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国 男,1944 年 9 月生。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东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应用语言研究所所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华东师大对外汉语学科创始人和学科带头人。
杨逢彬,男,1956年生,语言文字学研究者,湖南长沙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国学大师杨树达的嫡孙,文史名家杨伯峻的堂侄。1993年师从北京大学中文系郭锡良教授,三年后获文学博士学位。论者誉之为我国语言学界天资、学历、家学、师承四者俱备的学者。所著《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一书2005年荣获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2等奖。
钱冠连,男,生于1939内月15日,湖北仙桃市沙湖镇人。1962年毕业于华中师大外语系,1981-1982于武汉大学进修英美文学,1983-1984复旦大学进修英美文学、修辞、翻译,1992-1993在国际语用学会研究中心(设于比利时安特卫大学)任合作研究员。先后曾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语言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硕士导师,该校学报《现代外语》副主编。享受国家教委特殊津贴。
周明强,男,浙江省安吉县人,文学博士。现为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中国修辞学会理事,华东修辞学会理事,浙江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修辞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从事现代汉语、应用语言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浙江外国语学院首届教学名师。
杜永道,1947年生。 曾在陕西某高校教了10年《现代汉语》。1991年到国家语委《语文建设》编辑部工作。2000年底,报刊社并入语文出版社,现在语文出版社总编室做审读工作。目前,杜永道受聘于《光明日报》语文问答台信箱,特约专家。
理查德·班德勒是神经语言程式学(NLP)的创始人,催眠大师,先后出版多本关于催眠技巧模式的学术著作,在催眠治疗界赢得了很高的学术地位。
崔达送,男,1964年生,安徽省岳西县人,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全国口语研究会、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会员,安徽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语法史和应用语言学。
赵阿平,女,1955年生,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兼任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中国阿尔泰语学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俗语言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满—通古斯语学会会长、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6项、省级社科基金项目多项;主要著作《满族语言与历史文化》、《满语研究通论》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18项。所在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满语、满族语言与历史文化、文化语言学、民族学研究。
顾野王(519—581)南朝梁、陈间官员、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字希冯,原名体伦,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历梁武帝大同四年太学博士、陈国子博士、黄门侍郎、光禄大夫,博通经史,擅长丹青,著《玉篇》。
陈昌来,男,1962年生,安徽定远人。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授,社会科学管理处处长,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师范大学学术创新团队“对外汉语”负责人,兼商务印书馆世界汉语教学研究中心编委、《对外汉语研究》编委、上海市语文学会理事、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华文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全国地方师范院校科研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等。
彭兰玉,女,湖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湖南省语言艺术专家库专家。
拉里·沃尔(Larry Wall,1954年9月27日—)是程序员、系统管理者、语言学家和作家,生于1954年9月27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邓肯市。他最为人知的地方,是他设计的程序语言Perl。
戴曼纯,男,1964年9月出生,湖南汨罗人。1988年研究生毕业于湖南大学,随后在湖南大学从事英语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工作11年,1995年5月由湖南大学职称评审委员会确认副教授资格,同年开始指导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1999年6月确认教授资格。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北外语言所工作,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张绍麒教授,1950年7月生,山东平度人。1975年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英语系,留校任教。
束定芳,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外国语》主编,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会长,全国高校外语学刊研究会秘书长,Journal of Pragmatics、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等国际期刊编委,国际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2015-2017),兼任上外附中校长。2001年,束教授获“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009年获“上海市领军人才”称号;2017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计划和国家第三批“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束教授曾获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1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2011)、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2012)、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等。
格林兄弟(德语:Brüder Grimm或Die Gebrüder Grimm)是雅各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和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兄弟两人的合称,他们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民间故事和古老传说的搜集者。两人因经历相似,兴趣相近,合作研究语言学、搜集和整理民间童话与传说,故称“格林兄弟”。他们共同整理了销量仅次于《圣经》的 ”最畅销的德文作品“——《格林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