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口腔医学家] - 简介
1902年12月30日 生于四川省成都市鼓楼街。1923年 毕业于成都市华西协合中学。
1930年 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牙科,获牙科博士学位。
1930—1931年 任华西协合大学牙症医院助理临床医师。
1931—1932年 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牙科助教。
1932—1938年 任南京中央医院牙科主任医师。
1938—1940年 任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暨国立牙科学校副教授、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私立齐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牙科主任。
1940—1945年 任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
1945—1947年 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1947—1949年 任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中央大学医学院附属牙症医院院长。
1949—1951年 任南京医学院教授,附属牙症医院院长。
1951—1954年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医大学教授兼口腔医院院长。
1954—1979年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教授兼口腔学系主任、口腔医院院长。
1979—1983年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兼口腔医学系主任、口腔医院院长。
1983年12月—1987年9月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
1987年9月—1990年10月 受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专家组成员。
1990年10月20日 因患肺癌逝世于西安。
陈华[口腔医学家] - 成长经历
陈华,字明孝,号棠村。1902年12月30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其父在教会工作,其母生陈华时因难产逝世。陈华由其伯父、伯母抚养。1909~1911年,陈华在私塾读书,1911年人木行私立小学学习,1913年转入省立中城小学,毕业后,考入成都县立中学。此时伯父生意萧条,家境每况日下。陈华经人介绍进入由外国教会资助的华西协合中学借费读书。在校读书期间,陈华曾按学校要求到英美教会开办的牙症医院工作一年,对口腔医学有了初步的认识。1923年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通过华西教育会举行的教会学校会考,进入华西协合大学牙科学习。1930年毕业,获牙科博士学位,留任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牙科临床助理医师。
1931年,陈华应聘到北京协和医学院任口腔外科助教。1932年应聘到南京中央医院牙科任主治医师。1934~1937年他还兼任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牙医专门委员会秘书。1937年10月,中央医院遭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乃迁至郊区收治伤兵。其后他受命在原址开设颌面外科病房。1939年11月,中央医院内迁湖南,陈华因到芜湖转送伤员未能同行。1938年经洞庭湖至宜昌辗转到重庆。
1938年,陈华被聘为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暨国立牙医专科学校副教授,兼任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私立齐鲁大学医学院三大学联合医院门诊部牙科主任。牙医专科学校迁成都后,缺乏教学设施,暂借华西协合大学校舍教学。为了解决学生实习之困难,陈华挑起了筹建牙症医院的重担。创办教学医院面临着资金、设备器材和师资等种种困难。陈华坚韧不拔,与同事们一道艰苦创业,白手起家。他们在成都市布后街租用一所学校,自制了二十几张木制牙科手术椅。师资力量不足,就请人兼课,设备器材缺乏,乃尽量收购和利用代用品。就这样,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牙症医院终于在1940年9月诞生,虽然简陋,但承担着培养高级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重任。当今不少在国内外口腔医学界享有盛名的学者都曾在这所医院实习过。
1945年,陈华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牙医牙学院攻读正畸学。在美国学习期间,陈华被接纳为国际牙医学会美国分会会员。他还广为学习美国牙医学院的教学管理经验,并利用假期到牙科器材厂参观。1947年10月完成学业后谢绝美国友人的挽留,用平时的积蓄买了一些口腔专科器材回归祖国。此时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已迁回南京。陈华被聘为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附属牙症医院院长。
1949年,有人劝他连同牙症医院一起搬迁台湾,他拒绝同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华先后担任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第五军医大学教授。1952年,他亲手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所口腔医学系、院——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口腔医院,并任口腔医学系主任、口腔医院院长。1979年任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陈华蒙备受摧残,更令他痛心的是,由他亲手组建的口腔学系、口腔医院被撤消建制。
1973年口腔学系、口腔医院恢复建制。陈华恢复工作后,积极重建师资队伍,并招收研究生。
1951年8月陈华与人共同发起成立中华医学会口腔科学会。曾任中华医学会口腔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口腔科学会顾问,西安口腔科学会分会名誉理事长, 《中华口腔科杂志》 、 《解放军医学杂志》等6种杂志的编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兼口腔医学专业组组长等职。
陈华从来认为:作为一个医生,就永远不能离开病人,永远不能脱离实践。他无论是担任院长、系主任、还是副校长,无论工作多忙,社会活动多么频繁,都从不脱离临床和实践。他在医疗技术上精益求精,并十分重视总结经验。
陈华[口腔医学家] - 口腔正畸学
他认为:科研成果一定要有利于医疗和技术水平的提高。1958年,在他主持下,研制成功了“成品总义齿”。总义齿俗称全口假牙,其传统制作方式是以个体为单位,由手工完成其制作过程中的十几道工序。而“成品总义齿”是在统计学研究的基础上,将全口假牙设计为5种型号,可成批工业化生产,医生在成品中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型号,稍加处理后即可配戴,从而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缩短了疗程。在当时被认为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成果,适合了中国人口多、牙医少的国情,此成果早于国外同类研究十余年。陈华是中国口腔正畸学早期开发人之一。他大力开展活动矫治器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以及缩短正畸疗程的实验研究。在探索矫治器设计上,他创造了“三联环圈簧”、“闭隙卡”、“收弓簧”,在唇弓上焊接副簧将牙推向舌侧、面和近中或远中,克服了过去沿用的在舌侧基板内加簧的弊病。又改进了“眼圈簧”,使虎牙能准确地向近三个方向移动。并设计新式的“带翼扩弓矫治器”,实现了上下颌弓同步扩大的功能,从而减少矫治时间。他还将一种现代工业的新成就——锡焊技术应用于正畸临床,克服了过去采用银焊,致使钢丝变软失去弹性的缺点。80年代,他又研究了扩大牙弓后牙弓长度的增长问题,经过对100余例病案的统计分析,得出了由扩弓宽度推算牙弓增长长度的回归方程,为牙列拥挤和上颌前突的矫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陈华[口腔医学家] - 培养人才
早在求学时期,他就认为中国口腔医学教育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偌大一个中国,只有一所外国人开办的牙科学校——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牙科学校,由外国人任教,采用外国教材。他立志创立中国自己的口腔医学教育事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由他亲手组建的口腔学系、口腔医院被撤消了建制。1973年口腔学系、口腔医院恢复建制。陈华恢复工作后,面临的是一个烂摊子。为了重建师资队伍,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教员上,一人曾带过7名教员、33个进修生。1979年恢复研究生培训工作以来,他先后招收了6名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
陈华执教近60年,堪称一代宗师,桃李满园。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在教学上,他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教学规律,注重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的训练。他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包括正确的工作姿势、工具的使用方法、工作的程序、个人的仪表举止、良好习惯的养成等等。他的许多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成绩卓著,这与陈华当年的悉心培养是分不开的。
陈华[口腔医学家] - 牙科名词
陈华在教学和医疗实践中,深切在感到牙科中文名词的重要。1939年他组织牙科名词研究会,每月开会一次,广为收集中文名词,并将选定的名词记录下来。他们选用“齿”和“牙”二字为部首创造牙科用字,如现在使用的“龋”、“龈”、等字就是那时选定的。1951年卫生部召开牙科名词审查委员会,会上即以陈华等人原拟的名词为基本,补充若干名词,编成《口腔医学名词》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 《英汉医学词汇》中的口腔名词也是如此产生的。
陈华[口腔医学家] - 著书立说
1923~1930年,他在华西协合大学读书时,就利用暑假期间到外地进行牙病调查,曾到过四川西北的灌县、汶川、威州、理县、茂县等。他将这段经历记述成《夷疆旅行琐记》一文,连续刊登于天津国闻周报社发行的《国闻周报》 (1929)上。1934年,张查理教授主编《军医必携》 ,邀他撰写“牙科篇”论述口炎症以及全身病的口腔的表现。
50年代初,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购买了10万颗中国人的牙齿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陈华组织编写了《口腔医学》 、 《口腔组织胚胎学》 、 《牙病预防学》 、 《牙体解剖学》 、 《牙髓病学》 、 《实用拔牙学》 、《全口义齿学》等中国第一批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口腔医学教材。这套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充实,条理清晰,深入浅出,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后,深受师生欢迎,对中国口腔医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尔后他又编撰了《临床口腔学》 、 《实用拔牙学》等,这些著作相继于1958年出版发行。
他还先后参加全国《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全国口腔专业通用教材及《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口腔医学》等的编写、评审工作。
陈华[口腔医学家] - 主要论著
1 陈华.口腔常识问答.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3.2 陈华.中华口腔医学教育的侧重点究竟在哪里.中华口腔科杂志,1953,(2):79.
3 陈华.关于虎牙处理之商榷.中华口腔科杂志,1954,(4)∶311.
4 陈华.实用拔牙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
5 陈华,主编.临床口腔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
6 陈华.Angle氏错位咬合分类法的进一步研究,中华口腔科杂志,1960,8(1):41.
7 陈华,欧阳官,等.成品总义齿.中华口腔科杂志,1960,8(2):103.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