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冯元一,唐潘州人(今高州市区),是中国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他幼年时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当时女皇帝武则天的赏识。在唐玄宗管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终于累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他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贤宦之一,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死后墓穴位于陕西省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它是唐玄宗泰陵惟一的陪葬墓。
许远(709—757)唐代官吏。字令威,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人。历仕侍御史、睢阳太守,安禄山反,与张巡协力守城,外援不至,城陷被俘,不屈死。<br />
袁徽(153—252),三国时期魏朝官员,一生忠于曹家,反对司马氏专权,而遭忌恨。<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 
景监,年龄小于秦孝公一岁,做过副将和国尉。六国联盟预谋推平秦国时,景监作为密探为秦孝公探听到这一珍贵的消息,精疲力尽返回秦国报知秦孝公。景监在秦国保守世家贵族与新兴贵族的斗争中,应对旧贵族势力对变法的一次次的破坏和反扑,为支持秦孝公和商鞅的变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并成功训练了秦国的新军队,为商鞅变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景监的引荐之功常为人们津津乐道。
马忠臣,1936年09月生,山东泰安人。1956年0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中央党校大专学历。
董宣,生卒年不详。字少平,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东汉初任北海相、江夏太守、洛阳令等职。不畏强暴,惩治豪族。任洛阳令时,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奴仆仗势杀人,被湖阳公主包庇。董宣拦住湖阳公主的车,令奴下车而杀之。公主诉于刘秀,刘秀令其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拒不低头。刘秀令人强按之,也不能使其俯首。京师豪族贵戚莫不畏之,号为“卧虎”。
杜原款(古为“欵”),晋国大夫,太子太傅。据《京兆杜氏宗谱》记载:“原欵,晋太子申生太傅。临危时谓曰:欵也不才,自知不敏,故有今曰之难,臣不敢偷生爱死,然太子不从吾之谏,以至今日祸,临请必无悔,且臣闻死不迁情曰义孝也,杀身以成志仁也,死不忘君敬也。后文公追赠太师。”事详周史忠义传。
杜元铣,小说《封神演义》人物,仕商,三世老臣,司天监太师。素秉忠良,沥血披肝。因劝谏纣王不要宠幸妲己,败坏朝纲,被处以枭首之刑。临终时与梅伯言曰:功名二字化作灰尘,历年丹心竟成冷冰。
双忠臣,是指唐代至德年间河南睢阳(今河南商丘)保卫战中以身殉国的许远、张巡这两位忠臣!后有“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的名联传诵于世。
华允诚(1588—1648)字汝立,号风超,南直隶常州府无锡(今属无锡)人。华允谊弟 。天启二年(1622)进士。从高攀龙学,傅其主静之学。崇祯时官司兵部员外郎,疏言温体仁等徇私乱政,被夺俸,寻归养亲。福王时起吏部员外郎,十余日即辞归。明亡后,以不肯剃发,被杀。有《春秋说》、《四书大全参补》。马世奇与华允诚,龚廷祥并称“锡山三忠”。
林嘉猷(?-1402年),名升,江浙行省台州路宁海县(今浙江宁波)人,明朝政治人物。
邱民仰(?-1642年),字长白,陕西渭南人。万历年间乡试中举,以教谕迁顺天府东安县(今廊坊市)知县。崇祯二年(1629年),曾击退贼兵。后调繁保定之新城。擢拔为御史。出京担任河间知府,迁天津副使。崇祯十三年三月,擢右佥都御史。迁大同监军汝宁、永平右参政,宁前兵备道,代方一藻巡抚辽东,驻守宁远。松锦之战时驻军松山北,负责转运粮饷。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十八日松山城陷,邱民仰同王廷臣、曹变蛟就地处决。赠右副都御史。
杨黻,明朝政治人物,为官清廉,任卫王府右长史。       杨过,明朝郑主任吴,为官清廉,认为王府有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