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齐克果,又译为“祁克果”,其广为人知的英文译名为 克尔凯戈尔或克尔开廓尔。丹麦著名神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存在主义最早的先驱。 黑格尔逝世后,其空前庞大的哲学体系分崩离析, 叔本华、 尼采和祁克果功不可没。 “存在”在黑格尔那里是一个逻辑范畴,但祁克果却将其定义为一个只能适用与于个人的概念。“存在”即一个人自己的生活过程,包括自我参与、自由选择和实现自我三个环节。在这一点上,祁克果以其非理性,人本地定义了“存在”这个哲学中的重要主题。在洛克(Locke)那里,神存在,自己存在,数学存在,这是由“经验”(包括“感觉经验”和“内感”)得出的不证自明的确定项;在 笛卡儿(Descartes)看来,实体有神、精神和物质三个;到了斯宾诺沙(Spinoza),实体又只有神一个了。祁克果的思想没有任何的本体论,他的焦点始终是人,人的存在,人的自由选择。他的“自我参与”意即积极地、主动地参与人生的全过程;“自己选择”即感性地,在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完全自主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在祁克果看来,总是朝向一个目标的飞跃而非偏离目标的堕落;祁克果的“自我实现”是个体的实现,是个体越来越脱离社会而存在的过程,他对群体、集体、整体深恶痛绝。在这点上,他反对黑格尔的国家主义理论。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的时代体现就是国家,通过把基督教信仰理性化,神学思辨化来顺应国家教会。
除了其“存在”的理论外,祁克果的生活辩证法同样很有新意。我们必须牢记,祁克果和叔本华、尼采一样是非理性的,他的辩证法的内在推动力是“无理性的心理转变”,这与黑格尔辩证法中的推动力——理性不同。祁克果的生活辩证法也分为三个阶段,感性阶段,伦理阶段和宗教阶段。他指出,在每一个飞跃的时刻,这样选择的人都有一种畏惧感,他称之为“同情的反感和反感的同情”。
祁克果说:“不管一个人沉得多深,他可能沉得更深,而这个可能就是恐惧的对象”。在祁克果看来,存在本身就蕴涵着恐惧,即我们活着就有恐惧。当恐惧的事物一朝成真,那么人就会产生另一种特殊的感觉——绝望。祁克果把绝望区分为无意识的和有意识的。前者,他解释说,犹如绝望者的灵魂后有一扇门,门后却一无所有;后者他又称为内向性绝望,是“在灵魂的门后我坐在那儿,就像曾经在那里似的,注视着自己从事填补时光的工作而不愿成为自我。”
他说:“无聊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众神因为无聊创造了人类,神和人一起无聊;亚当因为无聊创造了夏娃,男女一起无聊;然后是亚当与夏娃又与该隐和亚伯一家无聊……在唯美阶段,人因为无聊而享乐,因为享乐而更无聊,终至残忍、自残与死亡。祁克果早在弗洛依德前就指出:享乐原则的秘密即是一种对死亡的渴望。我们必须“选择你自己”(想起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对自己的选择也是对主观真理、对存在和信仰的选择。选择必然痛苦和伴随着恐惧,这一过程就是祁克果的“飞跃”,经历飞跃后,人就进入了第二阶段,伦理阶段。
第三阶段,宗教阶段,人变成了“信仰的骑士”,背离人类和社会,开始踏上对内心信仰的朝圣之路。祁克果在《 非此即彼》中分析了亚伯拉罕的行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他也不理解亚伯拉罕,亚伯拉罕是个疯子。他讽刺地写道亚伯拉罕较之一切都更伟大,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能力——其力量是软弱无能,才智是愚昧无知,希望是着魔疯狂,他的爱是对自己的切齿仇恨。
最后编辑:2021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