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悟云 - 个人简介
潘悟云,1943年生于,浙江温州瑞安人。中国语言学家,汉语音韵学的专家。因家庭出身问题,不能参加高考。高中毕业后,先后在温州的一些工厂当过临时工,挑过泥,拉过板车,1979年考上复旦大学研究生,1982年获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后在温州师范学院任教。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师大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负责人,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兼职博导,上海社联副主席,《语言研究》编委,《语言科学》编委,《民族语文》编委,《中国语文》编委,《东方语言学》主编。先后应邀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圣地亚哥分校、威斯康辛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捷克查理大学、瑞典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处作过学术合作研究和学术访问。
潘悟云 - 成长历程
(1)1943年3月出生。浙江省温州瑞安市人。
(2)1961年高中毕业。随后做了18年的苦工。
(3)1979年,潘悟云考上了复旦大学的语言学研究生。
(4)1982获复旦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5)1986年,潘悟云应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邀请,在奥克兰举行的中国语言和方言会议作中心发言,题目是《吴语概论》。
(6)1993年从温州师范学院调上海师范大学工作,同年评为现代汉语博士生导师,并任该博士点负责人。
(7)1994年,又应该校邀请,在中国语言源流国际研讨会上作中心发言,题目是《对华澳语系假说的若干支持材料》。
(8)1999年任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联)副主席,上海社联语言研究中心主任。
(9)1986年以后多次应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威斯康辛大学、奥斯陆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大学、科技大学的邀请讲学、研究和学术访问。
(10)2001年,大陆、台湾、香港三地的语言学家决定建立“21世纪中国语言与方言数据库”,潘悟云教授被任命为这个计划执行组的大陆召集人。
(11)潘悟云的“汉语方言计算机处理系统”是200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唯一一项语言学科的项目。
(12)2003年,由潘悟云主持的市教委重点学科项目“正常人的语音数据测试和分析”首次实现了语言学与医学的合作研究,不仅为中国病理语音学提供基础数据,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作出了贡献。
潘悟云是国内最早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汉语音韵学和方言学研究的学者之一。这在国内语言学界可是一个创举,让后来的研究者获益匪浅。也使得整个语言学科的发展,都朝前迈了大步。计算机的速度跟手工操作完全不能同日而语,一个方言的同音字表,一般手工操作要4天,利用计算机只需四分之一秒。
比较语言学是一门系统工程,需要大兵团作战,多方协作,联合攻关,这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理念。一方面潘悟云参加了复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合作计划,充分吸取分子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所提供的学术营养;另一方面,潘悟云又与国内外各高校与研究单位的语言学科充分合作,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完成东亚语区的比较工作。
2006年,潘悟云担任了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员,负责立项招标、聘请学者,调查研究东亚地区的语言,进行综合分析,最后理清东亚语言的原始面目,进而考察整个东方文明的起源。对于这个课题,上海市一年拨款100多万元,高校配套50万元,连续进行10年。潘悟云说,这将是潘悟云学术生涯的收山之作。目前,这个课题有30多位教授参与。
潘悟云 - 学术研究
潘悟云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上古汉语历史音
1. 指出上古汉语也像某些现代亚洲南方语言一样具有次要音节类型,从而对Bodman关于中古来母的上古来源*C-r->r-作出语音解释:其中的C-是次要音节。同时更进一步把这种构拟推广到与舌根音谐声的以母。2. 上古*l-在短元音前变中古的以母,在长元音前变中古的定母,并对之作出语音解释。
3.上古存在小舌塞音,它们分别变作中古的影、晓、匣、云。匣母有两个来源,一个来自舌根浊塞音,一个来自小舌浊塞音。
4. 对上古收-p、-m诸韵部进行再分部,并提出明确的分部标准。
5. 指出谐声关系是上古汉语的形态反映。
潘悟云还翻译了几部上古音研究领域最重要的著作,一本是潘悟云主持翻译的高本汉的《修订汉文典》,一本是包拟古的《原始汉语与汉藏语》,一本是蒲立本的《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
中古汉语历史音韵
在反切行为的研究基础上确定汉语中古音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三条基本的反切原则来确定声、韵、和介音。由这些原则潘悟云得出推论:1.《切韵》的每一个韵目带有相同的主元音和韵尾,从而对前人拟作同一主元音的登~蒸、咍~灰、痕~魂等韵的构拟作出修正;
2. 重纽两类是介音不同,并对重纽的介音作出新的构拟。
汉语方言学
潘悟云认为南方方言是南方土著居民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形成一种带有本族母语特征的混合语。根据这种语言史观,潘悟云指出汉语方言史的研究必须在作历史层次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运用西方的历史比较法,同时主张以各个历史层次面貌的构拟来取代原始语的构拟。潘悟云所发表的汉语方言的许多论文,就是用历史层次分析法来解释以往方言史观所不能解释的方言现象。汉语史与东亚语言历史比较
东方语言的历史研究关系到整个东亚的人类起源和文明起源问题,而汉语史在东方语言的历史比较中又处于核心的地位,所以,这个领域的研究在东方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潘悟云教授在这个领域是国际上最领先的几个学者之一。
方言学与历史层次分析法
长期以来,国内外的语言学界基本上都采用谱系理论来研究汉语方言的形成历史,但是成绩不佳。潘悟云认为,谱系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汉语方言史的研究,汉语的南方各方言并不是从中原汉语分化出来,而是南方的非汉语居民经过双语阶段逐渐接受汉语的结果。因此不能简单地把西方的历史比较法运用于汉语方言史的研究,而应该用历史层次分析法来弥补西方历史比较法的不足。近年来,潘悟云一直致力用这个理论研究汉语南方方言,解释南方方言中用谱系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使这个理论逐步成熟,使之成为历史语言学中的普遍理论。
探讨新的研究手段
潘悟云一直致力于把新的研究手段运用于历史语言学和方言学。潘悟云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语方言计算机处理系统”经评审获优秀等级。并且已经为许多单位所使用,将促使古今汉语和汉语各方言间的大规模历史比较发生革命性的发展。
潘悟云 - 学术贡献
潘悟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汉语历史音韵学、方言学和东亚语言历史比较。潘教授很早就认识到,这些研究工作所需要分析的大量语言材料,只有通过计算机辅助才能完成,为此,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潘悟云就自学计算机知识,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语言的历史比较与历史层次分析,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汉语历史音韵学》出版
作为一名学者,潘悟云教授渊博的知识和开放性的研究使潘悟云在音韵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潘悟云多次应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威斯康辛大学、奥斯陆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校的邀请前去讲学、研究和作学术访问。潘悟云的《汉语历史音韵学》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被誉为“中国音韵学研究的主流之作”,欧洲汉学的跨国课题《新编汉文典》决定采用该书的上古音体系,并邀请潘教授于今年4月在查理士大学就这个体系作了为期一个月的系列讲座。
人才培养
潘悟云教授不仅在语言学研究中贡献突出,而且为中国语言学界培养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人才。潘悟云的2001届博士毕业生龚群虎被复旦大学作为人才引进,破格提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言语听觉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2000届博士毕业生黄树先教授已被任命为《语言研究》的常务副主编。潘教授在教学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潘悟云指出,做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也要“被学生培养”,潘悟云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制定合适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当学生在该领域取得成绩的同时,潘悟云也从学生那里学到了东西。
潘悟云 - 主要著作
专著
(1)《温州音档》1999
(2)《汉语历史音韵学》,2000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3)《潘悟云自选集》,2002年,安徽教育出版社
译著
(1)《修订汉文典》(高本汉)
(2)《原始汉语与藏语》
(3)《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
潘悟云 - 所获荣誉
(1)《汉越语与<切韵>唇音字》获浙江省1978-198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对华澳语系假说的若干支持材料》获上海市1994-199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3)《汉语否定词考源》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度优秀成果一等奖。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