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敦康

简介: 余敦康先生(1930.5—),湖北汉阳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哲学家教育家。
[展开]

余敦康的个人经历

余敦康 - 简介

 余敦康先生,1930年5月生,湖北汉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中国易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化书院导师等职。1993年至2002年,任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余敦康 - 经历

1951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学习一年。1952年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55年毕业。1956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研究生。

1957年,因中国历史的特殊原因,受到不公正对待,下放到湖北枣阳平林高中任教员,三年后返校,从事资料工作,1969年摘帽。

1970年,分配到湖北枣阳平林公社任中学教员,为期八年。

1978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7,调入南京大学思想家研究中心。

余敦康

1989年,又返回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任研究员至今。

自1993年起至2002年,历任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余敦康 - 学术职务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化书院导师等职。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第九届委员。余敦康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对儒、释、道三家均有建树,但主要集中在儒学、玄学、易学三个领域。

余敦康 - 观点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看法,大致有三个要点:一,在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儒家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它的整合性以及由此体现出的和谐精神。这是由中国特定的历史选择决定的。因此探讨中国历史上的宗族—宗法制度是研究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内在线索;

二,对中国文化源头的研究,指出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关键在于文化而不是政治。这种以宗族制度为依托的宗教文化,其发生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颛顼时代,此后历经尧、舜、禹一直到夏商周三代,构成一个连续性的系列。虽有不同政治利益集团的相互抗争,但又有对共同宗教感情和共同价值观念的认同,这种文化认同能够超越血缘种族的分歧,对不同政治集团的现实利益进行有效调节,发挥着整合功能。由于文化向心力大于政治上的离心力,中华民族方能虽平行而并进,虽多元而一体;

三,基于对中国历史文化过程和源头的研究,提出中国历史社会在道统、政统、学统、俗统四要件的内在构成及有机运动中发展,其中道统与政统之间的合理张力是社会正常发展的关键。依据普遍性的价值原则进行文化整合,还是为维护个别集团利益实行权利整合,是中国历史兴衰的重要原因。

余敦康 - 主要著作

1、《易学今昔》
2、《何晏王弼玄学新探》
3、《内圣外王的贯通——北宋易学的现代阐释》
4、《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汇编》(承担先秦、两汉、魏晋、隋唐四卷八册,中华书局出版)
5、《中国哲学发展史》(任继愈主编,为主要执笔人之一)
6、《中国佛教史》(任继愈主编,为执笔人之一),
另外还有“易经与易传”、“礼记述评”、“六家七宗”、“论儒家伦理思想”等几十篇反映其思想观点的重要论文。

余敦康 - 成就

《何晏王弼玄学新探》和《内圣外王的贯通——北宋易学的现代阐释》亦受到国内外相关学者的首肯,认为是近年来的高水平的著作和研究重镇。这两部著作分别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成果奖。

余敦康 - 评价

余敦康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对儒、释、道三家均有建树,但主要集中在儒学、玄学、易学三个领域。除学界公认的思想深刻、视角独特,同时具有文字训诂学、版本目录学和校勘学的功力。

任继愈先生评价他“有训诂考据专长”。对传统文化的系统研究,主要立足于解决现实困境,特别是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的文化需要。主张根据对未来的展望来重新认识传统,并上升为理性的自觉,建立既有中国文化主体性又适应现代发展并与世界优秀文化沟通的哲学精神和价值理念,而这些精神和理念应该能为制度操作提供参考。

余敦康 - 影响

余敦康教授的研究成果得到学术界的充分肯定和重视,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阐释和对现代社会的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他的易学研究,受到大陆学界以及台湾和国外相关学者的关注,台湾大学将其著作、论文编入《易学论著选集》,美国《易学网络》详细介绍了他的观点,誉为中国大陆易学研究的力作。

目前,余敦康教授正在继续他的易学史研究。 1985年取得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先后指导宗教学和中国哲学史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多人。开设课程有“中国哲学思想史专题”、“古典文献阅读指导”“宗教学专题研究”等。余敦康教授治学严谨,学风踏实,始终坚持在严格的学理支持和可信的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出思想,反对空疏不实的空泛议论,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史学与史识的统一,以及“人能弘道”的文化担待精神。指导研究生,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更多采取讨论、辩驳的方式,使学生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发挥自身的学术专长。余敦康教授身体力行,平易近人,奖掖后进,深得同人的称道和全体弟子们的爱戴和敬重。

最后编辑:2022年0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