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科布·格林(1785-1863),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的编纂者,和弟弟威廉·格林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
艾君,山东青岛人,社会学家、民俗学家、作家、资深记者。现为北京《工会博览》杂志社副主编、中国特产报社编委。系世界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中国区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秘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乡土艺术协会理事、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常务理事、北京写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乡土民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学院古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写作学会常务理事、首都青年记者协会一届理事、北京杂文学会会员等。
陈泳超,1966年1月23日生,江苏常州人,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副教授,兼任中国俗文学学会秘书长,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民间文学和古代史研究。
曹保明是吉林省著名文化学者、民俗学专家,现任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民间故事》杂志主编、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几十年来,他致力于抢救挖掘东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长白山木帮、淘金、狩猎、渔猎、挖参……曾经在吉林这块大地上延续和焕发着动人光彩的文化被他挖掘、记录、保护下来。到目前,他相继整理著述出版了《松花江河灯》、《最后的渔猎部落》、《最后一个猎鹰人》等书籍80余本,2000多万字。
高丙中,男,1962年生,湖北京山人,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经先后在湖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学习,先后在美国的夏威夷大学和UC Berkeley做一年的访问学者。主要专著有《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国社会发展与文化研究的探索》、《现代化与民族生活方式的变迁》(合著)、《民俗志》、《居住在文化空间里》等,主要论文有《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族际文化共享》、《文化影响与文化重构》、《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发展叙略》、《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变迁》等。
刘铁梁,男,1946年1月生,辽宁省绥中县人。任北师大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类学学会理事,山东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在民俗学理论、村落民俗研究、庙会研究、民俗志、乡村民间自治组织与仪式行为、歌谣学、故事学等方面。长期进行民俗学田野调查,提出并进行了“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调查研究和写作实验。编著有《北京民俗文化普查与研究手册》、《中国民俗文化志北京门头沟区卷》、《中国民俗文化志北京宣武区卷》、《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经典》等著作,曾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
梁澄清,男,1945年6月出生,汉族,中专学历,中共党员。研究馆员,原咸阳图书馆长,全国文化战线先进工作者。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咸阳市民间文艺间协会主席,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陕西省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有专著《民间文化笔记》、《生命念想》、《俗眼望莲》、《子夜听风》等十七本书出版。获全国美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颁发“特殊贡献奖”等。
吕微,男,汉族,1952年1月出生,山东莱芜人。博士,1982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
刘魁立,汉族,1934年9月4日生,民间文艺理论家。河北静海(今属天津)人。1953年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1961年获苏联莫斯科大学语言文学副博士学位。历任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主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理事长。著有《民间文学的搜集工作》、《俄国农奴制时期民间文学的幻想与现实问题》、《民俗学:概念、范围、方法》,译有《列宁年谱》等。
梅联华,1958年生,江西南昌人,西汉南昌县尉梅福第63世后裔。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江西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陈列宣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南昌市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南昌市人大科教文卫委委员,被省文化厅表彰为“全省文博系统先进工作者”和获得“市劳动模范”等多个荣誉称号。2006年被评为“南昌市宣传文教系统”拔尖人才,成为南昌市人大代表中唯一获得此殊荣者。出版书籍《追风问俗》、《绳金塔下话南昌》等。1997年10月至今任南昌市民俗博物馆书记兼馆长(贺龙同志革命活动旧址),文博副研究馆员。
宁锐,1936年农历3月15日出生,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人,中共党员。任陕西师大民俗文化学副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等职,长期坚持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结合,足迹几乎踏遍了三秦大地。为本省培养了一大批民间文艺骨干队伍。
施爱东,江西信丰人,1968年生于江西石城,理学学士,文学硕士、博士,原任教于中山大学中文系,2002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工作站,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乌丙安,中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笔名乌克,1929年11月3日生,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祖籍喀喇沁,蒙古族人。作为世界级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以《民间文学概论》、《民俗学丛话》、《中国民俗学》、《民俗学原理》、《民俗文化新论》、《中国民间信仰》、《神秘的萨满世界》和《日本家族和北方文化》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里程碑意义的民俗学专著,为中国与国际民俗学事业和民俗学专业教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当代民俗学史册上,被誉为“我国第二代最富有声望的民俗学家”。2018年7月11日,乌丙安因癌症在德国柏林病故,享年90岁。
苑利(1958~ ),男,山东省齐河县人。民俗学博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民俗学、文化遗产学、中日韩文化源流等方面研究。主要代表作有:《韩民族文化源流》、《龙王信仰探秘》、《中国民俗学教程》、《从稻作文化看韩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等多部,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0年,2003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理论创新奖”(2002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花奖”(2001年,2004年)、台湾出版界top1大奖(2004年)等多次.
叶春生,男,1939年10月生,广西灵山人。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民间叙事文学研究会(ISFNR)会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
仲富兰,男,汉族,上海市人,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民俗学家、新闻评论家。长期供职于上海新闻媒体,曾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高级记者。长期潜心研究中国民俗文化学、民俗传播学,是中国民俗文化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张仲,回族,1930年生于天津。解放区华北大学毕业。曾任天津日报主任编辑,主编副刊。1990年离休。为天津文史研究馆馆员、理工学院经济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 、天津市地方志编委会顾问、市文联委员、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著有民俗学专著多部,创作小说《古董张》、《龙嘴大铜壶》,获中国大众文学奖及鲁迅文艺作品奖,作品曾在海内外转载,并改编为地方戏、话剧及电视连续剧。曾赴波士顿讲学。2007年12月,张仲问鼎了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民间文艺成就奖”。2008年9月13日18时40分,张仲因病在天津去世,享年78岁。
赵世瑜,出生于1959年8月,四川成都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乡土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代表作有《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全传》,《腐朽与神奇:清代城市生活长卷》等。先后获得第五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研究类)、第二届韩中青年学术奖等奖项。
姜子牙,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顾希佳,杭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研究员,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期从事民俗学、民间文学、传统文化方面的研究,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出版各种著作30种,先后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8项,并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励。
王言昌,男,1941年生于山东石岛。威海市艺术馆专业画家,研究馆员、(一级美术师)。
1952年生,笔名晋公、山佳等,山西文水人。长期为统战、政协、文史等部门做文笔工作,主要出版有《老北京的玩乐》、《名人谈吃》、《崇文习俗》、《艺坛玉屑》、《名人书斋趣谈》、《大年前后》、《当代高龄名人谈养生》、《百年服饰衍变》,总数计200多万字。系作家协会会员、中华养生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名录专家论证组成员、北京市“周末社区大讲堂”主讲人、北京市城市服务管理广播电台特邀嘉宾主讲等职务。
徐艺乙,汉族。1956年生,江苏省南通市人。民俗学家、文化遗产研究专家。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1975年参加工作,曾任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民艺研究室主任。198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历史暨理论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在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同时,编辑《中国民间工艺》杂志,曾任编辑部主任。
赵佃玺,塞北地域史学家、民俗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主要研究中国北方的边塞文化、民族交流、地域风俗,以及文学创作等。赵佃玺研究过程中注意地域史料的考证和文物遗迹的考察,并把历史的研究与文化创新,传统文化与地域经济结...
汪玢玲 (1924-) 女,满族,东北师大中文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笔名冰凌。辽宁北镇人。
孙正国(1972-) 男,湖北利川人,土家族,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研究领域:中国民间叙事文学研究;节日叙事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学术概况: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公开发表40余篇论文,出版专著3部,参编教材 3 部,其中6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重要文献转载,2篇论文被CSSCI全文收录。
陈进轩 1951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大专学历。曾任民办教师13年,后受聘于菏泽学院中文系任写作课教师2年。先后进修于南京大学作家班、北京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出席过全国第三届青年文学创作代表会议、山东省作协第六次代表会议。现为山东省郓城县文化馆创作干部。
施立学(1954-)满族,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人,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长春满族颁金庆典组委会会长,东北师大、吉林师大、长春大学、吉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吉林省政协常委,吉林省政协民宗委副主任。2012年1月11日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聘任为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南方熊楠是日本近代杰出的生物学家、民俗学家,1867年出生在日本关西地区的和歌山县,比孙中山小一岁。他自幼聪明好学,12岁就读过《本草纲目》等汉文书籍。中学时代就开始对植物学产生浓厚兴趣,到野外收集各种菌类标本。1892年26岁时赴英国伦敦,在大英博物馆协助整理工作,并从事生物学、民俗学、考古学与宗教学的研究。。1900年归国,潜心进行科学研究,直到1941年去世。他一生收集了各种菌类标本和图谱4500多种,15000多枚,还撰写了大量论文和随笔。
顾延培,男,1932年生,上海市崇明人,笔名庄言,上海群文系列高级职称,中国著名书法家,民俗学家。
刁统菊,女,汉族,1976年4月生于山东滕州。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