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48年7月,在长春市(当时是国统区)考入长春大学文学院外文系英语专业。
1948年9月,到吉林市(当时是解放区)东北大学二部二班政治学习,学习革命理论。
1949年3月—1953年7月,在东北大学、东北工学院、东北地质学院地质系学习地质矿产勘察。
1953年12月—1955年5月,在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进修班随苏联教授克雷洛夫进修水文地质。
1955年6月—1957年7月,在长春地质学院研究生进修班随苏联教授克利门托夫进修水文地质。
1989年3月—1989年6月,在中国国家科委与英国海外开发部(ODA)共同主办的中英高级水务培训班随英国专家进修水资源环境(兼任班长)。
工作经历
1953年9月—1981年2月,在东北(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教研室工作,先任助教,1956年升任讲师,1978年升任副教授;行政职务先任教研室秘书,后任教研组长(期间,1977年9月—1980年3月在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借调工作)。
1980年3月—1984年8月,同时担任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能源研究室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顾问,指导地下热水资源开发与地下水环境研究工作。
1981年3月—1984年8月,在长春地质学院学报编辑室工作,任编辑室主任兼《长春地质学院学报》副主编,1983年升任研究员。
1984年9月—1990年2月,在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院先后任勘测技术研究所所长与水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90年3月—1996年12月,在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任副总工程师、专业总工程师、研究员。
1997年1月—2003年,任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顾问总工程师、研究员。
1994年3月—2003年,任国务院参事。
1994年10月—2003年,任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1995年3月—2003年,任建设部建设环境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后任名誉主任。
1998年1月—2002年12月,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61年1月—2003年,先后任长春地质学院、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的硕士生导师和西安地质学院、青岛海洋大学地学院的博士生导师,现仍继续担任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学院的博士生导师。
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取得国家矿产储量评估师资格。
2003年,取得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资格。
2004年,被评选为中国工程勘察大师。
主要成就
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在我国进行地下水质模拟试验研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地下水质模型,把数学模拟方法引入水文地质领域。参编并主审定稿的《环境水文地质学》与《中国城市地质》两书在国内外起了学科带头作用。迄今共编写出版专著八本,出版译著十本,译自俄、英、日文,发表了80余篇重要的学术论文及大量译文。培养了十名硕士生,三名博士生。并继续培带两名博士生。多次主持国内重大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河北平原(重点黑龙港地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山东省济宁市防止地下水污染的水质模拟试验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内蒙河套灌区配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获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沈阳市地下水人工回灌试验及水位、水质变化预测研究》获辽宁省科技进二等奖;《山东省济宁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研究》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基岩裂隙水渗流理论与矿井防治水研究》获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被英、美名人传记研究部门授予“国际Whou2019s Who知识分子”、“有成就的人”、“著名学术领导人”荣誉称号。1999年以来多次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有效院士候选人。王秉忱长期从事水文地质学与水文地球化学理论及水资源环境评价、保护与管理的研究工作。他率先在80年代初于山东省济宁市主持进行地下水质模拟试验研究获得成功,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地下水质模型。据此编写出版的两本专著推动了国内此项工作的进展。80年代后期主持进行济宁地下水管理模型和沈阳地下水人工回灌实验研究获省部级二等奖。协助国家科委开展华北水资源环境开发与管理工程研究,指导了河北平原地下水会战与管理工程研究,华北水资源紧缺对策研究,在技术上主持了UNDP华北水资源管理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的前期研究。对内蒙古腰坝井灌区地下咸水入侵的控制的技术难题主持国内专家并与英国专家合作提出了有效的控制工程措施。编写出版了7本专著,并有10本译著和大量译文、论文。培养了10名硕士生和2名博士。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