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修平

简介: 于修平,男 ,1945年9月生,医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民盟成员。先后担任山东医科大学病毒研究室负责人、微生物学教研室副主任、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基础部副主任基础医学院院长、教务处长,兼任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山东大学副校长。拥有众多著述及科研成果
[展开]

于修平的个人经历

个人荣誉

1996年开始享受政府津贴,2008年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

社会及业务兼职:省人大民侨外委员会 委员

山东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 委员

山东省民盟常委

中华医学会病毒学会常委

于修平

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免疫学会 常委

山东省微生物免疫学会 主任

山东省自然基金委员会 评委

中华微生物免疫学杂志 编委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特约编辑

中国新药评审委员会 成员

教学心得

高校的教师应很好地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处理不当,互相影响,处理得当,相得益彰。高校的老师应该参与科学研究,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必须从事科学研究,才算是称职的教师。我深有感触:科研可以促进教学。课后有的学生提出比较深入的问题,如果你未做过此类实验,就回答不上来;做科研的过程,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科学设计、制定合理可行技术方案的能力;在上课时,结合有关的内容联系我们的科研工作,学生特别感兴趣,精力格外集中,可为以后学生们独立思考、设计研究问题,开启思路。同学对我们结合科研的讲授内容,往往提的问题较为深入,更为联系实际,我们回答也游刃有余,教学效果远远好于从书本到书本。我认为,如果你只做科研不教课,那就只能算是研究员;即使你带研究生,如果不上讲台,那也是有缺憾的教授。

中国的高校应培养创新性的人才,目前中国的大学生存在着创新意识弱、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差的现状,而面对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的严峻形势,高校的教师应担起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任。要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创新意识高和创新能力强的教师。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做科研,必须做创新性的、他人没做过的,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相而知,如果教师不搞科研,不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么能培养出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呢!

做一名医生最重要的高尚的医德,高尚的医德就是要求你对病人关心负责,像对自己的家人一样,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救治病人需要承担风险,当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应当把病人的利益放到第一位。

个人寄语

做个好医生必须有精湛的医术,高超的医术才能治好疾病。而获得这些本领,正是需要我们在学校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求实求索,不断地积累。

学海无涯,医学更是如此,面对科技飞速发展、诊疗方法日新月异的今天,医生必需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攀登新的医学高峰,攻克一个又一个的医学难关。

研究方向

近年来编写教材和专著多部。主要有"医学微生物学"与北医大等9所高等院校协编本科教材,担任主编;"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生教材,参编;大型参考书"现代医学微生物学"参编。

科研水平:成果突出,尤其是从国外进修回国后,科研逐步深入。

主要从事人乳头瘤病毒(HPV) 致瘤机理及新型疫苗研究: ①国内外首次制备了HPV16完整的L1、和HPV16L1L2蛋白表位克隆;② 首次鉴定了HPV6b、16、18L2抗原及HPV16L1E7编码的B细胞表位,为HPV分子流行病学和表位疫苗研制打下了基础.以上系列研究成果部分发表在国际著名的《Journal of Virology》等杂志上。⑶ 首次构建了可表达HPV16L1E7VL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动物试验研究了其抑瘤作用,目前采用胚胎多组织移植技术,在小鼠体内重建人的免疫细胞,深入研究HPV多种新型疫苗的抑瘤作用,促进HPV疫苗早日应用于宫颈癌的防治。⑷ 研究HPV16、58E6、P53家族蛋白的作用关系与美国Tufts大学陈建行教授合作,采用蛋白质组技术研究HPV致癌的分子机制,以期发现可用于宫颈癌早期诊治的标记分子,本次研究成果的完成将对宫颈癌的认识有新的突破。

科研项目

近十年来,先后参加10项科研项目,其中七项为课题负责人。现作为第一位负责人的科研课题有8项,其中有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科研经费60多万元。分别为:

1.HPV16L1-E7 C 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与嵌合蛋白疫苗的研(396700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P73基因在人乳头瘤病毒E6转化基因致癌中的作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评价模型SCID-Hu 小鼠的建立及应用(3017004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评价模型SCID-Hu 小鼠的建立(Z2000C04),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5.人巨细胞病毒DNA疫苗的研究,山东省十大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之一

6.出血热发病机制基因诊断治疗的研究,省"九五"攻关课题

7.人乳头瘤病毒嵌合蛋白质疫苗的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8.人乳头瘤病毒转化基因E6在昆虫杆状病毒中的高效表达及应用,山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科研奖励

获部省部级科研进步奖6次,其中:

1.人乳头瘤病毒L2开放读码框抗原表位定位,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第一位

2.人乳头瘤病毒转化基因E6/E7 ORF的基因克隆和新型疫苗的研究,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0,第一位

3.人乳头瘤病毒转化基因E6在昆虫细胞中的高效表达以及应用,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0,第一位

4.幽门螺杆菌L型分子生物学形状的研究,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第二位

发表的论文:近十年来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近50篇,多篇获奖,其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晚期蛋白质基因L1的克隆和表达"获省卫生厅优秀论文一等奖。该同志在人乳头瘤病毒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论文发表

1.Human antibody react with epitope of the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6b L1 open reading frame which is distinct from the type-common epitope ,Journal of Virology 1989 p809

2. HPV16E7 ORF 表达产物抗原表位的切确定 中华医学杂志 1990 70卷 ,第4卷 p229

3.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开放读码框编码免疫反应表位的定位, 病毒学杂志 1990年 第3期 p245

4. Evidence of prevalent genital-type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s in adults and children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 1990; 162 60

5.人乳头瘤病毒18型L1开放读码框的克隆和表达,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0 年 11卷 特刊

6.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antibody-reactive epitopes encoded by human papillomaviur type 16 and 18 Journal of virology 1991 Vol.65 No.3 P1208

7. HPV16L2编码免疫反应位点的确定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1991年 , Vol.5.3. P271

8. HPV16L2开放读码框编码表位的基因克隆和表达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1年 3月 P190

9. 人乳头瘤病毒18型L2开放读码框的克隆与表达 ,中华流行病杂志 1992年 13卷 P252

10.人乳头瘤病毒16型晚期蛋白质基因L1的克隆与表达 中国病毒学 1992年 No.3 Vol.7 P253

11.人乳头瘤病毒16型DNA转化人胚肺细胞的实验研究 山医大学报 1993年, Vol.31 No.1 P23

12.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宫颈癌组织中HPV16DNA相关序列 1993年 Vol.31 No.4 P291

13.人乳头瘤病毒18型L2表位的定位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1995年第2期 P148

14.人乳头瘤病毒6b型晚期蛋白质L2免疫表位的确定 中国病毒学 1995年 Vol.10 No.3

15.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宫颈癌组织中人巨细胞病毒DNA相关序列 山医大学报 1995年 Vol.33 No.3

16.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PCR)技术在非放射性DNA探针制备中的应用 山东生物技术 1996.1 P58

17.人乳头瘤病毒研究的新进展 中国病毒学 1996 Vol. 11 No.4 P301

18.人乳头瘤病毒16型完整E6开放读码框的基因克隆和鉴定 山医大学报 1997 Vol.35 No.1 P15

19.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人子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转化基因的研究 山医大学报 1997 Vol.35 P19

20.人乳头瘤病毒致癌基因E6在昆虫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8;18⑹:444

21.人乳头瘤病毒16型野毒株L1-E7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在293细胞中表达嵌合病毒样颗粒的研究.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1;21⑷:368

22.Construction of a recombinant adenovirus vector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 L1 open reading frame and the E7 open reading frame fusion gene L1,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2000;1:18

23.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P53、RB和PCNA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状态和相关性,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6;6:11

24.中国妇女宫颈癌中HPV16E6基因序列分析及分子克隆,基础医学与临床,1999,19⑷:86

25.牛乳头瘤病毒E6蛋白与P73蛋白作用的研究,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1;21⑷:363

26.TA克隆的应用研究,山医大学报 2001 Vol.39 No.3 P201

27.人乳头瘤病毒致癌基因E6在真核细胞中的高效表达,中国病毒学,1998;18⑷:15

28.HPV16 L1 ORF的基因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山医大学报 2000 Vol.38 No.2 P117

29.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的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山医大学报 2000 Vol.38 No.2 P120

30.HPV16E6羧基端编码基因的克隆及真核细胞表达,山医大学报 2000 Vol.38 No.2 P123

从1998-2000年,又发表论文9篇。

交流论文

1.Detection of human antibodies directed against HPV16-encoded proteins by using bacterially derived fusion protein Eighth International papillomavirus workshop. Mar.1989

2.Mapping the location of HPV16L2 open reading frame encoded immunoreactive epitope. Second Interantional symposium on viral disease Oct.1990

3. apping the location of HPV6bL2 epitope , Third Asia-Pacific congress of medical virology Oct.1994

4.HPV16 E6 oncogene and expresssion of P53,RB,PCNA in cervical carcinoma , The 2nd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virology June.1996

5..Expression of HPV16E6 gene in prokaryotic cells and eukaryotic cell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rology,1998,10

6..Construction of Recombinant Adenovirus Vector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 chimeric L1 open reading frame L1-E7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rology,1998,10

7.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 E6c sub-fragment from cervical carcinomas of Chinese woman,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rology,1998,8

8.DNA immunization with a recombinant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 L1-E7c plasmids induced a significant proliferative T lymphocyte responses in mic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munology,1999,10

9.Enhancement of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to HPV16E6c DNA vaccines through co-delivery of B7-1 expressing plasmid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munology,1999,10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