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勒

简介:       浮士勒(Karl Vossler , 1872-1949) 德国罗曼语文研究者和语言学家。1872年9月6日生于霍恩海姆,1949年 5月18日卒于慕尼黑。先后在蒂宾根、日内瓦、施特劳斯贝格、罗马、海德堡各大学读书。1902年任海德堡大学教授,1909~1910年任维尔茨堡大学教授,1911年任慕尼黑大学教授。1937年因反对希特勒政权限制学术自由,被迫提前退休。1945年重返该校任教,1946年但任校长职务,1947年退休。
[展开]

浮士勒的个人经历

成就

  浮士勒的主要著作是关于罗曼语族各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的。他研究了意大利、法兰西、西班牙的文学和语言;晚年还研究了葡萄牙和南美洲的文学。

  在语言学方面,他是讲“新语言学”的唯心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新语言学”也叫区域语言学,它把一个语言集团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放在一块来研究,与当时德国新语法学派片面强调语音,不考虑其他问题的做法不同。新语法学派说,人们发音是不自觉的,语音规律不允许有例外,新语言学派则强调个人在语言中的创造作用。浮士勒在《语言研究中的实证主义和唯心主义》一书(1904)中说,新语法学派所走的是实证主义道路,只看到语言中那些机械的、死板的东西。他讲唯心主义,指出语言主要是自我表现,语言的演化导源于个人的有意识的审美创造,而不是“盲目的必然性”所驱使。他还说,语言反映民族文化。语言发展与各时代的思想和艺术密切相关,研究语言要注意思想、文化与语言的相互作用,尤其要注意个人的艺术创造,而不应从声音和符号入手。

影响

  浮士勒深受W.F.洪堡特和B.克罗齐的影响,他的语言研究是从哲学出发,而不从语言史出发。他没有直接论述过语言史方面的问题。英国R.H.罗宾斯认为,浮士勒指出了新语法学派的缺点,可是他自己过分强调语言的文学和美学方面,而忽视人们不自觉地学语言,不自觉地发音和运用词法、句法规则这些事实,也未免所见不全。

浮士勒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