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涤华(语言学家)

简介:张涤华(1909~1992年12月),著名语言学家。笔名攸沐、徽凤、张多,安徽省凤台县人。张老学识渊博,著述宏富。他的成果涉及目录学、词典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众多领域。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现代汉语的教学与研究、文字学及字书的研究等方面。
[展开]

张涤华(语言学家)的个人经历

个人简介

 1937年毕业于国立 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正值抗日战争,曾先后辗转于湖北、湘西、重庆、万县等地任中 学语文教师。1948年后回安徽,并先后任教于国立 安徽大学、 安徽师范学院、 合肥师范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等校。张老长期坚持在本科教育第一线,在校授课期间曾讲授“国文”、“目录学”、“目录与校勘”、“中国语文学”、“ 现代汉语”等课程。

历任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兼语言研究所所长、《 学语文》杂志主编、 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安徽省语言学会会长、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人大常委、安徽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顾问、安徽省古籍整理委员会顾问、《 汉语大词典》副主编、《 全唐诗大辞典》主编等。

1991年7月,张涤华先生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1992年12月,张涤华因病在芜湖不幸逝世。

现代汉语教学与研究方面

《 现代汉语》(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年,该书以语法为主,对所涉及的理论问题论述详细;对有不同意见的问题,引述众家之言并能发自己的新见)

张涤华

《 现代汉语》(主编, 安徽人民出版社,1974年,1979年修订本,该书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大实用价值,被多所院校用为教材)

文字学及字书研究方面

《驳胡适关于标点符号起源的谬说》(《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1959年第2期)

《从字数上看汉字的演变》(《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1960年第1期)

《论〈 康熙字典〉》(《江淮学刊》1962年第1、2期)

《论 秦始皇的书同文》(合作,《 光明日报》1984年8月25日)

《毛主席对文学语言的经典指示及其重大意义》(《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1961年第1期)

《毛主席诗词的语言分析》(《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1962年第2期)

《互文和变文》(《语文学习》丛刊1979年第8期)

《读新版〈辞海〉偶识》(《辞书研究》1981年选载,《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2期)等。

其中,《论〈 康熙字典〉》一文,对《康熙字典》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全面的分析,让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它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该文为后世的字典和词典编纂事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驳胡适关于标点符号起源的谬说》一文则凭借有力的论据和独到的见解,说明了标点的名称起源于宋代,有的甚至可远溯至周、汉,纠正了胡适的错误观点,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在学术界产生很大反响。

主要著作

《 全唐诗大辞典》(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 类书流别》(商务印书馆,1943年,1958年,1985年修订本)

《张涤华语文论稿》(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

《汉语语法修辞词典》(合作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

《毛主席诗词小笺》( 安徽人民出版社,1963年)

《古代诗文总集选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台湾国文天地杂志出版社,1990年)

张涤华还工于旧体诗词,并著有《沐晖堂诗词》。

其遗著《张涤华目录校勘学论稿》2004年2月由台湾学海出版社印行。

2009年11月,《张涤华文集》由 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