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顷公,名姬仇,原名姬雠,生卒年不详,周朝(史称东周,或战国时期)诸侯国鲁国的末代国君,鲁文公(此为战国时期的鲁文公,春秋时期另有以为鲁文公)之子,公元前279年至公元前256年在位,在位24年。
鲁哀公,即姬将,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二十六任君主。他为鲁定公儿子,承袭鲁定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27年。
鲁平公,即姬叔,为 战国 诸侯国 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三十三任君主。他为 鲁景公儿子,承袭鲁景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20年。 前任: 鲁景公 前322年-前303年 继任: 鲁文公
韩信(约前231-前231),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鲁僖公,即姬申,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十八任君主。公元前659-前627年在位。他为鲁庄公儿子,承袭鲁庄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33年。
蔡桓公是田齐桓公,即战国齐桓公,名为田午。蔡桓公不是春秋五霸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名为吕小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分为两个阶段,即吕氏齐国、田氏齐国。田氏代齐以后,国名、君主爵位田氏依然沿用。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田齐桓公本名田午,史载他“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意思是说他杀了齐废公田剡而自立。在位时曾创建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一时人才荟萃,彬彬大盛,齐宣王时规模达到鼎盛。
鲁元公,为东周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二十八任君主。他为鲁悼公儿子,承袭鲁悼公担任该国君主。子显立,是为穆公。
吴臣(?-前193年),中国西汉长沙国第二代王,春秋时代吴国国王夫差的后裔,吴芮长子。汉高祖六年(前201年)袭位,在位八年,谥成王。
卫武公(约前853年——前758年),姬姓,卫氏,名和,完整谥法为卫睿圣武公。卫国第11代国君,前812年—前758年在位。他是卫釐侯之子,卫共伯之弟, 卫都朝歌人。公元前813年,釐侯卒,太子共伯余立为君。共伯弟和有宠于釐侯,多予之赂;和以其赂赂士,以袭攻共伯于墓上,共伯入釐侯墓自杀。卫人因葬之釐侯旁,谥曰共伯,而立和为卫侯,是为武公。
曾国,是夏,商,西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姬姓诸侯国。在传世的文献虽不见以“曾”为名的,但见以“缯”和“鄫”为名的诸侯国;两个都是在商朝就有青铜器的姒姓诸侯国。 商代山东出土多件曾姬壶曾侯鼎。缯国湖北省随州一带,西与姜姓申国为邻,西周末年,追随申国、犬戎攻杀周幽王,灭亡西周,后被越国所灭。鄫国在今山东省兰陵县向城镇,为姒姓诸侯国,后为莒国所灭。曾国不见于传世文献,但缯国与鄫国则在<春秋>等文献中多次出现。但自宋朝以来,屡有曾国地下遗存出世。由最新的随州叶家山晚商西周墓地的研究发现,西周早期的曾国仅存于随州的漂水流域,但随着鄂国被周的消灭,曾国迅速扩展至汉北及河南新野一带,成为替代鄂国的汉东第一大国。综合历次考古发现来看,商代有山东鄫国,西周早期的有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战国时期的有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还有随州文峰塔发现的春秋时期的曾国,可以认定的确有一个曾国一脉相承。<!--春秋-->
梁康伯,嬴姓,名为嬴康(庆),字伯侃。秦仲少子,大哥秦庄公嬴祺二哥嬴福三哥嬴禄四哥嬴寿。春秋初年,周平王正式册封为梁康伯爵建立夏阳少梁国(今陕西韩城一带)。配龙姬,有梁輈、梁輯、梁輔、梁軫四子。
关于郭国。《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黄帝生禺,禺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处东海,是惟海神。”禺属于黄帝的子部族之一,为任姓,大约公元前2600年活动于豫中、豫东、鲁西、鲁北一代。禺京后裔建国为郭国。后裔郭公郭哀,为夏禹之御。郭哀后裔郭支,为夏王孔甲时郭国国君。郭支后裔在商代有郭崇。进入周代(直至春秋时期),最后一代郭公为齐国所灭,郭公赤曾避乱曹国(《春秋》有载)。郭国郭氏,为中华郭氏起源最早的支派,比周代姬姓郭氏还要早将近2000年。该郭氏在汉魏以来形成中山郭氏。郭国后裔现今集中分布于河北、辽宁、山东等省份。
邓国 (前1264年——前678年) 曼姓国。邓国的先人早期就活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商代的邓为侯国,约在河南孟州市境内,卜辞中有“王在登”的记述,登即邓。据《明嘉靖邓州志》载:“夏,帝仲康封其子于邓”,此邓之始。
刘元,河间献王刘德五世孙,嗣。元取故广陵厉王、厉王太子及中山怀王故姬廉等以为姬。甘露中,冀州刺史敞奏元,事下廷尉,逮召廉等。元迫胁凡七人,令自杀。有司奏请诛元,有诏“削二县,万一千户”。后元怒少史留贵,留贵逾垣出,欲告...
郑桓公(-前771),西周末年周厉王少子,周宣王异母弟。姬姓,郑氏,名友,故又称姬友、郑友或郑伯友,史称郑桓公。为周司徒,封于郑(今陕西 华县东),是春秋时期郑国的第一代国君。周幽王时期,郑桓公身为周王室的司徒,看出西周马上就要灭亡,于是,在太史伯的建议下,于桓公三十三年(前774年)将郑国财产、部族、宗族连同商人、百姓迁移到东虢国和郐之间(今河南 嵩山以东),号称新郑(今河南新郑一带)。后死于犬戎破镐京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