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巨伯

简介:荀巨伯,东汉颍州(今属河南)人,生平不详 。《世说新语》载荀巨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病友,是因为他十分讲义气,这样的友谊,才是君子之交。故事除了让我们见证到患难见真情的可贵外,荀巨伯在生死关头还能不忘圣贤书所言,而表现出大义凛然的行为,更让我们学习到读书人笃行真理的精神。
[展开]

荀巨伯的个人经历

作品原文

荀巨伯(汉朝人)远看友人疾,值①匈奴攻城。友人语巨伯曰:“吾将死矣,子③ 可去,勿无辜受害。”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④吾去,败义⑤ 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敌既⑥ 至,谓巨伯曰:“吾大军至,一城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⑦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⑧ 之,宁⑨ 以我身代友人命。”

敌相谓⑩ 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邦!”遂班师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译文

注释

⑴值:遇到

⑵胡贼:古代对北方匈奴人的蔑称

荀巨伯

⑶子:你

⑷去:离开

⑸令:让

⑹败义:败坏道义

⑺既:已经

⑻独止:一个人留下

⑼委:丢下

⑽宁:宁可

⑾谓:说

⑿班师:即班军,出征而回

⒀一:全,整个

⒁郡:这里指城

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值匈奴人攻打这座城。朋友对巨伯说:“我将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不要无辜受伤。”巨伯回答道:“我从远处来看你,你让我离开,使我败坏道义以求活命,这难道是我荀巨伯的所作所为吗?”贼兵已经闯进,对荀巨伯说:“我们的大军已经到达,整座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然还留在这儿?”巨伯说:“朋友生了病,我不忍心抛弃他,宁愿用我的身躯替代朋友的性命。”敌人相互商量说:“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却闯入了有道义的国家。"就率军撤回。

所述道理

荀巨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病友,是因为他十分讲义气,这样的友谊,才是君子之交。义气,不会因富贵贫贱或生死祸福而改变立场与做法,义气是为了正当的事情,而主动愿意替别人承担危险,甚至不惜舍弃自我,成全他人的气度,这也是“真”、“诚”的一种体现。一桩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朋友的性命,更让敌军自惭而退,可见“义”以及道德的强大感化力量。 这则故事除了让我们见证到患难见真情的可贵外,荀巨伯在生死关头还能不忘圣贤书所言,而表现出大义凛然的行为,更让我们学习到读书人笃行真理的精神。

从中揭示了一个道理:做人应该讲情意,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他人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乃至一个国家! 坚守信义、大义凛然、对友忠诚、舍生取义、重情义、把情意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样的人是我们去尊敬的,也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所以这是一篇动人的文章。

作者简介

刘义庆,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原籍南宋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启发与借鉴

患难见真情。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说过:我们交朋友,应当选择那些在危难时能挺身而出的人。本文中的荀巨伯就是这样的人。

最后编辑:2022年1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