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离何许人,汉代有个学者叫韩婴,对《诗经》作过解释,叫做《韩诗外传》。其中就记了一件有关李离的史事:李离是春秋时期晋文侯时候掌管刑狱的官员(大理),在断案时,因错听人言,误杀了无辜。错案发生后,李离“自拘于廷,请死于君”。晋文侯知道李离正直,是个好官,有意保护他,发展到最后竟让他休得多言,赶快离去。李离高呼,“臣不能以虚自妄”,竟当场拔剑自刎。 
《三国史记》记载惠王为圣王第二子,即二十七代王威德王之弟。《东国通鉴》则记载惠王为威德王第二子。《三国遗事》亦记载惠王为威德王之子。《隋书》百济传则无惠王。
陈馀(陈余),大梁人,秦末汉初代王,通儒术。魏国名士,性格高傲,与张耳为刎颈之交,大泽乡起义之后,同投奔陈胜,后跟随武臣占据赵地,武臣自立为赵王后,出任大将军,武臣被部将李良杀死,与张耳立赵歇为赵王。张耳、赵歇败走巨鹿,被秦将王离包围,自觉兵少,不敢进兵攻秦,张耳大怒,责怪陈不守信义,方出兵五千去救巨鹿,然全军覆没。后项羽大军至,大胜秦军,解巨鹿之围。张耳再次见时,怪他背信弃义。陈一气之下将帅印交出,从此张、陈俩人绝交。项羽分封诸侯王时,陈只被封为侯,心有不满,于是联合齐王田荣,击走张耳,复立赵歇,自为代王。汉高祖三年十月,韩信灭魏豹后,与张耳出井陉击赵。陈余不听李左车之言,井陉之战败于汉军,陈余及赵王歇被韩信俘获,陈余斩首于泜水上。
本文为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前208年),姓李,名斯,字通古(其实应该是氏李名斯,先秦的男子称氏而不称姓,女子才称姓,贱民没有姓氏只有名)。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秦朝丞相,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与赵高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
籍孺(生卒年不详),他是西汉的开国皇帝汉高帝刘邦的男宠。
刘大绅(1747-1828),字寄庵,祖籍江西临川,其曾祖由临川落籍在云南华宁,故其生于云南省华宁县。刘大绅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是那个时代的名宦,更是一代名师。滇中一些学者、文化名流,很多人都出自他的门下。
符彦卿(898年─975年),,字冠侯,五代、北宋时宛丘人。中国五代及北宋初期将领,曾多次与辽朝军队作战。他出身武将世家,祖父乃吴王符楚,父亲是秦王符存审(李存审,为李克用养子,赐姓李)是中华名将,符存审曾任宣武节度使、蕃汉马步军都总管中书令。他的大哥符彦超曾任安远军节度使,卒赠太尉,二哥符彦饶曾任忠正军节度使,兄弟九人均为镇守一方的军事将领。在这样的一个武将家庭中,他13岁就能骑射,25岁当了吉州刺史,因破兵于嘉山,累官天雄节度使,拜太傅,由淮阳王进封封魏王。其有三个女儿为后母仪天下。
郑当时,郑桓公十九世孙,西汉淮阳陈(治今河南淮阳)人,字庄。以任侠自喜,声闻梁楚间。 历官太子舍人、济南太守、江都相、大司农、丞相长史 、汝南太守。
蹇叔,出生于安徽濉溪县临涣集,宋国铚邑(今)人,春秋时秦国大夫。有贤名,蹇叔能审时度势,有知人之明,为百里奚所推荐,秦穆公任为上大夫。公元前628年,秦穆公欲袭郑,他加以谏阻,认为长途偷袭,军易疲劳,郑亦会有备,穆公不听,仍派孟明视东征。时其子亦在军中,他泣送其子,断言秦军定在崤山为晋所败。结果,秦军至滑(今河南偃师东南),知郑已有防备,返途到崤山被晋军所伏击,全军覆没,主帅孟明视等被俘,穆公深悔不听其言。蹇叔最有名的事件《蹇叔哭师》选自于《春秋左传》 。
田仁,鲁相田叔之子,田齐后裔,后为丞相司直,与任安交好。
富辰(?—前636?)周襄王的大夫。传说是富姓的创始人。
常惠,并州太原人,是活跃在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的外交活动家,出生年代不详,死于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自报奋勇,响应招募,随中郎将苏武一同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长达十九年。在苏武等汉使回归汉朝的周折上,在同匈奴权贵的斗争中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和才干。汉昭帝嘉奖他的劳苦,将他从一位临时招募的下层官吏破格提升为光禄大夫。常惠又代苏武典属国之职,潜心尽职,功绩卓著,史称“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
蔡姬,蔡穆侯之妹,公元前657年之前为齐国齐桓公的夫人,因荡舟戏水过甚惹怒齐桓公,被遣回蔡国,同年蔡侯将她改嫁。
曹丘生,中国汉朝辩士,《史记》有其资料记载。
诸邑公主(?—前91年),汉武帝女,食邑在诸邑,丈夫不明。 《史记》中未出现这位公主。 《汉书》中记载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同坐巫蛊而死,未云公主生母。 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注,其母是卫皇后卫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