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振国

简介: 郦振国(1968.8.8~2007.11.9),浙江诸暨人,生于共和国十九年戊申七月十五日(1968年8月8日),属于浣江郦氏·景八派·元五房·詹家山。  
[展开]

郦振国的个人经历

基本资料

  姓名:郦振国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8.8.8

  国籍:中国

郦振国

  时代:现代

  籍贯:浙江诸暨

  民族:汉族

  身份:记者

生平

  郦振国,1994年进入诸暨电视台从事新闻工作,先后担任记者、新闻部副主任。2000年6月到中央电视台社会新闻部工作。

  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七年里,振国一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多次冒着生命危险赴灾区采访,在云南、浙江、广西、四川等地的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灾害一线忘我采访。同时,他还参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我的长征”、“第12届上海特奥会”等重大报道活动,多次承担中宣部重大报道任务。

  共和国五十八年丁亥九月三十日辰时(2007年11月9日),振国从西藏拉萨参加党的十七大重大选题报道,途中遭遇车祸,不幸以身殉职。不到四十岁的振国,在雪域高原过早地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不幸以身殉职。

悼念车祸牺牲的央视记者:天堂无车生命可贵

  最初听说央视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记者郦振国在西藏地区采访途中遭遇车祸牺牲的消息,是我知道自己要去海南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落实十七大精神采访行动的那天。虽然不认识,甚至以前没有听说这个名字,但是听到这个消息,我仍是心头一阵,一种失去朋友般的悲痛感觉在心中。今天,知道了更多的情况,虽然已是凌晨,但我仍忍不住写下这篇文章表示悼念,同时悼念那些为新闻事业献出生命的战友们!

  通过今天和几位同行的交谈,我知道了更多的情况。那是11月9日上午,第八个记者节刚过,央视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记者郦振国在西藏地区采访途中遭遇车祸牺牲。同车四个人,西藏台一位记者也牺牲,司机和央视一名摄像负重伤。最新的消息是,司机也牺牲了。通过央视记者在网上发布的消息得知,郦振国是社会新闻部记者二组的老记者,今年39岁,浙江诸暨人,大学本科学历,有一个12岁正在上初一的女儿……一个美好的家庭从此解体,一个可爱的女孩没有了父亲,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情。可恶的车祸!

  我看到了郦振国的博客,里面最后一篇文章是《我杀死了一只蝴蝶!》看到这个题目,我和社里的两位同事都心头一震,战艳更是说了一句:“怎么是这样一个题目?”在这篇文章中,他写道:“广西灾情报完了,据说还得到了上司的肯定,明天准备回京。但是,今夜我却睡不着,因为,刚才在我屋里发生了一起凶杀案。不知什么时候,我住的房间里飞进来一只蝴蝶,一直扑楞扑楞地在我头顶上盘旋,本想不理它,但没想到我关了灯它飞,开着灯它还是飞,有几次还飞到了我的耳朵边,万一它不下心飞累了停在我的脑袋上可咋办?这么一折腾,睡不着了,干脆起来满屋子逮蝴蝶,刚才,终于被我逮着一机会,一把它给灭了。其实我逮着它时,我是不想杀死它的,我想把它扔出窗外,但是我刚抓住它,它就跑了,一半翅膀断在了我的手里;我再抓它,它又跑了,又一半翅膀断在了我的手里;我一急,就一脚把它给撵得粉身碎骨。现在房间里倒是安静了,但是我却有些心生不忍了,必竟是一生命,还是一美丽的生命,再说了,它还承载着一个古老的美丽传说。我觉得自己做了一次杀手,想想身边这样的杀手还很多。在生活中,在工作中,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不小心就会伤人,有时候还会伤及无辜,大多数时候这种伤害尽管是无意的,但是却很难挽回。这么一想,浑身冷汗,反思一下自己,觉得还算与人为善,要保持要保持啊。呵呵。。胡思乱想,滥竽充数,权作一博吧!”

  郦振国在博客中这样介绍自己:“在我们办公室,我一不是制片人,二不是副制片人,三不是党小组长,四不是党员……我曾经有过的最大的头衔就是偶尔当个小项目的负责人,手下三俩人,做几条新闻搞搞不痛不痒的所谓系列报道。”从话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乐观、开朗、随和、努力的人,一个优秀的记者。而在很多人悼念他的留言中,我证实了自己的推测。同事对他的印象是“对他的印象是谦和、稳重、平易近人,很能吃苦,参与过不少大型报道。”

  很多网友的留言让我流泪。一位网友这样写道:“他走的恰是2年前,我曾经奔驰采访走过的那条路,应该是在拉萨之间,与奔腾的雅鲁藏布江结伴而行的那条路。那是一条独具高原魅力的路,蓝可以洗心的天空、圣洁的白云,柔曼飘舞的山间公路、奔腾肆虐的江河,伟岸耸立的群山……打开那时自己在驰骋的吉普车上摄的照片,我在想象,老郦究竟是在哪个路段,留下永恒的气息……人固有一死,沉眠于此,尤其是闪电般永别于自己钟爱的新闻岗位,对于逝者也许是一种最好的归宿……对于我们始终钟爱或者曾经纯洁地钟爱过这个岗位的热血男女来说,这种归宿,岂不是最好的吗?!可能唯一苦了的是他的家人……然而谁都知道,记者——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奉献和牺牲的代名词!”是的,记者——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奉献和牺牲的代名词!

  生如夏花灿烂夺目,逝如闪电之高昂壮烈!2004年共有54名记者因公牺牲为10年来之最。但令人悲伤的是,郦振国遭遇车祸牺牲不久,11月16日又传来一个悲伤的消息,当天值晚班时,我又被告知,解放军报的两位记者又在新疆采访时牺牲了。“天堂无车,生命可贵!”在此,我默默地为曾经的同时,为曾经的同行默哀,祈祷他的天堂里没有烦恼,能够快乐、幸福!

  所有的新闻界同行们,让我们记住这些牺牲的战友!同时,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这也是为了国家和人民!

哀悼郦振国老师

潇风瑟瑟的南苑机场,青一色的黑衣素裹,?我们为了迎接一个人的到来,我们同一战线上的好老师,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郦振国。11月9日上午在西藏地区采访途中遭遇车祸牺牲,同车四个人,西藏台一位记者也牺牲,司机和我台一名摄像负重伤。在刚庆祝完自己节日的第二天,他就带着熟悉的话筒离开了。其实在部里对郦老师了解不多,只知道他原来是在我们组待了3年,后来去了二组,是位很和蔼、谦和、稳重的老记者,碰着面总是笑呵呵的闷头抽烟,这次随中央代表团下去各省市采访十七大,没有想到遥远的西藏、纯净的天空、圣洁的白云,柔曼飘舞的山间公路却吞噬了一条年轻的生命,留下的是年迈的母亲、刚接到北京来的妻子和12岁的小女儿。

站在南苑机场就一直在想,一个人的生命的结束对于自身而言算是轻松还是舍不得尘世的成分要多一点?在生前,人们能够记住的是他普普通通的记者身份,主报残联口,参与过多次大型采访活动,一个站在摄象机面前将真实生动的新闻现场报道给观众的亲历者,一个站在办公室里面亲切称呼的“小郦”,一个站在同一战壕里面曾经披风挂雨的好兄弟,一个站在孩子身边还心存愧疚的好父亲,可这多重身份却随着一个个呼吸的停止都结束了,试想生命之神对待每个人是不是公平的?每天我们都象一个个陀螺一样按照同样的节奏在运转,有的人在不同的时间点能够发出很多的光和热来温暖身边的人,而有的人却简简单单的消耗自身的热量,有的人把自己逼得在没有空气的角落呼吸,每天周而复始的准备材料、开会、会面客户、应酬饭局、陪人歌舞升平......所以有的人把忙碌和金钱堵给了生命之神,而有的人把爱和自由奉献给了生命。相反,后者我觉得是可以左右生命的,因为它不把时间的消耗作为一个简单的坐标和概念,它不会为时间沙漏的下一秒的离去而懊悔疼痛,相不相信我们可以左右时间的,享受每一刻带来的幸福、悲伤、郁闷,痛痛快快地活上一回,时间不过是我们手中拿来运动的跑步机,你可以让它快一点,也可以让它象散步一般细细品味。说到这,想到那句歌词:懂事之前 情动以后 长不过一天 留不住 算不出 流年 有生之年 狭路相逢 终不能幸免 手心忽然长出纠缠的曲线。

所以我真不习惯在人生命完结之后去对一个人歌功颂德,对他的社会贡献作出表率,好还是不好?成功或者失败?值得做榜样还是树立风向标?不是我们在缅怀死者生前的功绩所能够公正评价的。对,是“公正”这个词,用在人物评价方面会客观得多,郦老师是位优秀的记者,他的离开,我们应该值得哀悼和缅怀,但从公正的角度来说,和他站在每一个新闻现场的记者一样可爱,和他曾经在同一个对编机房工作的编辑一样优秀,和他一样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勤劳奉献的人们同样在把握生命的主动权。我们要发扬的不是单纯道德概念中的“人文关怀”,亦不是以感性情感为出发点的“同情”足以,也许我们多一点对生活的感激和爱护,多把自己的光和热给他人分享,就是对这些为社会、为人民事业光荣奉献的英烈的最公正的评价。

从机场迎接完遗体后,在回来的车上看见同事眼角挂着的泪水,只好别过头去装做没看见,这时很想妈妈打了个电话,给她说了今天发生的事情。妈妈在电话那头说,你们俩身在外面我就是怕出事,我笑着安慰她,没事的,指不定地球每一个角落都是危险的。呵呵,每一个为生命奔腾的人,都不容易,真是不容易啊!

? 祝福郦老师,在天国也可以快乐生活,完成自己对新闻事业的热爱!

? 在这里多一点心思的粘贴下郦老师的BLOG,去走进这个普通却不平凡的记者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