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银谬(1899~1978),江苏吴县人,上海交大土木工程科学士。1924~1929年在黄元吉开办的凯泰建筑公司任建筑师。1930年在上海自办杨锡谬建筑师事务所,并任《中国建筑》杂志发行人。1934年任上海《申报》建筑专刊主编。1948年复入凯泰建筑公司。1949年与顾鹏程等人合办联合建筑师事务所。1951年入北京建筑设计院,任总建筑师兼三室主任。1964年调人市规划局,后又回到市建院。他的主要建筑设计作品有:上海中法报台、上海特区法院、百乐门舞厅、国立上海商学院、南京饭店、大都会花园餐厅、北京太阳宫体育馆、网球馆、北京工人体育馆、北京工人体育场、北京陶然亭游泳场、北京红领巾湖室外游泳场等项目。杨锡谬先生曾任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建筑学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杨锡谬先生于1978年在北京逝世。
扎哈·哈迪德,Dame Zaha Hadid;阿拉伯语: ,(1950年10月31日-2016年3月31日),港译萨哈·哈帝,台译札哈·哈蒂,生于伊拉克巴格达,后定居英国,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2016年3月31日,因病逝世,享年66岁。
弗兰克·盖里(FrankOwenGehry)1929年2月28日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7岁后移民美国加利福尼亚,成为当代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师,以设计具有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雕塑般外观的建筑而著称。他现在归化于美国籍,并且生活在洛杉矶,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有名的建筑教授。盖里的设计风格源自于晚期现代主义(latemodernism),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位于西班牙,毕尔包,有着钛金属屋顶的毕尔包古根汉美术馆(MuseoGuggenheimBilbao)。
菲利普·约翰逊,美国建筑师,建筑理论家,埃森曼称他为美国建筑界的“教父”。于1906年7月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2005年1月25日去世。他最初在哈佛大学学哲学,但自从读了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和沃尔特·格罗佩斯等建筑大师的相关文章之后,他就固执地转了专业。33岁的时候,他获得了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学学士学位,1927年毕业。后同建筑史家H·R·希契科克(HenryRussellHitchcock)游历欧洲,结识了许多现代派建筑师。归国后于1932年任纽约市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建筑部主任,同年与希契科克合著《国际式风格》一书,并举办展览,首次向美国介绍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同时,他又与建筑史家H·R·希契科克(HenryRussellHitchcock)一起撰写关于“建筑国际风格”的相关著作,该计划中有多名伟大建筑师参与。
亨利·培根于1930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亨利·培根是美国众多优秀建筑师的杰出代表之一。作为一名建筑师,亨利·培根是从手绘的线条出发进行构思的。然而,他的建筑并不象绘画,而是真实的,不朽的和基本的。他的建筑有一个基本的格调:那就是基本的,并具有高度的技巧,而且对历史的连续性有较深的认识。
理查麦尔(英文名:Richard Meier),美国著名建筑师,生于1934年10月12日。1984年50岁时获颁普立兹克奖。他创作的方是以方法论与空间逻辑设计为主。
斯蒂文·霍尔(stevenholl)是美国当代建筑师中的代表人物之一,1947年生于华盛顿州的布雷黙顿,1971年毕业于华盛顿大学建筑系,在罗马学习建筑,此后在伦敦AAschool学习硕士课程。1976年在纽约设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MiesvanderRohe)1886年3月27日生于德国亚琛,过世于美国芝加哥,原名为玛丽亚·路德维希·密夏埃尔·密斯(MariaLudwigMichaelMies),德国建筑师。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密斯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詹姆斯·卡特勒(JamesCutler)是美国当代建筑师中的代表人物之一。1952年生于美国,在大学期间主修哲学、历史。卡特勒热爱绘画,喜欢设计一些看似简单,但实用,时尚的桌子或凳子,这为他后来转学建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建筑师并非阴差阳错。詹姆斯·卡特勒(JamesCutler),也许还称不上一代大师,然而在当代全世界最活跃的建筑师行列中,他无疑是最“清醒”的一位。
伦佐·皮亚诺(RenzoPiano,1937年9月14日-)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建筑师。1998年第二十届普利兹克奖得主。因对热那亚古城保护的贡献,他亦获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他出生于热那亚,目前仍生活并工作于这一古城。他受教并于其后执教于米兰工学院(MilanPolitecnico)。1965年-1970年,他为路易·康和Makowsky工作。1971年-1977年,他与理查德·罗杰斯共事,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为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1977)。
冉·库哈斯(RemKoolhaas),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早年曾从事剧本创作并当过记者。1968-1972年转行学建筑,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建筑学院ArchitectureAssociation。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就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1972年,Harkness研究奖学金使他得以在美国生活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1972至1979年间,他曾在当时建筑界很知名的Ungers事务所以及PeterEiserman的纽约城市规划/建筑研究室工作过,同时也在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1975年,库哈斯与其合作者共同创建了OMA事务所,试图通过理论及实践,探讨当今文化环境下现代建筑发展的新思路。
彼得·贝伦斯(PeterBehrens,1868-1940)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著名建筑师,工业产品设计的先驱,“德国工业同盟”的首席建筑师。彼德·贝伦斯是德国工业同盟最著名的设计师,被誉为“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师”。他出生于汉堡,曾在艺术学院学习绘画,1891年后在慕尼黑从事书籍插图和木版画创作,后改学建筑。l893年成为慕尼黑“青春风格”组织的成员,期间他接受了当时的激进艺术的影响。1897年赴慕尼黑,1898年开始设计工业产品。1900年黑森大公召他到达姆施塔特艺术新村,在那里他由艺术转向了建筑。1903年他被任命为迪塞尔多夫艺术学校的校长,在学校推行设计教育改革。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出生于德国柏林,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父亲也是一位建筑师。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1945年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
约翰·伍重(JornUtzon)丹麦建筑师。1937-1942年在哥本哈根建筑学院学习,毕业后到瑞典居住了三年,受到建筑师阿斯普伦德的深刻影响;1946年曾一度在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处工作。伍重早期的主要作品有两栋建在丹麦的住宅(1952-1953)。1956年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设计竞赛中,由于评委会成员埃罗·沙里宁的鼎力推荐,伍重的方案获得首奖。沙里宁认为,此方案如能实现,必能成为伟大不凡的建筑。1973年9月经过种种波折,悉尼歌剧院终于落成。悉尼歌剧院以它那奇特美丽的造型轰动了世界建筑界,被认为是不可多得的现代建筑的杰作。
埃罗·沙里宁(EeroSaarinen,1910-1961)是20世纪中叶美国最有创造性的建筑师之一。1910年8月20日生于芬兰一个艺术家家庭,父亲G·E·沙里宁是建筑师,母亲是雕塑家。
吴良镛,建筑学家,民盟成员。1922年5月7日生于江苏南京,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士学位。1948—1950年吴良镛在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2012年2月14日,吴良镛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郑时龄,建筑学专家,中科院院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1941年11月生于四川成都,原籍广东惠阳。1965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1993年同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教授。长期事于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工作。运用建筑本体论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方法论,引用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撰写了著作《建筑理性论》,建构了“建筑评论”体系,出版了《建筑批评学》专著,提出了一整套建筑评论的具体方法。对上海近代建筑作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出版专著《上海近代建筑风格》。积极参与建筑创作实践活动,主持设计了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城市设计、上海复兴高级中学、上海朱屺瞻艺术馆、上海格致中学教学楼、上海至北京高速火车沿线方案等。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福霖,工程结构与工程抗震减灾专家,现任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曾兼任国际减灾学会(ASSISI)常务理事。
关颂声(1892年~1960年),字校声,广东番禺人。1892年8月29日生于天津,1960年11月27日病逝台北。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清华学校。
贝聿铭华裔美籍建筑师,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在国际学术界被认为现代派建筑代表人物。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东,1935年赴美留学,1955年在美国创办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1985年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和国家文学艺术学院联合膺选为研究院院士。曾获美国总统授予的“自由勋章”及美国“国家艺术奖”、法国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美国总统颁发的“全美十佳公民奖”。设计作品曾获“普茨克奖”。
沈理源(1890-1951),名深,浙江杭州人。早年于意大利拿坡里(那不勒斯)大学攻读数学和建筑学科。1915年始回国,初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后创办华信工程公司,主要建筑作品有真光剧场、开明戏院以及清华大学机械工程馆等。译有弗莱彻《比较世界建筑史》部分章节。沈理源教授在1920年就对胡雪岩故居进行过测绘,成为后来修复重建的重要依据,早于营造学社后来对古建的大规模测绘活动,俟后又组织北大工学院的师生测绘故宫,留下珍贵的资料,这些工作可以说富有远见。
谭克锋,男,1956年10月生于山东烟台。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西南科技大学材料学科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兼职教授与博士生导师,中国新型材料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会员、省水泥协会常务理事、《水泥》、《新世纪水泥导报》编委,90年-92年由国家公派到挪威理工大学留学。2001年9月-12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澳大利亚CURTIN大学留学。谭克锋教授长期从事材料学科的高强、超高强、钢管混涨土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2篇,国外核心期刊6篇,5篇被EI索引和SCI索引收录,国内一级核心期刊5篇,核心期刊10余篇。主持和完成省部级及市级科研项目16项,多项获省部级和市级奖。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钢管超高强混凝土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承载能力研究填补了中国大陆空白。
韩选江,1945年 6月生,四川江津人,1967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本科(五年制)。随即从事过土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工作。 1981年毕业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生(三年制),从师于黄熙龄院士。毕业时获工学硕士学位,以后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现任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贾艳敏,教授,博士生导师,桥梁教研室主任,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理事。东北林业大学道路与桥梁专业学士、硕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曾在哈工大获博士生光华奖学金。多年来主要从事桥梁结构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讲授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专业外语、电算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等六门本科生课程,钢筋混凝土理论、专业外语、桥梁结构非线性分析、高等桥梁理论等四门研究生课程。近年来获校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三次,获校教学质量优秀二等三次。主讲的《结构设计原理》被评为东北林业大学精品课。
胡建阳,男,1940年9月生,湖北鄂州人。教授。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br />
安曼·O.H.,美国桥梁工程师。1879年3月26日生于瑞士沙夫豪森,1965年9月22日卒于纽约。1904年移居美国,1927年任美国纽约港务局(PNYA)总工程师,曾设计建造过多座世界著名的大跨度悬索桥及钢拱桥。
梁兴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1952年2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薛建阳,男,1970年3月生,河南洛阳人,共产党员,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国家级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钢筋混凝土结构教研室主任。
赵鸿铁,江苏省常州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大时代的弓弦,正等待着年轻人有力的臂膀。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一定要志存高尚,目光远大;真诚勤奋,不懈追求;诚实做人,踏实做事。这将使你的学习生活越来越精彩。
卡斯提利亚诺(CarloAlbertoPioCastigliano)意大利工程师。
史庆轩,男,1963年4月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术学科带头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校青年教师标兵称号。现主管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教学工作,所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超高层建筑结构”。
河北乐亭人,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自1962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任教,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教学和研究工作,90年任建(构)筑物检测鉴定站总工,多年来一直从事国内工业与民用房屋可靠性与耐久性的检测鉴定工作。
王银辉,男,1972年出生,博士,副教授,浙江诸暨人,现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2008年被评为学院首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先进个人,2008年被评为宁波市高校“三优秀、三文明”优秀教师。
Space,男,韩国人。是游戏魔兽争霸的电子竞技中的一名传奇残疾选手。Space从小就患有肌肉失调症,但即便这样,他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拿下多项冠军。 Space在2013年5月6日凌晨逝世,年仅23岁。被玩家尊称为“意志亡灵”。2013年5月9日暴雪为他发布了悼文。
高日,男,1978年考入北方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读大学本科,1982年考入该校桥隧与结构工程专业读研究生,1985年顺利毕业,获硕士学位。荷兰Delft工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0年被聘请成为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钢结构协会桥梁钢结构协会理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高级会员。
黄国庆,男,江苏南京人,1976 年10月出生,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州理工大学。随后在美国知名咨询公司ABKJ工作。主要从事高层建筑、风机和输电线塔等结构抗风以及随机振动等研究工作。近五年在国际著名结构工程和风工程SCI期刊发表论文40篇左右。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四川省青年项目等多个项目。 担任《Wind and Structures》(主流风工程SCI期刊)编委以及特刊客座主编。并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理事、中国空气动力学会风工程和工业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2009年获R.D. Marshall杰出博士论文奖,2015年获得四川省杰青资助,201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5)。
杨宽麟(1891.6~1971.7)上海市人。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国留学,获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