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胤禟(1683年10月17日—1726年9月22日),清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母宜妃郭络罗氏,为皇五子胤祺同母弟。胤禟自幼好学嗜读,性聪敏,喜发明,曾亲手设计战车式样,并首开满族人其端用拉丁语转写满文。康熙四十八年三月,26岁,被封为贝子。胤禟十分热爱外国文化和西学,曾自学外语,并甚亲信当时来华传教士,胤禟善于结交朋友,为人慷慨大方,重情重义,因为其是皇八子和皇十四子的大力支持者,而被雍正深为忌恨,雍正登基后,于雍正四年正月,将胤禟革去黄带子,除宗籍,圈禁,并改名塞思黑。同年八月,胤禟在狱中被折磨而死,也有传说是被毒死的。享年四十三岁。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帝弘历令将胤禟复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并收入。
奕詥生于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正月廿六,生母是 琳妃 乌雅氏。他是 奕譞、奕譓的同母弟, 咸丰帝异母弟, 同治帝、 光绪帝的叔叔。
镇国克洁将军爱新觉罗·汤古代(1585年-1640年),清太祖第四子。事太宗,授固山额真。取永平四城,汤古代偕图尔格、纳穆泰守滦州。天聪四年,明兵攻滦州急,贝勒阿敏怯不敢援,遣巴都礼率数百人突围进,夜三鼓,入滦州。
朱橚(1361年10月8日-1425年9月2日),明太祖第五子;洪武三年(1370年)封为吴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封周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就藩开封府;其谥号为定,故又称周定王。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冬,因擅自离开封地到凤阳而获罪,被太祖下令迁往云南。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底获准回到开封。此后三十余年间,组织编著有《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等作品,对我国西南边陲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爱新觉罗·永璜(1728年7月5日-1750年4月21日),乾隆帝长子,生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生于雍正六年五月廿八日。乾隆十三年,因不懂礼数,被乾隆责备,因而失宠。乾隆十五年三月,薨。追封定亲王,谥“安”。
爱新觉罗·承祜(1670年1月4日——1672年3月3日),是清朝康熙帝的嫡出儿子(实际的第二子,但因早殇未序齿)。承祜生于康熙八年(1669年)闰十二月十三,生母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当时康熙皇帝虚岁十六。承祜是皇太子胤礽的亲生哥哥,只活了4岁,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初五,承祜病死。
爱新觉罗·福沛(1723年5月—1723年5月)。清世宗雍正帝第九子,母为颇为得宠的敦肃皇贵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年妃)雍正元年生,雍正元年卒。因早夭而未序齿。关于他的死期,有两种说法。其一说,由于敦肃皇贵妃怀福沛时,正好赶上清圣祖康熙帝的大丧,终日行三百九叩之礼,未免动了胎气,所以福沛生下来就是一个死胎。其二说,福沛生下来是个成活的婴儿,因为种种原因。当日即夭折。总的来说,前者应该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如果福沛生下来就是个死胎。那么,雍正帝又怎么有机会给他命名呢?此外,福沛还有两个同父同母的小兄弟:爱新觉罗·福惠和爱新觉罗·福宜。然而,这两人命运与他是那么地相像,都是命运多舛,都是命薄如纸,都是在幼年时就夭折了。
爱新觉罗·胤(1683年11月28日-1741年10月18日),清朝康熙帝的第十子。他的生母钮祜禄氏是遏必隆女,大姨是康熙皇帝孝昭仁皇后,是康熙帝成年皇子中除太子胤礽外,出身最高贵者。他功课不好,并不是很为康熙喜爱。1709年,他被封为敦郡王,与胤禟、胤祯支持胤禩争夺皇太子之位,令康熙帝非常反感。1724年,他被雍正帝革爵圈禁,后被乾隆帝释放,被封为辅国公。1741年,胤病死,享年59岁,以贝子礼安葬,子6人女3人。
高市皇子,约生于654年(白雉5年),卒于696年8月13日(持统天皇10年7月10日)是日本飞鸟时代的皇族,天武天皇的长子,被尊称为“后皇子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