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巨川

简介: 杨巨川,字揖舟,号松岩,又号青城外史,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进士,殿试二甲第一百零七名。三十三年(1907年)回国,出任湖南新田、麻阳知县。1921年5月至1924年1月,任敦煌县长,期间力主禁烟。
[展开]

杨巨川的个人经历

人物信息

姓名:杨巨川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73年

国籍:中国

朝代:清朝晚期

杨巨川

籍贯:甘肃榆中县

民族:汉族

身份:政治人物

人物简介

杨巨川(1873年-1954年),字揖舟,号松岩,又号青城外史,甘肃金县人(今榆中县)青城镇人,列为甘肃物质文化保留基地,光绪27年,1901年乡试第八名,3000余人考试,录取30名,确是百里挑一,金乡试银会试,就是这个道理,甘肃单考,是有左宗棠当陕甘总督报请朝廷,1875年单独设考点后(现在存有兰山书院,未能列为保护,可惜,兰州一部分对历史有感情的人正在争取保护),甘肃的进士,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进士,殿试二甲第一百零七名,授刑部主事。次年赴日本考察,加入同盟会;三十三年(1907年)回国,回国后先后任湖南新田、麻阳两县知县。民国年间返乡,当选甘肃省议会议员,1921年5月至1924年1月,任敦煌县长,期间力主禁烟,终因得罪地方权贵绅士,并遭上级官僚排挤,愤而辞官。1922年,先后任敦煌、固原县知县。晚年主持五泉图书馆兼甘肃学院(兰州大学前身)教习。1949年后,任省人民代表,省政府文教委员,首任甘肃省文史馆馆长,有周总理任免。杨巨川著作有:《学诗萃言》《三通概论》《天文汇志》《梦游四吟》《青城记》等。

护御驾杨巨川一镖成名

让这个村子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一笔的,是100多年前的一次“护驾”。

八国联军攻入京师,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仓皇出逃,一口气跑到西贯市村。为了护送他们安全出京,族长、西光裕镖局老板李恩涛举荐杨巨川护驾随行。杨巨川将慈禧太后一行人,一直护驾到西安,然后又护驾回京。

杨巨川不愿为官,慈禧太后赏其顶戴和俸禄,并在西贯市为其建造了引路侯官邸。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等人亲笔为这里的清真寺题赠了多块匾额,并拨银24万两,重新修缮清真寺。可惜银票存入志成钱庄后不久,钱庄倒闭,无法施工。后用追索回的散银建了两座井亭。

如今,村子里依然有习练武术的传统。50岁以上的人,还能回忆起那段历史。当年的引路侯官邸已经不复存在,两座井亭也被夷为平地。慈禧太后等人题字的匾额,也早在1967年春节前夕,被疏浚京密引水渠的民工改做案板。存在完好的是清真寺。清真寺看门的一位60多岁的李姓村民说,他小时候听人说过杨巨川的故事,1920年,杨巨川病逝于西贯市村,享年65岁。现在村子里还有杨巨川的后代。

详细介绍

  杨巨川,字楫舟,号松岩。生于1873年3月27日,卒于1954年5月31日,享年82岁。

  杨巨川先生出生于甘肃省榆中县青城镇。青城,古为大将军狄青戍边之处,向为俊良茂士荟萃之地。自清嘉庆至光绪年间计考取进士10名,举人25名,武举50名,贡生81名,秀才不计其数。其所产水菸,鼎盛时厂坊达40余家,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南京、重庆、昆明、太原、南昌、银川、包头等地设有分号或办事处,产品还远销印尼、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当时市井繁华,客商云集,人杰地灵,有“地虽弹丸,名侪县邑”之称誉。

成长背景

  先生儿时家道贫寒,但父亲精于岐黄,工诗善书,为一方名士。孩提时的先生常随父亲临贴吟哦,于蓐席之中,晨读夜攻,负笈求教,其勤奋好学的精神为乡亲们公认和称道。古人云:老天不负有心人。先生的勤奋耕耘很快就有了收获。1887年,巨川先生年仅14岁,就被选拔为优禀生,被送到省城求古书院就读。1901年,先生考中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并在乡试中名列第八名。三年后,即1904年,巨川先生再次告捷,中光绪甲辰思科二甲进士,进京入进士馆进修三年后,签分刑部主事。此时的巨川先生大气长舒,雄心勃勃地立志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

  然而,时事难料。不久,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使中国不断处于大变革之中,特别是丧权辱国的《南京签约》和《马关条约》的签定,更使中国成了列强的俎上肉。巨川先生和众多的爱国志士,萌发了“奋发图强,革新救国”的强烈愿望。1905年,在巨川先生和众多学者的努力下,由学部选派,巨川先生登上了南行的轮船,赴日本考察政法。自天津登轮后,巨川先生望着万里碧波,心潮澎湃,写下了“学战环球烈,潮流射远东。三年濡化雨,万里乘长风。威海波翻绿,扶桑日漾江。中原方有事,投笔愿从戎。”等示志诗。他自信,此次日本之行,定会寻到振兴中华之策。

  为了实现这一宏愿。巨川先生在日期间,访学者,查资料,临实地,做笔录,足迹遍及日本的东京、长崎、马关、横滨、上野、镰仓、神户、静冈、三畤町等地,调查研究了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政法措施,国情民意,科教实力等,对比分析了利弊得失,写出了大量的心得体会,于是就有了《游东瀛日记》等著作。

  随着考察的深入和对比分析,巨川先生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认识到仅凭变法是无法强国富民的。于是彷徨徘徊之中,发出了“极日神州一万里,不知何处尽前程”的感叹。正当巨川先生焦灼无计之际,在一次清水亭同乡会中,有幸结识了孙中山先生,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使巨川先生豁然开朗,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于是毫不犹虑地加入了同盟会。从此,巨川先生坚定不移地跟随孙中山从事救国救民的革命活动。

  1907年6月,“海牙和平会议”召开,传来了帝国主义欲瓜分中国的消息,巨川先生闻之,愤怒难已,发出了“逼处强邻风鹤惊,新亭对泣泪纵横”、“斜日欲沉摩不得,那堪回首望神州”的激愤之声,决定立即回国投身国内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人物评价

  巨川先生回国后,于1908年4月以常例部铨湖南省新田、麻阳两县知县。

  新田、麻阳地处湘西山区,是苗、汉杂居之地,民族纠纷迭起,械斗时有发生,匪患长期不绝,有“百里花封划水岭,频年蔓讼到瓜田,蛮豁苗峒分明在,屏蔽华夷自古传”之说,是当时著名的难辖之地。

  贫苦出身的巨川,对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当官志在“泽加于民”。所以巨川先生上任后,深入民间,体恤民情,重视农耕,革除旧制,协调关系。他讨厌“坐曹一片吆呼碎,衙子催人妆傀儡”的旧习,出行不坐轿,日间常身着便服穿草鞋敦促民耕,访察民情,夜间巡视,仅叫一随从打着灯笼作前导。所以,巨川先生在职三年,新、麻两县政通人和,民族和顺,狱无冤民。对此,巨川先生甚为欣慰,发出了:“散布城头览物华,与存楼畔晚风斜。西山无事防烽火,感格苗民今一家”的感慨。感慨之余还有点自喜:“曳尾涂中又一秋,浮生空自说封侯。丰城有剑无人识,夜半英光射斗牛。”

最后编辑:2022年0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