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筠,生年未详,卒于北宋太相建隆元年( 960年),初名荣,避周世宗讳,改名筠,并州太原(今太原市)人,五代时后周大将。
巢元方,隋代医家。大业中(605年-616年)任太医博士、太医令。大业六年(610年),奉诏主持编撰《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分67门,1720论,是中国第一部专论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书。
后唐庄宗李存勖(xù,一作“勗”)(885年-926年),小字亚子,代北沙陀人,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末五代军事家,后唐开国皇帝,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在唐末官至检校司空,遥领晋州刺史,后袭父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他骁勇善战,长于谋略,在王位十五年,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晋国逐渐强盛,中兴唐朝霸业。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称帝,定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并于同年十二月灭亡后梁,尽取河南、山东等地,定都于洛阳。李存勖在位期间,并岐国,灭前蜀,得凤翔、汉中及两川之地,震动南方割据诸国,“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但他沉缅于声色,治国乏术,用人无方,纵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杀戮功臣,横征暴敛,又吝惜钱财,以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同光四年(926年)四月死于兴教门之变,时年四十二岁。在位三年,庙号庄宗,谥号光圣神闵孝皇帝,葬于雍陵。
李茂贞(856~924) ,唐末割据凤翔(今属陕西)的藩镇。本姓宋,名文通。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唐乾符中,为博野军一队长,戍凤翔,败黄巢将领尚让,以功擢神策军指挥使。
高怀德 (926年—982年),字藏用,常山 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后唐中军都指挥使 高思继之孙,后周天平节度使、齐王 高行周之子 ,宋太祖 赵匡胤的妹夫,北宋开国功臣。 以拥戴有功,宋初为殿前副 都点检,曾参与平定 李筠、 李重进之乱。后与 石守信等秉宋太祖意图自请解除兵权。 宋太宗时官武胜军节度使兼侍中。死后追封 渤海郡王,谥号“武穆”。
昝殷,四川成都人,唐代名医,著名妇产科学家,擅长妇产科和药物学。他精通医理,将数十年治疗妇产科常见病证的临床经验,仿孙思邈《千金方》体裁,撰著成书,名《经效产宝》。《经效产宝》是我国现存最早、流传最广的妇产科专著,对后世医家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具有很高的文献学和临床学价值。他对摄生、食疗也颇有研究,著有《道养方》、《食医心监》各三卷,今亦存。
周世宗一般指柴荣。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在位六年。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祖父柴翁、父柴守礼是当地望族。柴荣从小在姑丈郭威家长大,因谨慎笃厚被郭威收为养子,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史载其“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其境“为政清肃,盗不犯境”。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继位为帝。柴荣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他又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在商议取幽州时病倒,不久去世,年仅39岁,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葬庆陵。
董遵诲(926-981),男,涿洲范阳人(今河北涿县),武艺绝人,能挽强命中。 后汉时随父宗本从 契丹南奔投 刘知远。 后周时从世宗攻 北汉、 后蜀、 南唐,以功至骁武指挥使。宋初太祖重用,从 慕容延钊平 李筠, 乾德六年(968)授通远军使,太宗时兼领灵州巡捡,在环州(斤即通远军,治今 甘肃环县)十四年,团结各族酋长,使各守封疆,无所攻扰。
樊若水(943-994),字叔清,五代时南唐士人,因不得志而叛国,向宋太祖进献架浮桥平南唐策,直接导致了南唐的灭亡。入宋后,宋太祖赵匡胤便赐名为樊知古,字仲师,颇受重用。
南汉高祖刘龑(龑,汉语拼音:yǎn,粤音:jim5 [染],889年-942年),原名刘巖,又名刘陟。五代十国时南汉(917年—971年)开国者。 其兄刘隐为后梁南海王,割据岭南地区,逐渐坐大。刘隐还没来得及称帝建国,就因病在广州去世。刘巖接任静海军节度使,其后又袭封南海王称号。刘隐死后六年(917年),刘巖在广州(时名番禺)称帝,建国号为“大越”, 改年号为“干亨”,定都番禺(广州)。次年,刘巖认为自己是汉朝皇室的后裔,为了表示自己建国是恢复昔日的汉家天下,于是又改国号为“大汉”,史称南汉。 刘巖于926年为自己改名为“刘龑”,自创一“龑”字,取自《易经》中“飞龙在天”之意。 刘巖于926年为自己改名为“刘龑”,自创一“龑”字,取自《易经》中“飞龙在天”之意。
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秦州上邦(天水市秦城区)人的王仁裕(字德荤),正处于唐末这样一个大分裂的时代。公元905年的秦州,处于攻杀凤翔节度使李昌符、自己做了节度使并且自封为“陇西郡王”、“歧王”的李茂贞的天地,这时王仁裕二十六岁,为李茂贞属下秦州节度使李继祟幕僚——秦州 节度判官。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走上了在前蜀、后唐、后 晋、西汉为官,官及翰林学士、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保 的仕宦生涯,同时也开始了他勤勉治学、赋诗作文的创作历程, “有诗万余首,勒成百卷”(《旧五代史·王仁裕传》).
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盖寓追随李克用入关讨伐王行瑜,被特授检校太保、开国侯,封邑1000户,领任容管观察经略使。唐光化元年(898年),李克用车驾还京,授盖寓为检校太傅,封其为成阳郡公。盖寓为人通达黠慧,很有智谋,善于揣测李克用的意图。李克用性格严厉急躁,遇到急事不容许稍有拖延,只要有人稍有违逆,就军法从事。只有盖寓能够领会李克用的意图,善于疏导,婉言相劝,以达到参谋辅佐的目的。李克用有时候对将吏大发雷霆,盖寓见势头不妙,想要劝阻,又不便直说,就假装站在李克用这边斥责将吏,李克用反而很高兴地免除了对他们的惩罚。盖寓对李克用诤谏的时候,往往引用近代故事作为例子来加以劝导。
王处直(~922年),字允明,五代十国初期北平国的统治者,王处存之弟。公元900年,王处直继任义武军节度使,从而成为唐朝末期北方的一个割据者。909年,后梁朱温封王处直为北平王,建立北平国。921年,其养子王都发动兵变,囚禁王处直,次年,王处直被王都杀死。
薛贻矩,卒于五代后梁末帝乾化三年。字熙用,河东闻喜(今山西运城闻喜县)人。薛贻矩祖父薛存,父亲薛廷望,都颇负名望。
安重霸,生卒年不详,五代云州(今山西祁县东)人,前蜀、后唐武将。初事李存勖,后来因犯罪而投奔梁国,之后又去梁奔蜀,被任命为秦州节度副使,最后归降后唐,明宗时任阆州团练使,后为京兆尹西京留守。后唐天成(926—929年)初年,后唐明宗李嗣源任安重霸为阆州(今四川阆中县)团练使,不久又任他为京师左卫大将军。安重霸常常以奸邪谄媚之心揣摩明宗的心思,投其所好,故得明宗的赏识宠信。明宗不顾众大臣的反对,授安重霸为同州(今陕西大荔)节度使,后改西京(今河北大名县)留守,又升至京兆(今陕西西安)尹,一年后再改为云州节度使。不久,安重霸因身体不好而致仕,返回上党居所后病卒。
孙太真(?——976年)吴越文穆王第九子钱俶妃子。因其才色居家,被选入宫中,得宠册立为妃。孙氏仁德,十分节俭。宋太祖开宝九年,病卒。
王继鹏(?―939年8月29日),后改名王昶,闽太宗王延钧长子 ,母南汉清远公主刘德秀,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君主。原封福王。宠妾李春燕本为王延钧的宫女,王继鹏与之私通,因此向继母陈金凤求助,说服王延钧将其赐给王继鹏。闽永和元年(935年),与李仿政变,杀王延钧,继位称帝,封李春燕为贤妃。次年(936年),改元通文,再封李春燕为皇后。王继鹏亦如其父,十分宠信道士陈守元,连政事亦与之商量,兴建紫微宫,工程浩大更胜宝皇宫,又因工程繁多而费用不足,因此卖官鬻爵,横征暴敛。后被拱宸、朱文进等禁军将领发动兵变所杀。
高季兴(858年-929年),原名高季昌,字贻孙,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又称荆南)开国君主。高季兴早年曾为朱温义子朱友让的家奴,后被朱友让收为义子,成为朱温的亲随牙将。后因破凤翔救唐昭宗有功,被授予“迎銮毅勇功臣”称号,迁宋州刺史。随朱温扫荡青州,累功升至颍州防御使。907年,朱温称帝,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914年,被封为渤海王。后唐灭后梁后,高季兴向后唐称臣,并亲自入朝觐见。924年,后唐庄宗封其为南平王。高季兴在荆南,经常截留各国贡品,又为获取赏赐而向诸国称臣,反复无常,被诸国称为“高赖子”。 926年,高季兴截获蜀地入朝贡物,又向后唐索地,妄图扩大地盘。后唐明宗罢黜高季兴官爵,发兵征讨。高季兴不敌,辖地日蹙,遂向南吴称臣,被封为秦王。929年,高季兴病死,其子高从诲继位,重新向后唐称臣,因此后唐追封高季兴为楚王,谥号武信。
基本内容 吴汉月(913——952),中直指挥使吴珂之女,钱塘人。吴氏自幼入宫,以婉淑侍钱元灌。得宠,生钱元灌第九子钱俶。吴氏善鼓琴,性慈善,节俭,颇喜黄老之学,并常穿道士之服。钱元灌袭封吴越国王后,吴氏每闻国王议决重刑,则必颦蹙而恳劝王仁恕节刑,每闻母家有权受升迁之事,则必出阻止。949年,吴氏被封为吴越国“顺德太夫人”。公元952年,吴氏卒,葬钱塘慈云岭施家坡,谥号“恭懿”。
王景仁,男,原名王茂章,庐州合淝(今安徽合肥)人,后梁名将。原为淮南节度使杨行密部将,历任都指挥使,润州团练使、宁国军节度使。杨行密死后,不容于杨渥,乃叛附钱鏐,被辟为两府行军司马。后归后梁,仍遥领宣州宁国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傅、同平章事。末帝继位后,任淮南招讨使,攻庐、寿二州,兵败而回。不久,因病去世,追赠太尉。
韩熙载(902-970),字叔言,五代十国南唐官吏,青州人。后唐同光进士。因父被李嗣源所杀而奔吴。南唐李昪时,任秘书郎,辅太子于东宫。李璟即位,迁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书舍人。著有《定居集》、《拟议集》、《格言》等50余篇。
  五代十国时后晋的开国皇帝,沙陀人。其人沉厚寡言,善射,深得后唐庄宗义弟李嗣源的欢心,李嗣源并将女儿嫁给了他。同光四年(926年),赵在礼作乱,李嗣源奉命讨伐,至魏州,发生军变,众拥推李嗣源为主。李嗣源正在犹豫之际,接受了石敬瑭的建议,迅速出兵占领了汴州。936年起兵造反,并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甘做“儿皇帝”,致使中原失去对异族的北方屏障,后北宋太宗时期屡次出兵均未能将其收复,因此为后人所唾弃。
杨溥(900年—938年12月23日),杨行密四子,杨渥、杨隆演之弟,五代时期南吴君主。武义二年(920年)杨隆演去世,杨溥为徐温所迎继吴王位,921年,改元顺义。顺义七年(927年),即皇帝位,改年号乾贞。南吴于杨隆演及杨溥在位时,军政大权皆操之在徐温、及其养子徐知诰(李昪)父子之中,之所以即位,只是为徐氏父子篡位称帝之准备而已。天祚三年(937年),杨溥禅位徐知诰,南吴灭亡。杨溥被徐知诰上尊号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升元二年(938年)杨溥去世,时年三十八岁,谥号睿皇帝。
谭全播(834-918),江西宁都石上镇斫柴岗村人。唐末时据有虔州,称镇南节度使。
康思立,胡族,五代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唐大将。康思立曾担任应州(今山西应县)刺史,宿州(今安徽宿县)团练使,领昭武军节度使,利、巴、集等州(三州皆在今四川境内)观察处佐等使,任保义节度使,改赐耀忠保节功臣。
柴宗训(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出生于澶州府第,后周世宗柴荣第四子,五代时期后周皇帝。显德六年(959年)六月癸未日,制授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食邑三千户,实封五百户。 同年,周世宗去世,柴宗训即位。显德七年(960年),柴宗训被迫禅位给赵匡胤,后周灭亡。赵匡胤登基后,降封柴宗训为郑王,迁往房州。北宋开宝六年(973年)逝世,终年20岁,谥恭皇帝。
滕昌佑 唐末五代画家。字胜华,本为吴(治今江苏苏州)人。
魏王李继岌,庄宗李存勖长子。庄宗即位,继岌为北都留守,判六军诸卫事。迁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豆卢革为相,建言:唐故事,皇子皆为宫使。因以邺宫为兴圣宫,以继岌为使。
李承嗣,生于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卒于后梁末帝贞明六年(920年),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唐末五代时河东镇的著名骁将。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李承嗣随从李克用到关中镇压黄巢起义军,担任前锋。黄巢义军被镇压后,李承嗣因功授汾州司马,改榆次镇将。光启(885—887年)初年,李承嗣又随从李克用到河南陈州、许州一带,攻打割据蔡州的藩镇秦宗权。当时,唐僖宗被宦官田令孜裹挟到宝鸡,邠宁节度使朱玫和风翔节度使李昌符等拥立李煴为皇帝。李克用派遣李承嗣率军万人支援鄜州,至渭桥迎接扈从僖宗。唐僖宗还朝后,赐封李承嗣为迎銮功臣、检校工部尚书,守岚州刺史,赏赐两万贯犒军钱。当时唐僖宗初还长安,三辅一带多盗贼,全赖李承嗣按兵警御,才使首都暂时为之安定。
史俨精通骑射,勇猛过人,特别善于设伏制敌,生擒对手,每临战斗,身先士卒。唐末他追随李克用,受到重用,史俨也全心为主。唐中和二年(882年),李克用南下赴长安镇压黄巢起义军,唐乾宁中再赴长安平息三镇(邠州、凤翔、华州)之乱,史俨都效力军前,且立军功。讨伐三镇时,李克用大军进驻渭北。当时邠州节度使王行瑜党羽想劫唐昭宗到邠州,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党羽想劫唐昭宗到凤翔,两股党羽互相攻打,长安城内一片混乱,唐昭宗出城逃奔终南山石门。史俨奉命前往石门护驾,派出骑兵四处巡守。昭宗返京时, 史俨一路侍卫,“盗贼不作”。史俨因护驾有功,升为检校右散骑常侍。
楚废王马希广(?-950年),字德丕,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国君主,楚王马殷之子,马希范一母同胞之弟,个性谨慎温顺,马希范对他疼爱有加。
边镐,小名康乐,生卒年不详,江宁人。五代时南唐著名将领。
王溥(922年-982年),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人。历任后周太祖、世宗、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出生于官宦世家,948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953年,官至宰相。周恭帝时,上表请修《世宗实录》,与扈蒙、张淡等共同编修。郭威任枢密使时,率军平河中叛乱,聘为幕僚。957年,周世宗柴荣请王溥选择将帅,王溥举荐向拱,再次取得胜利。世宗死,赵匡胤势力强大,“王溥亦阴效诚款”,并献奉宅园取悦于他。赵匡胤黄袍加身返京,王溥“降阶先拜”。964年正月,罢相,任太子少保。太平兴国初年,封祁国公,982年八月去世。
刘守光(856—914年),五代十国初期的卢龙节度使、燕王,刘仁恭次子。907年夺取父位,并将父亲囚禁起来,909年又杀死兄长刘守文。911年称帝,建立桀燕国,随即遭到晋王李存勖的讨伐,913年刘守光兵败被俘,次年被杀。
董源(-约962),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董源、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大家,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披麻皴”。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米芾谓其画“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等。
南平德仁王(南平侍中)高继冲(公元943—973年12月11日),字成和(一作字赞平),五代十国末期南平国君主。为高保融之长子,高保勗之侄。高保勗病死后继位(其叔高保勗于公元962年11月病死,他于同月继位)。建隆四年(963年),宋军假道南平,趁机控制南平都城江陵(今湖北江陵)城巷,高继冲只得纳地以归,南平亡。开宝六年(973年)高继冲去世。
韩逊,卒于918年,唐末、五代灵州人,原为唐末灵州军府牙将,有称“灵州军校”,也有称“灵武列校”,总之是灵州驻军的一位将官。
刘言,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五代时期曾任武平节度使。本为吉州刺史彭氖粝拢09年,南吴占领江西一带后,随彭侗寄铣/p>
    敬翔(?---923) 同州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县、华阴市西北)人,字子振,为五代后梁大臣。好读书,尤长刀笔,应用敏捷。乾符中,举进士不第。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他客居于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梁王,中国古代王爵称号之一。一为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又名梁国)国君称号,即梁王,又名魏王(其国君魏罃于前334年,正式称王,并于当年更元年,遂有魏王一称,梁王只是魏王之别称)。二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王爵封号之一,始于汉朝彭越。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梁王共有71位,其中彭氏1人,刘氏21人,吕氏1人,曹氏1人,孙氏1人,司马氏8人,石氏1人,乞伏氏1人,拓跋(元)氏2人,萧氏8人,可朱浑氏1人,沈氏1人,李氏4人,武氏1人,朱氏2人,柴氏1人,耶律氏7人,完颜氏2人,孛儿只斤氏5人,札剌儿氏1人,张氏1人。著名的梁王有西汉彭越,刘武,西晋司马彤,南北朝时期的萧氏诸梁王(萧衍、萧詧、萧铣等),唐武三思、朱全忠,辽国诸帝,金完颜宗弼,元甘麻剌,把匝剌瓦尔密等。
刘仁赡(900-957),字守惠,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五代时期南唐大将。仕南唐,累官武昌节度使,徙清淮军节度使,镇寿州。周师入淮,仁赡坚守不下。会病甚,其副使孙羽以城降,世宗命舁至帐前,赐以玉带御马,拜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是日卒,年五十八,追封彭城郡王。 后周攻唐,周世宗、赵匡胤攻寿春,破城外数寨,他坚守州城不降。后刘仁赡病得不省人事,其副使孙羽等率成余人奉表出降。翌日,刘仁赡卒。 周世宗占领寿春后,为旌表其节,复共清淮军为忠正军,并追封其为彭城郡王。宋代加谥“忠肃”。明代又于寿州城内建忠肃王庙以祀之。刘仁赡的忠节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景仰。
鹿虔扆(yǐ)五代词人,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早年读书古诗,看到画壁有周公辅成王图,即以此立志。后蜀进士。累官学士,广政间曾任永泰军节度使、进检校太尉、加太保,人称鹿太保。与欧阳炯、韩琮、阎选、毛文锡等俱以工小词供奉后主孟昶,忌者号之为“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