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遵顼(1163年-1226年),夏崇宗之曾孙,李安全堂兄弟李彦宗之子也,虽辈份比桓宗、襄宗低,但年龄却比他们高。1211-1223年在位,在位13年。博览群书,1203年西夏状元,后统领西夏军事。他是以状元当皇帝,在历史上是无前例的。李遵顼中状元后,为都督府王。西夏皇建二年(1211年)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时年四十九岁,改元光定。而后与蒙古,宋战争屡败。1224年,传位于子李德旺,成为西夏唯一的太上皇。
西夏献宗名曰李德旺(1181年-1226年),党项族,夏神宗之次子。 1223年即位,在位4年。
李德明(981年-1032年),小字阿移,夏太祖李继迁长子,夏景宗李元昊的父亲。为人深沉有器度,1008年为大夏国王,多权谋。其管治最大特色是“依辽和宋”,同时向辽、宋称臣,接受两国封号,并伺机向西发展。数年间,西攻吐蕃和回鹘,夺取西凉府、甘州、瓜州、沙州等地。其势力范围扩展至玉门关及整个河西走廊。由于“依辽和宋”能麻痹辽、宋,“国家”得以和平,对内也能专注于经济发展,使辖区内农业有较大的发展。综观其一生,不但能成功保存祖先基业,并且不断扩张势力。1031年去世,时年五十一岁,追谥为光圣皇帝,庙号太宗,陵号嘉陵。
西夏襄宗名李安全(1170年-1211年),西夏崇宗孙,其父乃西夏仁宗弟越王李仁友,1196年,仁友逝,安全上书要求袭越王爵位,西夏桓宗不许,安全被降封为镇夷郡王,他极为不满,于是萌生了篡夺皇位之心。1206年与桓宗母罗氏合谋,废桓宗自立,改元应天。
史金波,1940年3月3日出生,河北省高碑店市人。1962年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毕业,196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西夏文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民族所副所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常务副会长等,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民族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会顾问、中国西南民族学会副会长、宁夏大学兼职教授等职。他于1990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夏末帝李睍(xiàn)(公元~1227年),西夏末主.神宗李遵顼孙,献宗侄。献宗惊忧而死后继位。在位2年,国亡,后为蒙古兵所杀,葬处不明。
德明内行保境息民、发展生产的政策,增强了实力;外结辽、宋,为的是利用两国矛盾,从双方得到好处。而两国对德明的讨好笼络、封爵赏赐,又都大大地助长了德明建国称帝的欲望。性雄毅大略,熟习兵书、法律,晓佛学,通蕃汉文字。宋天圣六年(1028),领兵破回鹘,夺甘州,遂立为太子。常劝谏其父勿臣事宋朝,主张“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
任得敬,原为北宋降臣,以献女给夏崇宗而被擢为静州防御使。率军平萧合达叛乱,因功封西平公大庆四年,复率军镇压各部起义军。
皇后梁氏恭肃章宪皇后即梁皇后(?-1085年),西夏毅宗李谅祚的第二任皇后,夏惠宗李秉常生母。崇宗李乾顺的祖母。她的一生,充满了血腥和杀戮。为了权力,她可以数典忘祖;为了权力,她可以毫无夫妻之情、母子之情、家族亲情;为了权力,她可以拿整个国家的命运为财注,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频频挑衅强国,发动战争——她为权力而疯狂。
野利任荣( ?~1042),西夏大臣。西夏文字的主要创制者,西夏著名学者。党项族野利部人。野利仁荣一生的重要贡献,就是遵照元昊的意见,仿照汉字特点,创制出党项族历史上特有的蕃书,即西夏文。被西夏仁宗李仁孝追封为广惠王。
韩荫晟(1919-2003)男,汉,辽宁省沈阳市人,研究员。1946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历史系,其后任东北大学助教、讲师。1956年受聘于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61年以来先后在宁夏博物馆、宁夏社会科学院工作,1987年退休。主要著有《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4卷9册,550万字)、《柔然资料辑录》和西夏史论文数十篇。前者倾40年心血,为汉文西夏文献整理的集大成。该书1984年获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其后又获第三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
(1939- )男,汉,上海嘉定人。1963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员、副主任。出版专著(古籍整理)十余部,论文近200篇。所撰著《<宋史>比事质疑》、《宋史考证》、《宋代事始考录》、《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多涉及西夏文史内容。<!--宋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聂鸿音1954年11月生,山东蓬莱人,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西夏文献学、西夏语文学,现从事中国民族史研究。1982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1993年3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常务理事。
(1938- 2013.7.9)男,汉,江西定南县人。196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宁夏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著有《宁夏文物述略》、《宁夏古代文物》、《宁夏古代历史纪年》;合著《西夏简史》、《宁夏通史》,在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