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男,1962年生。1987年 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8年获得本专业博士学位。
一直从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与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先后多次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加拿大 麦吉尔大学、英国John Innes Center进修或合作研究,现为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油菜咨询机构理事。先后主持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和博士点基金、科技部成果转化基金等科研课题20余项。发现了甘蓝型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提出了"植物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科学构想,并依据此构想创建出了油菜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体系。在甘蓝型油菜中发现"天然孤雄生殖"现象,在油菜生殖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开展油菜雄性不育的分类研究建立了油菜雄性不育分类技术体系;建立了将常规育种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出高耐菌核病的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主持选育出杂交油菜新品种14个,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省级一等奖4项,部省级二等奖2项。1997年获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2002年获得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称号。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创建甘蓝型油菜GCMS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解剖学研究(项目编号:39570044),1996-1998,8万元,已完成。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倾斜项目(第二主持人):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编号:39770466), 1998-2000, 35万元,已完成。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及其恢复基因的遗传定位(项目编号:30080012),2002-2003,14万元,已完成。
(4) 国家973计划: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及其分子机理(项目编号:2001CB108807),2002-2004,75万元,正在进行。
(5) 国家863计划: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与优质超高产新品种培育(项目编号:
2001AA241111),2001-2003,45万元,已完成。
(6) 国家863计划:油菜新型授粉控制系统与优质超高产新品种培育(项目编号:
2002AA207009),2002-2005,75万元,正在进行。
(7)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及其恢复基因的遗传定位与应用(项目编号:20010504002),2002-2004,5万元,已完成。
(8) 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专项:高产、优质、高油份、多抗(耐)病油菜新品种(组合)及专用饲料油菜新品种选育,2002-2004,50万元,已完成。
(9)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优质杂交油菜H9908、H9909新组合,2002-2003,60万元,已完成。
(10) 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优质超高产新品种“新油15号”,2003-2004,10万元,正在进行。
(11) 国家重点新产品推广计划:高产优质杂交油菜“华杂6号”,2003-2005,20万元,正在进行。
(12)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 高产优质(单双低)抗(耐)病杂交油菜新组合选育(项目编号: 85-03-03-02), 1991-1995, 10万元,已完成。
(13)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创建甘蓝型油菜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源和恢复源材料的研究(项目编号: 96-002-02-13-3), 1996-2000, 7.5万元,已完成。
(14)国家攀登计划(第二主持人): 油菜雄性不育性及其恢复基因遗传的研究(项目编号: PD-X2-5-2), 1993-1998, 20万元,已完成。
(15)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00-2001,12万元,已完成。
(16)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2001-2003,30万元,已完成。
(17)湖北省111人才基金:2002-2003, 1万元, 已完成。
(18)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项目编号:95J08), 1996-1998, 1.8万元,已完成。
(19)湖北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
甘蓝型油菜双低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杂种的选育(项目编号:991P0801)1999-2001, 9万元,已完成。
(20)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三系及其杂交种(项目编号:2000J110),2001-2003,10万元,已完成。
(21) 横向科研项目: 甘蓝型油菜双低两系杂种的选育, 1999-2005, 每年2万元,正在进行。
(22)欧共体项目(第二主持人): Application of biotechnology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of oilseed rape(项目编号:IC18-CT97-0172), 1997-2001, 110400 ECU(欧元),已完成。
(22)国际合作项目(第二主持人)(日本三菱植物工程研究所): 甘蓝型油菜Kos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的选育, 从1997年开始,每年1万美元,正在进行。
(23)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 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华油杂9号”,2004-2006,10万元,正在进行。
(24)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 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华油杂10号”,2005-2007,10万元,正在进行。
(25)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超高产优质抗(耐)病杂交油菜H9901(拟定名华杂8号)中试与示范,2003-2006,正在进行。
(26)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生物技术辅助选育优质油菜新品种华油杂9号和华双4号中试与示范,2004-2007,正在进行。
(27)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生物技术辅助选育优质油菜新品种华双5号和华油杂10号中试与示范,2005-2008,正在进行。
(28)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超级杂交油菜“华油杂9号”,2005-2008,正在进行。
(29)武汉五大天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2005-2009,正在进行。
(30)武汉联农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杂交油菜亲本繁殖,2004-2009,正在进行。
获奖情况
1.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体系的创建、研究与利用”获2003年湖北省科技发明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2.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发现与研究”获1991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3. “甘蓝型低芥酸油菜雄性不育三系杂种华杂2号的选育与应用”获1995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4. “油菜波里马雄性不育系及其优质杂种的研究、选育与利用”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5. “双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华杂3号等品种的选育与推广”获1996年首届亿利达科技奖(排名第三)。
6. “双低杂交油菜华杂3号及应用技术开发”获1998年农业部丰收
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7.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华杂4号的选育与应用”获2001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8.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华杂4号的选育与应用”获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9. 1994年获由国家人事部、中央组织部和中国科协三家联合授予的“中国青年科技奖”。
10. 1997年获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1. 1998年入选湖北省“111”人才工程。
12. 1999年获中国农学会首届“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称号。
13. 1999年入选农业部人才培养“神农计划”。
14. 1999年入选国家人事部“ 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15. 2000年获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资助。
16. 2002年获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资助。
17. 2001年获湖北省优秀教师称号。
18. 2001年获团中央“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
19.2002年获武汉市“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
专利情况
1. “油菜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选育方法”于1998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93109219.1)(第一完成人)
2.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选育方法”于1998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94119115.x)(第二完成人)
3.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同核保持系选育方法”于2002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98121741.9)(第一完成人)
4.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系选育方法”于2003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99116504.7)(第一完成人)。
5. 油菜光敏感雄性不育系及其杂交种选育方法(01106599.0)(第一完成人)。
6. 用于油菜杂优利用的隐性细胞核+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选育方法(01114271.5)(第一完成人)。
7. 一种生态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杂种种子生产方法(01114272.3)(第一完成人)。
8. 提高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制种产量和纯度的方法(01114273.1)(第一完成人)。
9. 一种选育黄籽高含油量油菜品种或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的方法(02138779.6)(第一完成人)。
10. 一种选育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纯合两用系的方法(200410012826.6)(第一完成人)。
品种情况
1. 华油杂5号:通过湖北、河南和安徽省品种审定。
2. 华油杂6号:通过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和全国品种审定。
3. 华油杂8号:通过湖北省和全国品种审定。
4. 华油杂9号:通过湖北省和全国品种审定。
5. 华油杂10号:通过全国品种审定。
6. 华油杂11号:通过全国品种审定。
7. 华油杂12号:通过湖北省和全国品种审定。
8. 华油杂13号:通过全国品种审定。
9. 华油杂14号:通过全国品种审定。
10. 华皖油4号:通过安徽省和全国品种审定。
11. 华油杂3531:通过全国品种审定。
12. 华赣油1号: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
13. 华浙油1号: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
14. 新油15号: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
15. 华协2号: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
近期发表主要论文及著作著
1. Yang Guangsheng,Fu Tingdong. 1990. The inheritance of
polim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Brassica napus. Plant
Breeding, 104:121-124.
2. Yang Guangsheng,Fu Tingdong, 1995.Establishment of genic
and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three line systems of Brassica
napus. Proc. 9th Inter. Rapeseed Cong. 1:58-90
3. Yang Guangsheng, Fu Tingdong. 1996.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oilseed Brassica campestris. Cruciferae
Newsletter, 18:56-57
4. Yang Guangsheng, Fu Tingdong. Transference of Xishuibai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from oilseed Brassica campestris to
vegetable Brassica campestris. Cruciferae Newsletter,1996,
18:54-55
5. Yang Guangsheng, Fu Tingdong, Ma Chaozhi, Yang Xiaoniu.
Establishment of a random mating population of polim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restorers in Brassica napus. Plant
Breeding, 1996,116:184-192
6. Yang Guangsheng, Fu Tingdong. Genetic inverstigation of
three lines with three genic male sterility in Brassica napus
L. Plant Breeding, 1997,116:296-298
7. Yang Guangsheng, Fu Tingdong, Gregory G. Brown.
Classification of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systems in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 and Brassica campestris L.). Acta
Horticulturae, 1998, 459:275-280
8. Yang Guangsheng,Duan Zhihong,Fu Tingdong.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way of utilizing pol CMS for hybrid breeding in
Brassica napus.Proc.10th Inter.Rapeseed Cong. 1999.(光盘)
9. Yang Guangsheng,Chen Changbin,Zhou Guolin et al. Genetic
analysis of four self-incompatible lines in Brassica
napus.Plant Breeding, 2001,120:57-61
10.
11. Yang Guangsheng, Fu Tingdong. 1994. Spontaneous
androgenesis in Brassica napus L.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3(1):93-98
12. Yang Guangsheng, Fu Tingdong, Gregory G. Brown. Genetic
investigation on 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system in
oilseed Brassica campestris L. 作物学报,1998, 24(6):705 -710
13.
14. Fu Tingdong,Yang Guangsheng Yang Xiaoniu. Studies on
“three line ”polim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developed in
Brassica napus, Plant Breeding, 1990, 104:115-120.
15. Fu Tingdong,Yang Guangsheng. Some inverstigation on polim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Brassica napus. Eucarpia
Cruciferae Newsletter, 1990, (12):46-47
16. Fu Tingdong,Yang Guangsheng. General statement on the
studies and utilization of rapeseed heterosis in China.
Cruciferae Newsletter, 1991, Nos. 14/15: 26-28.
17. Fu Tingdong,Yang Guangshe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rapese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 three lines ”. Cruciferae
Newsletter, 1991, Nos.14/15:38-39.
18. Fu Tingdong,Yang Guangsheng, Yang Xiaoniu. The heterosis,
cytoplasmic and nuclear effect, and recurrent selection of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restorers in Brassica napus L. Proc.
8th. Inter. Rapeseed Congress, 1:88-94. 1991.
19. Fu Tingdong,Si Ping,Yang Xiaoniu,Yang Guangsheng.
Qvercoming self-incompatibility of Brassica napus by
salt(NaCl) spray. Plant Breeding, 1992, 109(3):255-258.
20. Fu Tingdong,Yang Guangsheng,Yang Xiaoniu, Ma Chaozhi.
Discovery, study and utilization of polim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of Brassica napus.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1995, 5(2):169-177
21. Fu Tingdong,Yang Guangsheng. Rapeseed heterosis breeding
in China. Proc. 9th Inter. Rapeseed Cong. 1995, 1:119-121
22. Fu Tingdong,Yang Xiaoniu,Yang Guangsheng. Heterosis
breeding of self-incompatibility in Brassica napus. Proc. 9th
Inter. Rapeseed Cong. 1995, 1:86-88
23. Fu Tingdong, Yang Guangsheng,Yang Xiaoniu and Ma
Chaozhi.Rapeseed varieties and Improvement in China.GCIRC
Bulletin,1997,No.14:90-95
24. Lu G Y, Yang G S, Fu T D. Molecular mapping of a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ity gene(Ms)in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
Plant breeding, 2004, 123:1-4.
25.
26. Junxia Wang,Guangsheng Yang,Tingdong Fu,Jinling Meng.
2000.Development of PCR-based markers linked to the fertility
restorer gene for the polim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rapeseed(Brassica napus L.).Acta Genetic Sinica,
27(11):1012-1017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