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1975.3-1978.10 南京建邺电机厂 电工
1978.10-1982.7西安交通大学动力机械一系(核反应堆工程) 工学学士(1982)
1982.8-1984.9 核工业总公司苏州阀门厂 车间技术员 助理工程师(1983年)
1984.9-1987.3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动力系 (热能工程) 工学硕士(1987)
1987.3-1987.12 电力部南京自动化研究所
1988.1-1991.6 东南大学 热能工程研究所(热能工程) 工学博士(1991)
1989.7-1991.2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USA Space Institute(Mechanical Engineering) 联合培养博士生
1991.6-2002.4 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 讲师(1991),副教授(1992), 所长助理(1995-1996),教授(1996),副所长(1996-2000),博士生导师(1999),所长(2000-2001)。
洁净煤发电及燃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9-2002);动力工程系 副主任(2001-2002);校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2000-2001)
2002.4-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3-2004 热能工程研究所代所长;
2004-2014 热能工程系副主任,
2005- 今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常务),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8-今 清华大学-东芝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2011年- 今 二氧化碳资源利用与减排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13-2015 清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挂职);
2015-今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学术兼职
1999.6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及能源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02.3 中国能源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1999.6— 《工程热物理学报》编委
2000.9— 《燃气轮机技术》编委
2002.6— 《热力发电》副主任编委
2003.12— 《热能动力工程》编委
2006.12—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编委
2008.11— 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社会兼职
2001-2002 国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能源技术领域洁净煤技术主题首任专家组组长
2003-2007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燃气轮机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
2006-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示范工程”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
2008-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重型燃气轮机关键技术及系统”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
研究领域
洁净煤技术 二氧化碳捕集 燃料电池 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
燃煤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氮氧化物脱除技术,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直接碳燃料电池,煤无氧催化气化,化学链燃烧,制氢技术等。
研究概况
完成江苏省科委项目,利用“循环函数法”研制出火电厂热力系统热经济计算软件,出版《热工应用软件丛集》;
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负责万千瓦级燃煤磁流体中试电站概念设计系统分析(1991),获国家高技术能源领域专委会“七五”期间重要贡献荣誉奖(1991)、中科院重要成果奖(1992)。完成国家“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专题研究以及我国首座洁净煤联合循环发电——增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
环(PFBC-CC)中试电站系统流程总体设计和工程试验研究 (1996,2001),较为完整地建立了PFBC-CC热力性能和技术经济评价模型,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
参与撰写《中国洁净煤技术》、《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技术》(1999年该书获 “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中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自2002年起,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863计划课题、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国际科研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
奖励荣誉
1991年4月 国家高技术能源领域专家委员会 “七五”期间863计划重要贡献荣誉奖
1992年12月“万千瓦级燃煤磁流体中试电站概念设计” 中国科学院重要成果奖(3)
1999年3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6月 《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暨科技进步(科技著作)三等奖 (2)
2000年1月 江苏省科协“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2年“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PFBC-CC)中试电站工程试验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最后编辑:2022年06月01日