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玜(1790年—1834年),朝鲜王朝的第23代君主(1800年-1834年),字公宝,号纯斋,死后庙号纯宗(1857年改称纯祖),谥号渊德显道景仁纯禧体圣凝命钦光锡庆继天配极隆元敦休懿行昭伦熙化浚烈大中至正洪勋哲谟干始泰亨昌运弘基高明博厚刚健粹精启统垂历功裕范文安武靖英敬成孝大王(清朝赐谥宣恪大王)。在位时政治方面势道政治逐渐抬头,经济方面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发展,文化方面开始镇压天主教和进步思想。而西方势力也于纯祖年间首次叩关,被朝鲜以“藩臣无外交”的借口拒绝。
李成桂(),朝鲜王朝的开国之君。本贯全州李氏,出生于元朝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一带)。初字仲洁,后改君晋,号松轩,即位后更名李旦,死后庙号太祖,明朝赐谥号“康献”,故又称“朝鲜太祖”或“康献大王”。1356年,李成桂与其父帮助高丽王朝恭愍王收复双城总管府后归附高丽。由于在抵御元朝红巾军的入侵中战功显赫而被提拔。1392年,李成桂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定都汉城。即位后,李成桂对内实行改革,清除了原高丽禑王的势力,对外通过招抚、武力征服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使其疆域达到图们江。李成桂晚年偏爱幼子李芳硕,立他为世子,引发第五子李芳远的不满。后来出奔老家咸兴,又被太宗李芳远挟持回京,于是有”咸兴差使”的典故。后死于汉城。
朝鲜王朝第十一代君主朝鲜中宗的第二位王后,是领敦宁府事尹汝弼与其妻顺天府夫人朴氏的女儿,官员尹任之妹,1506年被选入宫,中宗十年(1515年)三月二日在产下后来的朝鲜仁宗后7天,因血崩而去世,享年二十五岁。
姓名:闵升镐(1830—1874):字复卿。 闵升镐(朝鲜语:,1830年—1875年),字复卿,朝鲜王朝后期外戚权臣。他是朝鲜王妃闵妃(明成皇后)的哥哥,同时也是兴宣大院君的妻弟。闵升镐是骊兴闵氏外戚集团的早期代表人物,以外...
赵宁夏(1845年—1884年),字箕三,号惠人。赵秉夔养子。朝鲜王朝外戚世家丰壤赵氏后期的骨干人物,神贞王妃(孝明世子之妻,朝鲜纯祖之世子嫔)的侄子。很年轻就做了官。他一心图谋复兴丰壤赵氏。1873年闵妃(明成皇后)逼退兴宣大院君后,掌管武卫都统司。之后由于反对闵妃之子立为世子,反而失势。
南延君(朝鲜语:,1788年-1836年),姓李讳球,封忠正公,是朝鲜仁祖第三子麟坪大君的六世孙。其第四子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为朝鲜高宗的生父。
<b>李弘暐</b>(/,韩语:;1441年—1457年),朝鲜王朝第6任君主(1452年—1455年在位),乃朝鲜文宗之子,出生后不久生母显德王后便过世,1448年被立为王世孙,1450年被立为王世子,1452年即位。李弘暐的叔父首阳大君李瑈在1453年发动癸酉靖难。1455年李弘暐被迫禅位于李瑈,他虽被尊为太上王,却无异于软禁。1456年,成三问、朴彭年等六位大臣密谋使李弘暐复位,事败,处以极刑,是为死六臣事件。翌年,李弘暐也被废黜太上王之位,贬为<b>鲁山君</b>,流放江原道,不久后遇害。朝鲜肃宗年间复位,追上庙号“<b>端宗</b>”,谥号“<b>恭懿温文纯定安庄景顺敦孝大王</b>”。葬于江原道宁越郡的<b>庄陵</b>。
洪英植(Hong Yong Sik 1855-1884)字仲育,号寒石,朝鲜第一任邮政总监、资产阶级改革运动领袖。
李峘,字不详,吴王李恪曾孙,吴王李琨孙,信安郡王李祎长子。 性格质厚,历次做官都有美名。宗室贤相李岘的兄长,以郡王之子的身份封赵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