。1907年,他第一次随英国探险队去南队洲。1911年返回时,他已成为一支澳大利亚科学探险队的领队。 这支探险队在宿营基地度过了一个冬季,然后...
亨利·莫顿·史丹利爵士(Sir Henry Morton Stanley,1841年1月28日-1904年5月10日),生于威尔士登比郡登比角(Denbigh),英裔美籍探险家与记者,以他在非洲的冒险及搜索戴维·利文斯通(David Livingstone)的事迹而闻名于世。他曾远征中非,寻找英国传教士戴维·利文斯通。此外,他也曾探索、开发过刚果地区。
爱德华·约翰·艾尔(1815年~1901年)英国人,他在18岁时移民到澳大利亚。他进行了多次探险旅行,深入到阿德莱德以北和以西的澳大利亚内陆,试图寻找到一条从阿德莱德到珀斯的陆上通道。在这样的一次探险中,他发现了巨大的盐湖,后来该盐湖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李学亮 新疆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新疆摄影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摄影,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 在多年的艺术实践过程中,李学亮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摄影作品广泛发表于《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大众摄影》等国家级摄影专业期刊杂志,在中国摄影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也赢得了很多奖项。
威廉·菲尔希纳(德语:Wilhelm Filchner)(1877年9月13日-1957年5月7日)是一位德国探险家、地理学家。
玛瑞克·卡明斯基(Marek Kamiński,1964年3月24日—)生于波兰格但斯克,极地探险家、作家、摄影家、企业家,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一年之内不借外力帮助到达两极的人。1995年5月23日他与沃伊切赫·莫斯卡尔(Wojciech Moskal)一...
笹森仪助,(弘化2年1月25日(1845年3月3日) - 1915年(大正4年)9月29日),是一位日本的探险家、政治家及企业家。他除了担任过奄美大岛岛司、青森市市长以外,也对当时在日本被认为是边境之地,有许多不明之处的琉球群岛及千岛列岛做了调查。他所写的关于琉球群岛的探险纪录《南岛探险》(日文:南嶋探験),对柳田国男等民俗学者有很大的影响。
(约1474年~1557年)塞巴斯蒂昂·卡伯特是探险家约翰·卡伯特的儿子。1497年,他随父亲第一次航行到达北美洲,随后他担任了地图绘制员。1518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任命他为西班牙海军的领航长。卡伯特曾两次受命率领探险队去纽芬兰岛...
陈卫中,1952年出生,广告摄影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中国著名摄影家、旅行家、探险家。
过去是葡萄牙的资深探险家,现在是称霸非洲的象牙商人。他想尽办法讨好阿博科鲁克,想要对抗埃斯皮诺沙。他是个器量非常小的人。独身。
山本音吉(日语假名:やまもと おときち,1819年-1867年),男,首名定居新加坡的日本人,也是首名环游世界的日本人。山本出生于1819年,日本爱知县美浜町。14岁当上了海员。有一次,他乘坐的船遇上大风浪,漂流了一年多后抵达北美洲。后来,他到过英国、澳门和上海工作,1862年来到新加坡从商,还娶了本地女子为妻。山本音吉在1867年病逝,死后埋葬在新加坡武吉知马基督教墓园。
阿兰·邦巴尔(Alain Bombard)是一位法国生物学家、医生和政治家,以其驾小船横渡大西洋的壮举而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