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经历
首部潮剧电视艺术片《柴房会》影碟,自去年发行以来,大受海内外潮剧迷之青睐,其男女主角"潮剧丑王"方展荣、吴玲儿伉俪。方展荣现为广东潮剧院二团副团长、中国戏协会员、省剧协理事、省艺术委员会委员、市政协常委、国家一级演员。1948年9月11日,他出生在普宁县洪阳镇东村一个梨园世家。母亲黄青缇(1912-1996)是30年代名演员,为潮剧首位女旦,打破以往男角扮女角的传统。因此,他自小受到艺术熏陶。
方展荣1959年年仅11岁时被汕头市正顺潮剧团吸收为学员。1960年转入汕头市戏曲演员训练班,接受潮剧艺术的正规训练。1965年进入汕头市青年潮剧团,1970年调进汕头地区潮剧团,1975年进汕头地区青年实验潮剧团,1978年转入广东潮剧院一团。他在"无丑不成戏"的潮剧舞台上,活跃了30多个春秋,演出了50多个不同的舞台艺术形象(连同话剧、小品等共塑造逾百个人物)。 饰演丑角,武丑有《三岔口》的刘利华,《挡马》的焦光普;饰演项衫丑,有《闹钗》的胡链,《陈三五娘》的林大和卓二,《闹开封》的李天福,《绛玉掼?》的平君赞,《苏六娘》的杨子良;饰演官袍丑的有《夫人城》的李斯,《春草闯堂》的胡进,《古琴案》的胡图; 饰演裘头丑的有《柴房会》的李老三,《王茂生进酒》的王茂生;饰演长衫丑的有《双青盲》的添来;饰演踢鞋丑的有《十五贯》的娄阿鼠,《张春郎削发》的半空等。除了为主饰丑角以外,又饰演生角, 如《双枪陆文龙》的陆文龙;《小刀会》的刘丽川,《赵氏孤儿》的韩将军,《八宝与狄青》的狄青,《王熙凤》的贾琏,红生戏《华容道》的关云长。除主演大量古装戏之外,还成功塑造现代戏众多艺术形象。如《红色娘子军》的洪常青、老四,《木棉花开》的四舅、《江姐》的徐鹏飞、《洪湖赤卫队》的彭霸天、《杜鹃山》的温其久、《老兵回乡》的杨福顺等。
1988年光荣加入中国致公党。2000年出版个人著作《潮丑艺谭》。
演艺经历
他在"无丑不成戏"的潮剧舞台上,活跃了30多个春秋,演出了50多个不同的舞台艺术形象(连同话剧、小品等共塑造逾百个人物)。 饰演丑角,武丑有《三岔口》的刘利华,《挡马》的焦光普;饰演项衫丑,有《闹钗》的胡链,《陈三五娘》的林大和卓二,《闹开封》的李天福,《绛玉掼粿》的平君赞,《苏六娘》的杨子良;饰演官袍丑的有《夫人城》的李斯,《春草闯堂》的胡进,《古琴案》的胡图; 饰演裘头丑的有《柴房会》的李老三,《王茂生进酒》的王茂生;饰演长衫丑的有《双青盲》的添来;饰演踢鞋丑的有娄阿鼠,关云长。
除主演大量古装戏之外,还成功塑造现代戏众多艺术形象。如《红色娘子军》的洪常青、老四,《木棉花开》的四舅、《江姐》的徐鹏飞、《洪湖赤卫队》的彭霸天、《杜鹃山》的温其久、《老兵回乡》的杨福顺等。
方展荣善于承先启后,让潮丑艺术更上一层楼。他向蔡锦坤学习被称为潮剧"三块宝石"之一折子戏《闹钗》,把蔡锦坤从潮剧名丑谢大目师承下来,又经过提炼的扇子功学到手,成为潮剧扇子功顶尖剧目表演的又一代传人。他又从李有存学习演《柴房会》这个历演近百年的名丑剧目,经过名丑郭石梅、名编剧魏启光和卢吟词的整理加工提炼,增加惊鬼溜梯等情节,使之成为唱做俱佳的潮剧精品。此后10多年间,他以上述剧目随团到潮汕、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福建、梅州,和东南亚国家(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地区演出,所到之处,倾倒观众,有口皆碑。
方展荣善于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并在外形动作上予以深化,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柴房会》的椅子功和梯子功表演,与《闹钗》中的扇子功,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与人物情绪发展结合得十分贴切。如李老三被女鬼莫二娘紧跟,惊得走投无路时,见屋角有梯,急忙沿梯上爬,一步一慌,他爬到半梯失足,从梯上滑了下来,莫二娘要上前扶他,李老三却以为女鬼要捉他,更惊,又急速攀梯而上。这是高度活用技巧的丑角杰作。
他不仅演技高、相貌俊,而且声腔亮,演唱艺术能博取众长而自成一格。他有一副浑厚明亮的嗓子,以实声演唱,揉合假声,在十二度音域以内,高音区用假声,中低音区用实声,真假混合,交替行腔, 别具情趣,高唱低吟,皆有韵味,形成方展荣丑腔风格,人称"方派"。 他在演唱李老三唱的"我的、我的、我的……我的冤鬼魂"一句时, 既继承历代名丑演唱的特色,又发展为琶音下滑,使音乐形象更具人物性格,又收到音乐美的特殊效果。
他有高超的戏艺,又有高尚的戏德。经常带队到各地农村、海岛演出,又到国内外义演募资赞助公益事业,还多次参加省、市迎春联欢晚会和国际潮剧艺术节表演。他参加过市教育基金筹募、扶贫募捐、 赈灾募捐和各种义演,十年间,他应邀到过汕大、福建艺校、汕头艺校、市艺员培训班讲课,以及到新加坡戏曲学院举办《潮丑表演艺术》讲座,又到汕大和市区金砂小学、实验小学表演,为学生们讲述行旦演艺及打击乐器的基本知识。
他主演兼导演的剧目已有逾12部被录音、录像发行海内外,已荣获广东文艺最高奖鲁迅文艺奖戏剧表演奖等9项大奖,1997年又到北京参加全国108名德艺双馨会员座谈会。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先后莅汕视察,观看演出后都给予很高的评价。曾受到省政府记功,曾获广东省艺术节“演员一等奖”、“优秀奖”、“百花奖”、“鲁迅文学奖戏剧奖”、全国文联“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全国中老年戏曲汇演牡丹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大赛男主角奖”等,“中国第六届金唱片奖”。三临泰国演出获得“最佳艺术奖”,海内外多家报刊均载文评价其艺术特点和风格。代表作《柴房会》被中国艺术研究院录像收藏,由中国剧协摄制成首部潮剧电视艺术片,并编入《中国地方戏曲集》。多次被邀往汕头大学及福建等地艺校作“潮丑表演艺术”的专题讲座。其撰文《表演与欣赏》和论文《谈潮剧丑角艺术》发表于《新舞台》、《戏曲艺术》。专著《潮丑艺谭》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国画作品《鱼乐》被收入《“太阳杯”中国书画名家优秀作品选集》;《海阔天空》被收入2001年《两岸书画名家精品集》、部分作品被地方博物馆收藏。主要生平事迹被收入《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家名录》、《中国文艺家传集》、《潮汕人物辞典》。
2018年8月,参演的电影《爸,我一定行的》上映。
舞台剧作品
舞台剧作品
《节义夫妻》
2006年9月10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十八日,19时45分:广东潮剧院三团庆祝潮阳会馆80周年赴新加坡演出第二天广东潮剧院三团为庆祝潮阳会馆80周年,赴新加坡演出,姚璇秋、方展荣受邀随行,作短时间的客串演出。演出地点为牛车水人民剧场。
演出剧目
《狸猫换太子》
2006年9月11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十九日,19时45分:广东潮剧院三团庆祝潮阳会馆80周年赴新加坡演出第三天
广东潮剧院三团为庆祝潮阳会馆80周年,赴新加坡演出,姚璇秋、方展荣受邀随行,作短时间的客串演出。演出地点为牛车水人民剧场。
演出剧目
《包公会李后》
2006年9月12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二十日,19时45分:广东潮剧院三团庆祝潮阳会馆80周年赴新加坡演出第四天
广东潮剧院三团为庆祝潮阳会馆80周年,赴新加坡演出,姚璇秋、方展荣受邀随行,作短时间的客串演出。演出地点为牛车水人民剧场。
演出剧目
《闹花灯》
2006年9月13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廿一日,19时45分:广东潮剧院三团庆祝潮阳会馆80周年赴新加坡演出第五天
广东潮剧院三团为庆祝潮阳会馆80周年,赴新加坡演出,姚璇秋、方展荣受邀随行,作短时间的客串演出。演出地点为牛车水人民剧场。
演出剧目
《薛刚兴唐》
2006年9月14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廿二日,19时45分:广东潮剧院三团庆祝潮阳会馆80周年赴新加坡演出第六天
广东潮剧院三团为庆祝潮阳会馆80周年,赴新加坡演出,姚璇秋、方展荣受邀随行,作短时间的客串演出。演出地点为牛车水人民剧场。
演出剧目
《忠烈双娇》
2006年9月15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廿三日,19时45分:广东潮剧院三团庆祝潮阳会馆80周年赴新加坡演出第七天
广东潮剧院三团为庆祝潮阳会馆80周年,赴新加坡演出,姚璇秋、方展荣受邀随行,作短时间的客串演出。演出地点为牛车水人民剧场。
演出剧目
《碧血丹心》
2006年9月16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廿四日,19时45分:广东潮剧院三团庆祝潮阳会馆80周年赴新加坡演出第八天
广东潮剧院三团为庆祝潮阳会馆80周年,赴新加坡演出,姚璇秋、方展荣受邀随行,作短时间的客串演出。演出地点为牛车水人民剧场。
演出剧目
《安禄山犯长安》
2006年9月17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廿五日,14时30分:广东潮剧院三团庆祝潮阳会馆80周年赴新加坡演出第九天
广东潮剧院三团为庆祝潮阳会馆80周年,赴新加坡演出,姚璇秋、方展荣受邀随行,作短时间的客串演出。演出地点为牛车水人民剧场。本日为最后一天演出,加一场日场折子戏。
个人生活
2006年2月23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廿六日,晚:“春满花城潮剧晚会”举办
为了让出席广东省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了解潮剧,领略潮剧的魅力,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海外联谊会、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广东省潮剧文化发展基金会在广州友谊剧院举办“春满花城潮剧晚会”。
台晚会是首次由广东潮剧院、潮州市潮剧团、揭阳市小梅花艺术团等3个单位联袂演出。晚会由老、中、青、少4代人共同演绎,既有名满海内外的“潮剧第一丑”方展荣登台献艺,又有在广东省戏剧演艺大赛获金奖的张怡凰、郑舜英。此外,还有在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勇夺“金花”称号的黄晓佳、吴泽霞、陈佳佳等演员参加演出,其中最小的演员年仅6岁。
演出以气势雄壮的潮州大锣鼓开场,期间既有诙谐幽默的蚯蚓歌《桃花过渡》、《托媒选婿》等潮剧传统剧目,又有《齐王点将》、《十八相送》等潮剧优秀移植剧目,还有新创作的潮剧现代戏《江姐》等片段,晚会在潮曲大联唱《人文荟萃》中结束。
2006年5月27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初一日,晚:丙戌诗人节岭海诗社中信度假村雅集举行
汕头市政协岭海诗社在濠江区龙虎滩中信度假村举行“丙戌诗人节岭海诗社中信度假村雅集”。潮剧院著名艺人张长城、方展荣、蔡明晖、孙小华,潮剧名角林初发、张怡凰等应邀为现场诗友清唱了精彩的潮剧经典唱段,将本次雅集推向了高潮。书法家们则同场在书台上挥毫泼墨。
2006年9月9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十七日,19时45分:广东潮剧院三团庆祝潮阳会馆80周年赴新加坡演出第一天
广东潮剧院三团为庆祝潮阳会馆80周年,赴新加坡演出,姚璇秋、方展荣受邀随行,作短时间的客串演出。演出地点为牛车水人民剧场。
社会活动
日场(14时30分)
《穆桂英招亲》
《井边会》
《晨钟惊梦》
《铁弓缘》
夜场(19时45分)
《梦圆锦香亭》
2006年11月5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十五日,下午:2006潮剧(广州)国际文化周暨广东省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成立庆典举行
广东省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在广东国际大酒店举行成立大会。广东省领导蔡东士、黄伟鸿、雷于蓝、林木声、许德立,老同志郭荣昌、林若、张汉青,知名人士马介璋、泰国前副总理、泰中友好协会会长功。塔拍郎西等出席成立大会。
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名誉理事长蔡东士在成立大会上提出,成立基金会,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潮剧艺术的传承、改革和创新,培养和扶植潮剧艺术的优秀人才。蔡东士希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关心和支持基金会的工作,使潮剧这朵南国奇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为配合广东省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的成立,在广东省文联的提议下,中国艺术研究院、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从本日起至11月11日联合举办2006潮剧(广州)国际文化周。这是解放以来首次在广州举办的国际性潮剧活动。参加这次文化周演出的有汕头、潮州、揭阳以及泰国、新加坡等地的潮剧表演院团。演员中既有姚璇秋、方展荣、张长城等老一辈著名艺术家,又有张怡凰等优秀中青年艺术家。
2006年11月11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廿一日,晚:广东潮剧院一团2006年赴泰义演汇报演出举行
广东潮剧院一团赴泰义演汇报演出在谢慧如剧场举行。演出了潮剧经典剧目《春草闯堂》,由国家一级演员方展荣、国家二级演员蔡明晖担纲主演。
2006年12月8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十八日:广东潮剧院一团2006年赴泰义演
广东潮剧院一团于12月8日至12月26日赴泰国进行为期18天的义演活动。为泰国的潮剧票友献演《东吴郡主》、《辞郎洲》、《春草闯堂》、《告亲夫》、《西施归越》、《金花女》、《汉文皇后》等13台好戏。本次赴泰演出是时隔十三年后,广东潮剧院一团首次出访泰国,也是首次以泰国潮州会馆的名义邀请潮剧团的演出。
此次演出团汕头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广新局局长姚英杰担任顾问,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为艺术顾问,广东潮剧院党委书记朱宏林为团长,副院长马烈泳为副团长。本次演出团名角荟萃,阵容强大,人数达79人,为出访演出历史之最。主要演员有姚璇秋、张长城、方展荣、郑健英、陈秦梦、孙小华、蔡明晖、杨应森、刘小丽、张怡凰、李义鹏、陈幸希、吴奕敏、林初发、陈鸿飞等。
个人部分作品:
柴房会、酒、半空下山、国舅爷善解两世仇、纵坠黄泉也相依、神仙说我赛神仙、桃花过渡、财丁兴旺,钱银甜甜来、意神医选段、溜梯特技、人、英雄潮汕人、柴房会、灵山回首、钱银甜甜来、爱游好景韩山来、前人造福后人享、百年好合、可怜慈母心、地块有钱地块抱、老三烧饼歌、人、畏嬷会会歌、戒烟歌、拥金囝MP3、文豹与许大姑娘、柴房会、潮丑扇子功、潮丑的地位、胡进升官在眼前、李老三义帮二娘、掠无水鸡捅蛤蟆、十五贯亚鼠自叹、急子回国有隐忧、客鸟客客声MP3、程咬金宿店、洗浴拍胸歌MP3、十丑闹春……
其中桃花过渡、柴房会等均为经典作品,在潮汕地区广为流传
荣誉记录
曾获广东省艺术节“演员一等奖”、“优秀奖”、“百花奖”、“鲁迅文学奖戏剧奖”、全国文联“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全国中老年戏曲汇演牡丹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大赛男主角奖”等。代表作《柴房会》被中国艺术研究院录像收藏,由中国剧协摄制成首部潮剧电视艺术片,并编入《中国地方戏曲集》。
人物评价
中国人的幽默感,是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的,我国古代的诸子寓言、民间笑话,有机智敏捷的讽喻、讥刺,有诙谐俏皮的嘲弄、调侃,融汇着幽深的哲理,淋漓尽致地表现人民的巧智奇思,成为民族幽默感佐证。即使在其他艺术形式或民间娱乐中,如戏曲中的丑角人物。方展荣师承李有存和蔡锦坤,加上他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潮剧的知名丑。他所扮演的胡连、胡知府、胡图、李老三、半空和尚等,仍能找到民族幽默感的种种表现。揉合在潮汕的风情习俗中形成潮丑式的幽默感。
幽默三部曲
幽默,包含三个环节,也即幽默三部曲:
[制造悬念]方展荣继承了潮丑的特点,一出台就带戏制造悬念。风趣诙谐的眼神眉韵,滑稽逗人的举手投足,显露个性的说词道白,好象在启人思忖:”你知道我要干什么吗?看吧,我有故事要告诉你,让你忍俊不禁、笑口常开。”
丑角的表演常把”欲知后事如何”的悬念抛给观众之后,便”欲擒故纵”的做戏,把观众置于”请听下回分解”的情绪意念中跟着”入戏”。
[着力渲染]悬念使你产生追根寻源,究其结果的兴趣和要求,但丑角的着力渲染,是有意使你不能一下子识破悬念,有意让你置身于”五里云雾”之中,让你从容看他淋漓尽致做戏,扑朔迷离施展演技。李老三”惊鬼”的表演淋漓尽致,胡连闹钗的扇功扑朔迷离,半空和尚的念珠在空中打转,胡图官长办案的阴阳怪气,胡知府的”官场孔明”机关算尽……这些浓墨重彩的渲染,使幽默感象球一样不断膨胀,象相声的”包袍”一样越来越大、越垫越高,准备着一旦甩响爆发笑声。
潮丑表演,笑料叠笑料,噱头生噱头。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充分认识什么是引人发笑的事物,更因为掌握了表现这些事物的能力:幽默诙谐的表演。
[反转突变]扑朔迷离的渲染,使你难下定论,悬念未得一解,但”反转突变”,出现的结局又完全出乎你的意料。李才老三”惊鬼”的结局,反而突变为”怜鬼”;闹钗的胡连本欲闹出妹妹的丑事,结果反转闹出自己的丑行来;出家人的半空和尚,左忙右乱地竟参予一桩红尘奇缘;胡图官长胡胡图图办案,反转出现明晰公正的判断……方展荣师承李有存蔡锦坤师傅的功夫,处理反转突变,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戏文引着人物走,人物引着观众的心目走。表演轨迹牵动着观众的心理变化、情感想象,结果是出乎意料的使人哗然。
幽默面面观
A、 诙谐的言谈举止:这是构成幽默氛围和极富幽默感的表演。胡连那”面上有些墨气,肚里白得周全,读书如牵鬼上剑,饮酒似车水灌田”的诙谐剖白和他那撩着项衫,走着矮步的滑稽举止,都是幽默的外形化。加上演员手上花样百出的扇子表演,能旋能溜,可绞可抛,轮扇招摇,冲天扇得意忘形,方展荣师承中有所创造,表现一个俏皮的人物。
B、滑稽与幽默相生相长:潮丑善于从剧中人物事件中提炼、创造幽默表演。如李老三”惊鬼”的凌空倒扑虎是方展荣之一创造,同时又继承了李有存的桌子抢背、滚窜床底、钻奇跨椅梛椅,滑梯勾梯蹲梯等动作,幽默孕育着滑稽,滑稽使幽默爆胀,炸出笑声。
C、隽言妙语比喻夸张:潮丑的俏皮话儿一串串,有隽方妙语让人解颐,有双关反语让人品味,有比喻夸张让人动容。潮丑这些语方特色,在方展荣表演中用得比较好。这些语言的奥妙在于”言非即是,说是若非。”(《史记·滑稽列传》)
幽默滋味色彩
方展荣扮演的半空和尚和《桃花过渡》中渡伯,有怡然自乐的情趣,具有哲理与智慧,味道是甜饴的,情调是暖色的。
他的”李老三”,幽默感中的善良无辜,一丝丝伤感情愫,有苦涩之味,色彩是淡淡愁雾的沉沉遐思。
他表演胡连的幽默,所引起的笑声是批判性的,滋味是辛辣的。这是一种黑色的幽默,是畸形的、病态社会的特产。
方展荣的幽默感,既是来自于客体:剧中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昭示,也是来自于主体:演员的创造个性特色。如果说,赵树理的幽默是”山药蛋式”的,钱钟书的幽默是”学者式”的,那么,从方展荣的应工于项衫丑、裘头丑、踢鞋丑的表演体系来看,他应属”市井式”的幽默。
艺海写风流
在汕头潮剧界,有一位让潮汕老百姓和广大戏迷们耳熟能详且津津乐道的著名演员,他就是潮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广东潮剧院二团团长方展荣。
为纪念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由省戏协、汕头市委宣传部、广东潮剧院联合主办,广东潮剧院演出的“方展荣潮丑表艺术专场”将于5月23日晚在汕头市谢慧如潮剧艺术中心隆重献演。演出前夕,记者专程走访了方展荣,了解这位艺术家所走过的人生道路。
艺术之道 艰辛跋涉
算起来,今年是方展荣从艺44周年。44年,方展荣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流多少汗,出多少成果”,他这样说。
1959年夏的一天,一个从普宁洪阳来的男孩赤着脚走进揭阳榕城戏院找他在剧团工作的大哥,剧团团长饶恕慧眼识珠,从他宏亮的噪音里看到他身上潜在的艺术天赋,从此汕头正顺潮剧团又多了一名小学员,11岁的方展荣拜陈大筐为师,开始学习“刺梁”、扇子功等潮剧基本功。
随后,他进入汕头市少年戏曲训练班学艺,师承陈大筐、杨其国、杨江全,专攻潮丑,此期间,他大量观看曲艺、话剧等演出,汲取其他剧种的养分,还曾与著名武师陈木龙一起到广州京剧团学艺,观摩该团的演出。“文革”期间,方展荣先后在汕头市、汕头地区青年实验潮剧团、汕头地区潮剧团当演员,演出了《江姐》、《杜鹃山》、《沙家浜》等现代戏,奠定了较好的艺术功底。
1978年,开始复排传统剧目,方展荣得到潮剧名丑蔡锦坤、李有存传授,虚心学习,勤学苦练,潮剧折子戏《柴房会》、《闹钗》等一炮打响,深受国内外观众好评,1979年至1980年在泰国演出期间,受到泰国国务院院长(总理)、外交部长等亲切会见,泰国国家电视台现场采访并录相。
1987年,方展荣赴北京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演出了《张春郎削发》、《柴房会》等剧目,受到首都观众高度评价。其间,他还不忘拜师学艺,向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戏曲艺术》主编纽骠学习《访鼠》,观摩京剧艺术家袁世海、叶少兰、李维康、刘长瑜主演的剧目。
1995年,他率团赴上海演出《无意神医》、《柴房会》、《闹钗》等,参与“白玉兰奖”的角逐,演出期间,他天天注射青霉素,带病坚持工作,演出获得巨大的成功。同年,《柴房会》赴北京参加全国中老年戏曲汇演,获“牡丹奖”。这一年,他被评为汕头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
1997年,他与吴玲儿主演的《柴房会》由中国戏剧家协会拍摄成潮剧首部电视艺术片;同年,在中国文联《德艺双馨》大会上,他被评为《德艺双馨》会员,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
1998年,他主演的《老兵回乡》一剧获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曹禺文学提名奖”,并担任“广东省第二届戏剧表演艺术大赛”评委。
1999年10月24日,新编潮剧《葫芦庙》在汕头潮剧艺术中心慧如剧场演出,方展荣在剧中饰贾雨村,演出好评如潮,大获成功。
2012年6月28日于香港荣获「中华名人录」之「卓越华人奖」。
艺术表演 炉火纯青
“潮丑,是潮剧的戏魂。潮丑艺术是一个色彩斑斓、妙趣横生、灵活多变的天地”,“潮剧丑角是饱含着鲜明的潮汕地方特色和乡土人情的艺术形象”,这是方展荣对于潮丑的一个总结。
在四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方展荣塑造过的角色不计其数,然而“潮丑”是其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从《闹钗》中的胡琏,到《柴房会》中的李老三;从《访鼠》中的娄阿鼠,到《无意神医》中的张无意,个个栩栩如生。有专家评价,方展荣演丑角的成功之道,最主要在他的表演艺术上。在《柴房会》中,他充分展示了他的“椅子功”和“梯功”,把“功”的表演与人物内心世界的体现和性格塑造结合起来,使作为平民既善良又胆小的李老三的形象十分生动而可信。再加上方展荣那滑稽的眼神,诙谐的表情和情景交融的唱念功夫,更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他独创的梯子倒溜等技巧,更是人物心理外化的经典之作,令满台生辉。
除了“椅功”和“梯功”外,方展荣的绝活儿还有“扇子功”,这一绝活儿是演《闹钗》时向名师蔡锦坤学的。1978年时,方展荣才刚刚出道,家中宿舍狭小,为了练功,他把家具挪在一边,腾出地方,一有空就练起来,有时一天练三场,整整坚持了10年!如今他饰演的“小公子”胡琏出场,只见他一边撩着长衫走矮步,一边用一只手指顶着一把折扇如车轮般旋转。上海戏剧家陈云发评论道:“一把扇子在他手里,简直是变魔术一样,用得出神入化。”
方展荣不但形象表演上形神兼备,其唱腔艺术也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柴房会》中李老三那用“花舌吐喉吊腔”技巧唱出的几十个“我的,我的,我的……”以及《无意神医》中的“但求无疚存心胸……”的那一段长达10分钟的唱腔都是其唱腔艺术上的神来之笔。他的声腔是高吭明亮的“双拗天声”,经过不断的探索磨炼,使这种声腔更加苍劲明晰,很有穿透力。他还在传统唱法基础上吸取美声唱法和兄弟剧种的营养,使唱腔更具有时代气息。在《无意神医》、《古琴案》、《访鼠》等唱段中,这些唱腔上的特点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既轻快俏丽又圆润庄重,既高昂激扬又婉转低回,韵味十足,魅力无穷。
广东潮剧院艺术研究室副主任林克这样评价方展荣的表演艺术:他艺术功底非常扎实,已达到炉火纯青———“艺海竟自由”的地步。方展荣出演的剧目非常多,饰演的角色、人物也非常丰富,人物性格也多种多样,表演风格诙谐、幽默、随意,深受老百姓喜爱。同时,他又非常乐意向其它剧种,特别是丑行学习和借鉴,拓展自己的视野,他还勤于笔耕,将自己的艺术实践加以总结,写出一篇篇潮剧理论文章,出版了专著。
如今,方展荣又将这些技艺和“绝活儿”传授给了他的弟子们,在他的悉心辅导下,新一代的“小李老三”、“小张无意”们茁壮成长起来,他们挑起了潮剧艺术明天的大梁。
艺德风范 有口皆碑
方展荣的艺术植根于深厚的群众土壤之中,又服务于广大群众。他每年下乡演出的场次都有近百场,足迹遍布粤东和海陆丰、深圳等地。他多次访问港澳台地区及国外,其精湛的潮剧艺术均在当地引起轰动,传为美谈。
方展荣的艺德和敬业精神也深为人们所称道,不论是为国家领导人或为华侨演出,还是为穷乡僻壤的农民演出,方展荣都一样地投入,一样地唱好每台戏。近日,记者曾随潮剧院二团赴潮阳市陈店镇演出,所到之处,乡亲们都奔走相告:“方展荣来了!”傍晚,更早早到戏棚前“占位”。当方展荣的丑角出场时,全场掌声雷动,欢声笑语不绝。那一晚,他上台连续表演两三个小时,腾挪滚打,十分认真,当回到后台时,已是大汗淋漓。当有人劝他,年纪大了,不必每次都上场时,他却说,“不行,我不上场,乡亲们不满意”。
方展荣说,他的人生准则是“实话实说,实事实做”,他的每一份成功都是在辛勤的汗水中拼搏得来。
人物事件
贫穷辍学
方展荣母亲从10岁就于老玉堂春班做戏,22岁嫁到洪阳镇。我的大兄8岁就开始到正顺香班求师学艺,他一生戏曲。我母亲有很多师父、师兄、师弟分布在潮剧各个戏班,如正顺、玉来、普宁、澄海等潮剧团,这些剧团都有我母亲裙带关系的人。我从5岁就开始喜欢看潮剧。在家乡看潮剧的情境非常有趣味,小孩不用门票,一般没有座位。我经常蹲在舞台下的一角看戏,有时看到疲劳就睡,醒了再看。我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下对潮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感情。真正踏上戏曲道路是在1959年,当时我刚好要读小学三年级。那时学费是二元钱,家里没钱给我缴学费,母亲让我去找在榕江剧院做戏的大兄。一位朋友骑单车带我去了榕江剧院,我看见大兄在舞台架顶很高的地方,我说:“大兄我来了。”他说:“你来有什么事?”我说:“没钱缴学费,母亲让我来找你”。其实,我大兄当时的处境是非常困难的。他听我说后,眼泪直流下来,虽然学费只是二元钱,但在当时五元就可以维持我一个月的生活费用,所以,二元对我们来说是个大数额。汕头正顺潮剧团的团长看到这种情况,很受感触,他让我过去考考看,听听我的声音如何。当时,由一位老师傅拉着弦给我伴奏,团长听我唱后,就说:“好啦好啦,你明天就去移户口。”这样,我参加了汕头市正顺潮剧团。
艰辛学艺
入团后我学习了半年老丑,因为我天生活泼好动,所以师傅教我很多戏。半年后,团长又办起一个学习班,叫汕头市正顺少年戏曲训练班,他送我进去学习。进学习班是在1962年2月,一直到1964年2月我才毕业。在这几年中,老师对我们的教学非常认真,也很严格。我在班里的成绩算差不差,也算不上好。我是班里最末一个参加少先队员,最末一个参加共青团员的,但因为我学艺很刻苦,当时实行5分制,我都能得满分,而且我和班里的老师、同学都相处得很好。
说起练功练戏是非常痛苦的过程。比如练跑,我一天跑步两次,每次45分钟。练跳,就是跳过“椅条”,每次也要跳45分钟,“跳”对在舞台上从上跳下、出台、翻跟斗都是非常关键的。练唱、练靶子每次也要练45分钟。翻跟斗、压腿、下腰、抬腿、踢腿都是练到无法蹲下来大便,腰腿疼得无法忍受。有些同学受不了就申请退学,确实是太苦了。其中,我们最怕的动作是下腰,因为老师经常是硬压,压得我们眼泪直流,这是过去的事,现在学校老师都没有采取这种教学手段。还有我们同学之间在练甩枪、踢枪都练到脚肿,你们别看舞台上踢枪、甩枪非常轻松,其实很艰苦,演出之前我们常常练到无法正常行走。由于当时刚好是在1960年前后经济困难时期,生活非常艰苦,我们每月只有3元的费用,很多学员都因为营养不良而出现脚气病。
滑梯风波
方展荣从1963年开始演李老三,这戏最辛苦的一个动作是练滑梯,常常练到鲜血直流,但仍然要练。1987年,有一次我在炮台戏院演《八宝与狄青》的狄青,戏中有很多武打动作,演到中间我的脚突然扭伤,无法行走,同事想帮我治疗,可是锣鼓声仍在响,我也就强忍剧痛继续演下去。当下台时我的脚红肿,全身发热,单位通知我爱人过来护理。五天后我又要到广州参加广东民间首届艺术节,表演《闹钗》、《柴房会》剧目,这些都有滑梯表演。我只能边治疗边排练,在持续五、六天的艺术节中我每天都要练滑梯。医生对我说:“你这只脚如果不休息下来彻底治疗好,将来可能要残废。”
从来没有真正休息过,脚疼了都是靠打封闭针、上药后继续上台演出。演戏的时候我忘乎所以,但演完戏之后非常痛苦,因为没有彻底治疗好这只脚,留下后患,现在我的脚疼病经常发作,去年疼得不能行走。记得有一年国庆节,我表演《柴房会》给江南五省的客人看,当演到滑梯时,我从梯顶摔下来,鼻腔大出血,马上走向台后。幸好观众中有一位医生,我叫人请他给我治疗,我对他说:“医生你别的事不要管,请你马上给我打支止血针。”医生说:“你这个样子不能再继续演下去。”打完止血针二分钟后,我又坚持把戏演完。
正副团长
方展荣觉得挑这个担子是对我的一种锻炼,人家都说我性子太直,不适宜当领导。我当副团长的六年里,我和团长合作得非常愉快,他是我的同学,我是他的师兄,他是导演,我是演员,他性格刚柔,我性格暴躁,许多人都说我无法在他手下工作。但我们合作得很好,我认为我当副手,从心里到行动都应认清自己的位置,应多尊重他,事情就好办。比如,正副团长出门办事,许多人都认识我,而不认识团长,这时我就会主动向人家介绍说,这位是我们广东潮剧院二团的正团长,名字叫郭楠。
2000年我刚上任团长时,团里就有14位艺术骨干调到一团去工作,我只好对团里现有的演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我既要当演员、导演,还要当领导,很辛苦。因为当上正职,责任重大,有很多事情都要我亲自处理,有时要走群众路线,有时要走独断专行。了解我性格的人原来估计我这个团长最多只能当一年,但这几年我总算熬过来。
幸福家庭——事业成功的支柱
妻子是《柴房会》中扮演二娘的吴玲儿
为了家庭,妻子放弃了自己美好的事业
理解、宽容、忍让,是他们夫妻和睦相处的法宝
贤妻玲儿
方展荣的夫人叫吴玲儿,她是国家二级演员,如果让她继续深造下去,可能会比我更成功,因为她有很多优越的条件,她的身高、形象、声音和家庭背景都很好,她是姚璇秋的学生。这些对她的事业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她都放弃了,我要感谢她对我的支持。
我们是同事,也是搭档,《柴房会》中的二娘就是她扮演的。她最喜欢看我演丑戏,经常笑得哈哈叫。我在排练《闹钗》的过程中她以为我“精神有问题”。我表演《闹钗》时,她笑得蹲在地上,也许是日久生情吧。吴玲儿演《陈三五娘》是三线的五娘,姚璇秋是一线的五娘,但许多观众都认为吴玲儿演五娘比一、二线演员更适合,她演这部戏非常成功,从举止、说白等都演得很顺。现在我在导演《陈三五娘》时,很多地方还要向她请教。她为了家庭,放弃自己的事业,确实有点可惜,这是她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才决定的。
应该感谢她,她把这个家庭处理得非常好,我可以说是没有后顾之忧。有时我下乡到深夜二、三点才回家,她没有半句怨言。由于工作原因,我对家庭没有太多的关心和照顾,这是我的缺点。
和睦相处
方展荣的玲儿性格非常倔强,表面上看,她是贤妻良母型的、很随和,但在家里她是“鸡母在企寮”。有时因为小孩的教育问题,我们会产生矛盾,我长年在外奔波,因为交际广泛也会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我认为首先要双方自觉去平衡,要学会忍让,不然矛盾会升级。这二、三年来,有一次我病了整整一个月,连续四十多天输液,在病期间,我没有告知任何人,我每天坚持排练,坚持输液,有时半夜二、三点我还到医院做透视检查。因工作劳累,心情很坏,我在家里情绪不稳定,有时会乱发脾气。我在单位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回家后也难免会发脾气,比如进门换下来的衣服乱扔,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发闷、发牢骚等等,这些事情她都能理解,没有责怪我,还常常陪我看电影、说说话、想尽办法让我消消气。
觉得一个家庭的组成最重要是理解,因为我所接触的不单是男性,女性也不少,比如下乡演出时,有些女性都喜欢和我照相,这些现象在玲儿看来都无动于衷,她理解因为我是一个名人,这些现象是很正常的。但最主要是自己应站稳立场,在我们之间没有什么可怀疑的。玲儿也一样,她很美丽,也是一个素质很高的女性,有很多男性和她交朋友,甚至追求她,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些我们都能互相理解。
家庭理财
我们在1986年10月1日结婚。其实玲儿不应该嫁给我这个丑角方展荣,因为海内外有很多男性在追求她,包括当官的、有钱的。但现在回头来看,这十多年来,她的生活过得很幸福,我们夫妻之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我现在的一切收入全部上缴给夫人,我不知我每月有多少报酬。有时我跟她开玩笑说:“玲儿,我在外面挣钱,我把钱拿回家,你得八成我得二成,我人在外面也应该有几块钱可花啊。”我从来不干涉她花钱,就是过去生活艰苦的时候我也不过问她花钱的情况。
我知道我长得很丑,但我性格开朗,喜欢玩,她选择我,我认为她这个人比较讲究实际。我曾问过她:“玲儿,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选择我?”她说:“我当时看出你这个人将来如果事业能成功,挣到钱,你一定能照顾好老婆和孩子。”现在她还是这样说。
教育孩子
一个艺术家有这样美满的家庭是很不错的,玲儿常常教育孩子说:“你爸爸将来老了,你应该孝顺他,要经常夹菜给父亲吃。”这句话虽然朴素,但很有情味,我听后非常欢喜。现在的孩子很难教育,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高,拿一本唐诗三百首,要求孩子每天写一首诗给我。不管如何,文化基础一定要打牢,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就是因为文化基础差,现在写起文章来总是离不开那几句话,这是我最大的遗憾。总之,事业能否成功,家庭的支持是非常关键的,现在事业已成功,更希望家庭能更和谐。
艺术必须带给人们所需要所喜欢的享受,才算是艺术。
丑角,是惹人喜爱的舞台滑稽艺术形象。潮剧丑角是饱含着鲜明的潮汕地方特色和乡土人情的艺术形象。
潮丑,是潮剧的戏魂。潮丑艺术是一个色彩斑斓、妙趣横生、灵活多变的天地。我在这个天地里学习、表演、探索了二十多个春秋,我爱我之所爱,无怨无悔,感情之深,实是难以言喻。
潮丑艺术天地
“潮丑应工技艺绝”(方烈文语),所扮演的人物多种多样,上至帝王将相,下及三教九流。真是七彩的生活,人性的万花筒,世态的描绘,情趣的展示,应有尽有,赏心悦目。
丑角的表演,需要演员有高度的想象力,要分析各个不同人物的心理特征。
做好这门学问,一靠“戏性”——一种天赋的气质。俗话说:“什么材料作什么器。”戏性是演员担任行当的秉性,谁最适合在这一特殊的艺术天地里表演,选择是严格的,淘汰也是无情的。二靠“悟性”——一种实践中的所得、所悟。三靠“忍性”——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经得起磨练和批评的精神。
潮丑艺术是一个特殊的舞蹈天地。丑角的形体和动作,往往模仿各种动物或是木偶、皮影的造型。我在《柴房会》中表演李老三突然遇鬼,惊恐欲逃,于是爬梯时是模仿壁虎的形态;接着是拿顶式滑梯,形似青蛙跳水。让观众从自己熟悉的动物形态中产生联想,借以加深对剧情发展与人物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理解。这种特殊舞蹈表演是极有表现力的。
潮丑艺术,也是技巧戏剧化、人生感情化的艺术。如扇子功的溜子扇、顶旋扇、张旋扇、轮扇、抛扇、冲天扇、二周翻扇等;梯子功的背滑梯、正滑梯、勾梯、拿顶式滑梯和椅子功等。它们为戏曲的人物表演增添华彩,让观众得到艺术审美的愉悦,更主要是以特技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推动剧情发展。《闹钗》中扇子功的运用,正是为了刻画“胡琏颠倒扇花生”(方烈文语)这个花花公子的轻浮、跋扈、得意忘形的性格。《柴房会》中梯子功的作用,是为表现李老三惊鬼的慌乱神态和心理活动。名丑李有存说得好:“特技的运用必须对点。”这个“对点”就是人物与程式结合准确。
在这样色彩斑斓的艺术天地里,我不断探索、继承、形成风格、发挥创造总结出一套表演之道:(l)观其形。表演者要做到形似,给观众一个真实、直观的艺术形象。(2)动其神。表演者要做到神似,给观众一个传神的、有意味的艺术形象。(3)激其情。表演者要调动起创作的激情,让观众感到情真意切。(4)明其理。表演做到合情合理,有艺术分寸和形象逻辑。(5)懂其法。在扎实的基本功上精通技法。使表演娴熟自如,不断总结表演实践,从简到繁,从繁到简,努力提升为理论和经验。
在潮丑的艺术舞台中,唱曲很有特色,一种是用“痰火声”,如乌必、郭石梅、黄克习(香港)、陈顺和(泰国曼谷)、林炳林(郭石梅师弟)、蔡锦汉、胡炎城、吕洽辉、张承爱、杨荣喜、周乐(香港)、陈文昌(香港)、陈振才(泰国曼谷)、邓慈、陈南才、杨永松、陈海亮、江秋良、陈双河、林惠光等就是这类声型,颇似通俗歌曲中的“气唱”和“喉腔胸腔共鸣”的音色,声型特别。另一种是用“实天双拗声”,如范阿倪、方尼姑、蔡龙汉、方庭章、陈清泉、色武(泰国曼谷)、林定银、杨才顺、黄阿漾(老丑漾)、杨祥振、陈庭良、杨江全、林锦裕(四斑丑)、吴林荣、吴为雄、陈玩惜、林明才、谢清足、陈清爱、叶林胜、谢名条、李庭波、赖明和、柯立正、翁全、林炎崇、孙暹龙、孙愈哆、陈水和、苏木荣、林金生(新加坡)、黄镇荣、谢树发、李海创、蔡书强、李义鹏、陈福、杨启杰、陈潮钦、陈家汉、黄健全等的唱声,清腔甜喉,吐舌行腔滑稽幽默。道白的特色更为显著,有的谈笑风生,有的快人快语,有的绘声绘色,有的阴阳怪气,有的南腔北调。总之是随意而有分寸、抑扬顿挫具有韵律。前者行腔说白不协调,虽然有点特色但表现力受到一定局限。后者声音有整体共鸣,表现古代人、现代人均较协调,行腔与说白不受音色上的影响,听起来也很有美感。这二种声型都可让其生存,关键是如何发挥艺术风格。
潮丑艺术本质上是一个美学的殿堂。对于美好善良事物,以审美艺术手段扬其美的德行和内容,简称为“以美扬美”。对于丑恶事物,以审美艺术手段针砭其丑的行径和恶迹,简称为“以美贬丑”。在不断的舞台实践中,我发现丑角艺术的美是一种超乎寻常的艺术美。
潮丑是潮剧的戏魂
长期以来丑角的艺术实践,创造出潮丑色彩斑斓、妙趣横生的艺术世界和奇特的艺术魅力,因此潮剧有“无戏不丑”、“无技不丑”之说,有“丑角是戏魂”的美誉。
在潮剧的传统剧目中,几乎每出戏都有丑角出现。如《陈三五娘》中的林大、卓二、李姐;《苏六娘》中的杨子良、乳娘;《张春郎削发》中的半空和尚、鲁国公、阿僮;《春草闯堂》中的胡进、王守备、杨夫人、吴独、轿夫等;《古琴案》中的胡图;《桃花过渡》中的渡伯等。我和我的丑角师傅方庭章、郭石梅、陈大筐、陈玩惜、李有存、蔡锦坤等都在上述剧目中担任过举足轻重的丑角人物。例如我扮演的半空小和尚,参与师弟张春郎和双娇公主的爱情瓜葛之中,在“削发”、“追殿”等重要场次中都有激化剧情、提神摄魄的作用。通过对半空和尚的生动塑造,从打科插诨到技巧表演,如用“错步抢背”、“分腿小翻”腾空而起,“前滚毛”接珠,旋滚佛珠套于颈上的难度动作,不仅演活了半空,而且成为该剧情趣激荡的戏段。
大型喜剧《无意神医》“牵丝诊脉”一折必须“一番丑态最传神扇动益见根基厚”(刘麒子语)才能发挥丑角表演的高潮,让“《无意神医》演技鲜”达到人物“和谐至性善周旋”(林曼兰语)的性格境界。故而我在剧作家沈湘渠、作曲家李庭波、导演郭楠的合作下,决定更集中更夸张、更具独创性地将潮丑的扇子功、水袖功、项衫功运用于“诊脉”一折,将一个不懂医术而又善良的知府那种心慌惊惧、有口难言、有理难辩、“哑巴吃黄莲”的心情,通过道具来体现。在戏中,张无意处于想说实话又一次次的碰巧说不了真话,喜剧场面自然、流畅、朴实。当老宫女说:先生请(诊脉)……”张无意将扇子功运用于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结合剧情,把人物慌乱无主的心理活动加以强调——外型化,一连串的“抛扇”、“溜子扇”、“金鸡独立”、“顶旋扇”、“碎步轮扇”、“木偶穿衣”左手牵着丝线,右手张旋白扇、时而打扇矮步、时而“前扑虎”、“壁虎爬行”。“一支白扇写下万年青史,千般怪脸讽尽百代忠奸”(泰国郭森林语)一气呵成,将人物彼时彼刻的心态表现得神韵具佳,演出后确实“赢来观众齐声赞”(林曼兰语)。《文汇报》、《解放日报》等多家报刊均发文评价张无意的表演如:“行云流水”,“丑而不俗、丑中见美、拙中藏智、憨中见情”。潮剧剧目中以丑为主要角色并成为珍品的比比皆是。例如《柴房会》被誉为潮剧戏宝,已被中国戏曲艺术研究院录相存档,作为国家级名剧珍藏。又如蔡锦坤老师扮演胡琏的《闹钗》是潮剧“三块宝石”之一。我扮演胡图(《古琴案》)、丘孝(《扛石记》)、张无意(《无意神医》)、沈则清(《双青天》)、蓝继子(《蓝继子》)、陈璜(《大河情》)、《桃花过渡》、《绛玉掼粿》、《双下山》;名丑谢大目的《失印》;尼姑丑的《箍桶案》;清泉丑的《憨仔》;女丑谢清祝、陈清爱、叶林胜、陈良美、许贵装、许梅影的《铁弓缘》、《秋茄舅掼油》、《骑驴探亲》;方庭章、徐坤全、郭桶的《打花鼓》、《张三会妻》;黄克习夫妻合演的《克拾》和《赵昂求情》;杨才顺的《子良讨亲》;郑壁高的《秋湖戏妻》;林明才的《王茂生进酒》、《张古董借妻》;吴美城、庄别人的“娄阿鼠”;陈大筐的“假牛魔王”、“二孔明”、“姚大”、“伪保长”;陈振才的《陈良杀妻》,杨祥振的“猪八戒”,胡琏;林二成、陈木龙、廖顺兴、陈喜和的“孙大圣”;郭石梅的“吕洞宾”、“理晤直”、“族长”、“蛮横”;陈玩惜的“四红鼻”、“知州”、“裴福”和《选女婿》的“知县”;杨荣喜的“败家仔”;陈县、林辉荣、徐永书、陈潮钦、胡耀、陈鸿飞、张树桐的“孙富”;陈玉城的“林鉴成”;刘立荣、郑鹤珠的《戏秋香》;叶林胜、谢素贞的“李姐”;吴林荣的“卓二”;赖明和的 “老衣丑”;陈海亮、叶林胜的《金福戏鬼》;许汉敦《闹佛堂》的“小公子”薛武;武丑陈喜和、陈伟城的“胡琏”;黄友义的“官袍丑”;柯立正的“门官”;李义鹏的“驿丞”;孙暹龙的“解差”;陆炳告的“小太监”;陈木炎、林十四、陈大成、林欣荣、吴坤、林建东的小丑“老王、九成”;李庭波的“小皇帝”;翁全的“蓝继子”、“林添德”;谢大目、蔡锦坤、周书圃、杨永松的“周不错”;徐坤全、吴为雄、李有存、陈庆标、苏木荣、陈帮沐、陈焕泽的“万家春”(《刺梁骥》);揭阳市潮剧团林若英、许艳娥的《龙井渡头》;林炎崇、蔡书强、林松弟、林惠光的《双睛盲》;洪妙、翁创龙的《换偶记》;廖文卿、林玩贞、马蝉如的“大奶”、“孝妻”;陈水和、曾惠刚的渡伯;赖炳清的《连升三级》;揭东跑台下陇蔡锦汉的“李老三”;林惠光、黄健全、陈惠元、韦镇辉、陈双河、谢继顺及饶平黄岗东巷宫名丑张买的《柴房会》均是唱做念并重,备受欢迎。以丑为主角的名剧须要功夫全面.戏路宽广的演员,均能在剧中担纲人物,就是配角也能为剧情戏趣起到“酵母”和“味精”的作用。更甚者,竟有一剧多丑,如《铁弓缘》中五个人物占三个丑角、《金花女》十一个角色中就有七个是丑角,《剪辫记》四个角色中竟然三个是丑角,形成潮丑表演别具一格的特色。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