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捷平,男,198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外语系德语专业,曾任文化部国家外文局《北京周报》编辑,1985进入浙江大学德语中心。1987年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留学,1993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文学理论、汉学硕士学位,获得德国柏林市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师从柏林工业大学文学理论与比较文学研究所H.D.Zimmermann教授以及语言与交际研究所U.Steinmueller教授从事文学理论和文化学研究。1996年获得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此后在柏林工大教育系外语教学研究所任教,参加德国DFG科研项目:创新与传统-东西方文学接受,从事跨文化阐释学研究,创建柏林工大跨文化交际课程,教授东西方文化思想比较课程。
1991年7月毕业于杭州商学院(现浙江工商大学)企业管理系,获经济学学士,后于中南民族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为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讲授《市场营销学》、《营销战略》、《管理学》、《企业管理》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营销战略与管理、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男,1932年8月生,青海省平安县人,青海师大副研究员、青海省史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学会理事。
1972年生,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导、历史系主任助理。
马世平,男,出生于1956年3月,教授,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院长、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药理教研室主任。
刘雪暖, 女, 汉族,1960年11月,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系,博士。研究领域为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传热过程与设备。讲授课程:化工原理、化工导论、高等分离工程、传递过程原理等。
魏崇光副教授 1969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动力工程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学会高等学校机电学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常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曾任中国工程图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市工程图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乡镇企业局顾问,武汉市经济技术咨询委员会计算机应用专家。
赵建虎,出生于1970年3月,工学博士,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海洋测绘方向研究。
谭载友,广东药学院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化学和药物学教学研究工作 35 年。主要研究兴趣在物理药学学科和新药研发工作,特别是药物控释理论与技术研究。谭载友教授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 项 , 有创新性研究成果。
吴晓烨,女, 上海人,1982年出生 。 2004年毕业于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2006年毕业于美国 犹他大学公园、休闲、旅游硕士专业 。现担任国际事务部主任兼 旅游管理教研组讲师,主要教授课程: 客户服务, 酒店与酒店产品营销...
田蕴祥,男,1979年8月生,台湾高雄人,武汉大学政治和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2001年6月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企业管理学系,获管理学学士。2003年6月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政治学研究所,获社会科学硕士学位。然后进入法国图尔大学企业管理学院主修公共管理,分别于2005年6月和2008年10月获得研究型管理学硕士以及博士学位。2009年2-6月曾于台湾东吴大学政治学系担任国科会专题研究计划博士后研究人员。2009年7月进入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任教至今,负责社会调查统计分析、行政组织学、公共关系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焦点集中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管理领域,自研究生阶段以来,已在学术刊物以及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二十余篇文章。
李相兴,1966年生,男,主要从事国内外民族传统文化研究。
王唐 男,1944年5月出生。 籍贯: 浙江省宁波市 现任教与青岛理工大学1968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1962年入学,学制6年),高考恢复招生后,于1978年调往 晋中师范专科学校(后升为本科院校— 晋中学院)物理系任教,主讲力学...
钱鞠,男,汉族,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人,1973年1月21日出生;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职博士生。从事学科、专业: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教学:水利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研究方向:环境水文学与水资源保护、流域生态水文。
赵伶俐 教授。女,1955年3月出生.重庆人。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普通心理学在职博士。西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基础教育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师美高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教学心理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博士生导师。1947年生,籍贯浙江海盐。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同年被分配到同济大学化学系工作。1986年至1987年在德国波鸿鲁尔大学进修原子光谱和痕量分析。从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和痕量分析的教学和科研。目前主讲的课程:分离分析概论、现代痕量分析(研究生);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本科)。
章东,生于1969年,男,博士后,教授。
李万生,贵州绥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先后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1985)、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1988)和北京大学历史系(1996),分别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历史地理。
马承伟,男,1952年9月出生,籍贯为重庆市,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已退休。
祝晓玲,女,医学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理系副教授。2004.8年—迄今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药理系讲师、科研秘书、副教授,承担部分网络学院、夜大、专科、本科、八年制药理教学及研究生课程教学,以及科研工作。
中国NLP大学网络平台创始人、润才教育校长及创始人、NLP专业执行师、NLP导师、国际NLP协会会员、英国NLP协会会员、瑞士NLP协会会员、国内首批本土NLP授证导师、东北唯一一个能够颁发NLP专业执行师的NLP导师、大学生潜能开发创始人、白手创业成功者、润才成功英语创始人、亲子教育专家、被大学生称为“大学生心灵成长之父”、
符文星,男,1974年3月生,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樊健生,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7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2003.7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男,1957年1月生于湖北省孝感市。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北省党政干部华中师范大学培训部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教育中心主任、湖北省重点学科(行政管理)带头人、国家重点学科(中外政治制度)“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方向学术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
赵其坤,当代国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学家。上海人,1959年12月出生,师从新安画派著名书画家朱月湖、朱白亭,后转学于林散之、钱松岩、陈大羽诸名家。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研究班毕业。
李永树,男,1957年9月生,四川人,工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1982年初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测绘专业,之后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1999年从西南交大铁路、公路、水运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并担任西南交通大学测绘学科教授。2000年底至2010年初负责西南交大测绘学科建设。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及四川省科技重大课题等项目数十项。部分研究成果获科技进步奖十多项。已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著200多篇(包括与所指导研究生合作),其中三大检索数十篇;获得国家著作者版权2项;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本。担任《测绘》杂志主编、《测绘工程》编委、全国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土地学会副秘书长等职,以及教育部、科技部和四川省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有关科技项目及科技奖项评审专家。主讲《工程测量学》等本科生课程、《空间数据分析与建模》等硕士生课程及《GIS空间数据模型与空间信息表达》等博士生课程。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共数十名,其中已获得博士学位十多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研究生十多名。
潘锦,男,1962.11生,博士,曾任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华盛顿大学及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电子学会天线分会委员;天线学报编委;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教学名师。在科研工作中,善于将理论与技术研究密切结合社会应用需求及工程应用实际。在从事的天线理论与技术、非均匀媒质中的场与波、瞬态电磁理论与系统技术、微波遥感等研究方向所取得的理论与技术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六项。
娄永琪,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瑞典哥德堡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客座教授。长期致力于社会创新和可持续设计实践、教育、研究,积极探索设计在新时代的新使命、新角色、新方法和新工具,并将“设计驱动式创新”应用到城乡交互、产业转型、创新教育、社区营造、政策研究等多个领域。现任同济大学副校长。
浦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管理学硕士及经济学博士学位。副教授。
高厚磊(1963— ),山东滕州人,获天津大学电力及自动化系博士学位,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保护、监视及控制等。博士,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系统控制与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杂志社编委,IEEE Member CSEE 高级会员 。
董良杰,催化生物陶技术、微鼻重金属过滤技术发明人,原美国夏威夷大学环境专家。董良杰拥有自己的环保公司,该公司致力于微鼻重金属水处理专利技术的推广和相关环境污染的工程治理,核心产品为可适用于多种水质重金属去除的微鼻重金属过滤材料。
彭菊华,教授,在重点大学任教30多年,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和电视传播。现任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大学影视艺术研究所所长,湖南省特色专业“湖南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负责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戏剧影视广播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理事,湖南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获多种教学科研奖励。出版《新闻学原理》、《时代的艺术新闻作品研究》、《新闻发现学引论》、《用事实说话论对新闻学一个基本命题的解读》等著作7部,主编或参编著作近20部,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现代传播》、《中国记者》、《当代传播》等杂志发表新闻研究和新闻教育、影视艺术教育研究论文60余篇。
蒋国强,男,1962年3月出生,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毕业于中山大学。主讲工科类“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
郭文武,男,1970年9月生,湖北郧县人,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柑桔基因工程与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与育种。
1988年 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毕业; 1992-1993年留学英国 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主修 语义学和翻译理论; 1995-1997年留学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主修句法学和语义学; 2002-2005年 上海外国语大学攻读博...
百晓,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1979 年生人。2001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获英国约克大学博士学位,2006年9月至2009年1月在英国巴斯大学计算机系任研究科学家(Research Fellow / Scientist)。
唐东楚,男,1968年10月生于湖南武冈,法学博士,伦理学博士后,教育部公派美国东北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现任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湖南省诉讼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常务理事、湖南省暨湘潭大学调解研究与培训中心专家,湖南省教育科学管理研究会理事、湖南省依法治省领导办讲师团成员,主要研究民事诉法与司法制度。
詹明信(Fredric Jameson),男,1934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生长在新泽西州南部、与费城隔河相望的凯姆敦市郊,杜克大学批评理论研究所主任。1954年毕业于哈佛福特学院,获学士学位;1956、1959年分别获得耶鲁大学硕士、博士学位。
方升佐,男,1963年9月7日出生,2000年3月获南京林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2001年被聘为教授,2002获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现为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中国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杨树产业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南京林业大学杨树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也是江苏省重点学科―森林培育学科,第二主要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被聘为国家林业局营造林咨询专家及《ForestryStudiesinChina》、《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和《林业科技开发》等学术杂志编委。
志田甲太郎是一名日本法学家,于1868年10月5日出生,1951年3月13日逝世。
谭云亮,1964年7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导,山东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一级博士点学科带头人,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副主任、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矿压研究所所长(兼)。
程翠平,女,汉族,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