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锡国

简介: 谢锡国,泉州“中华老字号”国仔面线糊负责人。
[展开]

谢锡国的个人经历

创业经历

1948年谢锡国的父亲开设一个小吃店,主营面线糊,生意很不错。首创的“金线面线”是泉州独具特色的名点,更是成为一道家常菜。而“玉丝面线”的色泽洁白、不粘不糊、细腻鲜美、滑润淡爽则成为泉州人必尝的一道名菜。由于顾客用餐时,经常喊谢锡国为“国仔”,而店又位于水门,久而久之,小吃店有了自己的名字“水门国仔”。

面线糊的主要原料是以蟹肉、虾、蛏、淡菜、海蛎等味美质鲜的海产品与大骨汤,再与面线煮成糊,另加海鲜或大肠、小肠以及其他多种配料放入面线糊中即可,食用时配以香菜、胡椒粉、蒜泥和酒调味,香味扑鼻,味美香浓。煮时要掌握火候,达到糊而不乱。骨汤配合香料煮成,具有补血功能,其味爽口,回味悠远。面线糊除以海鲜做配料外,还可以加鸭肠或猪血,使油脂融入其中,再配上油条、炸葱花、胡椒末作为调味,味道更为浓烈可口。

1988年谢锡国接手了“水门国仔”,申请注册了“泉州鲤城东区锡国饮食店”,招聘即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专业人才,同时引进连锁配送中心。饮食店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将闽南小吃的饮食文化精髓结合科学的餐饮方式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抢滩泉州小吃市场。饮食店十分重视市场调研,找准目标市场和产品定位,聪明地“布点”。目前已建成投产配送中心一个,连锁店三家,拥有员工100多人。

饮食店采取求真务实的态度,处理好借鉴和发展、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力求运用现代连锁经营管理理论,探索新的营运机制、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经营理念、新的生产方式,力争与国际话管理接轨,逐步成为标准化运作、工业化生产、连锁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新型企业。目前,饮食店已实现“八统一”,即统一配方、统一标准、统一生产流程、统一配送、统一着装、统一标志、统一培训、统一装修。为了提高员工素质、饮食店不仅自己对员工的培训,而且邀请专家能手、卫生部门等给员工授课,经培训考核方允许上岗。

“水门国仔”建立现代企业机制,大胆启用有文化的年轻人充实到个分店的管理层:干部同样竞争上岗,做到能上能下;员工实行合同制,做到能进能出;工资实行计时制,做到能高能低。饮食店坚持四条标准:便捷的服务、合理的价格、均衡的营养、新鲜卫生。

谢锡国

2002年“水门国仔”饮食店成为泉州市早餐工程的承办单位,泉州市领导亲自上门授牌。而目前的水门国仔更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小吃店。

中华老字号

泉州国仔面线糊就是泉州本地被评为“中华老字号”的一家。大约是2002年评上的。该店负责人谢锡国说,他父亲从1948年开始就经营面线糊,他从小就在父亲店里帮忙。后来,他子承父业,也开起了面线糊的店面,并在1988年到工商部门进行登记注册。他说,以前,搞餐饮的被社会认为是在端盘子、洗碗的,社会地位很低,也不会想到去办理什么营业执照。现在他父亲已经83岁了,如果照此计算,他家的店已经超过50年了。

回想起“中华老字号”评选。他说,主要是寄材料到北京的中国商业联合会进行认定,他们店评上了,他们也交了会费。他回忆说,当时,中国商业联合会一个工作人员说,“老字号”分为“新的中华老字号”、“中的中华老字号”、“老的中华老字号”。除了经营时间有限制外,评选店面的卫生情况还不能太脏乱,也不能是那种几十年来不发展、反而萎缩了的企业。据他介绍,评选后,中国商业联合会在报纸和网上公示了一段时间,没有异议,才最后确定。

位于市区的金凤元宵圆店也是一家“中华老字号”。店主林先生介绍,他们是这两年才刚评上的。“从祖辈开始,我们就在做元宵圆了。”林先生说,从他祖父算起,他们家族做元宵圆已逾百年,不过“金凤”这个招牌是他们这一代才起的,用的是他们夫妇的名字。

“当初评选中华老字号时,是省里有关组织通知我们的,我们就去申请,后来北京方面来了5个人,有到我们店里考察,品尝了我们的产品,还做了一些其他调查,反正经过不少程序,才评上的。”

记者在这两家位于市区的“中华老字号”店中都看到了银底绿字的“中华老字号”牌匾,发现发匾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

最后编辑:2021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