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John),是罗马天主教中的21位教皇和2位伪教皇的名字。数目上存在混淆。
利奥九世(1002-1054在世),出身德国伯爵,皇帝亨利三世的表兄弟。狂热的克吕尼派僧侣。任教皇时期,教权得到进一步增强。他下令改组教廷,高级神职人员均由克吕尼派僧侣担任。要求各级教士实行严格的独身制,防止教产转移到俗人手中。宣布所有教产都属于教皇,应向罗马教廷纳税。
克雷芒六世(ClementVI),1291~1352年在世,原名皮埃尔·罗杰(PierreRoger),法兰西籍教皇(1342~1352)。他是本笃会产生过的24位教皇之一。他是查理四世皇帝的老师,在位时购买了阿维尼翁,死于中世纪黑死病。
庇护十一世,(PopePiusXI,1857年5月31日~1939年2月10日)第257任 教皇(1922~1939年在位)。原名安布罗 吉奥·达米亚诺·阿希尔·拉提(AmbrogioDamianoAchilleRatti)。生于 米兰附近小镇 德西奥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879年受神职,是神学者和古抄本研究家,曾任 梵蒂冈图书馆馆长。继承其前任 本尼狄克十五世( 本笃十五世)的纲领,为建立 梵蒂冈和意大利政府间的良好关系,为世界和平而努力。先后同受一战恶果影响的一些国家缔结协定,加强这些国家的 天主教会并使之互相联合。登位不久 墨索里尼掌权。1929年同墨索里尼签订 拉特兰条,使梵蒂冈正式成为 主权国家。
天主教教宗本笃十五世(Benedict XV,1855年11月21日—1922年1月22日,原名Giacomo della Chiesa,在位期间:1914年5月3日—1922年1月22日),意大利人。初任教宗时即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本笃十五世支持教廷严守中立的政策,更痛斥交战国发动毒气战;他在1917年提出七点和平计划,虽然功败垂成,仍然不屈不挠,在战争结束后致力于国际和解。他的七点计划,部分内容包括在当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中。 其圣号“本笃”被认为具有仁慈和容易亲近的意思,并带有和平使者以及协调者的喻意。
乌尔班四世(1261-1264年在位),俗名庞塔莱翁(1200-1264.10.2),出生于法国香槟地区,在 亚历山大四世死后登上宗座,他是最后一个没当过 枢机主教的 教皇。当时教廷面临的迫切任务就是从 霍亨斯道芬王朝的统治下重新夺回西西里的控...
克雷芒九世(1667-1669年在位),出生于意大利,俗名朱利奥·罗斯波里奥西(1600.1.28-1669.12.9在世),原是著名学者。喜欢写诗。尤其以写宗教体裁的戏剧和歌剧而闻名一时。据说有人认为喜剧成为单独剧种,是从他开始的。
阿尼塞图斯大约生于古叙利亚西部的艾美萨(即今天叙利亚霍姆斯城),他的父亲名叫若望(JOHN);在教宗庇护一世逝世后,当选为罗马主教。
庇护二世(Pope Pius II,1405年10月18日~1464年8月14日或15日) 意大利籍教皇(1458~1464年在位)。原名艾伊尼阿斯·西尔维乌·比科罗米尼(Aeneas Sylvius Piccolomini), 受人文主义教育。他的过去波澜壮阔,曾...
罗马天主教皇(1484~1492)。原名西博。1484年发布通谕。谴责巫术迷信。在全欧洲掀起捕杀女巫的高潮。还屡次与意大利境内各国交战。曾试图组织东征军讨伐土耳其,未成。1490年与苏丹巴耶塞特二世达成和约。
霍诺里乌斯三世,原名Cencio Savelli,(1148年生于罗马—1227年3月18日卒於罗马),霍诺里乌斯三世继任教皇后,于1220年通令西欧各国教会建立宗教裁判所。于1216年7月18日至1227年3月18日为罗马教皇。前任教皇英诺森三世为他留下一个极为显赫的宝座,也留下一位能削弱这权势最顽强、最危险的敌人腓特烈二世。
教皇额我略十五世(GregoryXV,拉丁文PapaGregoriusXV,1554年1月9日—1623年7月8日,原名AlessandroLudovisio,在位时间1621年4月9日—1623年7月8日),教皇。
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通称法尔内塞家族教皇。他在生活上与世俗贵族同流合污,谋求本家族私利,资助文艺事业,是典型的文艺复兴教皇,同时,他又表现真诚虔信,热心整顿教会,促成1545年塔兰托会议的召开,使天主教会在遭到宗教改革运动打击之后有了起色。
尼古拉三世(1277-1280年在位),意大利人,原名乔万尼·盖塔诺·奥西尼(约1225-1280.8.20在世),继约翰二十一世登上宗座。他出生于意大利奥西尼家族。
<b>本笃十六世</b>(Pope Benedict XVI ,1927年4月16日-),本名若瑟·拉青格(Joseph Alois Ratzinger,拉丁文:Iosephus Ratzinger),生于巴伐利亚,是第八位德国籍教皇,原为教廷信理部部长、宗座圣经委员会主席、国际神学委员会主席及枢机团团长,精通十种语言。他于2005年当选教皇,后因身体原因辞去教皇一职,这令其成为600多年来首位主动退位的教皇。
约翰·保罗二世(1920年5月18日-2005年4月2日),被称为大若望·保禄,是罗马天主教第264任教宗,出生于波兰,于1978年10月16日被选为教宗,是第一位成为教宗的斯拉夫人,也是自1522年哈德良六世后第一位非意大利人教宗。从事圣职前曾担任过运动员、戏剧演员、矿工、化学工厂员工。担任教宗后总共进行过102次国际访问,是历史上出行最多的教宗。约翰·保罗二世是史上第四个被冠上伟大(the Great)头衔的教宗。教宗方济各于2014年4月27日,将其和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同时册封为圣人。
(Pope Pius VII,1742年8月14日~1823年8月20日) 意大利籍教皇(1800~1823年在位)。原名巴尔纳巴·尼可罗·玛丽亚·路易·基亚拉蒙蒂(Count Barnaba Niccolò Maria Luigi Chiaramonti)。...
亚历山大六世(AlexanderVI,1431-1503年)罗马教皇史上第216位教宗(1492-1503年)。出身西班牙的博尔吉亚家族,以贿选得任。他的统治期以谋杀、贪婪和淫乱闻名于天下,是历史上最为声名狼藉的教皇之一。1493年颁发通谕,为葡萄牙和西班牙划定了扩张殖民势力的分界线,即“教皇子午线”。
圣伯多禄(公元1年—68年),希伯来语:<b></b> ;希腊语:<b>Πτρο ;</b>意为磐石。是耶稣的大弟子,也是耶稣最喜爱的得意门生,为基督教早期领袖,公元68年,受到罗马皇帝尼禄的迫害,被倒钉上了十字架而殉道。
若望·保禄一世(JohnPaulⅠ)1912年10月17日—1978年9月28日,原名:阿尔比诺·卢恰尼(AlbinoLuciani)圣伯多禄之263任继承者。在位仅33天,1978年8月26日—1978年9月28日,意大利籍。传闻是被人谋害。若望·保禄一世被世人称做“微笑教皇”(thesmillingpope)。若望·保禄一世来自教廷派以外的教宗。据说,他被选上并非因为他是富于经验的核心成员,亦非因为他老道的行政管理者,而是因为他就是一个“简朴的圣人”。他又被来自意大利以外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接替。他(指:若望·保禄二世)是庇护十二世以来又一位重量级的学者。
法比昂(Pope Fabian) ,又多翻译为“法俾盎”、“法比安”、“法彬”、“法比盎”等,罗马主教,公元236年1月10日任天主教第20任教宗(236-250)。
卜尼法斯八世(1294~1303年在位)。红衣主教本尼迪克特·加塔尼(Benedict Gaetani1235-1330在世)并不是虔诚的信徒,但是心诚与否并非是当教皇的必要条件,而且这个人一心想爬到那个位子上。教皇席位在这个世界上最为显赫,而且加塔尼也特别想占有这个席位带来的权力和财富。1292年,教皇尼古拉四世去世,加塔尼看到了一线希望。
格里高利是罗马教皇的称号,共有十六世,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格里高利七世和格里高利十三世。格里高利七世(St.GregoryⅦ)是教会史上重要教皇之一。
索泰尔(PopeSoter),天主教传统多翻译为“索泰禄”、“沙德”、“索德尔”,罗马主教,天主教认为他是历史上第12任罗马教宗(约166-约174)。
本尼狄克六世(PopeBenedictVI,?~974年7月) 意大利籍教皇(973~974年在位)。
英诺森一世(PopeInnocentI,?~417年3月12日)意大利籍教皇(401~417年在位)。教皇谱系位居第40位。可能是上一代教皇阿纳斯塔修斯一世之子。坚持教皇是使徒传统的捍卫者,并主张罗马教会拥有普遍的管辖权。
战神教皇尤里乌斯二世,1503年11月28日—1513年2月21日在位十年,为教皇史上第218位教皇,被教廷认为是历史上最有作为的25位教皇之一。又译犹利二世、儒略二世,朱利叶斯二世。
保罗是意大利的一位教皇,世称保罗一世,在位期间与伦巴第国王狄西德里乌斯和拜占庭君士坦丁五世作斗争。
亚历山大八世(1689-1691年在位),意大利籍教皇。俗名皮埃特罗·奥托波尼(1610.4.22-1691.2.1在世)继承英诺森十一世的宗座时年已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