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诗人、代表作《若城》、获香港青年作家奖、新概念作文一等奖、代表作《文词集》 作者本名金苗,笔名为林安妮,当代优秀的温婉派诗词家、小说家。 古诗词作品《花无感》、《初游赋》、《无题二首》、《少年赋堪笑评》、《赠先生 藏头诗》、《劝多风月》等。2010年起创作小说《若城》、《秦楼楚云之风月情鉴》、《诗词赏集》、《安妮小说合集》、《倾尘聆歌》等小说、诗词集
叶向真,笔名凌子,是叶剑英元帅的二女儿。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普及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制片厂原导演。文静、干练、充满了高雅之气。上世纪八十年代她曾供职中国新闻社,导演的《原野》,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了“世界最优秀影片推荐”的荣誉,获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现居北京,致力于推动儿童经典诵读。第一任丈夫是著名钢琴家刘诗昆,现任丈夫是著名摄影师罗丹。
现定居于北京。任中国文艺家联合会副主席。
金业勤-中国杂技老艺术家,满族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代后人。到他的祖父一辈时,家道败落。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更害得他家破人亡。金业勤的父亲便学了门修车的手艺,维持家计。5岁的时候,父亲给他买了辆小自行车。从此,骑自行车便成了他平日里最爱干的事。金业勤上小学时就学会了在自行车上玩一些小技巧。从天津回到北京后,金业勤兄妹三人便常年在老天桥撂地(露天卖艺场所)表演车技,在自行车上表演站着、躺着、钻来钻去,把自行车立起来当一个轱辘车骑等,他还落下一个外号“小老黑儿”。“那时候常年在天桥卖艺的差不多都有个外号,如摔跤的宝三、练杠子的飞飞飞、举刀拉弓的大刀张等。”金业勤笑道,“我外号的由来,说来也可笑。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周总理的安排下,来自全国各地的老艺人集结北京,形成初具规模的中国杂技团前身。历任中国杂技团演员、队长、艺委会副主任。1957年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杂技比赛金质奖章。
程默,新闻纪录电影摄影师。江苏丹徒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入明星影片公司学摄影    。1937年后任上海救亡演剧一队、影人剧团摄影,西北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制片厂投影师。1943年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电影团、延安电影制片厂摄影师,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政治部摄影记者,华北军区电影队摄影师兼制作股股长。建国后,历任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中国影协第四届理事、书记处书记,中国电影电视学会副理事长。参加拍摄的新闻纪录片有《太原战役》、《济南战役》等。《红旗漫卷西风》1950年获第五届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状。
2003年11月22日中午时分,在中国汉族男子日常生活中绝迹了长达358年之久的汉族服装,重现神州街头。王乐天是电力工人,穿着由薄绒深衣和茧绸外衣组成的汉服,在河南省会郑州市区的广场、公园、商场还有步行街穿街走巷。他说,他这样做是希望以个人的微薄力量“推广汉服”,让汉族重新接受此一传统服装。
杜振助,民间文艺家、作家、记者。派名(按本姓世系定派取名)泽景,笔名田畈人,博客名欲湖冰心。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第37代孙,江右(江西)杜氏始祖杜策(南康知府)第34代孙。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九江市作家协会会员,《浔阳晚报》特约记者。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和合乡西田畈杜家村人。
徐桑楚,中国电影事业家。曾用名徐诚炜。生于浙江鄞县。高中毕业后当店员。1937年去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加入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武汉参加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抗敌演剧宣传队九队任队长。1949年起从影,历任长江电影制片厂厂长,海燕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等职。在负责各制片厂领导工作期间,任制片人的影片有《林则徐》、《老兵新传》、《城南旧事》、《高山下的花环》等200多部。2011年8月23日,徐桑楚先生去世,享年95周岁。
恽才华,男,生于1963年10月31日,硕士,教授、院士接对培养对象,江苏333工程人才。现担任全国工商联执委、全国工商联科技装备商会副会长、江苏工商联常委、江苏青商会副会长、中国才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