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岸贾(-前583年),屠岸氏,名贾(汉语拼音:gǔ),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晋灵公时,因为阿谀奉承得宠。晋灵公被赵穿杀死,他一度被贬。晋景公时,屠岸贾任司寇,在赵同、赵括得罪郤氏、栾氏时,屠岸贾追治晋灵公被杀之事。他称赵盾是弑杀晋灵公的首逆。下宫之难,尽灭赵氏。只有赵朔的儿子赵武被公孙杵臼、程婴救下,即赵氏孤儿。后来,韩厥建议晋景公恢复赵氏,赵武杀屠岸贾。元代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杂剧,影响深远,以后的许多剧种都据此编出了精品剧目,多年流传。屠岸贾也因此而成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奸臣形象。
荀息,生年不详,卒于晋献公二十六年(前651年),名黯,息为表字,春秋时代晋国大夫。本姓原氏。曲沃晋武公灭翼后,任武公大夫。晋武公灭荀国(今山西襄汾县荀董村附近)后,以荀国旧地赏赐原氏为邑,原氏从此以荀邑为姓。据史志资料记载,荀息出生于翼城县息城。因其子张唐分其地为三,又名三张村。后人又易名寿城,今为东、南、北寿城村,在翼城县西北5里。荀息的墓葬在今曲沃县城北10里之荀王村,相传荀王村为荀息的故里。<br /> 晋武公逝世后,其子诡诸继位,另为献公。荀息为人忠诚,足智多谋,又是武公旧臣,当然为献公所器重。忠心耿耿事奉献公近30年,是当时晋国的肱股之臣。<br /> 晋献公早年雄才大略,奋发图强,极力开拓疆土。当时,地处黄河南北的虢国(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是晋国向中原发展的首要障碍。晋献公遂下决心灭虢,但灭虢又必须经过南部边境的另一小国虞国(今山西平陆县境内),而虞、虢两国唇齿相依,关系又十分密切,晋献公为此而作难。于是就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荀息当即献计,请晋献公可用北屈的良马、垂棘的玉壁,献给虞君,假道虞国而伐虢。晋献公舍不得宝马和美玉,荀息劝他说:“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晋献公担心虞国有贤臣宫之奇,恐怕虞君不会上当。荀息申辩说:“宫之奇之为入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于是,晋献公决计贿赂虞君,假道灭虢。<br /> 晋献公派荀息带着千里马和名贵的玉壁出使虞国,劝说虞君借给晋师道路而伐虢。果然不出荀息所料,贪婪而又目光短浅的虞君,拒绝了宫之奇的切谏,欣然接受了晋献公的礼品,答应借给晋国道路。晋献公十九年(前658年)任命里克、荀息率兵通过虞国,并会同虞军,向虢国挺进,攻下虢国的下阳(今山西平陆县东北)。二十二年,晋国再次借道虞而伐虢,灭掉虢国,虢公狼狈逃往周地。在荀息的策划之下,晋师于返回晋国的途中,乘虞国毫无戒备,突然发起袭击,轻而易举地灭掉虞国,俘虏了虞君。晋献公从策划出兵,到借道灭亡虢国和虞国,前后用了大约5年时间。荀息因灭虢袭虞有功,更为献公所重用。<br /> 晋献公二十六年(前561年),晋国发生宫廷内乱。晋献公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逼死太子申生,逼走了重耳和夷吾,立骊姬所生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并任命荀息为太傅,辅佐年幼的奚齐。当年九月,晋献公于病榻前召见荀息,委以托孤重任,说:我将这样小的孤儿托付于你,你将如何对待?荀息叩头答应说:“臣竭其肱股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于是,晋献公就拜荀息为相国,主持国政。<br /> 数日之后,晋献公病逝,荀息即立年仅11岁的奚齐为国君。当时,晋国人民对骊姬一伙专横武断、制造内乱极为不满,都希望外逃的重耳和夷吾两位公子能够回来执政。朝中大臣以里克和邳郑两位大夫为首,多数人反对荀息拥立奚齐。里克借给晋献公举行治丧仪式之机,刺杀了奚齐。不料,荀息又扶立奚齐的异母弟卓子(骊姬之妹所生)为国君。<br /> 里克、邳郑在晋大夫骓遄和屠岸夷等人的帮助下,联合发动家兵、攻入宫廷,杀死卓子和骊姬,荀息自杀。
赵夙 造父十二世孙,公明次子。赵夙曾受晋献公之命领军伐霍、魏、耿三国,建立战功。因找出晋国大旱的原因是霍太山的神灵作怪被晋献公赐封于耿(山西河津县南)。赵夙子赵衰事晋文公,徙居原(河南济源西北),扶助公子重耳(即后来五...
狐突(?一前637),亦曰伯行、伯氏、狐子。原姓姬,因其祖封于狐氏大戎(今交城县西北山区),故改姬姓为大狐。狐突为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庙正殿,匾额上书“三晋名臣”,是狐突本来的身份。
赵穿:嬴姓赵氏,邯郸氏,名穿。春秋中期晋国大夫,赵氏旁支。赵盾堂弟(一说堂侄)。晋襄公之女婿,养尊处优,骄奢蛮横的驸马爷,曾封于邯郸,称邯郸君。
范昭子:祁姓,范氏,名吉射,谥昭。因范氏出自士氏,故又称士吉射。春秋后期晋国六卿——范氏最后一代宗主,范鞅之子。
阳处父(?~前621年),春秋时晋国大夫,因封邑于阳地(今山西省太谷县阳邑村),遂以阳为氏。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楚国派斗章出使晋国,晋国派阳处父到楚国回访,晋楚两国恢复了正常外交关系。
荀偃(?—前554年):姬姓,中行氏,名偃,字伯游,谥号“献”,又称中行偃(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姬姓,却不叫姬偃),因中行氏出自荀氏,故又多称荀偃,时人尊称其中行伯,史称中行献子。荀偃是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六卿之一,晋悼公时升任晋国中军元帅,即正卿。荀林父之孙,荀庚之子,荀罃(即智罃)堂侄。
魏犨 (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毕万子,以勇力闻世。
赵朔(生卒年不详),嬴姓,赵氏,名朔,谥庄,故史称赵庄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衰之孙,赵盾之子。妻为晋成公之女赵庄姬(赵庄姬的称谓构成:夫氏+夫谥+姓。《史记·赵世家》记载其为晋成公之姊,并非事实,属司马迁之误)。赵朔死于赵同、赵括被杀之前,属于正常死亡。
羊舌职(?-前570年),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他是羊舌大夫的儿子。前594年、前593年,他对晋景公赏赐荀林父、士会表示肯定。前573年,晋悼公即位,任命他为中军尉之佐。前570年,羊舌职去世,中军尉祁奚推荐为伯华(羊舌赤)代替其位。生四子:长子羊舌赤,字伯华,为铜革是大夫;二子羊舌月,字叔向,食采杨氏县;三子羊舌鲋,字叔鱼;四子羊舌虎,字叔熊。由于兄弟四人都曾身居朝廷要职,故在当时被称为"羊舌四族"。
士匄(?~前548),祁姓,范氏,名匄,其名范匄。因范氏为士氏旁支,故又称士匄。春秋时期晋国人,史称范宣子。其祖父士会曾在晋成公时任上军将,晋景公时任中军将,执掌国政。其父士燮(范文子)历任上军佐、上军将、中军佐。一女嫁栾黡,生栾盈;一子士鞅(范鞅),即范献子。
  鉏鸒,春秋晋国人,(--前607年)一些人不认为鉏鸒是刺客,因为他根本没有行刺, 鉏鸒用现在的话说是犯罪终止。但鉏鸒的历史身份的确是刺客,且我个人认为鉏鸒还具备更多的义士品质。由于他主动放弃行刺,所未成大名,但在《左传》里却有精彩的记载。
魏颗(生卒年不详):姬姓,令狐氏,名颗,因令狐氏出于魏氏,故多称魏颗,史称令狐文子。春秋时代晋国魏武子的儿子,为人明礼敦厚,任晋国将军之职。有一次秦桓公派遣了一位勇猛善战,威震当时的名将杜回,带兵攻伐晋国,大军在晋国辅氏(今陕西省辅邑县)的地方扎营,准备会战,晋国面临重大威胁,就派魏颗将军出师对抗,两军大战之下,结果出乎意料,魏颗在辅氏地方打败了秦师,虏获了秦国猛将杜回,为晋国立了战功。
赵成子(?~前622): 嬴姓,赵氏,名衰(通“崔”),字子余,谥号为成季,故史称赵成子,春秋时期晋国 卿大夫。造父的后代,他的祖父赵夙为晋献公将军,替晋献公征讨霍国。赵夙生赵共孟,赵共孟生赵衰。
晋哀公(?─前434年),《世本》、《赵世家》作晋懿公,《竹书纪年》作晋敬公,名姬骄,晋昭公的曾孙。晋昭公生姬雍,姬雍生姬忌,姬忌生晋哀公。前457年,韩、赵、魏、智赶走晋出公,立晋哀公。前453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
胥甲风姓(一说为姬姓),胥氏,名甲。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胥臣之子。前618年,胥甲受赵盾提拔入六卿,为下军佐。前615年河曲之战中,胥甲不听从赵盾将令,与赵穿起哄,使晋军无法有效调动,贻误大好战机。回国后,赵盾因私包庇赵穿而未降罪于胥甲,胥甲更为狂妄,不知收敛,受到赵盾的厌恶。前608年,赵盾处罚胥甲,将其发配卫国,另立胥甲之子胥克为下军佐。胥甲从此不知所踪。
张晋国,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研究生课程,曾多次发表论文,著作教材,获多项国家专利及荣誉。
赵同(---前583年),春秋时晋国大臣,嬴姓,赵氏。父亲赵衰曾随晋文公流亡八国近二十年,兄长赵盾是晋国中军将(最高军政长官)。赵同因弟弟赵婴齐与侄媳赵庄姬通奸,与另一个弟弟赵括一起流放赵婴齐。后赵庄姬等人陷害赵同、赵括,兄弟二人全家被杀。
晋成侯,即姬服人,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四任统治者。晋成侯继承其父晋武侯之位,成侯去世后,其子晋厉侯姬福继位。
晋靖侯(前858年—前841年在位),姬姓,名宜臼,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六任国君,晋厉侯之子,晋僖侯之父。
晋侯燮,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二任统治者。华夏族,姬姓,晋氏,名燮,又名燮父,为晋国始封君唐叔虞之子,继唐叔虞为君。晋侯燮去世后,其子晋武侯姬宁族继位。
里克,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将军、政治人物。里氏、讳克。他与士蔿、狐突、荀息、丕郑、先丹木辅佐晋献公。他率军征讨戎狄,清理公族,加强国君的权力。他拥护太子申生,但被骊姬、优施制止。晋献公死后,他杀死骊姬和骊姬的儿子奚齐、卓子,还有拥护奚齐的荀息。他本来想立公子重耳,但是被郤芮、吕省劝说,最终拥立了公子夷吾。夷吾即位为晋惠公,削弱了里克的军权。派郤芮诛杀里克,里克留下遗言:“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由来)后自尽。
韩万,姬姓,韩氏,曲沃(今山西闻喜)人。名万,谥武, 故称韩武子,生卒年不详,生活在前679年前后。曲沃桓叔的庶子,曲沃庄伯的异母弟,即曲沃武公(晋武公)的叔父。春秋初期晋国的著名的政治家。 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先祖。曲沃武公即位为晋侯后,将韩原封给了韩万作为采邑,因而以韩为氏。生子韩赇伯。
提弥明,一作示眯明、祁弥,春秋时期晋国正卿赵盾的车右。公元前607年,提弥明为救赵盾击杀恶犬,后被甲士杀死。《左传》作提弥明。《史记》误将其与桑下饿人灵辄混为一人。
贾佗,姬姓,贾氏,名佗,中国春秋时代晋国大夫,是跟随公子重耳流亡的五贤士之一。
羊舌突,复姓羊舌,名突,《左传》称其为“羊舌大夫”,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采邑于羊舌,是羊舌氏的得姓始祖。羊舌职是他儿子。
《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不见于正史记载。
晋顷公,姬姓,名弃疾,晋昭公之子,在位14年(前525至前512年在位),在位时期,六卿逐渐壮大,积极向公室夺权。顷公十二年,赵简子联合晋国的知氏、韩氏、魏氏、范氏、中行氏消灭了公族祁氏、羊舌氏。十三年(前513年)冬天,收全国生铁四百八十斤,把范宣子制定的“刑书”,铭铸于大铁鼎上,成为晋国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史称“铸刑鼎”。
春秋时期晋国执政大夫赵成子赵衰之妻,晋文公重耳之女。因其本为姬姓,其丈夫以赵为氏,故史称赵姬。为赵衰生下三子:赵同、赵括、赵婴齐,却认为叔隗所生之赵盾更为贤能,故请赵衰立赵盾为嫡子,使自己的三个儿子侍奉赵盾。<br />
栾盾,姬姓,栾氏,名盾,春秋时代晋国卿大夫,六卿之一,栾枝之子。春秋时代晋国卿大夫,六卿之一,栾枝之子。前618年,赵盾拉栾盾入六卿,为下军将。栾盾在晋国不满于赵盾的独裁,既不拉帮结派,亦不善言辞,遭到赵盾的排挤,为卿多年,虽屡立功勋,却不见任何升迁,终为下军将。约前601年至前597年间,栾盾死去,其子栾书立,是为栾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