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守华

简介: 章守华,金属材料科学家,冶金教育家,北京钢铁学院金属材料系(现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和金相热处理专业的主要创建人和开拓者。他在适合我国资源条件的合金钢新钢种的开发;在发展快速凝固技术,开拓新型高温合金;在相变和强韧化研究;在大型轧辊的研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他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金属材料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展开]

章守华的个人经历

章守华

守华,金属材料科学家,冶金教育家,北京钢铁学院金属材料系(现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和金相热处理专业的主要创建人和开拓者。他在适合我国资源条件的合金钢新钢种的开发;在发展快速凝固技术,开拓新型高温合金;在相变和强韧化研究;在大型轧辊的研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他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金属材料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中文名:

 

章守华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江苏省苏州市
出生日期: 1917年10月26日
职业:

金属材料科学家,冶金教育家

 

毕业院 校: 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
主要成就: 198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代表作品: 《,金属热处理,》,《合金钢》

人物简历

  1917年10月26日 生于 江苏省苏州市。 1939年 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毕业,获矿冶工程 学士学位。   1939~1941年 任四川大渡口钢铁厂实习员、工务员、 助理工程师。   1942~1944年 任四川綦江电化冶炼厂助理工程师。   1944~1946年 美国 卡内基理工学院冶金工程系 研究生,获冶金工程硕士学位。   1946~1947年 任美国 西屋电器制造公司实习 工程师。   1947~1948年 任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金属研究室研究助理。   1949~1952年 任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后改名为 唐山铁道学院)矿冶系副教授、教授。   1952~1966年 任北京钢铁学院金相及热处理系、工艺系(含金相热处理和压力加工两个专业)教授兼系主任。   1966~1978年 任北京钢铁学院工艺系、金属材料系教授。   1978~1984年 任北京钢铁学院材料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兼系主任。

人物生平

早年时期

  章守华,1917年10月26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 书香门第。他自幼勤奋好学。1935年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1939年毕业,以优异成绩获矿冶工程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应聘到四川大渡口钢铁厂、四川綦江电化冶炼厂任助理工程师。

赴美留学

  1944年10月,为进一步深造,章守华怀着工业救国的爱国愿望,赴美留学,1946年获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冶金工程硕士学位,之后,到美国西屋电器制造公司任实习工程师。1947年7月,他受聘于卡内基理工学院金属研究室,任研究助理。章守华身在美国,心系中华,时刻关心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发展而欣慰,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以及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良好机会,回归祖国。

回归祖国

  1949年9月他受聘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后改名为唐山铁道学院),任副教授、教授。19 52年,全国院系调整,新建了北京钢铁学院,章守华调到该院工作,先后任金相及 热处理系和工艺系(含金相热处理和压力加工两个专业)教授、系主任。他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长期坚持在教学科研 第一线,为院、系、学科的筹建和发展而 辛勤劳动。1978年后,章守华继续担任 金属材料系(现改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系主任。1981年被聘为第一批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在此期间,他为整顿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科建设、促进中外交流、培养学术梯队、拓宽学科领域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担任要职

  章守华自1959年起任北京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在学术界,他先后担任中国金属学会第一至第四届理事,1991 年被选为中国金属学会荣誉会员。他还历任中国金属学会金属物理及金属学学术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学会第一、第二届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及第三届荣誉理事;北京市热处理技术协会名誉理事长等职。1989年被选为美国金属学会 国际会员。

硕果累累

  章守华密切结合我国冶金工业生产发展实际和材料科学发展前沿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他涉及面广,开拓性强,硕果累累。在合金固态相变研究方面,他早在1957年就发现了 马氏体在 奥氏体晶界及孪晶界处的不均匀形核现象。他负责的“WC-Co 硬质合金力学性能研究”课题,于1987年获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他指导的“疲劳 蠕变交互作用断裂特征图研究”于1988年获国家教委理论成果一等奖。   为表彰章守华在“六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合金钢及低合金钢的开发与应用”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国家科委和冶金工业部给他颁发了“作出重要 贡献的荣誉证书”。章守华自1956年以来,先后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了有代表性的论文50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快速凝固技术与新型合金》);主编高等学校专业教材两本(《 金属热处理》、《合金钢》)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卷》金属学部分;曾主编《1985年国际低合金高强度钢会议论文集》、《1986 年第五届国际材料力学行为会议论文集》和《1990年国际低合金高强度钢会议论文集》等书。章守华的科研成果深受材料学界同行们的重视,曾应邀赴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讲学。

主要论著

  1 章守华主编.金属热处理.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1.   2 吴 承健,李承基,章守华. 碳钢和 硅钢在回火时的转变.北京钢铁学院十周年校庆科研论文集,1962:17.   3 章守华,田琮,吴非文.钢中内界面对马氏体形成的影响.北京钢铁学院十周年校庆科研论文集,1962:1.   4 裘尧健,傅立元,章守华等.碳及合金元素对超高强度结构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北京钢铁学院十周年校庆科研论文集,1962:127.   5 章守华主编. 合金钢.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1981.   6 章守华, 孙东冶,叶 田田等.Laser Melt Quenching of FeC-B and Fe-B Alloy Surface Layer.Proc.2nd Int.Cong.on Heat Treatment of Materials,Florence,Italy,1982:857.   7 刘慕怡,章守华.冷轧工作辊表面剥落的失效分析.钢铁,1982,17(6):55.   8 章守华,何庆福,邓洋.Study on Fracture process of Nitrided Cases on 30CrMo Steel with Acoustic Emission Technique.Proc.Mechanical Behaviour of Materials-Ⅳ,Stockholm,Sweden,1983:811.   9 王绪,章守华,崔佩庸.淬火 温度对86CrMoV7钢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钢铁,1983,18(5):43.   10 章守华, 张弘,袁逸.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of MicroAlloyed 12SiMoVNb steel with Granular Bainite Structure. Proc. HSLA’85,北京:1985:113.   11 朱辰,章守华.Strain Hardening Characteristics of Dual phased Steels. Proc.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Materials,西安:1985:129.

重要贡献

  70年代初,武汉钢铁公司从联邦德国和日本引进了一米七连轧机,1978年下半年陆续建成投产。当时,这台连轧机组的 轧辊全部依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还将受到国际风云变幻的影响。为此,立足国内,生产大型轧辊就成了当务之急。1977年底,在冶金工业部的领导下,成立了邢台冶金机械轧辊厂、 齐齐哈尔钢厂、武汉钢铁公司、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北京钢铁学院和机械工业部机电研究所参加的“ 武钢一米七冷轧机工作辊攻关组”,章守华急国家所急,担任攻关组技术总负责人之一,主持北京 钢铁学院负责的实验室研制阶段的工作,对所建议的冷轧工作辊用钢的热处理极其力学性能,模拟使用条件下的力学行为;以及轧辊的检测技术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为工业性生产的中间试验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可靠的工艺参数,并为保证产品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检验方法。1980年11月,他亲自参加了第一对国产轧辊在武钢一米七冷连轧机上的试轧,结果表明,轧辊性能良好。1982年,这一项目被正式列入“六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经攻关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86年,此种轧辊的国产化率达到60%,节约外汇约500万美元。1990年,不仅国产化率达到100%,而且质量也达到了同类进口轧辊的水平。为此,该项目于1987年获得冶金工业部 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章守华在完成此项攻关任务中,起到了总体技术 决策人的关键作用。通过这项攻关任务,章守华培养了大型轧辊用钢及其热处理、冷热疲劳、接触疲劳、磨损、断裂等方面的学术带头人,他们现在正在继续为宝钢大型轧辊的国产化作出新的贡献。

所获成就

开发新合金

  结合中国资源条件,开发我国的合金钢新品种,是我国发展冶金科技事业的一项基本方针,要节约镍、铬战略矿产资源,不能一成不变地采用国外的镍铬系合金钢的传统品种。根据中国的资源条件及国外合金钢系列的进展,开发硅锰和硅锰钼钒系列合金钢新品种是一个重要方向。但在20世纪50年代,国内外在这方面的合金化基础研究工作却较少。章守华看到,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对于开发硅锰系 新钢种具有战略意义,于1956年就开始研究硅对钢的回火转变的影响。在国内首次实验证实:硅元素阻碍 马氏体分解,推迟 碳化物的转变,减慢α-相的回复和再结晶进程,使它们在更高回火温度范围出现。因而含硅钢在低温回火时,有可能形成强度高、韧性好的回火马氏体组织。这个结果为以后我国第一颗 人造卫星所用火箭 壳体钢(32Si Mn Mo V)提供了硅的作用机理,促进了该壳体钢研制成功。   从1958年开始,章守华亲自领导了以青年教师为骨干的超高强度结构钢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对含碳量在0.33%~0.63%的C.SiMn、Si Mn Mo、SiMnMoV、SiMnWV、CrMnMo及SiMnCrMoV等7个系统的超高强度结构钢的淬火—回火钢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获得了有重要意义的结果。首次提出淬火及低温回火的回火马氏体钢的强度极限与α-相中碳含量的定量关系,再次证实硅对回火马氏体钢强韧化的有利作用,并指出Si-Mn-Mo-V系的回火马氏体具有最佳的强度—韧性的综合性能。以上研究结果,为该课题组承担国防科工委下达的超高强度钢的研制任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后来该课题组在杨让的指导下研制成了32SiMnMoV超高强度结构钢,成功地应用于我国东方红一号 卫星和尖兵一号返回型卫星发射火箭的壳体材料,为此,获得了1979年国家重大技术改进成果奖三等奖。

学术带头人

  随着中国国经济的发展,对量大面广的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品种质量的要求不断增长。近20年来,国外在高强度低合金钢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发展迅速。章守华站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前沿,在冲压型双相钢(板卷)、非冲压型双相钢( 棒材、 线材、 管材、 钢丝和钢筋等)、无间隙原子深冲 薄板钢(IF钢)和微合金非调质钢等广泛领域,发挥了学术带头人的重要作用。   双相钢是7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低合金高强度钢。它是以 金相组织的特点( 铁素体加马氏体)命名的,具有良好的冷变型加工强化能力(冷冲压、 冷镦、冷挤压、冷拔、冷轧等),及高水平的综合力学性能的新型低合金高强度钢。   70年代出现的国际能源危机,成为促进双相钢研究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动力。为了降低汽车的 油耗,必须减轻汽车的自重,提高汽车冲压 钢板的强度。但是,传统的以铁素体+ 珠光体为金相组织特征的低合金高强度钢,在提高强度后,塑性下降,深冲性能明显变坏。而双相钢在较高强度水平下仍具有良好的冷冲压成型性。因此,在国际上,双相钢的研制受到汽车工业界的极大重视,到80年代已有小批量双相 钢板卷的生产和应用,并扩展到非冲压型双相钢的研究。   章守华在80年代初就建议将双相钢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列入国家“六五”重点攻关项目,并开始组织双相钢的研究。在他和其他合金钢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冲压型双相钢(板卷)和非冲压型双相钢(管材、线材、钢丝、钢筋)分别被列入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他担任“非冲压双相钢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专题的负责人。此项专题成果,于1991年获冶金工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并获第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牌和“三秦杯”特等奖。

教育成就

深受欢迎

  章守华是1952年 北京钢铁学院建校的14名筹备委员之一,是金相及 热处理系(现改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第一任系主任,直至1984年,他退居二线后,仍继续担任该系的学术委员会和学位 委员会主任。他作为系的行政和学术的主要负责人,为教学和科研的建设和发展,特别在开拓学科新领域和培养学术带头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在教学工作中,章守华坚持教书育人,并以“严格要求,重在引导,诲人不倦,言教身教”的教风律己。他备课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讲课语言简练、条理清晰、论述透彻,板书工整,深受学生欢迎。

教材建设

  章守华十分重视教材建设。50年代我国的专业课大都借用前苏联的教材。随着教学、科研实践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部提出了在消化国外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自编教材的任务。章守华作为系主任,除了积极组织领导本系的教材编写工作外,还亲自主编了我国金相热处理专业的第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 金属热处理》(1961年由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在我国进入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又亲自主编了《 合金钢》教材(1981年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这两本教材密切结合中国实际,内容新颖充实,理论深入浅出,条理清晰,文字流畅,受到师生好评。

要求严格

  培养 研究生是章守华的又一主要教学工作。他对研究生要求非常严格,注重启发引导,以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他先后培养了35名研究生(其中博士生8名),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均作出了成绩,成为技术骨干。为促进全系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学科领域的开拓,他的科研工作,既有合金固态相变方面的研究,又有合金钢、低合金钢新钢种、新品种的开发,更在金属间化合物、磁空 溅射沉积ODS型 高温防护涂层、激冷凝固技术、粉末高温合金、高温力学性能等新领域培养博士研究生,为加速北京钢铁学院材料学科在高科技领域新型合金的研究和开拓中作出了贡献。为了培养中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章守华大胆地把中青年教师推向教学第一线。他严格要求,亲自把关,既促进了中青年教师的不断成长和教学梯队的稳定过渡,又确保了教学质量。在科研方面,他在自己开拓的基础上,放手让中青年教师做课题负责人,挑起担子,独当一面,使他们在工作中受到锻炼,迅速成长,逐步成为学术上的带头人。80年代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学术带头人,大都是章守华培养起来的。早在五、六十年代,北京钢铁学院的金相及热处理系、工艺系就是国内少数几个创办较早,师资力量较强(当时有柯俊、 肖纪美、章守华、 张兴钤、赵锡麟、方正知等著名教授),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之一。因此,每年都要接受来自全国其他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进修教师多人,这些教师后来都成为该专业的学术带头人。

桃李满天下

  40多年来,章守华呕心沥血地认真培养人才,如今桃李满天下,园丁之功不可没。现在,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已发展成为具备博士学位授予权、国家重点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等标志高校教学及科学研究总体水平的全国先进系(1987年全国第一届研究生质量评估中,硕士点和博士点均获第一名,1989年获国家教委、国家科委联合授予的“科研先进集体”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上级的领导,系领导集体的作用和全系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外,与章守华长期担任系主任和作为学术带头人而兢兢业业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人物评价

  章守华治学严谨,认真踏实,一丝不苟;为人敦厚淳朴、 实事求是。他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文化大革命”中,章守华虽深受其害,但他对党的 信念始终不渝。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 意气风发,老当益壮,积极地发挥着一位老教师、老专家的重要作用。 

章守华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