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粹,农业经济学家、农业教育家,毕生从事农业经济学科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对农业合作和农产品运销造诣尤深,是中国农业经济学奠基人之一,他编写出版的农业经济学专著、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共达800多万字。后期以台湾为背景,深入研究台糖及其他农产品的合理价格等问题,对台湾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重大贡献。
曹寿椿(1921年6月25日-2007年3月18日),安徽省合肥市人,园艺教育家,蔬菜专家,选育出系列蔬菜新品种,首创不结球白菜制种新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寿椿历任南京大学、南京农学院、江苏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国家科委、经委、农牧渔业部、林业部联合授予她“全国科技推广工作先进工作者”;1985年农业部授予她“先进教师”;1985和1993年南京市政府分别授予她“劳动模范”和“科技功臣”称号并予重奖;同年江苏省教委授予她“优秀研究生教师”等荣誉称号。
王逢寿,果树学家,桃、樱桃育种专家。中国第一位优良加工用黄桃和樱桃品种育成者。成功培育出罐藏黄桃、鲜食桃、蟠桃和甜樱桃等16个新品种,填补了中国加工用黄桃和甜樱桃育种方面的空白,为发展中国的果树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徐鹤林,蔬菜育种及栽培专家。主持或参与育成番茄、辣椒、甘蓝、大白菜、西瓜等20多个优良品种及一代杂种,曾获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5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中国番茄》、《高档特需蔬菜栽培新技术》等专著5本,为中国蔬菜育种及栽培作出了贡献。
朱明凯(1911~1999),蔬菜专家,农业教育家,农业管理专家。1938年赴延安,从事农业技术、农业教育和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为当时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丰富军民生活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农业教育战线上多年从事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为筹备和建立国家级蔬菜科研机构,研究制定当时全国蔬菜科学研究的方向和任务做了大量工作。
邹祖申,园艺学家、西瓜育种专家。我国瓜类研究的先驱之一。1923年7月出生于江苏苏州。1945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园艺专业,利用假期到苏州、杭州一带,对茭白、菱角、莼菜等水生蔬菜进行调查,调查报告就是他的毕业论文,内容丰富翔实,受到老师和学院的好评。1949年毕业后,分配到东北人民政府兴城园艺试验场从事瓜类、蔬菜研究。1970年调到中国农林科学院继续从事瓜类育种研究。他曾培育出西瓜新品种‘早花’、‘中育六号’及杂交种和多倍体西瓜等。50年代还培育出抗病大白菜‘大矬菜一号’。为发展中国瓜类事业做出了贡献。
男,汉族,1939年10月出生,安徽省无为县人,中共党员。一生致力于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尤其着重于现代建筑理论、外国建筑史、中国近代建筑史和古典园林的研究。先后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博士学科点基金课题多项。现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意大利国际城市建筑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英国名人研究中心(IBC)顾问,美国名人研究会(ABI)顾问,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志标是中国草业科学领域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之一,现兼任中国草学会副理事长(2002-),农业部草原保护与监测专家委员会成员(2003-),国家科学技术奖养殖业专业组评审专家(1999-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畜牧兽医学科评议组成员(1998-2001,2008-),草业学报主编,草地学报副主编,中国沙漠、草业科学等4种学术期刊的编委。
陆子豪,园艺教育家,蔬菜专家。毕生从事蔬菜栽培和蔬菜技术经济研究,较早提出蔬菜生产布局、流通、均衡生产和供应体系等论点,为中国政府制定蔬菜产销方针政策提供依据;在大白菜起源、稳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担任国务院参事、北京市政府蔬菜顾问团团长,为中国蔬菜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何家泌1914年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193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939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植物科学博士学位。曾任复旦大学、贵族大学教授,台湾省长官公署农林处技正,福建农学院教务主任、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河南省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名誉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三届理事,九三学社第四届中央委员。1958年起,在河南省主持了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的研究,查明了小麦叶锈菌的十六个类群生理小种和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区,选育出十六个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系。著有《植物生理学》。
谢仲权,男,1936年生,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饲料工业协会会长,北京市饲料工业协会天然植物添加剂委员会常务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