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劼

简介: 杨劼1965年2月出生,蒙古族,蒙古大学生物系生态学专业博士,中共党员,长期从事生态学的教学工作和草原生态学方向的研究工作。
[展开]

杨劼的个人经历

杨劼1965年2月出生,蒙古族,蒙古大学生物系生态学专业博士,中共党员。现任内蒙古自治区科协副主席,内蒙古大学副校长。长期从事生态学的教学工作和草原生态学方向的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等许多奖项。

杨劼 - 简介

女,蒙古族,1965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内蒙古大学副校长、

兼任自治区科协副主席。人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环境科学分委会委员;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理事、中国景观生态学会理事、内蒙古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理事、《植物生态学报》编委等职。杨劼教授1983年就读于内蒙古大学生物学系生态学专业,1986年开始师从于我国著名生态学家李博院士,1995年获得生态学理学博士学位,成为内蒙古大学生态学专业的第一位博士,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自己培养的第一位蒙古族女博士。1990年留内蒙古大学任教至今,一直从事生态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杨劼 - 工作

长期从事生态学的教学工作和草原生态学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生物学基地和生物技术两个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曾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日合作项目,1项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项目。目前主持“973”项目课题之一,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

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首届青年女科学家奖和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被评为2004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及“全国先进女职工”。

在教学工作方面,杨劼教授为本科生主讲《普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同时,她还讲授《草地生态学》、《现代生态学》、《学科前沿讲座》等研究生课程。杨劼教授已指导硕士研究生13名(其中已毕业8人),博士研究生10人(其中已毕业5人)。

杨劼

科研工作集中在草地生态学领域,目前开展植物水分生态研究、“3S”技术在草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杨劼教授已主持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项目,2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了国家“六五”至“九五”攻关课题6项。目前,她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课题之一,1项自治区重大项目,1项自治区学科带头人项目,2项内蒙古教育厅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参加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先后发表科研论文近40篇。
杨劼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1996年她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首届“青年科技奖”,同年又获得自治区“优秀青年标兵”称号,1999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十大女杰”、“三八”红旗手称号,2000年又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先进女职工”。2002年成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4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中国首届青年女科学家奖。当选2004年“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和“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

杨劼 - 主要科研成果

在对于中国北方草原地区多种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动态的多层次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决定干旱区、半干旱区生

态系统的水分边际效能理论,其主要核心部分以及解决的实际问题有:

1.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动态方面的弹性限度及抗干扰能力取决于系统的水分边际效能及水分流通率。

2.水分边际效能理论反映和揭示了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以及系统的不同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对于相同水分环境呈现出不同表现形式的机理。

3.水分边际效能理论很好地解决了如何确定鄂尔多斯高原沙地不同生境中不同植被的合理覆盖度问题。 

杨劼 - 学术创新

在学术创新方面,杨劼教授非常注重对植物生态学传统研究方法的变革。早在十几年前,她就敏锐地觉察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使生态学研究在手段上面临更多的选择,并与北京大学遥感所的专家共同探讨将遥感技术用

于生态学研究的理论依据,系统地掌握了“3S”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且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在不同的植被类型及生态系统中验证、使用、完善这些方法。目前,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法已被广泛用于植物生态学研究,在植被调查、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效,并在“遥感在草地资源遥感调查中的应用”等国家“六五”至“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中有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随着人类发射的探测器降落在火星表面探寻水的痕迹时,人们对于水与生命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杨劼教授在生态学理论研究中着力最多的是与水有关的生态系统水分边际效能分析。虽然生态学理论的核心是与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相关联的适应性原理,但是长期以来定性的描述多,定量的理论少,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制约了学科的发展。在对众多生态因子的研究与观察过程中,她注意到水分因子在生命过程及生态系统中突出的重要地位,并独具创意地将水的功效划分为成分功效和介质功效, 并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从水分边际效能的角度动态地分析水分在生物个体、种群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该项研究将生态学界长期以来所采用的以生物体及生态系统水势、含水量等静态指标为对象的研究路线,拓展到对系统水分功效进行动态评价的综合性方法上来,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重视,并在国家“973”项目“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重建机理及优化生态-生产范式”中得到了验证和充实。依据其研究结果,杨劼教授对人工植被建立、人工草场管护、生态系统恢复的最佳手段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实施方案,其中,内蒙古政府坚决地在鄂尔多斯高原、锡林郭勒草原、呼伦贝尔草原等地采取的退耕还草、退牧还草、围封禁牧方法,已呈现出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杨劼 - 相关词条

路甬祥 牛满江 束星北
吴孟超 徐精彩 杨劼
杨仁崔 阴和俊 钟发平

 

 

杨劼 - 参考资料

[1] 中国科协 http://www.cast.org.cn/n435777/n1136161/n1136169/n1163700/42973.html
[2] 人民网 http://www.people.com.cn/GB/40531/40552/3009206.html

最后编辑:2022年0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