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光夫 - 2008胡润百富榜: 第128名。2006年8月6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第三届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颁奖典礼上,老战友梁光夫和他儿子创建的“春和集团”跻身于百强之中,荣获荣誉证书。这是由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民营企业研究中心、中华工商时报和财经时报联合主办评选活动。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评选是以企业三年营业额所代表的成长率作为排名的核心,依据权威的TMVC的生命力和评测系统,经过慎密、公正、公开的多轮评定最终产生,春和集团以第34名的好成绩当选。
梁光夫 - 个人简介
梁光夫- 2008胡润百富榜: 第128名
2008 财富(亿): 50
年龄: 76
出生地: 浙江
公司: 春和集团
总部: 浙江
主要领域: 造船、零售
2006年8月19日至20日在首都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中国首届中国企业形象管理年会。春和集团等十家企业,被授予“2006年中国优秀企业形象(品牌)十佳单位”;名誉董事长梁光夫同时获得“2006年中国优秀企业形象工作者”称号。并在200多企业精英的经验交流会上,作为嘉宾在主席台就坐,做了《建设好企业文化,处理好四大关系》的发言。会间,还滚动播放了“春和”的规模、实力的宣传片。
梁光夫 - 个人事迹
多年来“春和”从几十个人作坊式的小厂,发展为集工业、商贸、科技为一体的集团公司,拥有二万员工的大
企业,年产值在三十亿以上。到2007年后,就将在150亿元以上。不少大国企因腐败、管理不善,使上亿巨资亏损丧失殆尽,而梁光夫父子未用国家一分钱,十年来却创出上百亿的产值,为国家和创造了巨大物资精神财富,对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93年初,梁光夫从台州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岗位上退休了。犹记参军当日,少年意气奋发,热情澎湃、热血沸腾,一心要跟着共产党为解放全中国、为全世界受苦人献出自己的一切。然而时光倏忽,转眼间又年届花甲了。这些年来,与战友们一起南征北战;踏遍全国东南西北中,还曾抗美援朝跨过鸭绿江;从一个不十分懂事的少年,成为一个久经考验、论德论才都十分出色的党员干部。只因父亲抗日期间从儒入商,一顶“资本家出身”的紧箍从此扣在光夫头上。在那“左”的岁月里,他只能是个“控制使用”的对象,出色的才能始终难以充分施展,直至粉碎“四人帮”之后,在邓小平领导下全国迈开改革开放的步子,他才算甩开膀子可以痛痛快快地大干了。谁知又已到了“60岁”这个退休年龄,他虽有满腔抱负、一身充沛精力,还是按规定退休了。只是一生都在紧张、忙碌中度过,忽然的“全面退出”,一时间还真有点茫然若失、难以适应。
当时的台州地区,民营经济已是全国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不少熟识的企业家来请“梁部长”去当顾问,不少退下来的老同志也已加入了经商的行列。从小接受儒家传统思想的熏陶,又经过几十年党和部队的教育下,注重严格自我人格修养的梁光夫,婉拒了所有邀请。他想让自己静下来,认真地对一生中作些反思,求得一点人生真谛,写下来,或许对后来会有所启迪。这一些许的“休闲”并没有进行多久。正在法国留学的儿子梁小雷,一个长长的越洋电话,又把这位退休者拖进了一个更加激烈的全新大挑战中。
梁光夫 - 父子对话
1963年出生于军营中的儿子,在部队托儿所、幼儿园中长大,从小就浓浓地受着部队传统熏陶和父亲优良品质的身传,连“小雷”的取名也是要他秉承“学雷锋”之意。到法国留学后,不管“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他不曾有过一丝的迷惆,“探求国外富强之路,用来为祖国的崛起服务”始终牢记心头。他一方面学好基础课程,课余时间更是分秒必争,用来广交侨界有作为的企业家、拜访欧洲各国成功的各行业领军人物……很快,这个才二十出头的中国青年,以他的刻苦钻研、多方面的广博知识和出色的言谈风度,吸引了法国欧洲各界。不少上流社交场合,争相邀请他出席。他也在边学习和广泛的交往中,慢慢在脑海中绘就了自己振兴祖国的初步蓝图。
“爸!你从小教育我们:自信人生二百岁,会当击水三千里。现在你不过六十过一点,正是‘击水三千里’的最好阶段,岂可稍有退意?”当电话中梁光夫对儿子要他一起办企业的提议稍有怯意时,立即受到儿子一通大嗓子的批评。“我们要在短期内赶上先进发达国家,就必须刻苦踏实地努力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而这是不能等也不能靠的,必须全国上下一齐奋力拼搏,你这个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干部,岂可退后?”梁光夫丢开了“休闲”之思,立即甘心情愿地去当起多少年来避之惟恐不及的“梁老板”。
梁光夫 - 创业历程
1995年初,以一家国外公司“办事处”的名义,梁家父子的“企业”开张。
第一批订单,是供国外圣诞节用的节日灯具。接受“委托加工”的厂家,接单时都信誓旦旦:保证按时交货。但“草根厂”对“协议信用”历来马虎,常因鸡毛蒜皮理由拖延交货;而节日用品错过时间就是废品一堆,外商一律拒收。半年多时间里,几乎把梁光夫弄得日日“七窍生烟”,手忙脚乱地才勉强按时把货交出。显然这种以国外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厂家才能争得主动权。几经艰苦努力,当年10月间,“春和工艺品公司”在临海成立,这一集工、贸、产、销于一体的企业,正是如今实力雄厚、庞大的春和集团的起点。公司的“春和”之名,还是梁光夫老父在抗日战争中为自己店取名的延续,其意是寻求企业内外各方保持平安、持久、和谐吧,却也正好体现了如今光夫父子执着追求企业持续、和谐发展的一片苦心。儿子把春和翻译成Evergreen,是永远的绿色,是春日常在。既有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又完全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绿色。
一家企业能否快速成功发展,除去创办者需有远大眼光、先进经营理念之外,最根本的还是全企业上下齐心一致、人人拼力苦干,真正作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梁光夫熟知“上梁不正下梁歪”、“众志成城”、“人心齐、泰山移”这些可贵的传统理念;多年的军队政治工作经历,使他更深知战场上指挥员一声“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们跟我冲啊”能力挽危局的传统作风,是无数先烈平时和战时以身作则、抛洒热血后才逐步铸成。因此“春和”一建立,他就倾心于“春和”企业文化精神的培育和建设上,决心要使“春和”能逐步形成一种上下一个目标、共一颗心的传统,或许,这也可以称之谓“春和魂”的建立吧。
创建之始的艰难可以想见。厂房是租借一处百余平方米的二层民居,较明亮的二楼作生产车间,董事长和总裁的办公室与原料仓库、成品储室并用,挤在阴暗、潮湿的低层。包括董事长在内,全体人员上下按需兼任“搬运工”,上楼搬运原料,下楼背成品入库;上厕所,需急步到近百米处的公厕里,连外来客商也叹服他们的艰苦奋斗……
上班头一天,由一位倒闭厂来的技工冯小菊,带来十三位小妹妹,一看这里这种情形,几天后都“开溜”,是冯小菊有感于梁光夫对她的热诚、坦率、信任,挺着怀孕的大肚子,一个个地又去动员劝说回厂。十年后的今天,这十三人已成“春和”各方领军人物,说起建厂初的“开溜”事,她们都不无羞涩又真诚地异口同声说;是董事长以人为本的细致工作,把她们培养成材。
在这里,“以人为本”真正落在实处。有一位十七岁就殴斗伤人被判十七年徒刑的汉子,出狱后虽发奋苦干,练就一身技术才干,但碍于社会的传统偏见无法施展。在应聘中,他坦率地首先亮出那刑满释放的证书。梁光夫全面地考量了这个中年汉子,不仅聘用了他,而且不久后,就因他的业绩,选用为车间主任;此人也深感知遇之恩,很快就融于新集体之中,他领导的“旅游用品部”产品不断有创新,产量不断超额。又有一位开出租车的小姑娘,进“春和”后肯勤学苦练,如今已是公司的办公室主任……不少“农民工”进厂不久,也很快成了“春和”的骨干。
慢慢地,在不断提倡、组织下,“春和”上下开始形成一种“敢于负责,敢于创新,敢于破邪,敢争第一”的文化精神。这种人人争先的精神,使“春和”初建的第一年,就白手起家一气创汇四百万美元,是起家资金的二十倍。第二年(1997年)他们遭遇了空前的台风洪水汹涌地扑向车间和成品仓库,眼见几个月的辛勤劳动成果即将毁于一旦,按期向国外交货的承诺即将泡汤。男女员工奋不顾身地冲入齐胸水中,把几十公斤重的货箱搬运到楼上。有的女工体力不支晕倒在水中。但电光闪过,他们发现年逾花甲的梁总,也在水中和大家一起战斗。一个个像部队冲锋的战士,勇往直前。这次战洪水的壮举,不仅在当时减少了损失,而且成了“春和”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次灾难损失虽然严重,但不少国外客商知悉员工抗灾的英勇事迹后,表示理解,同意推迟交货。但他们齐心努力仍按时保质保量交货,当年又创汇近八百万美金。于是新的厂房、员工宿舍一批批矗起小山城中。
这样骄人的成绩在台州城乡,已是佼佼。各级领导和报刊不断报道和宣传他们的业绩,临海市府为表彰“春和”对当地经济的突出贡献,还专门给他们新厂房所在街道命名为“春和路”。然而梁家父子以为这类节日灯具等的制作,仍属“小”字范畴,更大增强国力的大文章应该另写。这就是“春和”人们引以为傲的“二次创业”。
“春和”的员工们常说:他们的总裁梁小雷,常年乘飞机往来世界各国,整日从空中俯瞰大地,看得远看得宽,多年来的国外见识,更使他思路快捷超前,是一位真正目光远大、宽广的开拓者;而董事长梁光夫则象骆驼一样能负重远行,能细心组织、深入宣传、运筹巩固,是稳健的能手、最好的当家人。他身上中华传统道德和党与人民军队多年教育在他身上形成的人格魅力,成了团结的核心力量。
员工群众的话说得好!父子俩绝妙的配合,是西方的严谨管理和中国以人为本的完美结合。这种春和文化的精神,使“春和”连连跨出惊人大步伐。
梁光夫 - 伟大设想
当时国外“吃、喝、玩、乐、穿、居、用”多位一体的“大超市”,只有上海、深圳等几个大城市里出现。但一直在和洋超市大交道的“春和”及梁小雷,却深知大超市在凝聚消费者的人气和加速资金运转方面的重大功能。零售业的超市化是发展的方向。他说:“号称世界第一的‘沃尔玛’,年消费人流也不过八九个亿;第二的‘家乐福’是六七个亿;如果我们尽速占领中国十三亿人的市场,那又该是世界第几?或许超市在货物的进出上没有多少利润,但它可用于全集团资金流动调度的优越地位,却是突出的。”
这一设想在梁光夫支持下,得到董事会一致通过。众多员工们连日连夜苦干后,以“家世界”命名的“春和超市”开始出现浙江、江苏各地县城。当时,超市业在中国还是新鲜事。春和审时度势,避开在大城市与已经“入侵”的国外的巨头正面冲突,而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先在中小城镇发展。例如,他们的第一家超市,选择在台州地区相对落后的三门,结果这一家“家世界”门店开张,成了三门县的盛大节日,周围几十里的农民开着拖拉机来看超市,万人空巷。超市不仅给偏僻的三门带来了全新的消费方式,也带来了新的文化理念。“家天下”的门店,以惊人的速度在江浙大地上出现。其中有过失误和损失,梁光夫一律自己承担,坦诚向职工们作检讨,而把功劳全归于拼力苦干的员工们。员工们感奋之下,仅三年时间,“家世界”已在各地先后开出近四百家超市门店,在国内另售业消费市场上有了不小影响和地位。而更惊人的一步,是春和集团向远洋造船业上的进军。
梁光夫心境坦然:如果只谋一家人的富足,现有的财富够化好几辈子了。但若谋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崛起,这大文章永远写不完。兵法有云:“不谋万世者,不足与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与谋一域。”仅仅追求个人生活上穷奢极侈的享受,忘了国家民族万世之大业者,不足与之作一言。进军远洋造船业,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更不是突患“失心疯”,而是国内外多方调查研究后,多次慎重共商后作出的决定。
梁小雷许多友好的国外合作伙伴们,早早就已说起:西方的机械制造业,向地域宽广、劳动力资源充裕的东方转移,是必然趋势;目前处于低谷的造船业和远洋航运业,也正是新一轮高潮将临的前夕。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国外诸友也愿在资金、制造技术各方面积极合作。国外友人的提议,正合了梁家父子书写“民族崛起大文章”的心意。“春和”的调研人员脚路,迅速踏遍北到鸭绿江边、南至北部湾侧的防城港口所有大大小小的造船厂,摸清了国内造船业概况。但一些亲友和造船业的专家,仍以为不迈这一步为上策。一艘远洋轮,一动就是几个亿,外国船东的挑剔从来吹毛求疵,稍有质量问题一一罚款,工期有延误一一罚款……往往几个亿的造船款还不够几次罚款,国内不少厂都因此吃足苦头。父子俩又根本不懂造船业的起码知识,一步踏空不得了。对这些“风险提示”,父子也早有迎战的充分准备,造船业在管理上有其特殊性,但也与所有的各类企业的管理一样,有其共同性,这就是在“春和”已形成的上下齐心、人人争先的精神,再加上严格细致的规章制度、科学的运行管理程序,致于造船的技术人才,确是急需,但同样能倚托“春和”的企业文化氛围,用“请进人来、派出去学”等办法,很快吸引、凝聚进新成员,组织起“春和”造船业的技术团队。
或许人们记忆犹新:“文革期间”被称作“毛主席革命路线伟大胜利”、“毛泽东思想伟大胜利”的中国首条万吨轮建成时,那锣鼓喧天的庆祝场面。但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伟大国家的造船业基本上还在原地踏步。而世界上一些老牌造船国家,限于海岸线短缺、施工场地狭窄、劳动工资高昂等因素,也多处于半停顿中。造船业世界性的不景气,使落后的中国造船业更是举步维艰,大多船厂处在发不出工资、负债累累的困境中。但梁家父子看到全球造船中心东移大好机遇;决心要涉足远洋造船业。中国要走向世界,不走向海洋不行,要走向海洋,没有造船不行。从此他们把振兴中国造船作为己任,义无返顾地迈进造船的领域。正如春和集团接手的第一家“浙江造船厂”时,工人们当日向梁光夫提问:“我们厂如今年年亏损,国家年年要给我们贴补几千万。你一个民营企业老板,又能拿得出几个‘几千万’来?”这是一家宁波市最后一家尚未改制的国有企业,要改制阻力很大,困难很多。梁光夫应用他多年在部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充分调查研究,抓住了以人为本的牛鼻子,既照顾了几十年的国营企业形成的惯势,又坚决地按照市场运行的法则,使各种人的利益都得到照顾和落实。不仅改制顺利完成,而且生产立即跃上了新台阶。
这一大步步子是大,却没有踏实。第一家国营的“浙江造船厂”进入“春和后,原“国营员工们”得知:“春和”宁愿自己亏损,又多拿出几千万满足他们转制后的各种合理要求;他们的代表团,又去临海参观了春和老厂,亲眼看到老厂各方面的新面貌及职工们上下齐心的精神文化风貌,半悬的心放下了,甩开膀子大干了。梁小雷的外国友人中,有的是船东、船王,大批船订单直接到手。很快,浙江第一艘五万三千吨级巨轮下水。接着空前的技改项目动工:炸平一处小岛山头建造十万吨级的船坞动工(有此坞就可造十五万吨以上巨轮),一处五千余平方米的大厂房动工(工人们可以告别历来顶烈日、餐风雨的露天作业)。以前申请几百万资金搞点小技现都是求来求去难求到,如今这些动辄数亿的大工程不请自来,这景象哪个不激动?何况工资都“忽然”增加了数倍,外国船东订单多得应接不暇,一下子排到2012年后,人们兴奋地说:“梁家父子怎么运气这么好?他们哪知道为了这个”运气好,梁光夫度过多少个不眠夜、身上又平添了多种劳累过度病;他们更不知道梁小雷才四十岁已谢顶,多少次出国时要靠手推车才吃力地步上了飞机。
梁光夫 - 挫折
原国营扬州造船厂、江都造船厂,随后进入“春和”。原扬州船厂一艘搁置了十来年无法交货、年年被罚款的四万吨货轮,工厂已经停产,每年的罚金,只好由市政府买单,成了扬州市政府一大包袱。在改归“春和”后竟然很快建成交货,丹麦船东兴奋中即另发一百万美金作奖励。当扬州市党政领导出席这艘原称“讨债船”的下水典礼时,他们来到这片不久前还是狐兔出没的江边荒滩上,看到如今彩旗拓展、巨轮昂立、气象一新,不由不感慨万千,市委书记即席致词,一口气连连热情地用了十多个“真没有想到”。
“真没有想到”,几乎成了所有到“春和”参观人们的共用语。梁光夫自己有时也会“真没有想到”;2005年,法国波邦财团专门要求“春和”造十艘高科技的GPA——石油海洋平台补给运输船,这种船所用钢材等原料,只有五万多吨货轮的十分之一,造价却相平,但技术要求极严,若有一处部件装配不合格,就会全船报废。接船当日梁光夫也有点担心,深怕技术不过关难以按时交船。但“没想到”半年多内很快顺利交货五艘;与此同时,技术设备等较差的扬州厂也顺利造出同类高科技船。去年,浙江、扬州、江都三处厂还都为造出五万吨巨轮欣喜,半年多后,都已开始计划造更大吨位的船,浙江厂八万吨级已开建,十万万吨巨轮也在计划中。去年初,集团总部正庆祝扬州、江都二处船厂进“春和”,半年后,另三处规模更大、更现代化的新船厂,又与外商洽谈合资成功,进入筹建……
“真没有想到这样快的发展势态!我真是时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日夜难安,深怕大进中出大错哪!”梁光夫常如此感叹。
儿子梁小雷十年拼搏后,病痛缠身,但在人们面前始终精力充沛、目光远射。他看到,造船是一项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资源密集和劳动密集于一体的特殊行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化的情况下。原先的造船大国早已看到,他们掌握技术(知识产权)和资金,把下游推给发展中的国家。造船的重点,从欧洲转移到日本,又转移到韩国,现在,“中国制造”的比例看起来越来越大。但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永远是人家拿大头,中国人只能拿些血汗工钱。他在父亲支持下,决心改变这种情况。他们分析到,世界上,只有中国有可能具备这四个“密集”。他们请来多位国内外造船业的精英建立起本集团的船舶设计院,并已完成数种科技含量较高的新船设计,他们说:“不久后,国外都该花钱来买我们的设计专利,过去我们拿到一艘二艘定单,化很大力气掌握其技术,才能造出来,但下次又得搞别的,太吃亏了。今后我们设计一种船型,让各国都来定货,可以成批生产,成本会大大降低。我们把‘春和’将从现在的‘手脚工业’走向‘头脑工业’!把“制造”变成“创造”,建立自主的产权。再说资源,随着我国这些年发展。船用的原材料和配套设备,国内基本上都可以生产,关键要发挥集约化的优势。所以,春和组建了“太平洋重工业公司”,把原来各船厂分散采购的钢材、机电设备实行统一采购,集中供应。大大节约了成本,又便于保证质量,国外的商家再也无法通过指定必须使用某一配套产品的办法来卡脖子了。与此同时,与上海隔江相望的江苏启东海滩上,占地六千余亩的“船制造配件城”也将动工,不久后,许多船舶配件制造有影响的各国厂家,都将在此落户办厂或设店。这是“春和”对付国外技术壁垒的一记杀手锏,将彻底改变重要配件依赖国外的局面。“春和”还以它高瞻远瞩的眼光看到,造船业的另一个极端重要而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那就是岸线。造船必须在江海的岸边,发达国家的岸线早已枯竭,我国岸线也在日益减少。春和除通过收购兼并浙江、扬州、江都等国有船场,据有和盘活了可观的岸线外,还收购了长江口上海地面启东境内的大片荒滩,瞄准了舟山群岛的某些荒岛……“春和”的员工们而今也都有了“全局目光”。他们说:“春和”的贡献,不仅仅为国家创造了巨额外汇、上缴了大批税收、解决了大批人员的就业等等。最最主要的,是让世界看到我们中国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不久后,以我们的启东“配件城”作圆心,以最小的半径画半个弧,就能把东西直至印度洋差不多包了进来;若把半径稍稍加大一点,又将有多大范围?届时我们该是那一等级的“船王”
梁光夫 - 参考资料
[1] 中国台州网 http://www.taizhou.com.cn/a/20080506/content_62649.html
[2] 逸名网 http://www.uname.cn/top/celeb_11969783.html
最后编辑:2022年0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