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祖荫(1830~1890)清代官员、学者、收藏家。字在钟,小字凤笙,号伯寅,亦号少棠、郑盦。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潘世恩孙。咸丰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探花,授编修。数掌文衡殿试,在南书房近四十年。光绪间官至工部尚书。通经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有《攀古楼彝器图释》。辑有《滂喜斋丛书》、《功顺堂丛书》。
吴熊光(1750-1833)字槐江,江苏昭文人,清朝大臣。举顺天乡试,乾隆三十七年,登中正榜,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累迁刑部郎中,改御史。当罢直,大学士阿桂素倚之,请留直如故。阿桂屡奉使出剿匪、治河、阅海塘、谳狱,熊光辄从。累迁通政司参议。
江自康(1838年~1896年)字福卿,号寿庵,兴国州宣化里江荣村人(今湖北阳新县)。据《湖北省志人物志稿》和《阳新县志》记载:江自康,少负气节,家贫力学。1859年投清军鲍超部,经办皖南军务赏给六品军功。1861年驻洋塘,记名提督衔总兵。参与镇压太平军,1865年因镇压广东嘉应州太平军,赏加总兵衔,赏加“强勇巴图鲁”。1867年在湖北安陆大败捻军,赏加提督衔和“萨凌巴图鲁”名号,上谕加一品顶戴。1870年4月2日同治帝赐江自康建威将军并三代正一品封典。1895年4月,因平壤血战有功,朝廷封赏江自康白银2500两。1896年7月某日,因创伤大发逝世。
         观喜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本籍满洲。1821年(道光1年)奉旨接任印登额担任台湾镇总兵。是台湾清治时期此期间,受台湾道制约的台湾地区最高军事首长。观喜的前任是印登额,担任台湾镇总兵,于1821年上任。观喜的继任是明保。 观喜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本籍满洲。1821年(道光1年)奉旨接任印登额担任台湾镇总兵。是台湾清治时期此期间,受台湾道制约的台湾地区最高军事首长。观喜的前任是印登额,担任台湾镇总兵,于1821年上任。观喜的继任是明保。
潘仕成(1804~1873),字德畲、德舆,祖籍福建,世居广州,是晚清享誉朝野的 官商巨富。潘仕成先祖以 盐商起家,他继承 家业后继续经营盐务,以至 洋务,成为广州十三行的 巨商。潘仕成一生主要在广州度过,他既经商又从政,既好古也学洋,既是慷慨的 慈善家,又是 博古通今的古玩、字画收藏家,他还出资自行研制 水雷、从国外引进 牛痘,获得官员和民众的普遍赞誉。他主持修建的私人别墅--海山仙馆,成为岭南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潘仕成一生业绩为普通商贾所难得、学者所不能、官员所莫及,是广州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吴兴祚(1632年—1698年),字伯成,号留邨,山阴(今绍兴)舟山人,后入汉军正红旗(旧旗名,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东部)。父执忠,客礼亲王代善幕,授头等护卫。
王世琛,字宝传,号艮甫,江南长洲人,翰林院修撰,历官传讲学士。
孙致弥[约公元一六七一年前后在世]字恺似,一字松坪。八都人(今属高桥地区)。家贫好学,才情藻逸,尤长于诗。
谢振定,乾隆庚子进士,有《知耻斋集》,《清史列传》传于世,史称“烧车御史”。
熊一本(1778——1853)字以贯,号介臣,六安城(今为六安市)人。幼年从师读书,聪敏好学,十岁即能作文。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考中秀才,苦读数年,于十九年中进士,被清廷以庶吉士授主事,任刑部总办。他于1834年接任台湾府知府,后又于1837年(道光17年)奉旨担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并辗转担任三次该项职务,为台湾清治时期这阶段的地方统治者。
清](公元一七九八年至一八四零年)字子敦,浙江乌程人。生于清仁宗嘉庆三年,卒于宣宗道光二十年,年四十三岁。
汪廷珍,字玉粲,号瑟庵,江苏山阳人。乾隆己酉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赠太子太师。谥文端。有《实事求是斋诗文集》。
山西大同人,廕生。1759年授三等侍卫,1764年迁福建陆路提标游击,历参将、副将。1784年3月擢升江南提督,同年4月迁福建陆路提督。
朱一新(1846—1894),字蓉生,号鼎甫。义乌毛店镇朱店人。清光绪二年登进士,历官内阁中书舍人、翰林院编修、陕西道监察御史。为官正义刚直,爱国忧民,直言遭贬。致意执教,任广东肇庆端溪书院主讲及广州广雅书院(广州中山大学前身)山长(校长)。著述颇丰,对经学尤有研究,为清末著名学者、汉宋调和学派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