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崇澎是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也是近代植物学在中国的奠基人之一。他在中国高等植物分类、植物区系方面和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 浙江海宁县路仲人,生于1883年11月11日,青年时代曾中过秀才。那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有志之士奔走呼号,献身于救国运动。钱祟渤受到科学救国思想的影响,不求高官厚禄,立志献身祖国科学事业,先后进入南洋公学和唐山路矿学校学习,以后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堂。1910年,与竺可桢、李四光等一起远渡重洋,赴美留学。
杨洪祖,薯类专家,中国薯类作物育种的开拓者。他成功地引进、鉴定和大面积推广了甘薯品种“南瑞苕”,选育出高抗晚疫病的马铃薯品种“巫峡”以及其它甘薯、马铃薯品种,为中国薯类作物研究和生产发展做出了贡献。
钟观光(1868~1940年),字宪鬯(音chǎng),中国植物学家。是中国第一个用科学方法广泛研究植物分类学的学者,是近代中国最早采集植物标本的学者,也是近代植物学的开拓者。1869年9月19日出生在宁波镇海柴桥姚江岸村(今属宁波市北仑区),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是有名的金柑之乡。他在私塾读书时就十分喜爱家乡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
吴印禅(1902—1959),字韬甫,江苏沭阳县人,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吴印禅以其丰富的科学知识,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断地引导学生向植物科学领域探索。吴印禅一贯坚持科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工作中创造了有关课堂讲授、实验实习和课外辅导等一系列宝贵经验。
单人骅,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生物系,任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他立志发展祖国植物学,把苦心收集的植物标本和资料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教授,博导。标本馆馆长兼理科基地主任。担任第五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 林学会树木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植物学会理事等职务。现为北京林业大学国家理科生物学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主任,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野生植物研究室主任。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分类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植物学会理事,北京市农学会理事,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理事,林业部野生动植物保护专家,高等农林院校生命科学类系列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科技协会七届代表;中国留学基金会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评审专家。
蒋英,在植物分类学方面进行了开拓,其主要著作有《中国植物志》第63卷和第30卷第2分册,详尽记载了中国夹竹桃科、萝藦科、番荔枝科植物,其中属蒋英发现定名的新种230个,新属10个,对中国植物学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约瑟夫·道尔顿·胡克(JosephDaltonHooker,1817——1911)曾到南极、印度、新西兰、北非、北美等地考察,研究了美洲及亚洲植物的关系,证明进化论对植物学的实用价值。著有《植物种类》(1862-1883年),是对植物分类的全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