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日进

简介: 德日进(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1881年5月1日-1955年4月10日),生于法国多姆山省,哲学家,神学家,古生物学家,天主教耶稣会神父。他在中国工作多年,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人的现象》《人的未来》《神的氛围》等,所有著作已收入《德日进全集》。
[展开]

德日进的个人经历

人物生平

德日进生于一个信仰天主教的家庭。其家族在路易十八时代获得贵族称号。其父是奥弗涅地区的一位地主,家中有11个子女,德日进排行第四。

1892年,就读于耶稣会经营的蒙格雷圣母中学,1896 年获业士学位,次年又获哲学业士学位,1898年再获数学业士学位,1899年加入耶稣会成为修士。1902年开始在法国西部的圣路易学院,学习三年经院哲学。1905年被派任到埃及开罗圣家中学担任化学和物理实习教师。1908年又到英国进修四年神学。1911年晋铎为神父。1912年,遇到了巴黎博物馆古生物学教授玛瑟兰·蒲勒(法语:Marcellin·Boule),受到他的影响,德日进开始对古生物学产生兴趣。1915年1月20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日进被征招入伍,因此被迫停止考古研究。1919年离开军队回到修院,自此开始致力于古生物学的研究。

1922年,获得巴黎大学地质学博士学位,同时在巴黎的天主教学院担任地质学教授。

1923年,为协助另一位耶稣会教士桑志华,建立古生物博物馆的工作,德日进到达中国。在这次旅行中,他到达蒙古及中国西北各省进行地质考察,在这次旅行中,他的书信被集结为《航海之信》(Lettres des Voyage)。根据这次的考察结果,他写成了《世界祭坛上的弥撒》(La Messse sur le Monde)。

但因为对于原罪的见解与教会不同,同时他支持进化论的态度也不被其上级接受,在这次旅行结束,返回巴黎之后,德日进就被教会禁止授课。1926年,德日进再度启程至中国北京,此后长期居留在中国。德日进在中国参与地质学与古生物学研究,在北京人的发现与研究上,扮演了重要地位。

德日进

1938年,完成《人的现象》,但此书被教会禁止出版。

1946年,获准返回法国巴黎。1947年,因心脏病至法国乡下养病,在同意不发表其哲学见解的约定下,教会同意让他重返法国的学术工作。

1948年,受邀访问美国。获得美国基金会的资助,两次前往南非,研究新被挖掘出的南方猿。

1950年,他修改《人的现象》一书,改名《人的动物群》(Le Groufe Zoologigue Humain),重新向教会申请许可,希望能出版,但仍被拒绝。同年,当选法兰西研究院院士。

为获得更大的研究自由,并躲避教会中的压力,1951年,德日进移居美国纽约,从事考古人类学研究。

1955年,德日进在纽约病逝。友人整理其遗稿,并加以出版。

著作

他的所有著作已收入《德日进全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人的现象》、《人的未来》和《神的氛围》等。

De Chardin,Pierre Teilhard: Teilhard de Chardin en Chine: Correspondance inedite,1923—1940 (Edisud,1Vol. )

德日进在中国:未出版的书信集,1923—1940(法文)

主要论述

《人的现象》是根据科学的进化论来立论的。它突破各门学科之间的界限,统摄精神与物质、智慧与肉体的关系,把宇宙的一切演变过程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研讨。从宇宙的基本物质开始,经过复杂的演变过程,到生命和思想的出现,德日进全给予有机的综合。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篇——生命出现之前:第二篇——生命;第三篇——思想;第四篇--生存之道。(34-35页)

⑴“物之里”、“物之表” 和“结构复杂性与意识定律”。德日进从分析地质和古生物资料中断定,宇宙是一部进化的历史,进化贯串宇宙发展的全过程。他指出,进化使物质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然而如果只注意物质外表结构的复杂化,而无视物质里面还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必然会得出宇宙最终格毁灭的结论。例如有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的推断,任何物理化学的变化不会产生新的能量,而能量在变化成热时却又部分地在消失,所以宇宙中可用的能量在微粒组合过程中是在不断消失的。再根据熵的定律.一切组合最终趋于瓦解,所以宇宙将会毁灭是必然的趋势。而人们深入观察宇宙的进化现象时却会发现,尽管物质在越变越复杂时,宇宙中可用的能量在微粒组合过程中有所消失。可是由于物质里面内在的力量使物体获得了新的能量。物质除了可以测量的表面外,还有一个甚为隐秘的“内在天地”,在这内在天地里简直藏有无穷的力量。(想一下耗散结构理论)德日进随即提出了他的—对新术语:“物之里”(Dedans des choses)和“物之表”(Dehors des choses)。

德日进提出,物质从外表看来是静止的,其实里面却蕴含着动力。例如生物有其生命力,人有意识能力。即使在有生命之前,也不无生命,在有意识之前,也不无意识,只是不到一定程度,不为人们所发现而已。好比物体必须接近光速时,人们才觉察其质量的变化,它的温度必须高达五百摄氏度时,人们才觉察其放射性。同样,物体在未达到100万或50万原子的复杂结构时,看来是没有生命的,其实,它已蕴含着生命的种子。总之,在生命出现之前,必然有“生命的种子”(Previe),在意识未出现之前,必然有“意识的微粒”(Grans de conscience).只是由于浓度不够,不为人们所觉察。正是由于“物之里”的作用,物体结构的复杂化不会受到能量消失的影响,相反。由于它,才促进进化,保障更新的复杂结构的出现。或者说,“物之里”这东西如生命力或意识能力越强盛,结构也越复杂;反之亦然。所以,在任何进化过程中,结构的复杂化同意识的增强是互相联系的,而且是成正比的。简言之,结构的复杂性与意识是并进的。由此,德日近得出结论说,在进化过程个有一条重要的规律.即“结构复杂性与意识定律”(Loi de complexite conscience)。

⑵“切线能”和“轴心能”。为了阐明“物之里”与“物之表”以及“结构的复杂性”与“意识”之间的关系,德日进又提出“切线能” (Energie tangentielle)和“轴心能”(Enrgie radiale)两个新概念加以解释。

所谓“切线能”,相当于一般科学上所指的能量,故有人译作“物质能”。所谓“轴心能”,德日进自认要给予科学界说实在不太容易。有人译作“心灵能”。德日进指的是精神力量,所以对照“物质能”,亦可译为“精神能”。“切线能”即“物质能”起排列组合的作用,把同类的物体如原子和原子、细胞同细胞等组合在一起,建立纯粹的外在联系,使物体增多或扩大。“轴心能”即“精神能”则具有向深度和高度发展的功能,它指导物体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使物体本身越来越复杂,而出现生命或意识,如它使物体从量到质的飞跃、无机体变为有机体、人类意识的出现和增强,等等。

德日进还说,这两种能是各自独立的,但互相之间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它们彼此之间有某种关系,但又不是直接的。显然物质能和精神能之转变不是直接的转变,物质的增加不一定使精神成正比地增加,但它们之间具有不可否认的关系。“切线能”即“物质能”虽然主管物体外部结构,但物体的组织结构会增进“轴心能”即“精神能”;而“轴心能”虽然属于物体内部的指导性力量,但也能作用于“切线能”。特别物体意识形成之后,即物质发生质变、跨过了思想这—临界点之后,“轴心能”起全面的主导作用,引导整体向更高层次进化。所以,“切线能”和“轴心能”是相互依存的,有时是相辅相成的,有时则互为因果的。在意识形成之前,即在宇宙和生物的生成阶段,“物质是精神的模型”、“物质能”起主导作用;在意识形成之后,“精神居临物质之上”,“精神能”起主导作用。任何时候,二者都缺一不可。由于它们,才出现进化现象。最初,由于它们,宇宙得以形成;尔后,依然由于它们,出现生命、思想等。总之,由于它们,宇宙包括人类才得以不断进化,并向着越来越高的层次迈进,一直到精神化,使宇亩和人类达到最终的完满境界。

⑶“先行的东西”与“后继的东西”。德日进以其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知识一再肯定,宇宙是以物质为基础的,宇宙间生命的出现,是由于物质内部包含着生命的种子,只是在生命出现之前,其色彩不够浓厚,不易为人们所觉察。事实上,生命之前已有生命的蛛丝马迹,因为如果物质早先没有原始的内涵,真的生命怎能浮现呢?人们大概无法肯定,曾有一个时期是绝对无生命约。既然有生命存在,那末追到最初,必然有所潜在。因而,如果没有生命的种子,就不可能出现生命。由于存在着生命的种子,一旦达到一定的条件,就突变而出现生命。

必然存在着“先行的东西”,然后才会出现“后继的东西”,“先行的东西”与“后继的东西”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临界点前后,“先行的东西”与“后继的东西”有极大的区别,但它们本身具有内在的联系。

⑷宇宙进化史。在德日进的宇宙整个的进化过程理论中,物质与精神的对立、质与量的鸿沟、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线,是完全不存在的。

宇宙的历史就是—部进化的历史。进化本身并不是盲目的,而是一种不可逆的向上运动。“没有正向演化,生命只能得到扩展;由于正向演化(orthogenic原译为:直向),生命就有了不可战胜的升华运动”。不过,他不赞成达尔文等生物学家的进化论观点,只承认外部是宇宙进化和生命发展的动力;他不反对外部影响的作用,但认为物体的内在动力才是物体直向演化的主要动力。宇宙一直是依靠自己的内在力量而逐渐进化的,结构复杂性与意识并进的规律就是直向演化的有力证据。

在结构越来越复杂而意识越来越增强的进化过程中,每一次进化,即每一次出现新的现象,部必然经过这样三个阶段:第一是扩散(Divergence),第二是收敛(convergence),第三是表现(Emergence)。所谓扩散,指任何事物都具有不可压制的发展自己的倾向,使自己增加,如原子的增多,生物的繁殖,人口的增长。所谓收敛,指事物繁殖增加后产生一种综合或统—的集中条理的倾向,人口的控制和集中等。所谓表现,即事物经过收敛后出现一个新的状态、新的层次,如原子组合而成的新分子,细胞变成有生命的生物,人类组成社会等”。对于这种进化三阶段的论述,个别学者曾把它同黑倍尔的辩证法相类比,但更多的学者认为,德日进的进化三阶段理论是独特的,毋宁称之为“德日进的自然辩证法三阶段论”。德日进认为,宇宙的每一次进化无不经过这三个阶段。事物每经一次扩散和收敛,就出现一个更复杂、更高级纳新层次:如此不断发展,逐渐出现细胞、生命、植物、动物,最后—直到出现人类和思想。进化进程中的第一个完整现象是宇宙生成,这时候宇宙具备物质和精神这两种基本素材,物质表现为占主导地位。随着物质的不断运动,逐渐出现进化的基本规律,如“结构复杂性与意识定律”。尽管进化是极其缓慢的,但一直在演变,一直在向复杂的结构和意识方向迈进。继第一个现象的第二个现象,就是生物生成。在这时期,由于结构的复杂化和意识的增强,水平明显提高,生命便出现了。从而,物质和精神成为相辅相成的相互依存关系。生命的出现是宇宙进化史上第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接下来第三个现象是人类生成,即人及其思想的出现。这时候,生命起了本质的变化,进化达到了崭新的、自觉的阶段。人成为宇宙进化的主人。根据大量的考古资料分析得知,脑是动物意识的标志,哺乳类动物意识的深化同脑的进化是相联系的,具体地说,它们的发展是成正比的,这就意味着脑的进化使生物界达到又一个转折点,也就是说,脑化现象是生物进入另一个新状态的有力证明。显然,当人们回顾生物界时,不难发现,大自然正在给哺乳类动物特别是灵长类动物建造强有力的脑的区域,于是人类诞生了,思想出现了。正因为人有思想,人要观察宇宙,宇宙的一切因而也开始明朗化了。正因为人及其思想的出现,还意味着意识跨过了反思这一门槛,因为人不仅有思想来思考宇宙,而且还意识到自己在思考。由于这反思,人与动物有了实质性的区别,人的现象“不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异,而且是存在状态上的改变”。总之,人和思想的出现,“就是一个新天地的产生。

不过,德日进承认,大概谁也无法知道思想最初究竟是怎样出现的。真想弄明白,不妨想象小孩在成长过程中,理智是怎样达到觉醒的,这个例子就够了。可见,在转折点的前后,状态是不一样的。然而。谁也指不出其中间的过渡点,这是从零到全的突变,从不能思想,变成能够思想。它仿佛一个门槛,只要迈一步.就能够“跨过”,那“跨过”的过程,科学无可奉告。不过,一过这门槛,人们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全新的天地。(54页)

在阐述思想和生命的出现时,德日进特地强调,物质和精神一开始就具有内在的联系,否定了把物质和精神割裂开来或彼此对立的观点。物质的演变,促使物质内涵的精神具体呈现。反过来,精神的出现,同样也影响着物质的发展。物质和精神都是宇宙进化中的自然现象。用德日进本人的术语来说,物质无非是“物之表”,精神无非是“物之里”,它们本身是同一对象的两方面。在进化过程中,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在程序上,可以说一是“先行的东西”,一是“后继的东西”。“后继的东西”为“先行的东西”所准备;最初,“先行的东西”起主导作用,后来,“后继的东西”起决定作用;一旦越过“临界点”,出现新的状态时,例如生命出现之后,“后继的东西”则比“先行的东西”表现得更为复杂,层次更为高级。德日进拒绝把精神之类的“后继的东西”说成是与物质无关的东西,更不承认是由某种超自然的外在力量授予的非事物本性的特殊现象。

⑸关于人类前途。自从二次大战以来,一种“对于存在的忧虑”普遍流行。德日进说,根据这些人的看法,人的前途似乎可能出现以下三钟情况:一是悲观失望,二是逃避现实,三是全面解体。

德日进认为,这证明人类面临成功与失败、生存与灭亡的重大快择。德日进认为,把人类的前景描绘成,人们将越来越关心自己而越加自私,人类的处境将变得越加困难,大地将遭到严重破坏,面临毁灭的危险,人的前途是令人悲观失望的,――这种思想和言论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它们与大自然的进化规律背道而驰的。宇宙既然开始了它的伟大工程,为了产生人,奇妙地克服了许多几乎难以想象的困难,难道人们不应该同它一起冒最后一次风险,全力以赴地走到尽头么?说到底,最有力的保证是,这项伟大的工程本身已显示出必然的趋势:生命既然使人们走上思想之路,人们便不能不沿着进化的规律,进一步向前发展,走精神化之路。全人类同心同德建设大地的新精神。

德日进满怀信心地说,前途是绝对乐观的,理智要求我们拿出这信心。人类由于心智层的发展,业已从原先分散的状态逐渐聚集起来,遵循大自然的进化规律,既本能地又理智地即自觉地朝向统一的方向迈进。由“个别反思”进入到“集体意识”,注意并关心整体,向着整体化(Totalisation)迈进。人类在“人化”进程中必然会进行“社会化”(socialisation)和“全球化”(P1anetisation)的活动。个人与个人之间互相联合起来,国家与国家、种族与种族之间互相联合起来,所有距离都消失了,全人类终于达到合而为一的大团结。世界正在进行最终的大综合(Mega--synthese),通过这大综合,人类进化终于达到其“最终点”(Point omega)。这“最终点”不仅是尚未存在的理想中心,而反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中心。由于它具有无限的吸引力,它能使心智层实践宇宙进化最后一次飞跃,突破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扬弃物质,使人们进入到“超个人”、“超国家”、“超种族”、“超意识”和“超时空”的完全精神化境界,即人们长期以来所渴望的最完满的神圣境界。德日进作为极其保守的天主教的一名神职人员,发表如此大胆的论断和充满信心的预测、确实不无惊人之处。在保守的天主教人士看来,简直是无视上帝,亵渎神明,违背传统教义,宣讲异端邪说了。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德日进依然坚持其科学探讨,进行其进化论思维。

中国

德日进在中国一个天主教传教机关工作,这个机关与其说是关心宗教,不如说是关心科学。所以,德日进在中国人心目中不是以一个传教士出名,而是以一位生物学家和考古学家著称。

民国初期,特别是1915至1925年,北京是个新思想,政治和社会智力活跃的城市。上面提到的科学家大部分在北京从事科学研究。当时公认葛利普教授是中国科学家及外国学术团体的领导者。他的职责是为地质调查所出版科学论著,特别是《中国古生物报》。他是国立北京大学地质学教授,同时也是地质调查所古生物学方面的主要领导人。

《中国古生物报》的出版为中国首都提供了一个新学科和获得这种知识的方法,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比是新生事物。

《中国古生物报》由地质调查所主办,大部分文章用欧洲语主要是英文出版,基本思想是使科学上的各种发现引起专家和大众注意。中国教育界只有几个单位获益,但也应看到这刊物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它是科学资料的介绍、收集和保存方法的榜样,有准确的说明和慎重的推论,所有这些读者当然是很熟悉的。这期间中国年青一代掌握了一种欧洲语言,初步接受了现代科学教育,他们逐渐把这些出版物作为衡量许多学派各种研究活动的科学价值的标准,在生物学和考古学方面尤其如此。从历史观点看,这种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中国的传统教育中从来没有这种实例。但问题是怎样将这些文章泽成汉语使对此感兴趣的普通中国人容易看懂和得到所需要的资料。

孟德尔奖章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德日进“既是科学家,同时又成了精神界的巨人”。是他在中国最早发现了人类化石,是他研究鉴定并确认“北京猿人”头盖骨为猿人颅骨。德日进在中国生活二十余载,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者和领路人。为了自由与真理而流亡

德日进是一位世界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他是进化论的积极拥护者,发表过许多具有进化论观点的论著。由于他的进化论主张,他被教廷斥为异端。德日进之所以来到中国,是因为他在自己的国家被剥夺了公开讲学和发表文章的权利,于是,他作为一个流亡者开始了在中国长达23年的学术之旅。

1922年下半年,法国学者桑志华和德日进在中国河套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大沟湾一带采集到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在修整中发现一枚幼童左上门齿化石,这是在中国最早发现的人类化石。

1923年,德日进参加 “法国古生物考察团”,再次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发掘旧石器时代的遗物,进行新生代地质和古生物研究。尔后在北京过冬。德日进也因此对中国产生了深厚感情。

贾兰坡最敬爱的老师

北京周口店最早的发掘是1921年由外国学者进行的。1936年11月,贾兰坡发现了“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震惊了世界。经德日进等人研究鉴定,确认了“北京猿人”头盖骨为猿人颅骨,从而确认了人类发展过程中猿人阶段的存在。

德日进被中国科学界看作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者和领路人。贾兰坡和德日进首次见面时只有23岁,只是一个新生代研究室的练习生。

贾兰坡后来回忆说,德日进教给他许多知识,他成了德日进的一名助手。1998年,时年90岁的贾兰坡充满深情地说:“德日进是我最敬爱的老师。”

1940年,德日进于北京建立“大陆生物研究所”,1943年组织出版《大陆生物学》杂志。

德日进在中国生活了二十余载,从1923至1946年,他先后八次来到中国。在抗战时期,他将天津北疆博物馆的重要标本迁至北平,并成立地质生物研究所。与中国古生物学者和考古工作者建立了深厚友谊。

从科学家到哲学家

德日进一生著述甚丰,除了《科学论文集》11卷外,还有思想性著作《德日进文集》13卷,他的作品已经被译成世界20多种文字出版。

他的思想集中反映在宇宙观和人类观上,德日进认为“宇宙是一种进化”、“从无生命到出现生物”、“从生命到出现人的精神”等,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完整的“进化现象”。“进化朝着精神发展”,呈现一种“社会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运动。

1946年,德日进回到法国,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但他依然没有公开活动和言论的自由,他又只身到非洲等地考察,1954年他移居美国,次年4月10日在美国去世。

德日进在他的许多著作中常常用散文诗一样的语言描述,优美而极富想像力,将深邃的思想融入审美的体验与感觉之中。1923年,他在内蒙古沙漠里写出的《献给世界的弥撒》,就是一篇热情洋溢的赞美宇宙的诗篇,既有思想又富诗情。在一般人认为毫无生机的荒凉沙漠里,德日进发现了奥秘,对宇宙漫长的进化和大地蕴藏的生命力感慨不已。

主要学说

德日进神父的学说影响深远。他于1927年出版了《神的氛围》,以奥秘主义的角度诠释宇宙的意义,即「创造灵修」。

德日进1881年生於法国。幼年在耶稣会一所寄宿学校读书,十八岁进入耶稣会初学院。德日进受父亲的影响,喜爱研究科学。他的父亲经常鼓励子女收集化石、石头、生物作研究之用。耶稣会会士被逐出法国后,德日进在英国南部萨西克斯郡修读神学,并於1911年晋铎。德日进除了热爱科学及奥秘神学外,亦对外国的文化非常往。二十四岁时,他在开罗的圣家学院任教。在埃及的生活,让他有机会钻研地质学及古生物学,扩阔他对地球历史的认识。就在开罗,展现在他面前的多样的文化,让他摆脱欧洲文化根的枷锁。1938年他写下了《人的现象》(The Phenomenon of Man),让达尔文的学说披上灵性的新装。德日进的观点,为他惹上许多麻烦,因教廷的掌权者对他什为不满,他不快地写道 :「我对教会外在的表现形式,再没有信心。我相信藉着它,那超圣的影响仍能触及我,但我对教会官方自以为抱有当前实在的价值观之指示及决定,已再无多大信心。有些人对有形的教会感到高兴,但为我,我宁愿以死来解脱这种束缚,在教会外寻求主。」

他在英国逗留了好几年,便返回他的祖家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在前线作担架手服务伤兵,差不多做了五年。虽然身处残酷不仁的战争中,德日进的灵修使他仍感乐观。战后,四十二岁的他应邀前往中国内蒙古作科学探究,让他成为专事研究中国地质的专家。在那,亦加深了他对信仰的体会。回国后,他发现他的着作令他堕入更大的麻烦中,教廷的有权势者对他已越加不满。

德日进的一生,都以其开放态度去了解基督福音的意义。在现代科学的光照下,他更理解信仰与进化论的关。德日进认为整个宇宙都在迈向基督。他视灵修发展为进化过程的一部分。德日进的基督宗教观极富包容性。基督无所不在,超越教会框框,超越文化、时空。他的思想在今天不算激进,但在半个世纪以前,却是非常革命性的。

我在启程往亚洲前,曾遇上德日进。他的许多着作都是在亚洲完成的,这点非常吸引我。我很想知道他的亚洲经历有否影响他的宇宙观,及他对生命和教会的看法。在我遇见德日进后不久,我买了一条颈饰,着一个银牌,上面刻有代表耶稣的记号,亦有原始与终结的希腊字母,Alpha和 Omega(即宣认基督是原始,又是终结);我想其意义应更为深详:基督是进入历史的基督,在历史以外,是宇宙的基督!

德日进在纽约度过他人生的最后四年。他的朋友认为他意志消沈,因为他主要的着作《人的现象》,被教会当局禁止出版。1955年4月10日(主日),他心脏病发身亡。他被安葬于纽约耶稣会初学院的坟地内。同年秋天,《人的现象》第一版终于面世。

德日进为基督宗教加入新的氛围,就是以科学角度看信仰。他视科学为一规律及灵修工具。他的神修观是把耶稣的故事放进整个宇宙之中,使这故事更吸引及更具意义。

最值得注意的是德日进所想的天主,并不是传统「高高在上」,而是走在世界之前的天主。

更值得一提的是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印度哲学家Sri Aurohindu亦同样在研究相同的思想。可能灵修的觉醒正在不断蔓延,使灵性的追寻者走出他们故有的文化,进入一个新的整合,就如德日进所提出的:整个创造正迈向其终结。即是说:人类亦正迈向终结。若是如此,人类的宗教、文化、历史背景及经验就算怎样不同,最终亦会整合归一。

德日进在亚洲二十年,主要集中在科研工作上。他虽不以传教士的身份工作,但他却仍心自己的信仰。他身处亚洲的时期,正值西方批判亚洲宗教最猛烈的时期。他跟中国学者的沟通机会极其有限;又因语言的障碍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他未能与其他宗教交谈。

今天不少科学家并不认同德日进的理论,特别是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并质疑他的宇宙观是否过份乐观,因为他们并不认同宇宙是以进化的步伐前进。其中宇宙学者Thomas Berry神父,虽然他极受德日进思想的影响,却对人类能在被受破坏的地球生态环境中存这想法,没什么信心。由德日进的思想,Berry对宇宙的心理特性有了新的理解。但无论如何,德日进及Berry 皆认为事物皆存有物质及灵性的意义,从认识宇宙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宇宙无比的创造力。他们亦认为意识是现实的内涵,联系所有生存的物种。Berry 於1978年出版《新故事》(The New Story)表达了他赞同德日进的见解,即「并非人类走上了属灵的旅程,而是属灵的人类走上了人性的旅程。」

学术观点

宇宙进化史观

德日进受柏格森“创造进化论”的深刻影响,形成了一种进化论的宗教观,即将“进化”视为一种普遍状态和宇宙秩序。其进化论神学充分吸收现代天文学关于宇宙大爆炸的研究成果,认为宇宙是一个巨大的进化过程,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到简单细胞、多细胞,从无机物到有机物,逐渐进化出意识和生命。德日进将经过长期进化而生存、覆盖于地球表面的生物系统称为“生物圈”,将随着动物大脑的进化而最终形成的人类称为“精神圈”或“心智圈”。

德日进将人类的出现视为“从零向一切的突破”及宇宙进化过程的顶峰,人的意识的发展即所谓“心智创生”不仅催生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出现,而且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使人类社会呈现出民族、国家依次演进及全世界范围广泛交流与融合的景观。

上述复杂的进化过程自始至终都体现出上帝的意志和创世计划,实际上是关于上帝创世说的一种进化论表述。德日进说:“任何东西,倘若不是已经以某种模糊的、原初的方式存在,就不可能最终越过那些不同的临界值而突然出现,而这些临界值不论多么难以逾越,是被进化过程相继穿越了的。”①由此不难看出,德日进的宗教信念是根深蒂固的,他的这种极富原创性的进化论表述方式可以理解为上帝创世说的德日进版。

德日进还提出一个“欧米伽点”的概念。他认为统一的人类将穿越心智圈,最终达到宇宙进化的终点“欧米伽点”。其创意可能源自《圣经新约·启示录》:“我是阿拉发,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终。”欧米伽点是超生命、超人格的汇合点,是上帝的代名词,也是耶稣基督的位格。欧米伽点既是宇宙万物一系列进化的终点,又是超越宇宙进化的独立存在,宇宙中的进化对它没有任何影响。②换言之,上帝的先在性是毋庸置疑的,上帝的终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而宇宙的进化将展现上帝的先在性与终极性。

从一个点的宇宙大爆炸,经由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复杂进化过程,出现人类,并最终聚焦于欧米伽点(非人格化的上帝)。这就是德日进的宇宙进化史观的梗概。

人类进化史观

德日进认为,人的现象是认识宇宙的关键。人类是宇宙进化的核心、轴心和方向,宇宙的进化因人类的出现而不再盲目。以上帝之爱为动力,人类的进化具体表现为人性向前运动和神性向上运动的有机统一。所谓“人性向前运动”是指人的现实追求或世俗追求,“神性向上运动”是指人的宗教追求或超越世俗的追求。这两种形式的追求形成合力,既向前又向上,最终将会实现人的进化目的和基督宗教的末世期望。

德日进认为,人类正全力寻找一个与新发现的无边无际的宇宙相对称的上帝,这种找寻会产生一种精神化无国籍的人,他们生活在现实世界,却另有其精神家园,从而能够既不受世俗的局限,又会以积极态度来对待现实人生。所谓“精神化无国籍的人”无疑是在呼唤“世界公民”的出现,可以理解为德日进对于未来人类大同社会的某种想象或构想,当然这种想象或构想是以上帝之光普照世界、世界公民的精神家园神性化为前提的。

可以质疑的问题

以上所介绍的是笔者所理解的德日进的进化论神学思想,并且作了极大的简化处理。就深刻性和创新性而言,德日进的进化论神学思想在天主教思想史以至基督宗教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其实际影响迄今为止并不大。

依笔者浅见,德日进的进化论神学思想也还存在一些可以讨论或质疑的问题。例如,正如其中文名字“德日进”所喻示的,德日进的神学思想以进化为主旨,其方法论、世界观以至终极关切都是进化论式的,洋溢着浓郁的乐观主义气息。尽管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宇宙的演化在总体趋势上无疑是进化的,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人性沦丧、道德滑坡之类退化现象也是不容忽视和否认的。尽管德日进也注意到人的有限性和教会影响之不足,但他对于退化问题显然注意不够。如果说宗教信念上的单向度见仁见智、无可厚非的话,那么学术研究上的单向度则很可能会损害思想的广度和深度,更何况作为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德日进接触到自然演化过程中的退化现象应该是很平常的事。

另外,德日进断言人是宇宙进化的方向和目的,表现出明显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但人类中心主义在物种灭绝、生态危机日甚一日的今天却不得不忙于做自我辩护,德日进的进化论神学因此似难免池鱼之殃。而未来的星际探索如果真的发现了文明程度远高于地球人类的外星智慧生物,则德日进的以地球人类为中心的进化论神学届时无疑将不得不修正!

学术影响

科学层面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进化论风靡整个世界,德日进所生活的年代正是进化论风行的年代。集科学家与神学家二任于一身,德日进借鉴进化论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提出进化论神学思想,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德日进的生平与思想作为一个个案,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重大科学发现之于宗教以至人文思想之影响至深至巨的理解,而且有益于我们深入反思和研究宗教与科学之间矛盾互动的关系问题。另外,中文名字“德日进”——品德、信德、爱德天天在升进——与中国古人所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可谓灵犀相通,遥相呼应,提示我们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切莫忽视人文品德的“与时俱进”。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在有关宇宙诞生和消亡的天文学常识早已家喻户晓的时代背景下,接受德日进所创设的欧米伽点这种非人格化的上帝观念,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似乎远比接受道成肉身的人格化的上帝观念要容易得多。

经济层面

德日进的进化论神学强调人性向前运动的意义与价值,肯定现实追求、世俗化的追求甚至利益驱动的相对合理性及其对于实现人生之幸福与完满的不可或缺性,对于传统的不合时宜的禁欲主义倾向无疑是一种颇为有力的理性反拨。同时,德日进所着力阐述的“心智圈”概念——包括人类智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的积累,思想观念的更新,社会制度的演进,文化艺术的创造,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对于论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福利增进的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应该也称得上是一种颇有新意的智力支撑。对于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来说,无论是“心智圈”概念还是“人性向前运动”说,无疑都将是受欢迎的精神舶来品——剔除其中的宗教因素或许会更受欢迎。

政治层面

德日进的进化论神学对于“精神化无国籍的人”即“世界公民”的构想从根本上说是符合天主教根深蒂固的普世性追求的,而“世界公民”的构想对于民族国家的主权及其国民的文化身份认同自然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包括天主教在内的基督宗教传入中国后,“多一个基督徒,少一个中国人”的防范心理预设一直在折磨和考验一个大一统民族国家的文化情感堤坝和内聚力磁场,对精神控制方面的外部威胁或压力的想象或现实感受近似于“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从反面确认了封建大一统在文化上的内部控制甚或专制的合理性。

21世纪的今天,救亡图存已成遥远的记忆,以发达国家潜在的后殖民主义企图为本质特征的全球化进程造成的地球村态势使得中国不得不融入世界。不再是语言禁忌的“世界公民”,正在逐渐成为暴富阶层的口头禅、文化基督徒的理想,甚或房地产开发商诱人上钩的广告语。这种耐人寻味的后现代景观与生态灾难、核威胁、国际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激发起的“只有一个地球”意识“交相辉映”,彰显出民族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的局限性与无奈,也反衬出“世界公民”意识的复苏及其正当性。可以预期的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中国古训与有着西方普世性宗教背景的“世界公民”说相互发明之日,应该也是人类社会向大同世界迈进之时。

文化层面

德日进的进化论神学思想最有价值之处,可能就是其“神性向上运动”说。仅有“人性向前运动”,可能会有殷实富足的生活,但充其量只是经济动物而已。人之所以为人,正在于人在饮食男女之外还有精神,还有超越性的追求与升华。在德日进看来,神性化的精神追求当然比人性化的物质追求重要得多。他始终乐观地认为,人类的进化以上帝之爱为动力,人性向前运动和神性向上运动二者的结合将推动人类不断进化,这种进化的终点趋向欧米伽点即上帝,人类由此达致幸福和完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重修身养性、成圣成贤,讲求“见贤思齐”、“扩充善端”、“致良知”;道家抨击“心为物役”,倡导“物物而不物于物”;佛家鼓吹“平常心是道”,标榜“以出世心做入世事”。总的价值取向是清心寡欲,强调道德修养,追求较高的精神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一特质与德日进所谓“神性向上运动”是可以找到结合点的,因为二者都试图以永无止境的精神追求来超脱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

德日进在其最重要的著作《人的现象》中认为,所有的现象都应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而所有的现象包括人类在内都处于尚未进化完全的过程中。其进化论神学思想作为科学与神学的奇特结合,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基督宗教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平和体认当代中国社会的光怪陆离与变化莫测,理性期待和谐社会的愿景在未来的渐次展开。尽管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安排远未进化完全,退化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但从宏观上看,当代中国社会的确是在艰难而坚实地进化。这种与宗教背景完全无关的进化,在再次彰显出德日进进化论神学思想的普遍意义的同时,也足以使我们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古训温故而知新。

人的未来

基本信息

·出版社: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

·页码:22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221084564/9787221084569

·条形码:978722108456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

·外文书名:L’Avenir de l’Homme

内容简介

《人的未来》收集了他探讨人的未来问题的主要论文。这些论文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整体,包含丰富、深刻的创见,使人读来觉得其作者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未来学创始人。

人的未来的问题在德日进的著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基本兴趣不在于艺术的未来、科学的未来、西方文明的未来,他的视觉是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视觉,也就是说,他致力于认识世界的结构和演化,不仅细致地分析种种最隐秘的自然现象,而且还以完全连贯的、可理解的方式探究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

德日进集

基本信息

作者:(法)(Chardin Pierre Teilhard de)夏尔丹 编者:王海燕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ISBN:7806619895

页码:397 页

版次: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出版日:2004年

中文:

原价:24.80元

内容简介

德日进用自己的思想体系来回答这些问题。他的体系以学术理论的形态反映了20世纪困扰着西方人的社会矛盾,也反映了试图去克服这些矛盾的一种思想方向,因此是值得我们去认真地加以研究和分析的对象。德日进作为一个有宗教信仰的科学家,力图赋予科学研究活动以一种与信仰相一致的精神价值。这种努力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之,必须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上加以客观的分析。我们既反对把科学与人文精神割裂开来,也反对使科学成为宗教境界的一个方面。我们坚信科学是人类自我解放的伟大努力的重要方面,但我们同时相信,人类解放也包含着人类从宗教中解放出来。我们希望本文集的读者充分注意到编者的这一基本观点。

本集是从13卷《德日进著作集》的240余篇作品中精选出30多篇论文或专著节选,编成六个部分:一、内心世界;二、宇宙观与人类史观;三、关于科学与技术;四、关于爱情;五、关于基督教及其他宗教;六、灵修篇。各部分大标题为编者所加,文选按写作时间顺序排列。

名人名言

德日进神父的名言:“有一天,在我们能御风浪,能止潮汐,能阻吸力之后,我们就会向爱之活力的天主。于是,世界历史将开启第二纪元,人已找到了火焰。”

生平年表

18815月1日出生于法国奥维涅省萨尔斯纳镇
18993月19日 入爱克斯-普罗旺斯耶稣会初修院
1902-1905在英国泽西岛圣路易修习院攻读哲学
1905-1908在埃及开罗一家教会学校教授自然科学
1908-1912在英国的哈斯丁攻读神学
19118月24日在英国晋升司铎
1912在巴黎开始专门研究古生物学
1913与法国史前学家布日耶一同前往西班牙西北部考察原始洞穴壁画
1914应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线担任救护工作
1916对宇宙进化和人类命运进行思考和写作
1919在巴黎大学取得植物学、动物学等学科学士学位
1920在巴黎天主教学院讲授古生物学和地质学
1922荣获古生物学博士学位
19235月23日初抵中国天津,协助桑志华在北疆博物馆工作
1924去河南、热河、察哈尔等地采集化石标本
1925由于在巴黎天主教大学传授进化论思想,在罗马教会干预下,被迫离开教职,前往中国继续从事古生物化石研究
1926重返中国,开始长达二十余年的考察研究工作
1927赴中国绥远、察哈尔、热河等地考察。完成《神的境界》一书
1928前往索马里阿比希尼进行野外考察工作
1929以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顾问身份,参加北京周口店发掘工作
1930前往山西及中国西北地区进行野外考察
1931以地质顾问身份参加法国雪铁龙公司组织的横跨欧亚大陆的“远征”
1932去山西考察,后返回法国
1933在北平讲解“北京猿人”
1934去南京、周口店、重庆、成都、河南等地考察
1935去广东、广西考察,继而赴印尼、爪哇等地考察
1937去缅甸考察
1938赴爪哇一带考察
1939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受困于北京
1940完成《人的现象》一书,与法国人罗学宾在北平建立“地质生物研究所”
19466月返回法国,先后到美国、南非等地进行研究、考察
1950当选法国科学院院士
1951移居美国,在格林基金会从事研究工作
19554月10日病逝于纽约。葬于纽约赫德逊河畔耶稣会士墓地
同年,《人的现象》在巴黎出版
其他著作相继收入13卷《德日进文集》陆续出版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